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剧,笔墨汇演

2022-11-17 16:05王悦阳
新民周刊 2022年40期
关键词:贺友直传神笔墨

王悦阳

程多多戏曲人物《昭君出塞》。

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戏曲与国画堪称双璧,无不以其形象化、虚拟型与民族性而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翰墨氍毹,交相辉映,无论是唱念做打,抑或笔墨线条,两者共同诉说着流传千年的中國故事,传递着生生不息的民族情感与代代相传的华夏精神,令人在美的享受之余,感受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与博大智慧。

此次程十发艺术馆诸位艺委会老师们,将以传统戏曲艺术为载体,做一次别开生面的“亮相”,心中非常期待,更觉这一极具创意的“命题作文”十分高妙,必将呈现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艺术效果。一方面,这一主题创作很好地体现了程十发先生“弘扬戏曲,就是发扬民族性”的艺术理念;另一方面,也使得风格迥异、笔墨纷呈的当代艺术家们,以氍毹为题,各显神通,用中国绘画的形式,表现中国戏曲艺术之美,讲好动人的中国故事。

如果说汪大文早年临摹恩师的《梅花喜神谱》,移步不换形地临摹了老师描绘梅兰芳大师戏曲艺术经典形象,做到了形神兼备,几可乱真,那么到了她近年新绘的京剧《西厢记》册页,则已进入一个全新、烂漫、自由且美丽的艺术世界之中,可谓智慧过人。毛国伦的许多戏曲作品,很明显来自舞台速写,有着非常高妙的笔墨技巧和线条功夫,他的造型具有写意性,又能把戏的情理、人物的神态塑造得十分到位,在刻画人物时,刻意变型却又夸张有度,反而更好表现出戏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美妙的情态。

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程多多的戏曲人物。作为大师嫡传,程多多从小就陪着父亲走进剧场,既欣赏了许多好戏,也将中国戏曲艺术的精华、门道都看了透彻,因此他下笔,特别能把握戏曲人物的准确姿态与精彩神情。加之他的笔墨造型能力高超,因而在画戏时特别讲究生动传神,笔笔有出处,呈现出动静相宜的美感,达到醉人的艺术魅力。而这看似随性,实则讲究的笔墨,均来自诗心文蕴的积累与家学渊源的传承。

同样善于用线条刻画舞台造型的还有韩硕。近年来,韩硕以其独到的造型与线条,经常绘制各类戏曲题材,其线条的凝练潇洒,造型的独特传神,以戏曲艺术为载体,展现得十分充分,可以说已达到自由王国。难得的是, 他的戏曲人物尽管有着鲜明的个人风格与独特表达,却坚持刻画戏曲艺术本体之美,绝不脱离戏曲造型的准确性,在个性化的笔墨表达之中,力求展现舞台艺术的神形兼备。

无论是形神兼备的具象表达,还是别出心裁的笔墨游戏,在此次展览上,每一位老师精心绘制的戏曲人物,都体现了他们对于传统艺术、民族瑰宝的热爱、崇敬与赞美之情。因此,这里的每一幅作品,都强调角色之间所传递的关系、情韵与趣味,讲究动静结合,对比烘托,艺术且传神地表现了戏曲艺术最核心的精彩细节,画出戏骨,勾出戏魂。正如程十发先生所说的那样:“画戏,就要像戏,要大胆,更要传神。使人一看就知道这是哪出戏,哪个人物,哪位角儿演出的,还要能感受到戏的韵味与神采,这才是功夫。不然,画戏做什么呢?”这一番话语,虽然浅显直白,却值得今天的艺术家反思与体会。综观程十发艺术馆艺委会诸位老师此次精彩纷呈的“名家名剧大汇演”,正是走的这样一条尊重经典、守正创新的道路。因为,让中国画笔墨精神与中国戏曲艺术的写意精神,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是他们共同的愿望。

今年是一代连环画大家贺友直诞辰一百周年。 “小人书大智绘——贺友直百年诞辰纪念展”近日在中华艺术宫举办,展出上海美术馆、多家机构馆藏以及私人收藏的贺友直各个时期的代表作。除了世人熟悉的贺老名作《山乡巨变》,还展出了贺老最为人称道的连环画《朝阳沟》等一系列代表作精品。此前从未展出的贺老临摹敦煌壁画系列、《儒林外史》系列以及相关文献、题字的酒瓶等也一一呈现。

猜你喜欢
贺友直传神笔墨
贺友直连环画创作的民生情怀——以《小二黑结婚》为例
捕捉精彩,描写传神
无才勤补拙 造境意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