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的创新与发展

2022-11-16 07:02□周
记者摇篮 2022年5期
关键词:摄影记者传统媒体摄影

□周 旭

新媒体的崛起极大地改变了传媒行业的格局。新媒体的出现促进了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新媒体时代是一个全民摄影的时代,更是一个以受众为核心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其原来所独有的专业技术优势也在逐步减弱。让人担忧的是,一些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并未做好与他人竞争的准备,对待工作任务有懈怠情绪,在思想上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但大部分新闻摄影记者已经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不仅有压力与挑战,更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现状

1.就业形势严峻

新媒体的崛起给传统媒体带来很大的压力,其不仅造成了许多传统媒体受众群体的流失,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其原本的市场占有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传统媒体选择开源节流,精简人员。作为传统媒体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摄影记者自然受到波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减员,甚至取消了专门的摄影部,许多摄影记者也选择跳槽,或者干脆脱离这个行业。许多原本有志投身于传统媒体新闻摄影岗位的大学毕业生纷纷投身新兴媒体,这样一方面造成了传统媒体新闻摄影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摄影人才就业的严峻形势。

2.创作失去热情和动力

众所周知,拍摄出优秀的摄影作品不仅需要机遇,也需要时间。培养一名优秀的新闻摄影记者同样也需要时间。然而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已经鲜有新闻媒体会留给摄影记者很长的准备时间了。

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传统媒体在资金方面有些捉襟见肘,一些媒体追求“快餐效应”,对新闻作品质量的要求降低,只追求效率,这就让很多摄影记者失去了创作的动力和热情。

3.全民摄影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身份界限的模糊。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的支持下,受众在传播领域的身份越发复杂化,其既可以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又可以是新闻信息的发布者。在摄影方面更是如此,手机功能的发展让几乎所有人都能成为摄影记者。

可以说,“全民拍”时代的到来让有些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感到压力重重。由于“全民拍”风潮的涌起,受众群体对新闻摄影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低,反倒是对新闻摄影的刺激性、新颖性要求越来越高。虽说这样的受众群体占一定比例,但是毕竟不是全部,很多受众还是非常看重专业新闻摄影记者的能力,需要其提供高质量、专业程度高的新闻摄影作品。

近年来,大众对低水平、低质量的新闻摄影作品的忍耐度越来越低,新兴媒体的摄影作品质量也在不断提升。从这方面而言,全民摄影对传统媒体的专业摄影记者而言不仅是个挑战,更是一种鞭策,推动着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专业能力的提升,以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同时也在推动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心态的转变,由单纯提供摄影作品而变成服务受众、引领大众审美水平提升。

二、新媒体时代传统新闻摄影记者的发展机遇

1.坚持专业性

对任何事物都需要辩证而论,新媒体时代对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的挑战同样也是如此。虽然在新媒体时代,受众群体习惯于“快餐式”的新闻消费,质量并不是很高的新闻图片充斥在传播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受众都愿意接受如此低质量的图片,更不意味着所有受众的审美标准均被拉低。相反,如今已有很多受众越来越厌烦低质量、同质化、低俗化的新闻图片,热切渴望能有更专业、质量更高的新闻摄影作品出现。

以某地举办的车博会为例,很多新兴媒体纷纷加入到对这次活动的报道中。但是受众发现,绝大多数的新闻报道用的几乎都是质量不是很高的新闻图片,而且报道的内容也几乎千篇一律。而有的自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用了一些并非本次活动的图片。其行为被曝光后,引来一片哗然。虽然也有一些新媒体使用了现场拍摄的照片,但是由于拍摄者专业技术能力有限,其拍摄的照片达不到受众的审美要求。

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不论是在专业性还是在职业操守方面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其应当做到的是坚守优势,绝对不能随波逐流。

随着近年来夸大宣传和随意使用新闻图片的情况频频发生,越来越多的受众更看重新闻的专业性和严谨性,也更看重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受众的这种态度,对新闻摄影记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机遇,其应当在确保作品质量的同时,满足受众快速获取新闻的需求。

对此,新闻摄影记者可以建立图片库,促进新闻图片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

2.提高丰富性

丰富性的提高不仅仅指的是摄影作品类型、内容方面的丰富,也指的是在传播渠道方面的丰富。在全民摄影时代,新闻图片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反而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许多大型门户网站专门开设了图片频道,如新浪网、网易、凤凰网等。

另外,现在许多社交APP也对新闻图片有着大量的需求。可以说,新闻摄影记者的工作机会增多了,其可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变化,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提供更多的新闻摄影图片。

作为专业摄影记者,应当在坚持自身专业水准和审美标准的前提下,更多地去考虑受众群体的审美口味,既满足受众的审美和阅读口味,同时也用自身的专业性和职业精神来引导受众群体的审美标准提升。在这方面,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应当放下身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勇于涉猎与尝试对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以及创作思路的拓展来说,是大有益处的,同时使其在不断丰富作品种类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住当前社会大众的审美需求。

3.调整心态

虽然由于新兴媒体的出现,传统媒体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是换个角度考虑,新兴媒体的出现也推动了传统媒体更进一步发展。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媒体成为媒界的主宰。传统媒体来自社会,自然也应当服务于社会。新兴媒体也是社会的一部分,其也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的,从本质上而言,二者并无差异。

作为传统媒体的新闻摄影记者,其在感受到压力的同时,更应当积极抓住发展的契机,清醒地把握未来媒介领域的发展趋势。其应当做的是积极调整心态,以更符合时代发展的融合理念来看待如今的竞争环境,化压力为动力。

长久以来,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乃至于整个媒体行业都缺乏一种服务意识,毕竟由于竞争的缺乏和一家独大的原因,致使传统媒体从业者很多时候都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姿态。如果其能在新形势下主动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推动融合,加强与新兴媒体的竞争与合作,则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的生存空间会扩大许多,其所感受的压力也更多地会化为鞭策其前进的动力。

三、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摄影记者发展策略

1.提高专业素养,形成独特摄影风格

虽然说暂时一段时间内,新媒体时代由于“全民拍”风潮的涌起而使社会整体摄影审美水平有所降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时代仅追求快餐文化而不再需要有质量、有品位的优质摄影作品。恰恰相反,摄影文化越是普及,就越激发起大众对精品的强烈渴望。

对此,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不断磨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做到既能够奉献出摄影艺术精品,也能够最大限度、最及时地满足大众对新闻图片的审美需求。

面对传统媒体向深度拓展发展空间的转型需求,新闻摄影记者注定要强化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专业新闻摄影记者只有突出特长,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突破瓶颈,重获新生;只有做自媒体不能做、无法做的报道,才会有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与机会。

可见,重要而紧迫的转型任务已悄然摆在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面前。在自媒体层出不穷的新时代,受众更需要了解重大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要求新闻媒体对新闻进行追踪报道、做深度解读。专业新闻摄影记者要从知性走向理性,从调查型记者走向研究型记者。

另外,专业摄影记者一定要形成并坚持自己的独特风格,敢于坚持个性,勇于展示自我。这样,摄影记者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凭借自身专业方面的优势脱颖而出,否则一味迎合受众审美的话,只会让摄影记者迷失自我。在提高专业素养的同时,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也要积极转变心态,并把握好转变的度。虽然当前是一个以受众为核心的媒体时代,但是这也并不意味着一切都要以受众的审美需求为标准,更不意味着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引领社会审美导向的重任消失。恰恰相反,在这个个性化更强、包容度更高的时代,新闻摄影记者更要肩负起引领正确审美导向的重任,在尊重受众多元化审美品位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精品力作潜移默化地发挥引领作用,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2.凸显时代性,向全能型人才转变

除了要积极培养自己的独特摄影风格之外,摄影记者还要格外注重与这个时代融为一体,即凸显作品的时代性。从艺术的角度而言,坚持艺术性与满足大众审美需求并不矛盾,摄影记者不应当以一种孤芳自赏的心态来坚持自己的摄影艺术,而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以满足受众需求为出发点,做到雅俗共赏,真正做到用职业操守和艺术水准来服务大众。

对于一名优秀的摄影记者而言,其不应当仅仅是一名摄影师,还应当是一名优秀的图片编辑、一个会用镜头讲故事的人。这样的新闻摄影记者拍出来的作品才更容易感动大众,被大众所认可和接受。摄影记者在不断的创作中,也应当去反思自身,经常深入思考自身对摄影艺术的理解是否深刻,自身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认知是否正确,从多角度来提升自身摄影作品的质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在不断磨砺自身专业技术的同时,做一个“懂生活”的人,经常深入到人民群众中、深入到火热的生产生活中,对生活有更深的品味与感悟,创作出有温度、有深度的摄影作品。

摄影记者还需拥有“双栖作战”的能力,既要能拍也要能写。出身于传统纸质媒体的摄影记者,往往写作方面是“短板”,因此,要想适应媒体转型,摄影记者必须强化新媒体记者的角色意识,能写现场短新闻、消息甚至是通讯。

宋代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当下,摄影记者的功夫更是不全在摄影本身,掌握好现代摄影基础技术之外,更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文字功底。只有具备驾驭语言的能力,以准确、简洁、鲜明、生动的新闻语言为图片“画龙点睛”,新媒体时代的摄影记者才会生机无限。

3.把握图片产业的发展机遇,形成产业联盟

在新媒体时代,图片产业的发展潜力无疑是非常巨大的,不仅对图片的需求量非常巨大,而且要求也是越来越多。对此,新闻摄影记者应当积极把握这一重大的发展机遇,凭借自身的专业实力,在产业链中占据一个有利的位置,用自身的技术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来树立行业标杆。面对如此良好的发展机遇,单凭个人的力量显然是难以获得最佳发展效果的,因此,摄影记者应当形成产业联盟,建立共享图片库,协同发展,促进这一产业的壮大。

如今,图片版权交易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为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更好整合媒体图片资源,保护创作者合法权益,人民网曾倡议主流媒体在净化版权市场一事上主动担当。倡议传统媒体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以“图片库集群”方式完成图片大数据采集、存储共享,为主流媒体提供便捷高效的图片管理服务系统,搭建一个优质新闻图片版权交易平台。

同时,行业内部加强图片版权认证及交易乱象舆论监督,积极引导图片版权交易市场的规范良性发展,让著作权人、版权所有人有尊严地创收增收。通过高效配置社会公共资源,把拥有大量优质图片资源的机构平台有效组织起来,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助力整个图片版权交易市场的健康发展。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媒体新闻摄影记者而言既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也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是挑战还是机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摄影记者的应对心态以及应对策略。不论压力有多大,竞争有多激烈,摄影记者所拥有的专业优势并没有失去,相反,其应当积极发挥专业能力方面的优势,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更加开阔的思路来面对挑战,走出一条更为宽广的发展之路。

猜你喜欢
摄影记者传统媒体摄影
新闻传播中摄影记者的重要性
为什么会从事摄影Ami Vitale摄影记者纪录片制作人
一名摄影记者的自我迭代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摄影记者如何走基层
传统媒体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