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善于“发糖”的班主任

2022-11-17 00:16梁艳
新班主任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花糖果小明

□梁艳

一年级的孩子对新的学校充满了好奇,对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充满了新鲜感。为了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遵守校纪校规,我决定采用一定的物质奖励。我买来了五颜六色的糖果,上课积极发言的学生奖励一颗,劳动认真的学生奖励一颗,乐于助人的学生奖励一颗……孩子们抵挡不住糖果的诱惑,积极配合,班级管理效果立竿见影。因为每天都在发糖果,孩子们都亲切地喊我“糖果老师”,我开心地默许了。

就这么过了两个月,我发现我再也高兴不起来了,糖果奖励的弊端逐渐暴露。其一,孩子对奖励逐渐麻木,我需要不断加大奖励力度,如此才能刺激孩子不断朝着教师希望的方向前进。从5角钱一颗的水果糖,到1元钱一根的棒棒糖,再到2元钱一袋的跳跳糖,孩子们一次次提出新的要求。其二,学生误把奖励当目的。比如,劳动本来就是孩子们应该做的事,但是现在,他们是为了得到糖果才去做。久而久之,如果哪天没有奖励了,学生是不是就不愿意劳动了?我担心,当努力变成了一场交易,孩子们就会忘记自己的兴趣与初衷,这样会阻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激励一个人前进的力量包括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糖果奖励属于一种外在刺激,可以在短时间内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如果滥用,就会弱化孩子的内在动力。那么,如何建立一种长效的奖励机制?糖要发,可是,发什么糖?怎么发糖?这些都要认真思考。

精神的“糖”为主,物质的“糖”为辅

在研究了学生心理特点,反思了上阶段做法的得失后,我决定改变奖励方式,将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精神奖励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样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

除了物质的糖果,我还准备了4种精神的“糖”:①语言奖励。学生可以胸挂大红花在教室接受表扬,可以请老师在班级群点名表扬,还可以请老师给父母打电话表扬。②荣誉奖励。我购买了一些空白聘书和奖状,聘请字迹漂亮的同学为“书法小老师”,聘请成绩优秀的同学为“学习指导员”,给善于打扫卫生的同学颁发“劳动小能手”奖状,给运动会上表现优异的同学颁发“体育小达人”奖状。学生荣誉加身、责任相随,激励自然水到渠成。③活动奖励。一期黑板报的策划权,一场晚会的主持权,一天午饭后游戏的组织权,这些,也可以作为精神的“糖”奖励给学生,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责任感和荣誉感。④心愿奖励。一次免写作业的奖励劵,和父母来一次旅游,请全班同学看20分钟的动画片,等等。这些心愿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让学生感受因努力而获得的优待。每周班上综合表现最好的5名学生可以获得一次自由选择奖励的机会。

两个月下来,我惊奇地发现:选择物质的糖果的孩子特别少。问起原因,有的学生说:“糖一吃完就没有了,奖状我可以一直保留着。”还有的学生说:“吃糖只能让我嘴甜,但是做学习指导员让我有成就感。”我经常鼓励学生提出有创意的奖励方式,只要集体讨论通过,就可以加在奖励单上。奖励的形式多样化,照顾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还有趣好玩。学生不再喊我“糖果老师”,而改叫“趣老班”了。我假装生气地说:“我老吗?”心想却在偷笑:这次“糖”终于发对了!

强化小组的“糖”,弱化个人的“糖”

女生小玲打电话给我,倾诉了自己的苦恼:“老师,你的这些奖励我总是得不到。是我太笨吗?”我赶紧否认:“你很棒,继续努力,下一次得奖励的也许就是你了!”挂了电话后我陷入了沉思:我的奖励太过于重视结果,忽视了过程。像小玲一样正在努力向上又没有特长和亮点的普通学生才是班上的大多数,怎样才能让他们也能获得奖励呢?

新学期开始了,我召开调整奖励制度的班会。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提建议,最终确定的奖励办法是:实行小组合作,个人表现好的给小组加分,个人奖励和小组荣誉捆绑在一起。首先,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全班学生6人一个小组。接着,实行“红花积分制”量化考核。每周末统计小组得分,给小组排名。前三名的小组,我再按照组内表现给予组员数量不同的红花奖励。学生将红花积攒起来,就可以到班主任那里领取相应的奖品。比如,5朵红花换一袋水果糖,10朵红花换一封表扬信,15朵红花换一张作业免写券。个人和小组捆绑在一起,组长带好头,组员配合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只要小组得分进入班级前三名,小组每个人都有奖励。

小玲开心地笑了,她也有机会得红花,而且越来越多。身为普通组员的她告诉我,她要努力做副组长,因为获胜小组的副组长可以多得两朵小红花。我说,你肯定行,再努力点,没准能做正组长。她听了连连点头。

强化小组的“糖”,弱化个人的“糖”,让普通学生也尝到了甜头,而优秀的学生也学会了分享和帮助他人。那段时间,大家的集体意识、团队精神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班级的凝聚力变得特别强,学习氛围也更浓厚了,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也提高了。科学的奖励真的是事半功倍啊!

关注特别学生,巧发特别的“糖”

班上总有几块“硬石头”,我怎么奖励他们都不为所动,一副“你说得都对,可是我就是改不了”的态度。辗转几个小组,组长把所有的招都用上了,这些学生该迟到依然迟到,该乱跑冲撞的还是不会好好走路。于是,小组被监督员扣分,导致小组排名落后。有的组长直言:“他们在哪个组,哪个组就倒霉!”最后,这样的“硬石头”哪个小组都不要,即使勉强进入某个小组,也会影响小组其他孩子的积极性。用他们的话说,小组只要有他们几个在,总是倒数。

怎么办?思考之后,我设立了“特权奖励”,并让这几名学生和几个组长之间双向选择。比如:小明总是迟到,我就把教室门的钥匙交给他管理。如果他来晚了,同学们进不去教室,就扣他所在小组一分;如果他来得早,就给他所在小组加一分。宣布规则后,同学们一开始不太相信小明,还在犹豫。过了一会儿,有个组长举手,表示欢迎小明进组。原来,他们也有自己的小算盘:只要小明准时开门,一星期5天就能加5分,这样周末评比小组获胜机会就增大了许多。小明也很意外,竟然还有那么多人相信自己能改掉迟到的老毛病。他感激地接受了第一个举手欢迎他的小组的邀请,并表示无论如何都不会迟到。大概是顶着全班同学在门外等待的压力,或是意识到自己还能给小组加5分,小明再也没有迟到过。再次分组时,小明成了香饽饽,小组都抢着要他,而他整个人也明显自信开朗起来。

同样,班里还有一个“人来疯”小亮,走路喜欢横冲直撞,每天放学排队总是因为他乱跑浪费许多时间。所以,我也打算给他一颗“特别的糖”。于是,小亮成了我们班的路队长,专管站姿、排队。他没有让我失望,不仅改掉了自身的缺点,还尽心尽力服务其他同学。我想,对于这些特殊的学生来说,“特权”意味着信任。他们并不坏,只是自制力稍微差些。如果我们肯给他们机会,巧妙引导,他们就会分外珍惜,努力实现自我蜕变,最终成功吃到特别的“糖”。

在一次次“发糖”中,我努力走出误区,帮助学生找到积极努力的动力和方向,养成明辨是非的能力,获得认可感和成就感。我时刻提醒自己:奖励是一把双刃剑,不能滥用;奖励是一门学问,常学常新。努力做一个兜里有糖果、手里有办法、心里有爱的“趣老班”吧!(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红花糖果小明
四块糖果
四块糖果
观察:糖果找不同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红花鳍,白鳍豚
做不到
做不到
雨季里的糖果湖
天堂在天上
红花行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