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新机遇
——第十三届中国奶业大会暨2022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观察

2022-11-18 07:59刘月姣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22年18期
关键词:奶业数字化

| 本刊记者 刘月姣

金色的秋天,收获的季节。9月5—7日,以“铸就中国奶业民族自信之魂,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赶考之路”为主题的中国奶业大会暨2022中国奶业20强(D20)峰会在山东济南召开。大会同期举办了中国奶业展览会,吸引包括奶业20强企业在内的500多家企业参展,涵盖奶业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大会还同步举办了2022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中国奶牛种业振兴高峰论坛、乳品营养与儿童健康论坛等17个专题论坛。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我们不难发现,如今中国奶业大会的功能和意义已经大为拓展,它不仅搭建了产品展示交易的平台,更折射出奶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品牌创造新价值、质量标注生命力,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品牌创造新价值

品牌能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助于拓展产品市场影响力, 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奶业展览会上,记者看到,伊利、蒙牛、飞鹤、君乐宝、澳优、贝因美、菲仕兰、完达山、纽瑞滋、辉山、光明、新希望、妙可蓝多、佳宝、优然牧业、现代牧业等奶企品牌悉数亮相。他们携旗下多种当家产品品牌在展厅陈列,吸引观展者纷纷驻足观看。

在宽阔的展厅、随处可见各类广告和宣传资料、各种形式的企业冠名,甚至连记者证上也印着某奶企品牌的广告。产品试吃、有奖互动、新品促销、注册赠礼、答题抽奖、现场直播……花样翻新的传播方式,无不显示着品牌已然成为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

塑强品牌不仅要靠展示推介,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全产业链,从基地建设、育种研发、产品创新、企业文化等多方面着手,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品牌附加值。

2022年2月1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采取九项措施推动奶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奶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伊利集团高级执行总裁张剑秋代表中国奶业企业,就如何贯彻落实《“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发言时表示,中国奶业人应认真贯彻方案精神,全面推动方案落地、落实,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通过稳上游、拓布局、强核心,持续提升我国奶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在奶业展览会品元生物展区,品元生物举办了以“品元已来 启动未来”为主题的首届优秀种公牛命名仪式,为6头种公牛和1头种子母牛命名,标志着君乐宝正式起跑奶牛育种赛道。

近年来,君乐宝乳业集团在奶牛育种领域加强科技攻关和推广应用,旗下品元生物已拥有国内种公牛站、美国全资子公司、核心育种场和胚胎移植示范场等育种机构,年产能5万枚的胚胎实验室也已投入使用,育种体系架构清晰,初具雏形,并成功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名单。

在奶牛良种方面持续发力的同时,不少企业顺应日渐多元化、健康化、个性化的消费趋势,着力进行产品创新。“中国奶酪消费场景,不见得会跟国外一模一样,所以,基于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做一些产品和消费场景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一步,”蒙牛集团总裁、妙可蓝多董事长卢敏放在中国奶酪发展高峰论坛举例说,“我看见有一个广告,说喝粥也要吃奶酪,我觉得这个创意就非常好,因为它在中国人的饮食环境中,创新了奶酪所扮演的角色。”

在奶制品创新的同时,奶业生产设备也在迭代更新。“绿色低碳 能源变革——智能饲喂机器人”新品发布会、“牧场数据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新品发布会、“公牛查询与预警推动实用功能”产品发布会等10多场新品发布会展示着业内领先的加工技术。

同时,品牌打造离不开文化的注入。会上,中国奶业协会发布了《文化荟萃 魅力奶业——中国奶业经典企业文化集锦》,展示奶业企业传承文化的典型做法。伊利集团秉承“伊利即品质”的企业信条,让每一个伊利人视品质如生命;光明乳业将创新写入品牌内涵,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研发……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奶业20强企业市场份额达70%,国产婴幼儿配方奶粉和奶酪市场份额均超过60%。

质量标注产品生命力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对于涉及国计民生的奶业,尤为如此。

肿瘤大标本实质部分切面形态为鱼肉状,颜色呈灰白色,质地脆弱,瘤内存在坏死囊变、出血等表现。肿瘤与网膜、肠系膜、腹壁、膀胱发生粘连的患者有3例;坏死肿块与肠道相通伴发感染的有1例。烂鱼肉状是患者肿瘤组织主要形态,肿瘤内坏死除可抽出暗红色血液。延迟扫描表现为大部分强化的1例患者肿瘤动脉期周边见不规则环形与结节状强化。CT诊断提示肿瘤坏死,病理标本显示未发生肿瘤坏死。

“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19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841家乳制品生产企业。乳制品监督抽检连续多年合格率达到99%以上,2021年达到99.87%。乳制品质量安全水平在食品行业继续处于领先位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生产安全监督管理司司长马纯良在会上指出。

在公布我国乳制品抽检数据的同时,大会还权威发布了《中国奶业质量报告(2022)》。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奶业生产继续增长,规模养殖比例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稳步加快,种业阵型初步形成,乳品质量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国产品牌美誉度和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产量稳步提升,消费日渐恢复。2021年,全国奶类产量3778万吨,同比增长7.0%;乳制品产量突破3000万吨,是近三年产量增幅最高的一年。奶业主产省生乳收购平均价4.29元/千克,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乳制品制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687.4亿元,同比增11.7%;利润总额375.8亿元,同比减少4.8%。

质量持续提升,安全风险可控。2021年,乳制品和生鲜乳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9.9%,继续保持较高水准;乳蛋白、乳脂肪的抽检平均值分别为3.32%、3.83%,实现双增长;菌落总数、体细胞抽检平均值优于欧盟标准;三聚氰胺等重点监控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13年保持100%。全国4261个生鲜乳收购站和5342辆运输车,实现监管全覆盖,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

产业素质加快提升,规模化进程快速推进。2021年,全国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0%,同比提高2.8个百分点。奶牛单产8.7吨,较去年增加400千克;规模牧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95%配备全混合日粮(TMR)搅拌车。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首次增加了国产奶与进口奶比较评估,从安全水平和质量水平两个维度,对巴氏杀菌奶、UHT灭菌奶和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了全方位比较。安全指标均符合我国、美国及欧盟限量标准;国产奶的乳铁蛋白、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糠氨酸和乳果糖等各项指标均优于进口奶,民族奶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中国奶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亚清说。

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力

“这是我们的脉动监测系统,为国内首部自主研发实时在线脉动监测系统,已荣获多项国家专利。可对挤奶机压力,奶衬,真空,频率等每一个零部件实时监测。其系统终端开放,可适用国内外各型号挤奶机,IP65级别防水,10.1寸触摸屏,无线传输云计算,避免因脉动器异常导致的生产损失,全方位保障牧场生产安。”该公司企业战略发展部常琳向记者介绍说。

多家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的公司带着最新的技术方案来到展览现场。近年来,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养殖系统已经走进中国牧场,极大提升了牧场的核心竞争力。不少奶业企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率先探索。

“作为数字化的先行者,伊利不仅积极建设‘智慧牧场’,通过数字化、智能化为奶源品质保驾护航,还通过建立和完善先进的数字技术系统、优质的数字资源体系、专业的数字化人才队伍,不断提升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张剑秋表示。

“优然牧业打造了行业规模最大、专业度最高、产业覆盖最广的数字化团队,构建从育种、草业饲料、奶牛养殖及聚牧城科技为中心的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内蒙古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袁军介绍说。

回应行业发展的这一新趋势,中国奶业协会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统筹编撰并发布了《中国奶业数字化转型卓越案例集》《赋能中国奶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2025》,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示范和标杆,重塑和提升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对于下一步奶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一级巡视员张晓峰建议,要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在奶业全产业链层面的应用,从饲草料种植、原奶生产、产品加工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进行技术和工艺优化升级,提高装备设施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奶业实现转型升级。

猜你喜欢
奶业数字化
数字化:让梦想成为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兰州市奶业发展现状研究
数字化制胜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