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审小麦新品种弘麦360 及其栽培技术

2022-11-17 01:53孙希增卢其真刘加平
中国种业 2022年8期
关键词:联合体农作物年度

张 强 张 洁 孙希增 卢其真 刘加平

(1 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2 河南硕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3 河南稼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新乡 453732)

小麦是我国仅次于玉米和水稻的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我国粮食作物的1/5 以上[1-2]。小麦生产对国民经济的稳健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提高、膳食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人们对口粮和优质小麦品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长。针对黄淮南片区域春季低温冻害经常发生、小麦生长期间恶劣天气频发、生产上小麦产量不稳定等情况,培育丰产稳产、优质和广适多抗的小麦品种是育种者、生产者及消费者的共同需求[2,4]。弘麦360 就是在这种需求下,以许郑麦1410 为母本、周麦22 为父本,历时7 年培育而成的。

2008 年4-6 月配制组合许郑麦1410/周麦22,F1种子全部混收、脱粒;2008 年秋播,混合收获F2;2009 年F3种植600 粒,选19 株;2010 年F4种植18个株系,选10 个株系,其中08040-0-3 株系选9 株;2011 年F5种9 株系,留3 个株系,108 个单穗,08040-0-3-6 种小区鉴定,每667m2折合产量605.1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13%;2012 年F6种108 个单穗,其中包括在08040-0-3-6 中选的26 穗;2013 年F7种植20 穗系,选留10 穗系,08040-0-3-6-0-12 因表现较好混收。2014 年参加产量鉴定试验,折合产量547.6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6.7%;2015-2017 年度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区2年度多点品种比较鉴定试验,表现突出;2017-2019年度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表现优异;2019-2020 年度晋级生产试验并完成试验程序;2021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麦20210133。弘麦360每667m2平均产量潜力在600kg 以上,株型好,品质性状优良,抗倒伏能力突出,抗黄淮南片区域生产上的主要病害,适应性广。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植物学特征弘麦360 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全生育期225.9d,比对照周麦18 熟期稍晚。幼苗半直立,苗壮,叶窄长,冬季抗寒性一般,分蘖能力强。春季起身拔节快,生长稳健,耐倒春寒能力一般。平均株高81.9cm,茎秆弹性好,抗倒伏能力强。株型半紧凑,旗叶宽短内卷上举,穗层厚。后期根系活力强,旗叶功能好,耐后期高温,熟相较好。穗纺锤形,结实性好,长芒、白壳,籽粒半角质,饱满度好、容重高。亩穗数37.8 万穗,穗粒数37.7 粒,千粒重44.9g,产量三要素协调。

1.2 抗逆性2018-2020 年度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委托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进行2 年抗病性鉴定,弘麦360 慢条锈病,中感叶锈病,高感纹枯病、赤霉病和白粉病。2 年试验田间自然发病调查,条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发病稍轻,叶锈病偏重,赤霉病重。

茎秆弹性好,抗倒伏。在2017-2020 年度分别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根据主要农作物审定标准有关抗倒性规定,3 个年度倒伏达标试点率分别为95%、92%、100%。旗叶功能好,后期根系活力好,耐后期高温能力强,熟相好。

1.3 籽粒品质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检测,2018 年品质检测容重834g/L、蛋白质(干基)13.23%、湿面筋30.7%、吸水率58.7%、稳定时间2.35min,属于中筋小麦。

2 产量表现

2.1 品种比较试验2015-2016 年度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区第1 年度多点品种比较鉴定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19.6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3.29%;2016-2017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18.4kg,较对照品种周麦18 增产6.42%。

2.2 区域试验2017-2018 年度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黄淮南片水地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472.1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5.12%,居同组15 个参试品种的第2 位,共22 个试点,增产点率90.9%,比对照增产≥2%的试点率77.3%,在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中适应度结果为90.91%,排同组第3 位,表明该品种适应性较好;2018-2019 年度续试,平均产量628.7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5.51%,居同组14 个参试品种的第1 位,共25 个试点,增产点率84%,增产≥2%的试点率76.0%,在品种稳定性和适应性分析中适应度结果为88%,排同组第1位,表明该品种适应性较好;2 年平均产量550.4kg,比对照周麦18 增产5.32%,增产极显著,47 点次中有41 点次增产,增产点次率为87.2%,增产≥2%的点次率为76.6%。

2.3 生产试验2019-2020 年度参加河南泽熙农作物联合体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561.1kg,较对照周麦18 增产5.8%,22 个试点均增产,增产点率达100%。

3 高产栽培技术

3.1 适宜区域弘麦360 适宜在黄淮冬麦南片水地品种类型区种植,包括陕西省西安、渭南、咸阳、铜川和宝鸡灌区,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北地区和除信阳、南阳南部部分地区以外的河南省平原灌区。

3.2 播期播量弘麦360 适宜播期为10 月上中旬,最佳的播种期为10 月5-10 日。每667m2适宜基本苗15 万~25 万株,如遇特殊情况造成播种延迟,每推迟3d 播量增加0.5kg。

3.3 精细整地、播种播种前及时深耕、细耙,一定要避免土壤凹凸不平情况,地块整理成上虚下实为宜,为种子的萌发和根系生长发育提供良好条件。播种前晾晒种子,药剂拌种。播种深度3~5cm,播种时控制好机器速度以免出现重播或漏播情况。小麦播种后要做到及时镇压,使其与土壤充分接触,利用水分和营养物质促进种子萌发。

3.4 水肥管理保证底肥充足,每667m2施用农家肥3~4m3,玉米秸秆还田地块可不施用农家肥,根据土壤肥力实际情况,注意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合理搭配及氮、磷、钾3 种元素的科学搭配;小麦返青拔节期可追施尿素8~10kg。

播种期墒情不好,应及时造墒,浇好底墒水,足墒下种,保证一播全苗,苗齐苗壮。该品种有一定的耐旱能力,应根据实际情况浇好越冬水,如果墒情较好可以不浇。春季根据墒情浇返青拔节水,及时浇孕穗灌浆水以获得较高的产量。

3.5 病虫草害防治小麦越冬前或拔节前开展人工或化学除草,根据杂草类别选择合适农药,在无风条件下及时喷洒除草剂,注意施用剂量以防止药害发生。前期注意防治地下害虫。抽穗至灌浆期要结合“一喷三防”防治叶锈病、白粉病及纹枯病,灌浆后期注意防治赤霉病和蚜虫,特别是穗蚜要及时彻底防治。

3.6 收获把握好收获时机非常重要,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产量和品质的损失,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收获最佳。如需留种,则在收获前10~20d 进行田间去杂,去除杂草和其他品种的植株,以保证品种纯度。收获后要及时晾晒、贮藏。

猜你喜欢
联合体农作物年度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年度新锐之星
年度创意之星
EPC总承包模式下联合体合作体系构建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年度仿古大戏
跨地区经济联合体党组织的隶属关系怎样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