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困境与路径探析

2022-11-18 11:57白文举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城乡文化发展

白文举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天津 西青 30038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其核心要义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要求,乡风文明的实现有赖于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1]。加速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对于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当前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仍然面临一些现实的发展困境。因此,着力破解阻碍乡村文化振兴的发展难题,探索加速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路径,成为当下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时代课题。

1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价值

1.1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2]。乡村文化当中凝结着广大农民群众辛勤耕耘的智慧结晶,是实现乡村振兴的精神指引,更是其题中应有之义。首先,乡村地区的和谐稳定有赖于乡村文化的繁荣兴盛。乡村文化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本质上是一种“乡土文化”。这种独具中国特色的农耕文化资源,对于维持乡村地区的社会稳定与邻里和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活在同一乡村文化氛围内的村民,潜移默化地受到“和谐”“友善”“睦邻”“勤俭”“尊老”“爱亲”“淳朴”等优秀乡村文化思想的熏陶,自觉地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从而为乡村振兴营造了一个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其次,乡村文化振兴能够唤起村民文化意识的觉醒。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其文化振兴意义上的合理性,村民文化意识的觉醒能够深化村民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认同与支持,有利于各项发展政策的推行和落实,从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营造有利的文化环境。

1.2 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乡村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密切,经济发展状况对文化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乡村文化的发展又会反作用于经济发展。丰富的乡村文化资源当中蕴含宝贵的经济价值,运用得当能够极大地促进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首先,乡村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转化,能够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地区增收致富。广大农村地区通过深入挖掘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实现乡村的产业结构调整,把乡村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变成宝贵的经济资源,在积极传承和保护优秀乡村文化的同时,促进就业创业,实现增收创收,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其次,广大的乡村地区不仅蕴含丰富的文化资源,还具有广阔的文化消费市场,在积极推进文化输出的过程中,也具有强烈的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规模的扩张,必然会加速乡村文化的流动与传播,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内需动力,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升,实现经济增长水平与文化振兴水平的双向提升。

1.3 乡村文化振兴有利于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使城乡居民在收入差距、社会福利、文化服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3]。推进乡村文化振兴,能够缓解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促进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实现二者之间的融合共生和相互促进。首先,乡村文化振兴能够增强乡村地区的文化自信。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很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发展重心一直在城市地区,广大乡村地区同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文化发展亦是如此,给人们造成一种城市文化优于乡村文化的认知偏差,阻碍乡村文化的进步。营造乡村文化发展的良好空间,为乡村文化补齐发展短板进而以平等的姿态加速城乡文化融通交流提供了可能。其次,乡村文化振兴为乡村文化走出乡村融入城市提供了发展机遇。长期以来,乡村文化的活跃半径仅限于广大农村地区,随着乡村文化的振兴,城乡之间的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乡村文化振兴为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城乡文化之间本就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吞并的矛盾关系,应该促进二者实现融合共生、相互补充。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交流中才会更加丰富,在融合中才能更加出彩。

2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困境

2.1 乡村文化主体呈现空心化趋势。乡村文化想要实现全面振兴发展,需要充分调动文化主体的积极性,乡村文化的主体就是生活在乡村地区的广大村民。近年来,国家在加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优质的城区资源调动乡村地区的发展积极性。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的过程中,固然带来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但城乡之间巨大的发展差距,也给乡村文化建设带来了一些阻碍。第一,乡村地区众多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或是外出求学,大量涌入城市地区,乡村呈现空巢化和老龄化趋势。第二,乡村教育是推进乡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大量青壮年外出务工,许多儿童跟随父母进城上学,或者部分留守儿童被送往村外的寄宿制学校,造成乡村学校生源的流失。第三,在加速城乡融合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化与市场化的价值观念也一并涌入乡村地区,对村民的价值观念造成一定的冲击。乡村青壮年的流失,教育水平的下降以及市场化价值观念的冲击,都会造成乡村文化主体的流失或者缺位。

2.2 乡村文化发展缺乏活力趋于边缘化。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地稳步实施,广大乡村地区在产业、人才、生态、组织等各方面的振兴发展都取得了长足进展,乡村文化也呈现出复苏发展态势。但是,由于乡村文化建设还不够充足,仍因其缺乏足够的活力而呈现边缘化趋势。第一,对优秀的传统乡村文化挖掘还不够充分,造成部分优秀乡村文化因缺乏传承而渐趋没落。文化的发展需要代际之间的有序传承才能够延续其生命力,当前部分优秀的乡村文化因挖掘不够深入,或因缺少传承人,出现文化传续断层的现象,日渐淡出人们的视野。第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给乡村地区的人口结构和亲缘关系也带来了巨大变化,农村人口流动频繁,乡村因血缘和地缘建立起来的联系也随之减弱[4]。这种联系的减弱,也伴随着乡土情结的式微,凝结在乡村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也越发被外来文化的输入所冲淡。缺乏文化主体的遵循和认可,乡村文化的生存空间就会不断被压缩,所产生的影响也将大大降低,从而呈现边缘化趋势。第三,受制于乡村文化自身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不足,以及外来文化不断涌向乡村地区,在各种内外因的多重作用下,传统的乡村文化氛围遭到破坏,乡村文化建设的活力也出现衰减倾向,广大农村地区主流的乡村文化形态被迫让位于外来文化。

2.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提高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致力于向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为便捷和高效的文化服务。尽管我国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已经取得长足进展,但在有些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第一,存在公共文化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服务的质量和层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渴望获得更多更为优质的文化服务。但是,当前距离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就是百姓所需要的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二,存在公共文化服务不够精准的问题。以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为主要的公共文化供给来源,各地存在千篇一律,特色不突出、不鲜明的情况,与实际的文化需求大相径庭,造成部分公共文化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第三,存在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利用不充分的问题。随着公共文化建设事业的推进,许多乡村地区修建了图书馆、文化广场等文化场馆,由于运营机制不够完善和经费不足等原因,许多场馆因年久失修或管理不善而处于关门或停摆的状态。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加速乡村文化振兴的可行路径

3.1 营造有利于人才回流的发展氛围。要积极营造有利于乡村人才回流的发展氛围,扭转乡村文化主体流失的局面。第一,鼓励和引导外出青年返乡就业、创业。政府要完善相关措施,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鼓励广大青壮年劳动力、青年学生、退役士兵以及城市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就业创业。要鼓励和支持村民积极发挥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事业。第二,要深化同地方高校的交流与合作,营造有利于乡村文化发展的研究氛围。地方高校承担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育人才、提供科研等智力支撑的职责,要充分借助地方高校充足的人才、技术和智力资源,深入开展乡村文化的保护与研究,形成以研究促发展、以研究带传承的良性发展格局,缓解乡村文化传承主体缺位的矛盾。第三,要完善乡村地区的教育体系。文化振兴,人才先行。乡村教育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把更多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向乡村地区倾斜,培育乡村文化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要鼓励在外求学的高校毕业生积极返乡,投身乡村文化振兴事业,壮大乡村文化振兴所需的人才队伍。

3.2 以文化产业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要深入挖掘优秀乡村文化的经济价值,在保护性传承的基础上使之产业化,以经济效益激发乡村文化发展活力。第一,深入挖掘丰富的优秀乡村文化资源,把文化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产业化运营。乡村文化资源当中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都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要充分借助产业开发的规模优势,加大优秀乡村文化的输出力度,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增强乡村文化的知名度,从而为乡村文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二,要探寻优秀乡村文化与现代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契合点,以乡村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加速传统与现代间的碰撞与交融,赋予乡村文化振兴发展新动能。要盘活乡村文化资源,增强文化主体对乡村文化的本体认同,以符合现代乡村主流价值观的文化表达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发展氛围,促使乡村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第三,在以文化产业激活乡村文化发展活力时,要注意把握保护乡村文化遗产与适度开发之间的关系,避免过度商业化,使优秀的乡村文化丧失本源的淳朴文化属性,从而导致本末倒置,这样无益于乡村文化的发展,更无益于乡村文化活力的激发。

3.3 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于规范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效益具有保障作用。第一,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多方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多元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以政府主导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保障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同时,面对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要积极探索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供给。第二,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长期以来,城乡文化发展由于政策、地域、资源等因素,处于不平衡的发展状态。要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契机,保持城乡文化发展资源的动态平衡,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互联互通。要把优质的文化资源多向乡村地区倾斜,加大以优秀城市文化反哺乡村文化的力度,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发展进程。第三,要完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管护机制。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不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短期项目,而是一个需要长久维护、不断提升的系统工程。这期间有赖于政府财政的持续投入,需要对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文化场馆的规范性运营。要努力实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价值的最大化和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不断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给百姓带来的文化获得感和文化幸福感。

猜你喜欢
城乡文化发展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谁远谁近?
区域发展篇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