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的智慧社区样本

2022-11-17 16:05刘朝晖
新民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电瓶车新村电梯

刘朝晖

“医加医健康机器人”入驻普陀区部分居民区,护卫居民健康。该机器人”具有24 小时在线诊疗、互联网医院门诊预约、慢病配药等为老服务功能。摄影/ 张龙

在“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以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通过新技术赋能社区生活服务和社区治理创新,让居民切实感受到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带来的便利与温度。

这两年,上海坚持从群众百姓视角,不断寻求城市数字化转型场景建设的切入口、突破口,推出一批数字化应用场景,不少街道都有相当成功的实践样本,让数字技术贴近居民需求,用科技助力解决民生难题,在营造智慧社区氛围的同时,也增强了基层智慧治理能力。

普陀区的曹杨新村,是一个有70多年历史的老社区。作为这个老工人新村未来发展的关键领域,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重要密码。曹杨新村街道建立了13个综合市民服务中心,不管居民住在哪里,步行15分钟内就可以找到一个。通过智慧食堂、智慧出行、智慧伴护、智慧医疗、智慧康养运动等多样的智慧化应用场景,让街道的居民,尤其是占比很大的老年人,充分感受到了数字生活带来的公共服务便利与生活品质的提升。

在曹杨新村街道武宁片区社区的智慧食堂,宽敞的用餐区,摆放着数十张木质餐桌,柔和的吊灯配合着蓝绿色的背景墙,让整个空间看上去更像是一间精致的咖啡馆。社区居民如果不在家自己做饭,完全可以在这里解决一日三餐,还能在亲子乐园享受老少同乐的乐趣,找到家的幸福味道。记者看到,智慧食堂的饭菜品种丰富、价格亲民,这里引进的“智能餐盘”设备,实现了“数字助餐”。居民只要把选好的餐盘放在结算台上,就能自动识别显示菜品总价。如果居民预先录入人脸信息,更可以使用便捷的刷脸支付,“一刷即可”,大大加快了每天用餐结算的效率,缓解了用餐高峰时间排队的状况。

智慧食堂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定制开发的“曹食惠”送餐管理云支付平台,不仅方便订餐老年人付款,还可以通过人员信息导入、商品价格配置、订餐单记录下载、派餐单分日导出等功能,实现订餐信息收集、送餐流程监管、订餐情况跟踪等系列智能化管理。

打车难,是不会用打车软件的社区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遇到的共同难题。曹杨街道在全市街道中首先落地了“一键叫车”智慧屏,目前已经布点了13处。这一“叫车神器”安裝在居民小区门口、人流量较高的区域服务窗口等场所,实现线上线下叫车联动,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年人提供了信息化出行服务,也让出租车驾驶员的接单过程更顺畅。

记者看到,在梅岭园小区门口的墙上挂了一个宽约40厘米、高约50厘米的“智慧屏”,犹如一个巨大的触摸手机屏,可以通过输入手机号叫车,在支付软件保存有人脸信息的居民也可以“刷脸叫车”。正准备出门打车的胡阿姨是“智慧屏”的忠实用户,她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叫车的高峰时段,只要几分钟,就有出租车司机联系了,通过“一键叫车”智慧屏实现了“打车”自由。

叶阿姨的家里有一个社区赠送的声控驱动的智能音箱“曹杨精灵”,集紧急呼叫功能、实时通话功能、语音播报功能、数据收集功能于一体,通过语音就能轻松操控,遇到生病、摔倒等紧急情况,可以一键呼叫社区工作人员。

另据了解,曹杨新村街道辖区内的两家医疗服务机构——普陀区中心医院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具备了互联网诊疗资质,街道还落地了“医加医健康机器人”进社区项目,实现即时健康检测、24 小时在线诊疗、互联网配药功能。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智慧健康小屋,建立了医养结合健康家园,为居民们提供集健康自检、自我健康管理、健康指导与针对性干预于一体的“一站式”服务。同时,街道还在全区率先打造了数字“百姓健身房”,可以智能记录全运动轨迹数据,跟踪全程心率数据,帮助社区居民更加健康地运动。

前不久,曹杨新村街道的“一键通”为老服务项目正式上线,通过定制遥控器一键切换、语音留言等方式,直接链接六大服务模块,让老百姓能够在“便捷”操作中,“智”享靠谱服务,如预约挂号、叫车出行、政策查询、助餐等多个数字场景。

如今,像曹杨新村街道这样的数字科技赋能的社区服务已经在上海的多个街道遍地开花。

普陀区梅玲园小区门口的“一键叫车”智慧屏。

虹口区从2020年开启了“区块链+社区生活服务模式”,借助区块链高科技,打造智慧精准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居民可通过登录市民云平台虹口“全岗通”界面提出社区服务需求,系统确认后按需求匹配和派单,完成评价后生成服务数据。在该服务平台中,社区生活服务队伍的承诺交易和服务全过程,以及服务对象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都被全程知晓和上链,如果服务过程中发生不按承诺服务或者不按承诺付费以及违反信用的情况,登录平台的人都能看到,以后很难找到服务对象或者服务队伍。

在改造后的曹杨一村,设立了首次在住宅区使用的5G人工智能灯杆。

近日,位于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的180户独居老人家庭正在推进智能水表居家照护安全监测项目。用水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家庭用水可以从侧面反映出独居老人的情况。长白的“智能水表”在普通水表基础上安装了智能监测功能,当感知供水数据出现异常时,将触发预警,并第一时间将信息分派到相关机构,通知老人家属和社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为独居老人提供帮扶救助,排除风险隐患。

小区电瓶车乱停放、充电隐患层出不穷、电瓶车进电梯造成损坏……诸如此类的社区治理问题,过去一直令管理者头疼不已。在数字科技的加持下,这些难题正被一个个解开,社区的治理也变得更为精细化。

在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长华绿苑的13个楼栋电梯里,目前都安装了远程监控终端和“阻车系统”,代替人工实现电梯24小时智能管理。假如居民推着电瓶车进入电梯内,会立即触发警报,电梯门关不上,楼层按键也无法按下。直到该居民把电瓶车推出去,一切才恢复正常。据悉,这种“智慧电梯”通过监控终端及“维小保”平台,监管每一部电梯的运营状况。如果有人在电梯里停留超过90秒,系统就会启动语音确认“电梯是否仍在运行”,并将“关人警报”推送给物业及维保人员,让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到场。从发现问题到解决故障,时间缩短近一半。今年,长白新村将“智慧电梯”延伸到更多小区安装,到年底将为辖区内全部182台电梯全覆盖安装远程监控终端。

在杨浦区大桥街道,辖区住宅小区内的120台电梯今年实现了区块链技术的维护和管控。据项目负责人介绍,综合利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电梯维保就能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方便电梯维保单位以及管理部门随时获取电梯运行情况,提前知晓故障信息,及时做出反应和处理。同时,AI摄像头还能对不文明、不安全入梯行为,比如遮挡门、电瓶车入梯等在内的多种用户行为进行及时发现、智能劝阻和自动保留证据。以区块链技术保障电梯运行、运维等准公共数据的安全可靠,信息将会稳定而透明,为电梯运维的监管提供强有力抓手。

2021年10月,长华绿苑小区成为杨浦区首批“新基建试点小区”,小区里的7 台电梯都装上了电梯“阻车系统”。

延吉新村街道控江路645弄有两个非机动车车棚,大约能停160辆电瓶车,远远无法满足居民停车及充电需要,居民区飞线充电现象严重。从2021年开始街道启动了智能无人化车棚改造,今年又将小区大门北侧花坛改造成露天智能充电桩,在小区沿街商铺门前也安装了两排露天智能充电桩。智能无人和有人管理相结合,645弄居民及沿街商铺的电瓶车充电和停放需求得到了极大改善,飞线充电、入室充电现象显著减少,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社区难题。

曹杨新村街道工作人员介绍,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街道在全市率先使用小区电子出入证、居家隔离门磁管理系统,安装了一批智能门禁、智慧道闸、“曹杨眼”视频监控系统、电子梯控、智能充电桩等数字化感知终端,并顺势建成全市首个街镇级城运中心和城运平台,不仅有效地助力疫情防控,也为社区日常治理增更为科技化和人性化。

曹杨新村街道180多台电梯全部安装了“梯控”系统,一旦有人将电瓶车推进电梯,街道工作人员就能立刻收到“梯控”系统的预警信息,此时电梯中的屏幕上会出现劝告信息。与梯控系统配套,为了解决居民电瓶车“充电难”问题,曹杨街道与央企合作在全市首先推出“四件套”充电设施,在具备条件的小区内安装智能充电桩,在道路沿线安装“花坛景观”式充电桩。每套充电桩可同时满足10辆电瓶车的充电需求;在已有充电设施无法满足充电需求,且不具备加装充电桩的区域安装智能充电柜,可同时满足8块电瓶充电需求;针对外卖及快递行业从业人员日常高频次使用电瓶车的特点安装的换电柜,能同时满足12块同类型电瓶的充电需求。这些智慧化设施和措施,从源头上消除了高层住宅楼道停车、飞线充电问题,提高了电梯困人事件处理的及时性。

此外,街道还在高楼顶部安装5套高清“鹰眼”系统,全时段、广角度、高精度监控居住区、道路沿线职能充电设备使用,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解决突发事件。街道也在多个小区试点安装了30套“曹杨眼”高空抛物监控系统,每一套设备对应2—4个摄像头,全天候监控,通过AI识别技术精准捕捉、追溯、举证高空抛物现象。

让记者惊奇的是,在改造后的曹杨一村,设立了首次在住宅区使用的5G人工智能灯杆,可以同时实现智慧照明、环境监测、LED户外广告屏、IP广播、视频监控、报警求助、无人机无线充电,让居民感受到智慧“黑科技”的独特魅力。

为遏制群租乱象,普陀区真如镇街道在辖区两个小区创新试点安装了群租房分析预警系统,让工作人员可以精确高效地“铆”住群租点,用大数据赋能精准监管,为出租房上紧“安全锁”。在绿洲公寓大门前,道闸上装有一个“神奇的白盒子”,这就是远程无感门禁系统。业主们只要踏入白盒子感应区,通过系统毫秒级的快速识别,道闸便会自动打开,实现无感通行、解放双手。加上出入口的智慧社区服务基站,系统会对所有出入人员进行精准分类,如业主、访客或者其他。

沪上一些社区的“智慧系统”让“空中蜘蛛网”彻底消失的智能充电设备。

如何将智能融入社区治理?真如镇街道在辖区两个小区试点安装了群租房分析預警系统。

后台数据经过智能算法,会自动提醒哪户人家存在群租可能,报警到终端。一旦收到报警信息,就会有专人及时上门查看,并根据实际情况在系统内填写处置内容。若是群租就会拍照,并上报有关部门,由专业部门根据规定进行群租认定、整治及处罚。如果不是群租,就可以在系统直接结案,及时排除违法群租现象。

上海这些对社区治理的智慧化科技赋能实践,离不开各区对“一网统管”大数据系统的深入运用。曹杨新村街道办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人员介绍,类似梯控系统这样的多个智能化应用,都已经接入“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除了对电瓶车进电梯这样的预警,安装在居民家中电表上的监测设备,在电瓶连接室内电源的前20秒之内就会发出告警,同时城运中心能够对告警信息进行汇总分析,为电瓶车消防安全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

“一网统管”大数据平台营造了一张无形的安全网,能够及时做到发现、处置各种安全隐患,对于不断解决新形势下社区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起到了关键作用。

猜你喜欢
电瓶车新村电梯
中国画《林涧·新村》
挡风玻璃
丢车丢脸
被困电梯以后
被资本裹挟的“新村再造”
一定抓到那个贼
“五老”宣传队走乡串镇唱新村
发挥“五老”队伍作用 创建“三无四有”新村
迷路的电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