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的构建

2022-11-14 08:49梁雅欣张立垚
活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党团团支部党史

曹 颖 梁雅欣 张立垚 刘 哲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 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抓好青少年学习教育,着力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党组织和团组织是高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两大载体,承担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传承党史精神的重要责任。以党建带团建,构建党团协同模式,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在建党一百周年的历史性年份,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团协同模式的主要内容显得尤为重要。

一、党团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同一性和统一性

(一)教育对象与教育目标具有统一性

青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主体。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团的十八大指出,要积极为党培养新时代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由此可见,青年大学生的党史学习教育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至关重要。高校党组织作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的主要基地,对于弘扬时代精神、加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具有积极意义。共青团是党的后备力量,高校团组织在大学生中覆盖面更广,大学生参与互动性更强,在开展团学工作、促进班团建设、组织大学生开展党史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和指引性功效。因此,高校党团组织是凝聚学生的主阵地,是开展各类学习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在高校中,大部分学生党员同时也是团员,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所以在高校党团组织党史学习教育工作中,党组织是引领团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要力量,团组织是推动党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的基础支撑,因此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离不开党团组织的协同融合。虽然二者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侧重点有所差异,但其教育对象与教育目标却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即引领大学生学党史、悟思想、懂理论、多实践,从而决定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构建党团协同路径。

(二)教育内容与教育途径具有同一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广大党员特别是青年党员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四史”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主线,虽然内容侧重点不同,但总的来看讲的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为社会谋发展的实践史。党史是“四史”的核心与关键,指明了“四史”的理论立场、逻辑主线和价值意义,从本质上看“四史”是一部延伸的党史。党史学习教育作为高校党团组织教育的共同内容,直接影响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此外,高校党团组织在党史学习教育途径上具有互通性。

首先,从教育载体来看,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团组织,都摆脱了过去单一传统的党史学习教育模式,高校党团组织依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喜好,采取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党史教育活动,如依托“学习强国”平台制定党团组织统一的党史学习制度,党员和团员以交叉分组的方式共同通过“学习强国”平台学习制订党团统一的学习计划。

其次,从教育方式来看,高校党团组织活动主要以党团支部为单位进行,团支部通常以一个班级为单位,学生党员分散在各个班,从而在党史教育方式上具有交叉性。

最后,从职能来看,党支部侧重“思想育人”,而团支部侧重“实践育人”,团支部在学生党员的带领和指导下顺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等各项工作,在积极反馈中不断创新。

在此情况下,高校党团组织在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与途径上可以彼此借鉴、共同提高,党团协同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彼此配合。

二、党团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构成要素

(一)制度要素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高校党团组织本身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应该在相互配合、优势互补中协调开展。但在实际的工作中,二者却不能很好地协调配合,常常存在着党团组织工作重复、冲突的问题,因此实现高校党团协同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构建相应的机制。党团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第一要素,是通过研究制定相应的机制为高校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顶层设计,制定党团协同长效机制及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通过明确党支部和团支部的定位,达成党团协同联动机制制度化。党支部通过思想引领,带领团支部凝聚广大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将党团支部打造成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阵地。

(二)内容要素

党史作为“四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一段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百年历程,又是一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随着国家的日益强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当代大学生很难对党领导人民的艰苦奋斗历程感同身受,难以从党史学习中自我感悟,这导致目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效果并不乐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课程的必修课,加强党史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就是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知党爱党、在行为上忠党护党,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对党团协同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至关重要。

(三)主导要素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通常是由教育者主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这明确强调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地位。教师之所以是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导要素,是因为教师在高校党团组织运转及党史学习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和规范作用,是推动党团协同育人的重要基础。指导教师由团委书记、辅导员、思政课专业教师担任,通过建立党团协同部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不仅能起到引领、示范、主导的作用,更能从为党育人的角度培养新时代的大学生。

(四)主体要素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主体要素是指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受教育者,党史学习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培养人的工作,青年大学生是高校党史教育的对象及主体。要让每一名学生接受党史教育,让学生充当党史学习教育的主角,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让学生做教育的被动接受者。青年大学生承担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以大学生为主体要素,在充分把握大学生个性特点、思想活动的基础上将党团组织进一步融合,依托党团组织开展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历史所趋。

(五)过程要素

在制度、内容、主导、主体四要素的基础上构建过程要素,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要素主要表现为学习教育的方式。学习教育方式是指在党团组织协同下,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所采用的形式。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制度、内容、主导、主体四要素不同,过程要素是动态的、多样的,是需要随着环境的改变而不断更新调整变化的,如疫情时期当线下学习教育方式受到限制时,党团支部能否有效依托线上平台如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成为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需要考虑的过程因素。

三、党团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的构建

(一)构建原则

协同理论强调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的目标,将两个及以上的主体相结合,通过各主体间的协同联动形成相互协调、优势互补的有序结构,最终发挥出1+1 >2 的效果。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构建重点就在于怎样协调好党团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在党团协同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工作,总体来看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党团共建,集中开展积极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促进党支部与团支部的融合,在党支部和团支部各尽其责的前提下,打破二者的活动界限,组织间相互交流学习;促进党员与团员的融合,构建党员和团员协同学习平台,发挥学生党员的带头作用。

二是资源共享,加强党团组织资源的整合。高校党团组织依托共建平台,共享内部现有资源,同时在党团协同模式下进一步挖掘潜在资源,最终达到党史学习教育效率最大化的效果。

三是优势互补,发挥各自党史学习教育职能。高校党组织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具有财力、制度等优势,但覆盖范围较小,很难在大学生中起到广泛教育效果;团组织覆盖面广、执行力强,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容易在大学生中形成联合学习效应,但学习效果参差不齐。党团协同可以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全面提升党史学习教育水平。

四是定向联动,明确党团协同的活动范围。党团组织要在合理的范围内协同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既要通过党团协同实现党史学习教育效果最大化,又要明确党团组织界限,保持各组织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二)构建内容

从构建内容来看,党团协同模式下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构建具有核心、重点、基础、平台、保障五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感悟党史是核心:高校党团组织的特性,决定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党团协同模式构建的核心是真实全面地介绍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大学生在深入理解党史的基础上,敢于承担时代责任,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引领是重点:党史学习教育的关键在于改善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这决定了构建的重点是发挥党史学习教育的思想引领功能,通过党团协同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历史观念,提高思想境界。定向联动是基础: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需要以党团组织的定向联动为基础,并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党史学习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从党团支部着手构建党团协同定向联动模式,切实将党团协同模式落实到基层党团组织。活动开展是平台:要想在党团协同下实现有效的党史学习教育,必须以定期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为构建平台,在共享资源的前提下,开展多元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制度建设是保障:没有制度管理就没有约束,制度建设保证了良好的秩序,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需要有一定的制度构建做保障,只有完备的制度建设才能保证高校党史学习教育在党团协同模式下正常运行。由此可见,构建党史学习教育路径,需要围绕以上五个方面进行。

(三)构建机制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结合当代大学生特殊性、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把握整体学习教育的方向和进程。以团委书记、辅导员、思政课专业教师为主导,定期召开党团支部会议,组织党员、团员、学生干部献言献策,以此确定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及阶段性任务,并报告所在学院党委进行审核。同时,也要根据党史具体内容的特点及环境的变化,挖掘丰富多样的党史学习教育方式,创新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评价机制。当前,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合理的成效评价机制。在实际教育活动中,一部分党团组织在加强党史学习教育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并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教育效果,却没能得到及时的奖赏荣誉;同时,一些党史学习教育效果差,甚至没能按照规定定期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组织也没有得到必要的惩罚,由此影响了各党团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的积极性。在组织内部,一些表现积极、学习效果显著的党员和团员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而那些没有认真学习或者学习成效差的党员和团员没有受到必要的惩罚,这是影响大学生党史学习主动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定期对各党团组织、党员团员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并公开表彰给予相应的奖励或者惩戒,能有效激励党团组织及内部成员党史学习的积极性。

(四)实践反馈

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党团协同的路径构建重在落实。新的时代条件和不断变化的环境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工作面临着新挑战、新问题,高校党团组织应立足党史教育的核心,优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党团帮扶,发挥高校党团组织联动优势;二是创新教育形式,凝聚思想共识;三是发挥榜样作用,引领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

例如,东北林业大学以党团协同为基础,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路径。一方面,跨支部、跨年级党团协同党史学习教育路径。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小组,周期性组织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集中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组长由学生干部担任,探索各组学生自行学习党史内容,不同年级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等自主性党史学习可行性。另一方面,跨组织、跨年级党团协同党史学习教育路径。开展“两联一进四引领”跨支部、跨组织联结学习教育路径,联结高年级党支部之间、党支部与团支部、团小组之间的党史学习教育。构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党团协同模式不仅有利于促进党团共同建设、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还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树立听党话、跟党走的价值观。此外,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党团事务中心的成立,是党团协同下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效实践探索。

猜你喜欢
党团团支部党史
发挥地方志作用抓好党史学习教育
党史告诉我们什么?
党史篇
党史上的今天
“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团总支)”名单(共四百三十一个)
中学团支部希望得到指导
编后
怎样学习推广李家庄团支部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