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居 女性的安全如何保障?

2022-11-18 03:49房佳佳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31期
关键词:检察官

●文/房佳佳

保护独居女性安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在婚恋观念改变和大规模城市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独居成为越来越多现代女性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 年,我国有近9200 万独居人群,其中女性独居者在4000 万人左右。

一家提供数字分析和管理服务的平台于2021年发布的一份主要针对一线、新一线以及部分二线城市18 至35 岁的独居女性调查发布的《城市独居女性调研白皮书》称,城市女性独居生活的起点集中在刚毕业或刚开始工作时。其中,超7 成的女性有2 年以上的独居经历,近6 成的女性选择整租。

纽约大学社会学教授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指出,独居的兴起是现代社会的基本标志之一,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尤其是对于那些经济上有保障、日程繁忙、拥有丰富社交生活的人而言,独居可能是一种高效的生活方式,因为独居既保证了隐私,也提供了自我复原以及个人发展的机会。

然而,对于独居女性来说,“一定程度的自由和舒适”和“人身安全问题”似乎是联袂而至的。《城市独居女性调研白皮书》显示,比起因高昂的生活成本、缺乏生活技能等所要承受的压力,她们更加担心的其实是人身安全问题。

少一份“安全”的独居生活

独居女性对安全方面的担忧不是没有来由。网上一个关于“女生一个人住发生过什么恐怖的事情”的提问下,诸如深夜加班回家被尾随、半夜听到门外的撬锁声、家门口突然有陌生人久站不走等回复都有出现……

21 岁的丽娜对笔者分享了一次遇险的经历。刚毕业的她决定搬离家,租住到离工作单位更近的一个老式小区。小区的楼间距不算窄,但还是能清楚地看见对楼的人。

丽娜注意到对楼住着一个年轻小伙,“为了采光,我白天比较少拉窗帘,经常能看见他站在窗边抽烟,发现他经常望向我这边。”起初,丽娜没过多在意,直到有一次在小区门口遇到小伙,小伙问她是不是一个人住的时候,她才有所警觉。

丽娜回忆,有天晚上她在门口又遇到了对楼的小伙。正常情况下,两人会在一个路口分头走,但那次小伙跟着她一起。丽娜立马加快脚步,并掏出手机打电话,佯装自己没带钥匙,让同住的人下楼接她。电话挂断后,小伙也不见人影了。

“那次是有惊无险,但我真的被吓到了,第二天就把窗帘换成了不透光的。”丽娜说道。

通过采访多名有过独居经历和正在独居的女性,笔者发现,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不少独居女性遭遇过一些难以取证的跟踪、言语或信息骚扰,甚至是突如其来的肢体侵犯。

而近年来,一些发生在独居女性身上的恶性案件更是让独居女性这一群体愈发恐慌和不安。

刑事案件主要涉及4 类罪名

据不完全统计,侵害独居女性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刑事案件主要是盗窃、抢劫、抢夺等侵害他人财物的刑事案,涉及强奸罪、强制猥亵罪、故意杀人罪、非法侵入住宅罪4 类罪名。

2021 年10 月,一名在福建厦门工作的25 岁独居女子在出租房内被杀害,脖子上有多处刀伤,手脚还有被捆绑的痕迹。

据悉,犯罪嫌疑人朱宇因欠债无力偿还,物色独自一人居住的被害人为作案目标,攀爬窗户入室抢劫,因担心被害人报警,将其杀害后潜逃。案发第二天,警方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

今年1 月,湖北襄阳的钱乐在凌晨通过破坏门锁的方式闯入了独居的冯雯雯家,惊醒了当时正在睡觉的冯雯雯。情急之下,钱乐持刀逼迫冯雯雯交出钱款,最后拿走了冯雯雯的平板电脑和200 元现金。在审查案件过程中,办案检察官发现,钱乐选择抢劫冯雯雯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曾经给冯雯雯送过几次外卖,知道她是一个人居住,这才大胆地入户抢劫……

在这4 类刑事案件中,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非法侵入住宅行为都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办案检察官解释,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非法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仍拒绝退出,影响他人正常生活和居住安宁的行为。从司法实践来看,该罪常与其他犯罪结合在一起,通常只按照行为人旨在实施的主要罪行定罪量刑,不按数罪并罚处理。

对于入室的手段,除了通过破坏门锁、翻窗、趁受害者未锁门直接进入以外,施害者也会利用一些职业身份,或者直接伪装成社会服务人员,引导屋内的女生开门。

“熟人”同样需要警惕

尽管随着这些真实事件的发生,独居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在逐步提高——多名接受采访的独居女性表示,会在自家门口安装门阻器、防盗链、可视化门铃等安全类防护产品;在阳台晾男士衣服、在家门口放男士拖鞋,以此伪装成非独居状态;外卖填写的收货人是“××先生”,送来时也不会立马开门拿……然而通过梳理过往的案件,笔者发现,有些不法分子的行为还是让人防不胜防。

2018 年4 月,独自居住在广东深圳某出租楼内的柳兰兰在关门外出时,被同楼层居住的男子强行拖入其房间欲行不轨。幸亏这一幕被小区维护队的班长看到,并及时赶到,才阻止了本次犯罪事件的发生。

独居女性并不是没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措施和安全意识,只是这些伪装往往很容易被戳破,在危险真正来临时,无法起到较好的保护和震慑作用。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在办案检察官和民警看来,多数女性在力量方面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再加上独居缺乏同伴照应,施害者的入室作案难度相应降低。

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曾经对独居被害案件进行过相关数据统计:在94 例有效案件中,已公布性别的男性受害者只占15.6%,可女性遇害的数据却是男性的3.37 倍,占比率高达52.6%。

在这种情况下,女性要如何自救?多名接受笔者采访的检察官和民警表示,当独居女性被“盯”上时,其自我防卫行为很容易因为慌张而变得无效。

因此,冷静是自救的第一步。如果无法反击、无法及时报警,也务必要保持冷静,尽量顺从不法分子的要求,以防其激情犯罪,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在重获自由后不能存有侥幸心理,应立即寻求警方帮助,打击犯罪,保护自身。

多名民警提到,平时设置好报警辅助和紧急联系人很有必要,在关键时刻能发挥作用。紧急联系人可选择辖区派出所,也可以是离自己最近的、能随叫随到的朋友。“比如设计一些只有两个人能听懂的暗号,如果出什么事,对方能够第一时间感知。”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民警张婷说道。

在陕西省渭南市公安局临渭分局巡特警大队副大队长周佼看来,学习一些正确的防卫技能,也能在危急时刻保护自己,“这主要是从气势上压倒对方。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对方只要不是惯犯,在实施犯罪行为时,心理多少还是有些虚的。”

其次,导致独居女性遇险遇难的案件中,熟人作案的占多数。据相关数据显示,入室犯罪的案件中,单身女性被选择的概率在90%。而关于性侵,熟人作案的比例高达75%。

“那些看似不会伤害你的人同样需要警惕。”办案检察官表示,独居女性一定要增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要谨慎交友,不要轻易向他人透露自己的隐私信息和行踪,并定期检查住处和门锁。

有效的保护离不开多方配合

不管是被尾随、偷窥,还是遭遇入室抢劫、猥亵强奸,当这些事情发生后,给女性带来的伤害不是一时的,而是更为深远的精神层面的影响。它让独居女性对本该让自己感到踏实、舒适的住所充满恐惧、不安,戒备心也更强。

可见,保护独居女性安全,让独居女性少一分恐慌,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包括政府相关部门、司法机关,以及每位社会成员。换言之,它是全社会应尽的责任,值得我们探讨和思考。

物业服务是能够有效保障城市独居女性安全的关键一环。2021 年7 月,独自居住的小兰发现晾在阳台的贴身衣物总是莫名丢失,于是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随即将该警情通报给小区的物业服务公司和所属的居委会,最终抓获了小偷。

原本是一起盗窃“小案”,但在被移送至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检察院审查起诉时,引起了办案检察官的重视。

在实地走访调查后,检察官发现该小区存在安装的监控太少、安全死角多、人员进出随意等诸多管理漏洞,于是向小区的物业服务公司制发了《检察建议书》,并联合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解决小区治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物业服务公司随后根据检察建议自查自纠,并及时作出回复,完成了整改工作。

打造独居女性友好环境

公共空间对于独居女性来说其实是同样重要的,安全仍是她们的第一诉求。对于构建这样一个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近些年,湖南长沙、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江苏南京陆续提出了要打造女性友好型城市的愿景。

通过增加城区照明路灯,安装更多监控设施,消除视觉盲区与死角,可以增强城市公共空间的安全性,为女性安全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也在加大对女性保护的宣传力度,在普及科学防范与自救知识的同时,也在强化法律宣传,加强正面引导,营造关爱保护女性的良好社会氛围。

此外,不少企业和机构也推出了针对独居女性的友好服务。例如,上海一家出租车公司开通了一条单身女性深夜叫车专线,主要为在夜间11 点至凌晨2 点之间的单身女性乘客提供服务。截至今年6 月,该专线已经服务了2 万多名单身女性。

又如,一些互联网公司开发并推出了涵盖定时定位守护、伪装语音来电、一键报警等功能的独居女生防身自救App,以期保障独身女性的安全,同时解决她们的生活求助。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我们对于独居女性的保护措施还可以做得更好。湖南省长沙市人大代表彭昭在一份关于建立独居女性“社会保护机制”的建议中提出:社区、小区或楼栋、派出所、妇联等部门可联合组成女性社群关爱组织,对独居女性基本情况进行摸排,建立基础数据库;定期对已报备的独居女性进行回访,及时解决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定期查看独居女性居所的水电表数据,如超过48小时未新增,则立即与业主进行联系;同时采用技术手段及时响应独居女性的求救报警,比如在独居女性居所和手机上安装“一键报警”的按钮,一旦接到求助立即派出物业、社区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解决。

此外,可由政府部门联合相关行业协会,成立专业的女性维修服务机构,并对所有从业人员进行政审及备案;组建专门的律师团队和心理咨询团队,为独居女性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维权服务。

为独居女性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空间势在必行,也应该成为更多城市的努力方向。但在环境更优之前,独居女性还是应该做好必要的安全措施,好好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检察官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潘珂 奔走在田间地头的“背篓检察官”
浅析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与检委会会议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略论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内涵、理念与实现
重磅推出中国检察官数字阅读APP
三个女检察官一台戏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检察官为防范校园诈骗支招
浅析主诉检察官指导自侦案件侦查机制的构想
基层检察官履职监督制约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