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残留监测在农产品安全监管中的应用分析

2022-11-16 09:28李延瑞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农药农产品检测

李延瑞

(延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

1 农药残留监测现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UNESCO)和 粮 农 组 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不完全统计,全世界土地面积为18.29亿hm2左右,我国耕地保有量为1.216 1亿hm2,占世界耕地资源的7%,人均耕地0.26 hm2。在这种国情下,若传统农业生产过于依赖农药的使用,或以农药应用换取农业产量的提高,极易造成农产品安全隐患。

随着人们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国内食品全链条监管体系基本形成,检验检测水平持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逐步得到解决。2021年,延安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有序开展“两品一标”和“名特优新”申报工作。出台《关于征集“参与申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生产基地”的函》,争取“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农产品认证,以期通过农产品安全监管实现“有机食品转换证书”和“绿色食品”等特色农产品的申报,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打造食品安全标准新标杆。

2 农产品农药残留监管现状

2.1 农产品检测方面

为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多地建立了农产品检测中心,按照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的总要求,开展定期农产品例行检测工作,对农资市场、经营门店等开展巡查检查,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年计划定量实现超过600个速测检测项目,县级农产品检测中心年计划完成超过50 000例的快速检测,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目前,延安市已基本建设完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检测工作组织结构不断完善,工作队伍与工作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共设置了1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点,其中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站13个。

2.2 农产品品牌建设方面

相关部门共提出81项关于农业地方执行标准以及技术规程,确定的绿色农业规范基地数量超过了15.3万hm2。富县以及洛川县是国家农业农村部门认定的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延安市最新认定的绿色有机农产品数量达60个,而累计获得绿色认证的农产品数量达到45个、有机与有机转换的认证为115个,并且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以及登记在册的农产品数量为2个。全面推行农产品生产全过程记录体系管理下,确保生产过程清晰、可追溯,并对从事果业生产、瓜果种植、食用菌、中药材等农业生产经营的各类主体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了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名录库,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奠定坚实基础[1]。

2.3 安全监管制定与执法

随着延安市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范围不断扩大,相关部门制定了监测以及监督抽检管理机制,检测范围、产品品种以及检测参数等方面得到了不断优化调整。例如,2021年延安市提出《延安市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以县为基础单位创建网格化的管理机制,落实网格化管理建设任务,监管重心由后端检测向生产全过程方向前移,从根本上明确农产品质量监管主体责任,全面推行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以及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基于此,加强核心突出问题的整体整治力度,积极组织“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增强农资的执法打假力度,构建了县级自查、区域联动、市级巡查三级执法网络。

3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应用

3.1 酶抑制检测技术

(1)优势。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应用中,酶抑制检测方法相对成熟,其检测原理为根据昆虫毒理学知识,通过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蔬菜以及水果的生物酶形成有效的抑制作用,利用酶促底物反应中的显色情况来检测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酶抑制检测法操作简单、技术要求不高,在农产品实际安全检测中应用广泛[2]。

(2)局限性。酶抑制检测方法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它只能针对农产品中的有机磷以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完成定性检测,无法准确判断农产品农药残留的种类与含量。此外,在酶抑制检测技术中,使用的酶源、显色剂以及底物均具备特异性,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农产品的内容物极易造成检测试剂的污染,从而产生假阳性以及假阴性的检测结果。因此,酶抑制检测技术主要在农药残留普查以及预防农药残留造成的急性中毒等检测项目中使用,重复性、灵敏度与回收率需进一步提升。

3.2 免疫分析检测技术

(1)优势。免疫分析检测技术主要利用蛋白抗原与抗体反应,以及小分子半抗原与抗体间的特异性反应实现农产品检测。在小分子量农药的检测项目中,需利用农药和大分子蛋白质为载体制作人工抗原,以此来刺激机体免疫系统进而产生必要的抗体。为保证免疫分析检测技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要求制备必要的农药抗原和农药抗体。

(2)局限性。尽管免疫分析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中,但该技术依然存在局限性,制备农药抗体的难度相对较高,开发费用较高,在单一种类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中比较适用,且需先设置农药残留免疫快速检测方法的操作标准,以保证检测结果的有效性[3]。

3.3 气相色谱技术

农产品的成分在流动相以及固定相的有效分配系数不同。在特定条件下,待分离处理组分存在重新分配的情况,能实现目标化合物的有效分离。现阶段,气相色谱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在有机磷等各类农药残留检测作业中,利用气相色谱技术能获得不错的效果,不仅检测数据准确度较高,设备的灵敏度高,而且操作简单,检测速度具有突出优势。我国已将气相色谱技术涵盖在农药残留标准化检测方法中,同时针对应用规范标准也制定了相关管理机制。

3.4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基于气相色谱检测技术发展出了液相色谱检测技术。近年来,农药种类不断增加,大部分农药均无法利用气相色谱技术进行科学检测,需通过液相色谱仪进行科学检测。相比于气相色谱技术,液相色谱技术在检验范围上有所增大,缺点为灵敏度相对较低。液相色谱仪主要用于大分子物质的农药残留检测中,对大分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科学分离,可用于热稳定性低且沸点高的农药残留检测项目中。基于气相色谱技术以及液相色谱技术,发展出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提高了检测的回收率,降低了标准偏差[4]。

4 提高农产品安全监管效果的有效途径

4.1 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

(1)针对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投入品必须加强监管力度与水平。加强农药产品销售市场的管理力度,针对经营资格与产品审批必须加强监管力度,高毒农药等产品必须落实定点经营以及实名购买管理机制。不断加强市场巡查监管工作,针对禁限农药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要重点打击,督促农药经营方尽快完善内部进销台账,乡镇部门需结合区域内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全过程监管机制,对于风险等级高的所有生产主体需结合实际情况增加日常的巡查力度。日常巡查环节中,可运用抽样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

(2)针对违规违法的生产行为须加大处罚力度,做好限期整改,情况严重的须上报农业执法部门或机构。农产品在上市销售前,需做好全方位的检测管理工作,要求农产品全面通过抽检并保证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售卖。针对产品抽检工作而言,一旦发现禁用与超标问题,须及时销毁农产品。畜禽类产品需具备完善的检疫证明,保证质量合格后才能上市售卖,而农产品在收购以及运输等环节中,必须落实规范化的监管机制,规避农产品质量出现安全问题,保证市场售卖环节的安全性[5]。

4.2 提高基层检测机构的综合检测水平

(1)政府相关部门应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积极更新检测技术标准与机制,加强检测机构与人员的检测能力以及技术水平,保证检测标准符合生产实际。针对各个检测机构的检测技术人员必须加强培训力度,建立高素质、高水平的检测技术队伍。加强专业人才的招聘以及引进力度,广泛吸纳高学历的专业人才,针对现职检测技术人员须做好专业化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引导新老员工积极交流工作经验,保证检测工作人员能正确认识农产品检测的重要性,同时督促检测技术人员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现代化的检测技术与先进检测理论知识,不断强化各个检测机构的综合检测能力。

(2)各级政府必须加强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的管理与监督,明确农产品监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资源整合力度,积极整改与优化,保证市场监管部门和农业主管部门等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相互配合,加强政府部门和基层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合作沟通。在农产品安全检测环节中,引导相关企业增强自我检测力度,树立自我承诺的意识,农业企业在生产的全过程须时刻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不断增强准出检测力度,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体系,针对农产品的运输链以及供应链必须落实全过程监控,确保各个供应环节的质量安全。

5 结语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对基层农产品质检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检验是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通过农药残留检测能够提升农产品质检工作的效果,结合现阶段农药残留检测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必须采取针对性的手段,加强农药残留检测技术水平,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为农业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保障。

猜你喜欢
农药农产品检测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