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水稻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工作成效与措施

2022-11-17 01:53高明鑫谭小莉
中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制种管理局湖北省

付 玲 高明鑫 谭小莉 胡 君

(湖北省种子管理局,武汉 430070)

当前种子认证是农业农村部门主导的,推行先行先试、查漏补缺、优化方案、完善程序、改进模式的思路,未来将会采取规范化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认证主体企业自愿申请,第三方认证机构有偿服务,种子使用者自主选择。6 年来,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系统谋划、科学设计和精心组织下,湖北省种子管理局代行认证机构职责,积极参与《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方案(试行)》(以下简称《认证方案》)的研究制定和试点示范工作,为全面实施种子认证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种子认证工作的开展情况

种子认证的本质是全程质量管控和合格种子确认,《认证方案》是指导各地开展种子认证的依据,是开展认证工作的根本要求,是试点示范工作的行动指南。按照《认证方案》和《年度实施方案》要求,湖北省种子管理局为试点示范的区域主持单位,湖北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以下简称省检验中心)为承检单位,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省种子公司)为承试单位。总结湖北省水稻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工作,突出“坚持一个根本、打牢两个基础、做到三个确保”的监管重点。

1.1 抓好全程闭环管理,严格落实认证方案是根本各方高度重视,沟通协调,密切配合,综合统筹,专人专班,各负其责,实施方案,全程可追溯。省种子公司在种子生产、加工、包装、贮藏、检验等重要环节的各项活动均记录备案,完整填写附表,接受省种子管理局的检查、检验、监控,实行闭环控制管理。近5 年认证水稻繁制种面积273.37hm2(4099 亩),生产出符合认证要求的水稻种子112.5 万kg。

1.2 抓好前期把关重点,源头控制是认证监管基础企业实力强,积极性高省种子公司是农村农业部认定的“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子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2 年被中国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并购,其水稻种子业务稳居行业前列。省种子公司在湖北信誉度好、带动能力强、区位优势明显,省种子管理局遴选推荐其承担水稻种子认证试点示范任务。

确认品种合格省种子公司精选示范品种,选择生产主导、良繁体系成熟的水稻品种两优287 和黄华占。这两个品种品牌响,市场占有率高,分别是2005 年湖北省审定的两系杂交早稻、2007 年湖北省审定的一季常规晚稻。品种优势显著,两优287是湖北省首个超级稻品种,黄华占适宜直播,在湖北省乃至南方籼稻区占据优势地位。

亲本质量达标审查亲本种子源头,要求省种子公司提供亲本种子批标签和检验报告,确保亲本种子和原种达到国家种子质量标准。同时,提交品种标准样品,两优287 父本、母本及杂交种种子各500g,黄华占原种500g,存放于省种子管理局标准样品储备冷库。

优势基地稳定省种子公司选择两优287 的制种基地在湖北省公安县,是湖北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水稻制种基地,黄华占先后选择在黄冈市团风县和潜江市沙洋农场繁种基地。这3 个种子生产基地具备集约化程度高、土地肥沃、沟渠畅通、基础设施齐全、生产技术成熟、隔离条件良好等优势。

1.3 抓好文件化管理,全流程记录控制是认证监管基础省种子管理局着力抓好全程监控记录和技术指导,要求全流程与文字记录信息内容一致。高度重视实地核查和考察。苗期考察核实种子田位置,绘制田间示意图,检查前作有无污染,隔离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协助落实种子生产计划和制种面积,指导制作认证试点示范标志牌。花期组织专家田间现场鉴定种子纯度。后期抽查种子批质量。稳步推进,详实记录,优化完善种子认证全过程管理。

1.4 抓好质量管理,确保认证种子检验结果可确认对关键环节种子质量的认可,核心是田间种子纯度鉴定和种子批抽检。一是规范组织田检。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统一开展种子认证试点示范田间检验,组织专家指导和规范田间检验。近2 年受国内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的影响,委托省种子管理局组织,采取专家分组分片、“巡检+抽检”相结合的方式,查看田间管理整体情况,并按照《农作物种子质量认证方案—水稻种子》规定的取样点数、每点取样株数,出具专家签字的田间检验报告,经省检验中心核实,确认种子纯度达到《认证方案》要求的标准。二是实行100%批检模式。要求省种子公司适时收割,及时翻晒,单收单放,并对不同种子批种子进行检测。省检验中心及时掌握种子田和种子批混合、分批加工标识和检验等情况,对不同批次的认证种子进行抽样和检测,确认质量达到《认证方案》要求的批次种子为合格认证种子。

1.5 抓好后控管理,确保认证种子质量可追溯省种子管理局组织开展后控小区鉴定,验证认证结果。次年,在湖北省现代农业展示中心基地,对上年度收获的水稻认证种子批样品和标准样品进行田间小区正季种植鉴定。经组织相关育种专家鉴定,认证种子批的水稻样品与标准样品田间性状表现一致,田间纯度高于《认证方案》的要求,该批次种子符合认证种子质量指标,鉴定结果纯度全部达到《认证方案》要求,种子认证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6 抓好风险预警管理,确保应急措施有效果在遭遇突发紧急状况时,要密切关注,及时处置异常,及时沟通解决,应急预案的快速处置措施是认证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因气候等特殊原因造成试点示范无法进行或者种子质量达不到认证要求时,应及时上报,申请停止试点认证或者种子报废。2017 年两优287 母本转育,制种失败,认证报废;2018 年省种子公司采取技术研究、调整播期、严格去杂等措施,制种取得成功。对于黄华占部分倒伏,则采取控制播种量和基本苗、化学调控、合理施肥等措施,确保试点示范正常进行。无论是种子生产全过程管理,还是上市销售后大田种植环节,认证种子一旦出现异常问题,都要及时报告认证机构,迅速启动应急事项报告和风险处置机制。

2 种子认证工作取得的成效

湖北是农业大省,是水稻用种大省,种子认证试点示范有助于唱响湖北种子品牌,奠定种子认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工作成效体现在积累经验、打造队伍、扩大影响3 个方面。

2.1 积累经验,完善思路 认证企业一是质量内控更加规范。种子认证使省种子公司质量控制水平得到提升,高产稳产制种技术得到加强,良繁生产技术得到完善,种子生产管理体制得到规范。生产部门向《认证方案》规定的要求看齐,全流程质量控制更加完善,记录备案实现了质量信息的可追溯,带动了非认证种子的种子质量的提高,引领企业向高质量发展。二是种子质量进一步提高。认证种子的质量高于非认证种子,2021 年黄华占种子质量指标中净度提高0.5 个百分点,发芽率提高5 个百分点,纯度提高0.2 个百分点。

认证机构认证工作为省种子管理局、省检验中心拓宽服务范围提供了有力的抓手,开辟了种子监管技术支撑的新局面,更好服务种业振兴。在认证试点示范实施中,不断创新措施,优化认证方案,细化和量化各项指标,举一反三,总结认证工作模式。累积的经验,为认证管理部门制定认证方案、建立认证制度提供重要决策参考。

2.2 培养人才,打造队伍省种子公司是质量认证的主体,是质量认证的需求者和受益者,该公司一批专业的技术人员是认证工作顺利完成的基础,更是以后申请认证的储备人才。省种子管理局质量管理科和省检验中心全体人员近几年全程参与了种子认证工作,参加了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不同的形式、多次组织召开的认证技术和认证管理培训,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和组织能力进一步提高,基本可以满足种子认证工作的要求。

2.3 加大宣传,增强效果种子认证是扶优培强种子企业品牌的有力手段。5 年来,为协助省种子公司落实好认证方案,湖北省加大资金投入,每年在种子生产加工设备项目、种子救灾储备项目、制种保险补贴项目等方面予以支持[1],全力支持认证示范工作的开展。并对实施种子认证制度的意义、试点示范工作成效进行了广泛宣传,在《中国种业》上发表文章,让种子认证的重要意义深入人心,认证种子就是优良种子的概念得到推广。种子认证推动省种子公司强化质量控制,提升管理水平,树立质量品牌,增强了续航能力,拓展了发展空间。通过召开经销商会、展示示范现场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认证种子就是优良种子、高质量种子,进一步加快了企业的提档升级。

3 深入研究,加快推动湖北省种子认证工作的建议及措施

3.1 进一步加大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力度,认证市场需求的新品种进一步做精、做细、做实种子认证试点示范,做出更大更好的成效。要调整湖北水稻种子认证试点示范的品种和制种基地。两优287 和黄华占在湖北推广已达到15 年以上,推广面积逐年下降,两优287 在湖北制种存在风险,且制种产量偏低。因此,建议省种子公司以开放的思路,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从2022 年开始,认证品种选择两系杂交中稻新品种,认证基地选择国家级两系杂交稻优势基地,以适应湖北两系杂交中稻面积增加的需求,满足市场需要。湖北省将筛选增加1~2 家水稻种子企业参加试点示范,集聚优势、集中力量,树立一批高标准、高水平、代表性强的示范点,强化示范带动作用。

3.2 进一步完善种子认证制度体系,推动种子认证办法尽快出台建议国家尽快出台《种子认证管理办法》、实施规则和认证目录等[2],重点研究认证机构设置、规范认证程序等,争取构建国家推行的种子认证管理制度。在正式开展种子认证工作前,湖北省种子管理局要深入谋划重点培养自愿考核1~2 家种子认证机构,培养人才队伍,做好制度实施的各项准备;还要适时启动省级种子认证,扩大种子认证作物,从当前的水稻和油菜扩展到玉米和小麦,引领湖北种业高质量发展。

3.3 进一步研究种子认证扶持保障措施,争取认证项目支持和资金投入要深入研究,积极争取加大政策支持,争取支持条件,提出对种子认证机构、申请认证企业的鼓励和扶持措施,调动种子认证机构、种子认证企业的积极性,争取让种子认证得到广泛的认可与支持,推动种子认证制度健康发展。

2022 年,为深入贯彻中央一号文件和《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的部署安排,湖北省认真落实《关于保护种业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营造种业振兴良好环境的指导意见》(农种发〔2022〕 2 号),种子认证作为推动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将为提升良种化水平、引领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制种管理局湖北省
“FM系法”破解杂交水稻机械化高效制种难题
山东:全面实施主粮作物制种保险政策
制种:受益行业政策推动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62团玉米制种超高产栽培技术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