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例研究
——以湖南省为例

2022-11-13 21:24杨楚欣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4期
关键词:产教湖南校企

杨楚欣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长沙 410200)

0 引言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深度产学研融合的创新体系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任务,“十三五”规划也将应用型高校建设作为教育分类管理、特色发展的举措。一方面,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是基于社会时代的发展和人才技术的需要,产教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另一方面,产业转型升级发展需要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倒逼职业教育通过产教融合完成服务职业岗位的课程建设和专业改革。

1 湖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现状

近年来,湖南职业教育建设一直以产教融合为主线,加快推进技能强省步伐。第一,专业群深度融入产业链。全省高职院校依照湖南产业布局,共构建深度融入产业链的专业群205 个,占专业群总数的70%,对接湖南优势产业的专业,服务地方特色产业,着力打造“湘字牌”特色专业群,目前已建成包括“湘绣”“湘瓷”“湘菜”“湘茶”“湘戏”五大系列的9 个“湘字牌”特色专业群,为湖南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技术支撑。第二,校企共建成效显著。2021 年,全省高职院校与相关企业合作共建二级学院、专业群、研发中心、省级职教集团分别达到59个、263 个、119 个、35 个。第三,校企合作育人纵深推进。2021 年,全省高职订单培养学生达74 598人,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高职院校达到61 所,参与的企业达到91 家,学徒制试点学生数达到4 761 人,与2020 年相比,分别提升了7.02%、16.67%、29.23%,真正实现了“工匠进课堂,学生进车间”发展模式。

2020 年,湖南省公示了第一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拟培育46 家产教融合型企业,主要涉及制造业、工程机械、食品药品业、轨道交通、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智能制造、汽车综合服务业、智慧教育、文旅、数字创意、科创合作、区域开发及家政和母婴保健等行业,其中三一集团和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合力实施319 产教融合模式,提出了产教深度融合之“九链对接”体系,联合推进面向“灯塔工厂”的新型工匠技能培育新模式,三一重工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名单。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 年首创的社工人才培养订单班校企合作方式,是校企合作社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社会工作教育与行业的第一次直接接轨。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的“湘绣城班”培养了120 名专业技能人才。这些成果都与产教深度融合相关,实现了职业院校创新成果快速有效转化。

2 湖南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例

2.1 “优势产业+企业+专业”产教融合范例——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1 年,学院在专业布局上进一步向优势产业聚集,与行业内多家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改革。该学院自2013 年开始与株洲车站、长沙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进行校企合作交流,在专业建设、技能培训、课题研究等方面开展合作,实现校企合作的“双赢”。2021 年以来,该学院与长沙南站、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并进行丰富的校企合作,包括开展党建共建基地及社会实践基地、开展专业技术的专业订单班,在专业设备、人才培养、课程开发、顶岗实习等方面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双方的科研与人才优势,实现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教师流动站建设、“1+X”证书开发及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开展各种产学研合作。

该学院以服务湖南产业链升级为抓手,对接湖南省重点产业,现已形成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主体的“一点三面”专业群布局,实现了轨道集团、本地企业、本地院校的创新联盟,凝聚产业链发展的合力,目前专业群设置有18 个,部分专业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已成为“优势产业+企业+专业”产教融合的成功典范。

2.2 “生命服务体系”产教融合范例 —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84 年,立足民政,设14 个专业,涵盖了生、老、病、养等人才培养内容,服务于国家民政事业发展和群众民生需要,是首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基于以上专业招生计划和社会民生需求,2021 年以来,该学院与青岛海尔集团、湖南湘军教育集团、湖南强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九矅教育集团、南京三槐堂保育园、湛江幼儿师范高专、北京妈咪助理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婴婴向上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超级智慧家(上海)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机构合作,共同服务于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在家政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推进合作落实;从品牌运营、产品开发、人才资源管理、市场开发和企业联盟等方面进行合作;在实训室、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与教材开发、定岗实习和社会培训等方面进行产教融合;共同搭建应用技能型及创新型人才跨省交流平台,开展实习实训,加强校企深度融合,构建基于专业技术的职业教育一体化解决方案,培养更多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

2.3 “学院对接园区”产教融合范例 —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 年,与长株潭衡四大国家级园区的主导产业的人才培养契合度高、关联性强。因此,该学院与园区企业实施的“五对接”,即课程设置与岗位要求对接、实习实训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名师和企业工匠对接、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企业需求对接、学校教师和企业职工能力提升对接成效显著。该学院开设园区企业订单班26 个,涉及技术服务、职业培训、就业人数和实习人数分别为300 余人次、1 500 余人次、4 000 余人和7 000 余人次,新增实习实训基地4 000 余个,设备总值达1 200万元。园区、企业、学院、政府应共同努力,共同推进人才资源的共建共享,共同关注技能人才的招聘、联合培养、科研成果的转化及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历的提升。

2.4 产教融合型企业产教融合范例 —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 年,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努力建设工科专业群、文科专业群及艺术专业群的现代“中国制造+信息化+现代服务业+‘互联网+’+科学+艺术”的综合型院校。该学院助力三一集团入选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三一集团和学院合力实施319 产教融合模式,学院实行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依托三一重工产教融合型企业,校企双方建立资源“九对接”并实现“灯塔工厂”新技术与传统专业的升级,即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接企业服务的产业;专业开设的课程体系对接企业岗位发展技术体系;课程内容对接企业的生产项目;教学时间计划对接企业的生产计划;实践教学资源对接企业的生产资源;学校双师对接企业人力资源;研发创新链对接科研双创体系;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绩效管控链对接质量保障体系。自2018 年以来,该学院培育了2 000 余名新型产业工人。

3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问题分析

从湖南省四所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的产教融合情况可以看出,湖南省的高职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作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产教融合方面的改革仍有较细致的工作需要落实。目前,产教融合项目最易取得成果的方式有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及职教集团等,但产教融合项目和融合模式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多数合作项目停留在意向阶段,各行业顶尖人才储备不足,双师队伍建设速度与人才培育需求匹配有一定差距,产教融合深入程度不足,特别是在产教融合项目落地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较普遍的共性问题,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企业内驱力不强。目前,产教融合仍习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企业的趋利性与职业教育的公益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矛盾。前期企业单方面过多付出容易造成项目先天发育不良,中后期项目较低的投资回报率致使企业运营成本不断攀升,难以发挥主导作用,从而使企业参与产教融合项目实施与推广失去了前行的动力。

第二,专业建设灵活度不够。职业教育院校的专业设置严重滞后于行业变化和企业发展的需要,一线教师对行业最新变化和前沿应用缺乏了解,导致专业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需求脱节,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不够全面,双方未能真正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求,依托产教融合项目不断更新和优化专业建设的内容实现行业人才的量身定制。

第三,产教融合流于形式。国家倡导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实施人才战略和协同发展,但企业、政府、学校多方协同需要耗费较大的成本,因此产教融合只是浅尝辄止,很多项目也是流于形式,各方的利益分配机制还不完善,导致产教融合项目的交流和合作意向占比居多,落地有效实施的项目偏少。

第四,产教融合的保障体系不健全。无论是职业院校寻求企业合作,还是企业主动服务职业学院,在调整供需平衡和协作育人方面,产业与教育的统筹融合都是当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4 结语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既是实现专业群布局对接新兴产业链、专业人才培养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又是解决人才供给与需求脱节问题的最优途径。文章就湖南省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提出4 点优化建议。

第一,强化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湖南省拥有汽车产业、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链。三一集团、中联重科、湖南科瑞特、楚天科技等产教融合型企业进一步发挥行业和企业主体作用,引领职业院校相关专业发展,培养应用型、创新型、知识型人才,凝聚起企业联盟、专业群、产业链的发展合力,构建特色产业与教育的统筹融合发展氛围。

第二,服务产业链实现专业建设动态化。专业群深度融入全链覆盖重点产业、优势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实时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内容,注重专业建设的内涵发展,提升专业的竞争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第三,开展精准定位,加强校企深度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加强校企交流和合作,政府、行业、企业、学院齐心合力,量身定制满足产业发展、企业需求的个性化人才培养目标。增加订单班、学徒制、校中厂、企中校的比例,及时反馈和调整校企需求对接,强化校企联动。

第四,落实产教融合支持保障制度。首先是经费支持。学校实行产教融合经费配套和专款专用,支持校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等。其次是政策支持。学校在教师出国研修、下企业锻炼和跟岗访学等方面出台相关政策时,优先考虑产教融合项目成员。再次是科学管理。进一步完善项目过程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全面建设、科学管理、不断创新的良性循环机制。最后是组织保障。成立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实施项目运行全过程监控管理。

猜你喜欢
产教湖南校企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三线建设在湖南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湖南是我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