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南京都市北田园

2022-11-15 05:57陈仁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10期
关键词:现代农业城乡农业

张 苗 陈仁智/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六合竹镇大泉民宿

南京市六合区围绕现代都市型农业定位,以产业为重点、以改革激活力、以治理赋能量、以要素为保障,奋力把六合打造为特色突出、独具魅力的南京都市北田园、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以产业为重点

以产业质效提升年为契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

农,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的转变。一是着力优化现代农业产业结构。瞄准都市型现代农业需求,立足以优质粮食和绿色蔬果为主导,特种水产和健康畜禽为特色,农产品加工物流和农业休闲及乡村旅游为延伸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推动龙池鲫鱼产业化、市场化发展,开展大圣水芹资源保护,提升特色品种选育和保有水平。打造“一日游”“二日游”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区内旅游产品联动发展。二是着力提升现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高标准农田、标准化菜地、设施农业为重点,推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精细化、绿色化,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推进龙池鲫鱼商品化培育、雄州薄壳山核桃种质资源基地、龙袍长江特色渔业园等一批高品质产业化基地建设。三是着力完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发展都市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兴产业模式,大力发展农业电商、农业物流等产业融合业态,以新业态新模式引领城乡互动融合、消费需求升级的新趋势。四是着力强化农产品品牌和质量。坚持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围绕大众消费需求,从供给端发力,以艾津欧标大米、秦邦吉品鸡蛋等高端品牌为对标,加大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强化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茉莉六合”“多彩竹镇”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

以改革激活力

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一是完善农村“三权分置”办法。近年来,随着承包户就业结构、收入结构乃至居住地的变化以及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承包地的生计保障功能在下降。以第二轮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为契机,调整完善对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的赋权,彰显土地作为生产要素功能,以地生财、以地发展。二是积极探索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有效途径。在全面实现农房不动产登记“应发尽发”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和管理工作,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可以将村庄整理、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以入股、联营等方式发展乡村旅游和产业融合项目,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办法。三是完善农村产权股份制改革。在完善提升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农村产权交易市场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配套功能多样化、市场运行规范化、交易服务市场化。提升村级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每一个成员分红收入。

以治理赋能量

发挥“1+1+3”乡村治理“六合模式”和“1+4+N”基层治理优势,坚持党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街镇、村社区书记“双培养双提升”行动计划,开展“新时代先锋”创建活动,使支部成为凝聚发动群众、推动治理发展的坚强堡垒。实施农村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拓宽视野选好农村党组织书记。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根本、德治为先导,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加快完善基层自治组织履职清单,推动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节、村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广横梁村民小组自治试点经验,加快构建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新型乡村治理格局。推动乡村移风易俗。通过建立群众自治组织,解决封建迷信、大操大办、赌博等问题,着力倡导文明新风。依托道德讲堂、法治学校等平台,广泛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扬家风”活动,宣讲移风易俗,催生乡风文明。深化农村“种文化”活动,发挥农村文化人的作用,提升群众的精神风貌。

以要素为保障

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市场,着力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落实政策措施。落实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推进竹镇省级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支持竹镇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和产业强镇做大做强,进一步推动“产业融合、产镇一体”。统筹资金使用。一方面做好“整合”文章 ,发挥财政资金的统筹引领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农业开发、农田水利、美丽乡村等涉农项目整合,形成合力,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另一方面做好“撬动”文章 ,通过以奖代补、贴息担保等方式,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地投向农业农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基本消除现有农村公路危桥,区域供水实现城乡自然村全覆盖。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光纤到户。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医疗、救助等一体化,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逐步建立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猜你喜欢
现代农业城乡农业
国内农业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