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2-11-16 09:28霖,杨
食品安全导刊 2022年25期
关键词:监督管理农药食品

马 霖,杨 坤

(青岛市即墨区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山东青岛 266200)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能保证食品的质量,避免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流入市场,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此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工作效率,改善了传统食品检测技术的弊端,具有成本较低、操作简便的优势。

1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特征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工作主要有实验室检测和现场检测。实验室检测主要是在实验室用相关的设备设施采取化学手段来完成食品检测工作,这种方式得到的食品检测数据更加具体和科学化。现场检测是除实验室检测外,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现场检测方法是将食品检测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结合,在0.5~2.0 h就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检测数据的方法[1]。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主要特征是准备工作较简单、检测方法相对简单、样品处理工作较简化、检测结果更加精准以及可长时间保存食品检测结果。

2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作用

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具有非常大的技术优势。①可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综合效率。快速检测技术优化了传统检测技术中烦琐的检测流程和需借助大量设施设备的问题,用较低的成本就能获得精确的检测结果,且有助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完善食品安全检测管理体系,及时调整管理方法,快速追踪、监管和处理有安全问题的食品。②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实验室检测的缺陷。例如,实验室检测不能同时进行成品检测和半成品检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快速检测方法可对各种类型的食品进行检测,同时检测结果精准且快速。

3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类型

3.1 免疫检测技术

免疫检测技术是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中最常用的一种技术类型,通过对检测食品中抗体和抗原之间的合作关系的表现方式为基础,利用免疫放大的方法对被检测食品中细菌的含量作出准确地判断。在实际的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常用的免疫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免疫技术、酶免疫技术和化学发光免疫技术等,由于其操作流程比较简单且方便快捷,被广泛使用[2]。

3.2 纳米检测技术

纳米检测技术是在食品安全检测工作中将被检测食品中的固相酶标板作为食品检测实验的载体。传统的纳米检测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较长时间才能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且容易出现抗体脱落的情况。研究人员对传统的纳米检测技术进行升级优化,利用磁性纳米材质取代酶标板,改善了纳米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升级优化后的纳米检测技术在食品检测工作中运用更灵活、操作更便利、检测结果也更精准。

3.3 拉曼光谱法

拉曼光谱法是利用典型的散射光谱的作用,通过光照射到被检测的物质上,观察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的发光波长,进而得出食品安全检测结果。拉曼光谱法是一种通过对食品检测物质结构进行分析的检测方法,对不同的食品结构中相关物质的含量有着准确的判断和分析,能精准地衡量被检测食品是否符合安全标准,相比于其他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更加高效。

3.4 化学比色法

化学比色法是通过化学试剂或试纸使食品检测对象和化学试剂充分产生化学反应,观察反应现象,并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对。通常来说,化学试剂和试纸都带有显色成分,利用化学比色法可帮助食品检测工作人员在短时间内获得有效的食品检测数据,判断出食品检测对象中是否含有有毒成分。化学比色法正在被逐渐优化,得到的检测结果也更精确。

4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

4.1 食品安全日常监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食品行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食品的种类更加多样化,食品结构愈加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也随之增加,因此相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到对食品安全的日常监管中,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力度和有效性。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各个环节,从根本上避免有问题的食品进入市场,杜绝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水平。例如,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在餐饮行业重点应用,餐饮市场是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食品的质量良莠不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对餐饮行业中经常使用的、保质期和循环周期都较短的食品进行检测,快速地找到餐饮行业中不符合规定的食品,督促餐饮行业整改进步,重视食品安全问题。

4.2 食品安全认证

做好食品安全认证工作是避免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关键。食品安全认证工作是对食品安全的基础保障,开展此工作需借助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传统的食品安全认证工作较常用的方法是棉签取样法和平板细菌培养法,这些传统的检测方法不具备较好的适用性,容易受检测时间的限制,经常会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检测工作效率低的问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此问题。例如,快速检测技术中的ATP荧光检测技术正逐渐发展成为食品安全认证工作最常用的技术方法,ATP荧光检测技术是根据萤火虫发光原理,通过对检测食品中三磷酸腺苷的含量进行判断,能有效地反映检测食品的安全和卫生情况,提高食品安全认证工作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3]。

4.3 食品应急检测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帮助食品应急检测部门对一些特殊食品的安全检测工作尽快得出安全检测结果,一般的检测技术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出最精准的检测结果。食品安全快速技术有助于应急检测部门检验检测高危害食品,在短时间内快速准确地判断高危害食品的危险指数。例如,遇到频频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快速地锁定食品中的有毒因素,为抢救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4.4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是常见的食品安全问题之一。我国有明确的相关政策规定了农产品的安全要求,在农产品的种植工作和生产工作中,严禁使用剧毒性的农药,避免农药残留在农产品的表面或侵害农产品的内部。当前,我国仍有一些企业或个人为了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创造更多经济收益而大量使用低毒性农药,导致农产品的农药含量极度超标。当人们食用了农药含量超标的农产品,容易出现身体不适,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为了避免农药含量超标的农产品进入市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利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中的溶液检测、生化检测的方式来检测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尽可能避免有农药残留问题的农产品进入市场。

4.5 非食用物质检测

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部分食品生产商利用一些非食用添加剂增加食品的新鲜程度或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这种行为是增加食品安全隐患,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恶劣违法行为。目前市面上,较为常见的危害人体健康的非食用添加剂有三聚氰胺、苏丹红、罗丹明B和滑石粉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坚决严格打击这种行为,采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检测食品中这些无法食用的有毒物质,保障食品安全[4]。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可用现场检测的方式检测出食品中非食用添加剂的含量,可有效避免检测结果出现误差[4]。

5 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建议

5.1 加强监督指导

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有利于保证检测产品的质量,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应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要加强监督指导,有效发挥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管作用。要对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应用加强技术指导,保证经过快速检测技术的产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要求。一些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没有很好地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要建立多个部门的共同检测工作体系,不断提升检测结果的精确化。

5.2 提升快速检测技术人员水平

为保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能更好地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要保证食品安全检测人员熟练掌握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加强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要对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不断增强技术能力和认知水平,使其认识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食品安全检测人员应在实际的检测工作中发现问题,并总结优化,为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5.3 强化保障投入

我国高度重视食品安全问题,正在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检测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有着明确的章程[5]。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能被充分应用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中,相关部门要配备完善的检测设施,保证设施设备及时优化。

6 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应用是国家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问题愈来愈重视的体现,逐渐提高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可提高食品安全检测的工作效率,使工作人员能第一时间发现有安全问题的食品,并进行及时处理从而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促进食品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猜你喜欢
监督管理农药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加强粮食流通监督管理的思考与探讨
带头增强“四种意识”推动监督管理常态化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