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综合实践课程建构与实施

2022-11-18 17:13张雯迪
职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程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张雯迪

摘 要:本文立足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代教育发展要求,对职业院校综合实践课程进行探索。以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该课程采用历史、地理、政治学科协同教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与学校、社会“双课堂”的形式,发挥贯通综合的教育优势,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效果,最终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创新精神和提升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综合实践课程  “一带一路”

课 题:本文系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课题“职业院校人文思政课程创新建設与实施——以‘一带一路人文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课题编号:202111)的研究成果。

一、“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的研发背景

(一)发挥综合实践课程的教育价值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以及发展“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用结合为途径”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综合实践课程的特色在于“综合”与“实践”,即改变单一知识传授模式,打破学科界限,突破校企壁垒,立足产教融合,对教学主题、形式与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通过问题探究解决综合性问题,促进学生反思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是一种以融合经验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巩固知识的平台,对学生学习意识、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能够引导学生接触真实的社会场景,进而了解社会、规划未来。目前,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方式主要有研究性学习、劳动教育、技能指导、社区服务、仿真实训等,这些为本文研究提供了宝贵参考。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均强调学生的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因此,除了学习专业的理论知识外,开设综合实践课程很有必要。

近年来,各职业院校深入贯彻学习相关文件精神,在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中加大综合实践的比例,以达到同向同行的教育效果,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国际视野、职业品格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是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再次强调了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需要建设人才中心与创新高地,而这除了知识技能的支撑,更需要“立德树人,培根铸魂”。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正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背景,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政治认同,体会“今日之中国,是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未来之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指引学生明确时代使命与历史责任,以时不我待的姿态和奋勇争先的态度投入祖国建设。

二、“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

优秀的课程应该紧跟时代发展,契合学生个人发展与国家人才需要。“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国家间互联互通,实现优势资源最大化,最终促进共同进步。

“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通过学科综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发挥学校、社会“双课堂”的教育资源优势,达到“三全育人”的教育效果。

(一)创新课程形式,挖掘思政元素

“一带一路”以古丝绸之路为引擎,打造了新时代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共荣的发展之路,彰显了中国在全球化形势下的积极有为,受到广泛关注,得到众多国家和地区的积极响应。

“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于2017年启动,适用于北京市高端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项目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包括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两部分,共计36课时。

鉴于学科综合的教改趋势与学科知识关联度的日益增强,在学生第一学年已有知识基础的前提下,选取历史、地理、政治三门学科,重构教学体系,设计学习主题。

遵照教育部与学校课程思政的指导思想,参照国家版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学科专业目标与思政目标,围绕单元学习主题挖掘相关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自强不息、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奉献社会的良好品格,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创造能力、认知能力,让学习真实进行、真实落地。

教学方案示例如下。

1.单元学习主题

“一带一路”与经济全球化。

2.方案立意

人文素养、思政育人、职业认知。

3.理论课方案设计

一是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时空观念、古今对比、民族自豪与社会认同)。

二是经济全球化下共同求发展(家国情怀、国际理解与多元文化)。

三是打破贸易壁垒建立贸易规则(职业认知、国际视野)。

4.实践课方案设计

一是学生英文演讲(四个自信、求同存异文明观、美美与共交流观)。

二是编写“一带一路”创业企划书(科学思维与方法、青年成才观)。

(二)优化课程实施,创新课程评价

“产教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色,“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学科教师为主体,辅以班主任、辅导员、助教团队与学生志愿者,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点与中职阶段学生的职业认知需求、学习兴趣与知识储备,主要选择了以下三种实践活动形式,并配套过程化评价考核机制。

1.组织校外研学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以“一带一路”为主题,配合校本教材,实现校企合作,开发了三条海陆丝绸之路研学路线,分别是甘肃线、厦门线、西安线,让学生在沉浸式学习中获得成长,并配以相关学习资源与探究任务。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参与研学学生已达260人次。

学生真实地走进丝路城市,聆听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在学习中提升素养,在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传统技艺的过程中培育工匠精神,在武夷山古茶道文化、砖雕艺术、石雕艺术、木雕艺术与当地民俗体验中体会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真正做到“敏于知,健于行,知行合一”。

2.开展课题探究

教师将课题研究的思维与方法鍛炼贯穿始终,通过日常积累与锻炼,指导学生确定选题,并利用线下、线上资源展开调研。

例如,在“经济带之中国中部和西部”的教学中,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在地图册上标注古今重要的丝路城市并分析其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合作完成“西行漫记”旅行攻略,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在“两汉时期的丝绸之路”的教学中,学生阅读《史记·大宛列传》,绘制张骞出使西域路线图,赏析敦煌悬泉置遗址出土的汉简、成都博物馆汉代玛瑙动物配饰等文物,增强文化自信。

同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线上教学资源深入学习,如“中国一带一路网”、新华网“一带一路”频道、央视纪录片《一带一路》、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线上平台等,实现双课堂互动,展示全方位、立体生动的“一带一路”。

3.举行汇报演出

2019年,“一带一路”主题汇报演出盛大举行,参与师生达500人次。

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每个班级选择“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个国家作为汇演对象,通过对国家的深入了解,师生同台展示各个国家的特色文化与魅力风貌,例如,表演哈萨克斯坦舞蹈、展示俄罗斯套娃、朗诵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泰国服饰走秀等。

学生表示在体验的同时加深了对各国文化的理解与思考,也更进一步体会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的魅力。

4.过程化考核评价

课程考核是课程建设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坚持多维考核与过程化考核,配套建立激励机制,尤其注重学生的团队建设、研究过程、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等培养,重点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成长。

“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的考核主要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

一是学生的常规学习,包括出勤、纪律,而外出研学期间的出勤尤其重要。

二是团队测评,包括组织分工与团队成员的协调配合。

三是成果检测,包括课题答辩、研学手册、文艺演出等。

四是突出表现,包括组织有力、参与积极、有创新创意观点并在论证表达、小组自评与互评中得分最高。

三、“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范例

“隋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中历史学科的第三章。

在课程设计与教学实施中充分考虑了学情——学生系统学习了中国古代历史,对于隋唐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也有着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一带一路”课程中关于历史的前两章的学习,对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与初期发展有了一定的理解,对于后期丝绸之路的变迁也充满了好奇,在合作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经验,开始形成团队合作默契与分工配合。故本章节的学习将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辅以教师讲解。

现以本章节为例,对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加以呈现。

(一)目标制定

明确学习目标是靶向发力的重要前提,结合学习内容,制定了以下目标,以便在教学中有的放矢、突出重点。

1.知识目标

分析隋唐时期丝绸之路在海陆两方面的变化及原因,说明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经济贸易、技艺交流情况。

2.能力目标

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绘制图表与思维导图,团队协作与分工。

3.情感目标

拥有对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热爱与自豪,以及“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观。

4.思政目标

感悟“树立理想信念、坚定践行圆梦”,体会“知行合一”、工匠精神、创造精神,坚定四个自信,讲好中国故事。

(二)教学实施

本节课在“课前+课中+课后”贯穿问题链教学方法,辅以任务驱动、合作探究,在两个课时的课堂实施中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教师主要扮演“推进者”的角色。

课前任务的核心要义是“温故而知新”,以“绘图说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丝绸之路的发展”任务指导学生巩固所学、拓展新知。

课中以“谁是最早下西洋的外交使节”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兴趣。学生分组汇报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情况,在课前任务的基础上补充更新,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时空比较,分析海陆丝绸之路的历史消长原因与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新特点。

课后任务以“传奇人物与中国故事”为主题,学生观看纪录片、阅读《大唐西域记》,进行选题和文本编辑。

“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可以激发学生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体会坚定理想、敢为人先、不畏牺牲、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伟大精神,使学生对文化交流与文明传承有了更深的领悟。

(三)分类拓展

本节课面向不同专业的学生发布分类拓展学习任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方向的学生探究隋唐时期的外交组织架构,思考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等问题;城市安全方向的学生探究隋唐时期的长安城的建制规划,思考城市安全与运行、公共设施建立与预警机制等问题;养老护理方向的学生探究隋唐时期爱老敬老的社会风气,思考养老护理的社会需要、民众认可、家庭美德等问题。

四、小结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紧贴时代脉搏,契合学生需求与社会进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知,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人文情怀与实践能力。

“一带一路”综合实践课程实现了三个贯通融合,即历史、地理、政治的学科融合,线上、线下的资源融合,学校、社会的平台融合。以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育人团队以课程为载体,充分发挥“三全育人”、春风化雨的教育作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该课程也将继续推进和革新。

参考文献:

陈素清,杨健国,金燕仙.综合实践活动视角下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重构[J].台州学院学报,2021(6).

(作者单位: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程职业教育一带一路
有目标自主学学会学
以课程基地领跑学校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简论“研究性学习”特色课程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