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路径研究

2022-11-14 08:49张敬哲
活力 2022年4期
关键词:思政育人院校

张敬哲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无锡 214028)

前 言

2020 年,正式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趋势。《纲要》在新文科背景下,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一种思政课程创新发展的系统工程。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强化思政工作是实现思政课程教育的关键环节。高职院校要深化“三全育人”的人才培养策略,突出知识、技能、价值观等方面的人才观念,必须强化高职课程思政建设,要充分认识和掌握“高等”“职业”的内涵,对职业学校的思政课程进行系统的整理,探讨其面临的现实困难,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健全教育与课堂、课外的互动,促进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

一、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作用

(一)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育人路径的整合

在过去,思想政治课是高职院校在课堂上进行学生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目前,世界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阶段,思想斗争是复杂的,除非采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方案,否则学生显然无法接受良好思政教育。课程思政,就是要把政治课融入育人过程,形成以思想政治学科为基础,以原有思政教育为核心,有效融入马克思主义立场的新的政治教育体系,借助多种教育学科的观点和方法,积极参与不同专业课程的合作,使课程思政更具现实性和洞察力。

(二)实现思政课程教学内容的扩展

“孤岛式”思政课程难以适应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新使命和新要求,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正与思政课程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和延伸有关。本课程的目的不是抛弃旧的智力思政课程,而是要为智力思政课程注入新的血液。因此,我们应该利用专业思政课程中博大精深的知识和政治教育资源,振兴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丰富的课程思政体系拓展了思政课程的教学范围,提高了思政课程的实效性,也有助于协调专业学科,为“政治思想”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三)实现思政课程显性教育与课程思政隐性教育的整合与发展

显性思政课程教学是在传统思想政治课、专题报告、演讲会和相关会议讨论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正式的理论学习方法。隐性教育需要积极开发和优化思政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资源,促进课程思政的顺利实施。要达到这一目的,仅仅依靠显性方式和隐性的课程思政是远远不够的。协同育人政策为思想政治课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政资源,它的特征在于指导思想政治教学的理念和方针,使两者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所面临的现实困境

(一)缺乏经验和有效的整合方法

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还是课程思政建设,“如何结合专业知识实施课程思政的要素”是必须突破的一个问题。根据以往的调查,尽管一些中职思想政治教师积极致力于课程思政改革,但缺乏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规划,导致课程思政实践教学碎片化和牵强化。

首先,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课程的简单组合,一方面导致课程理念、思政管理与原有专业教育理念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又缺乏明确具体的目标;其次,很难理解课程中的思政理念与思政课程学科内容之间的交叉,专业课程的教师会缺乏掌控,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考虑不周、有些过于接近,严重影响了思政课程的教学效果。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是由于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缺乏有效的整合。事实上,针对不同层次和专业的学生,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即使面对同一个学生,也有不同时期的社会背景的影响。目前,由于教师经验不足,一些教师采用了不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和规律,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二)教师没有足够的意愿和能力来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

一些思想政治教师存在缺乏意识、不愿意、缺乏能力等问题,在专业建设和融入生产活动、校企合作、社会服务等多重任务和压力的影响下,认为学习课程思政是教学领域的附加工作内容,态度消极,他们宁愿坚持熟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不愿改变。同时,高职院校教师受自身思想、政治理论和学习水平的引导,在深入掌握专业课的思政要素,以及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时遇到了一些困难,无法将课程思政建设的要素融入原有的培训内容中。

(三)课程思政建设理论不足,应对的准备也不够充分

中国特色的课程思政既不能脱离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也不能缺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不能忽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性设计,否则就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思政课程专业化和课程思政协同、融合的问题。高职思想政治教师是提高政治哲学教学和研究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但是在教授专业技术课程的高职院校中,教师对课程思政下的政策、政治和基本意识形态的理解不够。从根本上说,马克思主义教师教学思想根深蒂固,理论基础牢固,这是课程政治成功的关键。要有效贯彻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刻基础。课程思政的出现,改变了教师原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目前,教师缺乏足够的应急准备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缺乏智力和政治培训;二是怕学生们听不明白。为了避免由于知识和政治水平不足而导致课堂气氛僵化、学生的认知欲望正在下降的局面,一些教师不愿意接受课程思政的概念。

三、新文科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

(一)需要寻找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初心

高职思政课程不仅是对立德树人范围的解读,更是对人的价值规范的研究。在实践中,高职院校更注重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是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一些高职院校教师在理解课程的思政要素时,犯了“狭义”或“泛化”的错误,如一些教师狭义地将政治要素解释为提倡热爱党、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还有一些人认为,所有积极的事情都是思政的要素。加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程思政的理念,紧密结合专业思政课程的特点,充分利用各种训练内容中的思政要素,传授技巧,实施思想导向和价值观,使训练内容更加生动、富有价值,激励他们去创造伟大的理想,用高超的技术去争取民族的伟大复兴,以达到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作用,让高等职业教育回归人的价值铸造之源。

(二)克服“经验不足”的困难,努力制定有效的方法

学习和实践是获得经验的途径,要建设好的思政课程,必须有有效的方法。如果方法不当,育人效果必然下降,甚至适得其反。

第一,必须进行广泛的研究。如果想以学生的“思政兴趣”来吸引他们聆听思政课程,那么课程思政的比例应该是多少,才能既完成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协同育人而又不影响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必须通过高等院校的研究来解决。

第二,思政课程的教师必须深化课程。找到课程思政建设与专业知识内容的契合点,系统设计培训课程,实现无缝衔接和有机互动,建立生成性的内在关系。

第三,必须加强评估。建立学生教师认证环节,评估教师融入思政和专业计划的有效性、学生接受的意愿及需要改进的地方,不断优化教学过程的评估方法,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意识,提高思政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师生联系。这对于促进教学与教育政策研究的更全面整合非常重要。当然,教师的思政能力和政策研究能力可以通过教学竞赛、教学研究等活动来提高。此外,还必须加强融入方法的研究和开发。在专业课程中灌输价值观时,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仍然是第一位的,只有正确认识融合是对学生发展和未来专业活动的支持服务,是对国家和社会的服务,是为民族伟大复兴培养拥有技能和创造力的复合型人才,才能唤起教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提高教师思考和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动机和水平。

(三)相互配合,协同育人,促进思政课程的发展

加强思想政治课程建设,深入研究各教学课程下的思政要素,可以有效解决人才培养中其他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差距,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指导和教育的作用。因此,可以建立一个完整的高等教育体系,这将有助于将课程思政纳入高等职业教育,从而有助于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一方面,要确保专业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之间的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实现价值观、知识转移、能力培养等方面的协调。此外,其他课程也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每门课程都必须“站在正确的道路上,承担良好的责任”。院校党委要从党的思想工作的高度,结合学校实际加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集中统一领导和宏观指导,完善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科学地制订实施计划,建立考试制度的政策纲领,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从而促进学生整体思政素质的提高。同时,在自下而上的基础上,加强对思政课程政策要素的研究和综合,严格按照教育部和学校的具体政策和思想要求,认真学习思政学科,了解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政策问题,系统总结成功经验,贯彻自下而上的方针,不断落实、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法人规划。

(四)组建高质量的思政课教师团队

教师的育人意识和育人水平都对实施“课程思政”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要强化高职德育工作,就需要发掘一批高质量的师资力量,把他们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地联系起来。

第一,要改变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相对于一般职业学校而言,职业学校的教师们在承担起大量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压力。高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要重视以前的“教学过多、育人过少”的问题,增强立德树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和荣誉意识,激励他们对思政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激励他们的干事动力,使他们能主动地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实现国家思政教育的根本目标。

第二,专业思政课程教师应该共同构建一个共同参与、互动、创新的研究平台,以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从而增强教学效果。高职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断地创新和优化职业教育的理念,把课程思政的战略导向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专业的思政教学质量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质量;专业的师资队伍要积极加强和完善教师的宣传方针,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共同制定相应的专业课程的思政体系和学习方针、目标,探索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了解课程思政的要素,确保思政课程成为课程思政的合理工具和条件。

(五)克服理论生疏的局限,深化对思政知识的研究

课程思政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不断发展的结果,符合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作为完成德育建设重大任务的重要举措,积极推进课程思政是构建“三全育人”的关键步骤之一。因此,教师必须接受课程思政理念,积极学习,并将其融入整体教育体系。

第一,必须认识到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归根到底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在培养大国工匠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他们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锻造他们的共产主义灵魂,还要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和宗旨。

第二,作为教育的核心主体,教师必须主动克服“理论生疏”的局限性,强化思想知识,敢于讲课程思政,只有通过表达他们对课程思政的真实看法和感受,并在思政教育环境的这一要素下进行适当和良好的沟通,才能实现人课合一,最大限度地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让学生成为党的民族伟大事业的追求者。

结 语

综上所述,在新文科背景下,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的水平是思政课程中“以德育人”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实现思政课程基本教育目标的重要步骤。因此,每一位高职思政课程的教师都应该真正提高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并努力在实践中研究和深化这一政策,研究如何提高思政课程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以形成合力,进行知识转移和能力建设,以期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思政育人院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