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备课质量 提高课堂效率

2022-11-18 08:18杨明生王德宝许正田
教师教育论坛(普教版) 2022年3期
关键词:教学方案课堂效率教学质量

杨明生 王德宝 许正田

摘 要 “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基础教育面临一项重大的使命与任务就是如何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既在课堂上吃得饱,又在课后‘玩得好”,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又取决于备课质量。近几年来,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深入开展备课改革,围绕“备什么”“怎么备”“如何用”,建构了一系列备课改革的实操模型,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教学质量;课堂效率;备课改革;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995(2022)04-0079-04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双减”政策出台以来,基础教育面临一项重大的使命与任务就是如何有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既在课堂上吃得饱,又在课后‘玩得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越来越多的研究及实践证明,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1]那么,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又取决于什么?简单来讲就是备课的质量。因此,实施备课改革,强化备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开展精准备课、高质量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安徽省霍邱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霍邱一中”)秉承向课堂教学效率要教育教学质量的改革理念,牢固树立“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抓起,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从备课抓起”的思想观念,深入开展备课改革,建构了一系列备课实操模型,有效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备课改革实践既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又被很多学校广泛借鉴和学习。

一、备什么?

我们备课是为什么而备?显然既不是为了应付教学检查而备,也不是为了职称评审材料要求而备,而是为了课堂上教师的教而备,同时也是为了课前、课中和课后学生的学而备。传统的备课,往往只备教学内容,更多的是只为教而备,至于学生的学情如何很少顾及。无论是从备课实际出发,还是基于高效备课的要求,我们在备课的时候都必须充分考虑教、学、考、评等诸多内容。教学方案是备课过程中形成的文字性材料,其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程度将反映出备课质量。由于不同年级、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不同,所以基于高效课堂设计的教学方案基本架构也应有所不同。同理,由于不同轮次的备课需要在不同的时段完成,备课要求也有所不同,所以,教师设计的不同年级或者高考不同轮次复习教学方案的基本架构也应有所不同。笔者结合霍邱一中的“一案三式”备课改革实践(一“案”是分课时的教学方案, “三式”是由“案”演变出的学生课前预习用的“导学案”、教师上课前撰写的“小备课”和教师上课用的“课件”),简要介绍非毕业年级和毕业年级(包括高考一轮复习、高考二轮复习和高考三轮复习)教学方案的基本架构。

(一)非毕业年级“一案三式”教学方案基本架构

1.确立教学目标。围绕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并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设立教学目标。同时,教师也要充分考虑基础知识、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将教学方案转化为导学案时,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立学习目标。

2.预设教学重难点。结合课程标准、教材内容难度和学生的学情,预设课堂教學的重难点。

3.依据课堂基本环节设计教学流程。完整的课堂应包括五个基本环节:

环节一:教学引入。教师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进入新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引入新课的方式主要有:①典型习题引入。这一方式的有效运用关键在于能否合理选题或设置问题。教师既可以是为了检查上节课的教学效果来选题,又可以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专门设置问题,还可以是为了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有效进阶来选题。②相关情境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或影像资料(知识学习微视频或背景资料微视频)来设置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促进知识学习。③相关问题引入。教师可以围绕重点教学内容设置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问题的设置应充分体现从知识学习与能力提升的要求。

环节二:重点教学。教师在教学方案中安排的重点内容应为课程标准与教材所要求的教学内容,设置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如下:教学方案要充分体现知识内容呈现的逻辑顺序,教师可以参照教材,但不能拘泥于教材。教学方案中除了知识点的安排以外,还可以安排一些例题。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要突破传统课堂上学生听、记和课后背记、梳理与归纳知识点等知识编排模式,充分体现“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完成导学案以后,带着困惑去学,带着问题去听,有重点地去记。教学方案中既要明确教师的活动,又要明确学生的任务,充分体现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教学方案既要方便转化为PPT,又要方便制作成导学案。

环节三:教学巩固。教师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教学效果。教学巩固的方式多种多样,在这里主要介绍以下几种:①问题解决式,即围绕本节课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共答或自答来巩固知识。②思维导图式,即运用图文并茂的表达方式,让学生用相互关联的层级图呈现一节课的内容,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③知识总结式,即让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④交流研讨式,即教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集体研讨,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环节四:教学反馈(“一课一练”)。教师应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定数量的、有针对性的有效练习,让学生自主完成(课前自学后进行自测或课堂上限时检测),有效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反馈教学效果。“一课一练”一般由3~5题组成,以选择题与填空题为主,如果是综合性比较强的大题,可以通过题组的形式呈现。

环节五:教学延伸。教学延伸是非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及实际需要进行一定的拓展教学。教学延伸不是拔高知识学习难度,而是拓宽知识学习范围,提升学生的学习与思维能力。

(二)高考一轮复习“一案三式”教学方案基本架构

1.典型例题解答。教师应给出2~3道涵盖本节课教学内容的典型例题,通过做题让学生知道高考考什么,进一步明确考点的呈现方式或考查方式。具体来说,教师在选题时应以典型试题为主,例题讲解时应充分体现“先做后讲、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提交的讲评订单情况进行讲解或点拨。此外,教师编制学案时要给出答题空间,提出具体的答题要求。

2.整理讨论与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典型例题进行解答,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开展讨论。教师组织学生研讨时要引导学生明确常见的考点(概念、规律、原理、实验)是什么,各考点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命题时的呈现方式有哪些。最终,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讨论知晓有关考点对应的题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的解题原理等。

3.教师点拨。典型例题所涉及的高考考点为整个教学方案的重要内容,教师在教学时应进行重点点拨。编制学案时,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以填空为主,公式、概念、原理等知识点要让学生课前在记忆状态下填写。(2)要求学生做到“先学后教”,遇到问题时要在小组内先交流研讨,然后教师进行点拨。(3)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将导学案编制成一课时或多课时的形式分批呈现。(4)需要有例题的学科,所选例题应满足强化应用、提升能力、总结方法等要求;在考点上尽量避免涉及未复习到的内容,着重突出与已复习过的内容之间的联系。

4.练习(教师选择,学生解答)。编制练习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优化学生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在选题时,教师一定要兼顾练习多方面的功能价值。练习题的数量与题型应根据具体内容而定。学生先练习,教师后讲解。

5.思维导图(学生绘制)。教师应注重利用思维导图,让学生将本节课或本单元内容用相互关联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构建较为完成的知识体系。

(三)高考二轮复习“一案三式”教学方案基本架构

1.经典题例。教师选择的题例应是经典的、承载力强的、贴近当年高考的真题,要与本课或本专题所复习的考点高度相关,数量一般以1~2题为宜。

2.考点梳理。该部分主要是通过例题引出相关考点,让学生完成下列学习任务:①从例题中获取相关考点。②对例题所涉及的考点,既要进行拓展又要进行梳理,建立知识体系,实现考点之间的互联互通。③对考点、考题的形式进行研究,并对考法进行总结性研究。

3.巩固训练。巩固训练仍然以做练习题的形式进行,这些练习题要与典型题例前后呼应,试题数量一般以2~3题为宜。

4.拓展应用。拓展应用仍然以练习题的形式出现,题目数量以1~2题为宜。这类试题不是同类型试题的再现,而是以变式题的形式出现,主要变化形式包括题型的变化、设问方式的变化、题干中文字表述方式的变化、试题背景素材的变化和答案呈现形式的变化等。

(四)高考三轮复习“一案三式”教学方案基本架构

1.高考题型举例。教师应举出有代表性的高考试题,主观题数量以1~2题为宜,选择题数量以2~3题为宜。教师应注意选择与高考题型完全吻合的最新高考模拟试题供学生学习使用。

2.审题指导。基于高考阅读量大幅度增加和非连续文本材料多样化实际,对于学生如何读题、审题、识图、识表问题,教师要结合例题给予具体的指导,既要加强学生对题干部分的审题指导,又要加强学生对选项或小题部分的审题指导,确保不误读,不漏读,避免非智力失分。

3.典例解析。解析包括题型特点分析、解题思路分析、解题模型归纳以及答题规范强化。对题型的分析主要是找出一类题型的命题规律和命题特点,包括考点设置、题干特点及设问方式等。讲解解题思路,尤其难题的解题思路,为学生攻克难题提供解决方案,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建构解题模型。之后,教师根据情况对例题展开详细解析并进行必要的拓展,避免简单给出答案。教师在备课时重在分析解题思路与方法,突出对答题规范的要求。所谓答题规范,指的是回答该题要注意的事项,需要避免出现的问题。注重答题规范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答题。

4.失分原因分析。备课时教师应对一类题型可能的失分点、失误点或答题不规范点进行全面分析,不仅要突出知识学习的薄弱之处,还要防患学生的非智力失分。

5.题型再练。针对高考题型,教师应安排一些带有预测性的、拓展性题型让学生进行再练习。拓展题既可以是高考真题,也可以是改编题,还可以是教师自主命制的题。

二、怎么备?

确定了各学段教学方案以后,关键就是怎么备课,以及什么时间备课的问题了。霍邱一中在备课改革中倡导“一课三备”,就是每一节课教学内容在上课之前,教师都要有三次以上的备课过程。第一次(一轮)备课在每学期的开学之前进行,第二次(二轮)备课在教学实施的前一周进行,第三次(三轮)备课又称“小备课”,是体现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和反映学生学情的课前备课,在专用备课用笺上完成。虽然各轮备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无论是哪个学段、哪个轮次的备课,都要按照“一案三式”和“一课三备”的具体要求和时间节点来落实。

(一)一轮备课重规范

首轮备课一般需要在每学期的开学前完成。一轮备课前,教师一定要安排好时间,做到精准备课:首先计算出一学期的总课时,然后减去节假日和学校活动可能占用的课时,再扣除测试及试卷讲评占用的课时,留足一定的机动课时,这样就可以得出可有效使用的课时,最后根据实有课时进行备课。年级备课组应根据实有课时,将全部的教学内容规划到每一节课中,再確定出备课工作量和内容分配。各学科教师应根据相关的教学方案架构和个人工作参加集中备课,完成一学期所用的“一案两式”(教学方案、导学案和教学课件)初稿。一般的程序是教师先制定出教学方案,再将教学方案转化为学生预习用的导学案和教师上课用的课件。如何从教学方案到导学案,关键是教师要会留白,既要在教学方案上“挖”白,便于学生在预习时填写或做答,又要在导学案的每一页边上合理留出边白,便于学生做笔记。

不难看出,一轮备课是“一课三备”的起点。一轮备课形成的教学方案不仅是导学案和课件的蓝本,而且是二轮、三轮备课的原始依据,是保障各轮备课高质量、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关键。因此,一轮备课必须讲究规范,既要严格遵循学科特点和相应的教学方案架构要求,又要保证每一课时的“一案两式”的高质量和精品化。

(二)二轮备课重提升

由于一轮备课主要由主备教师独自完成,没有充分体现备课组全体教师的集体智慧,因此可能不够精细和完善。导学案可能因为时间问题已经提前付印,但教学方案和课件等还需要进一步深加工。因此,二轮备课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一轮备课的“半成品”进行再加工,以提升品质。“深加工”的具体做法是利用上课前一周的学科教研活动时间,对下一周课堂教学要使用的教学方案和课件进行研讨。主备人展示课件,其他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修改意见,最后主备人对原有的课件和教学方案进行补充、完善和优化,以供年级组的其他教师分享使用。

(三)三轮备课重个性

三轮备课是教师走进课堂前的最后一次备课,由于完全是由教师自主完成,又称自主备课,即“小备课”。三轮备课的主要目的是补充、补救、规划和反思。授课教师针对上一节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进行课后反思,如果是上一课的教学内容有遗漏或教学任务没有完成,则需要在下一节课进行补充;如果是上一节课有遗憾或失误,则需要教师在下一节课进行补救。三轮备课的主要任务是对下节课内容进行教学规划。其中“补充”“补救”和“规划”必须在课前完成,而“反思”必须在课后完成,“补充”“补救”需要基于上一节课的“反思”,但又不拘泥于“反思”。

三轮备课不仅是体现教师教学艺术与个性的备课,还是充分尊重班情与学情的备课。学校三轮备课不再要求教师按照传统要求撰写文本,只需要教师在专门设计印制的备课用笺上进行备课即可。

三、如何用?

三轮备课甚至“n”轮备课以后,如何把备课成果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改革实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课堂高效的关键在于“翻转”,“翻转”的关键在于导学案。基于这种认识,备课成果的应用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一是教师要根据教学方案和课件撰写“小备课”,有效落实“补充、补救、规划和反思”的备课规范要求。

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使用课件,但在使用课件时要学会做“加减法”,即要结合学情对课件内容进行调整,需要增加的内容可以加,需要减少的内容也必须减。教师在使用课件时,不必拘泥于课件本身,必要的板书必须保留,尤其是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演算和化学学科的方程式的书写过程必须通过板演来完成,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过程感受。

三是导学案使用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也是推动课堂“翻转”的重要抓手。顾名思义,导学案是精准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的重要文本。学生必须在课前且只能在课前认真完成导学案,学生通过导学案引导,在预习中发现问题,带着困惑、疑难和重点去听课,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预习盲目性问题,高效课堂也随之自然生成。因此,教师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案和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前置条件。

四、思考

任何形式的改革都是对传统观念或习惯的破除,都会面临一定的阵痛,也都会有各种风险的存在,保守与改革的斗争总是不可避免。[2]之所要改革,是因为我们已经看到传统备课模式的弊端,传统的备课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双减”的要求。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要进行教学改革。但教学改革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改革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参与,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学校充分调动改革过程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一方面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良好的心态、扎实的作风参与改革,并主动作为,积极实践。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对教辅资料的依赖、对教师的依赖和对参考答案的依赖,引导学生从养成在课前完成导学案的习惯开始,逐步获得自主学习、自主管理的能力。这样才能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

(杨明生  王德宝  许正田,霍邱县第一中学,安徽 六安 237400)

參考文献:

[1] 王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J].现代教育科学,2019(S1):67-69.

[2] 王嘉毅.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要谋在前面改在痛点干在前列[J].甘肃教育,2016(21):8-10.

责任编辑:谢先成

猜你喜欢
教学方案课堂效率教学质量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现代中药制药工艺学的教学方法探索
O2O模式下电子商务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浅谈"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实践教学方案及应用考核
浅谈关于服装局部工艺制作的教学方案设计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