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

2022-11-19 02:00胡艳霞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党员干部党组织基层

胡艳霞

(中共新疆阿合奇县委党校,新疆 阿合奇 714000)

振兴乡村,产业经济是基础,组织是领导保证,发展乡村产业经济也必须提高乡村基层治理能力,健全领导体系、组织体系、制度体系,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乡村基层治理效能。提升乡村基层治理能力也是提高农民安全感、幸福感的关键措施,有效治理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之一,也是消除历史性绝对贫困后进一步提升乡村经济活力,缩小城乡差距的历史性转变。振兴乡村也是十四五规划中重要的工作之一,以党建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是新时期实现国家治理水平现代化、实现振兴乡村经济的必然选择。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是农村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管理基层的各种组织和活动,这对乡村治理、经济发展、思想指导、群众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优化基层党组织领导力质量,进而促进乡村治理能力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1.乡村基层治理中充分发挥党建作用

1.1 问题提出

2004 年以来,连续1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键词都是“三农”问题。2017年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振兴乡村,必须做好农村基层治理工作,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和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些文件都反映出乡村治理越来越受到党中央关注。近年来党中央继续深化乡村基层治理工作,尤其是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乡村治理的决定。2019年颁布《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这是党首次提出乡村地区党组织工作要求的专门性规定。该《条例》明确指出:“坚持党在乡村治理工作中的统领作用,确保党在乡村治理中起到统筹协调的作用,必须完善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体系。”这表明党组织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重申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意义,提出党是领导一切的,将党的领导落实到治国理政全过程、全领域,积极构建基层治理新模式,完善群众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党组织主导的治理管理体系,打通治理最后一公里。因此建立和完善以基层党建为主导的乡村治理,成为实施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切入点,我们要做好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党建工作是乡村治理必要课题。

1.2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振兴乡村的关键一环

由于缺乏具体的空间和载体的支持,农村党建工作很容易简化,出现形式主义问题。党建工作逐步成为各级党组织的日常行政事务,与解决群众难题、想群众之所想宗旨有所背离,这无疑违背了我们党一直贯行的群众路线。但通过将农村党建工作纳入基层治理工作视域下,深入到群众实际生活中,农村党建工作便获得了特定的空间和载体。基层治理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必须保证基层治理方向性和原则性,即党建直接关系到基层治理的方向,这也说明党建的引领作用。振兴乡村关键在于乡村治理工作,在乡村治理过程中也要重视党建工作,时刻要以村民满意度为标准检验工作成效,为党员和乡村干部实践提供专门空间和载体。因此要以乡村基层治理内容为载体,党员干部联系群众,使乡村治理活力在党建引领实际过程中得到体现。振兴乡村是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是基于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全局把控而做出的战略部署。这一重要战略决策需要落地施行,转变为治理效能,战略实施需要组织引领、政策支持、项目资源等参与。其中政策、项目的实践便需要组织带动,所以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力至关重要。这些任务大部分最终都需要农村基层组织实施。

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决定了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落实和实践的关键力量。在农村基层治理中,基层党组织是一切农村治理工作的基础,是国家治国理政的战斗第一线,始终处于农村治理工作的核心领导地位。因此村级党组织的工作能力直接决定着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的具体效果。因此要确保乡村振兴战略有效实施,必须强调基层党组织领导力量建设的价值和重要性。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就是中共中央根据过去的经验,为新时期党和国家的这一总体目标制定了更详细的计划。乡村基层党建有助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也有助于真正达到振兴乡村的战略目标。基层治理是国家治国理政的基础和重要内容,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基层治理水平直接体现出国家治理能力实施的状况和水平,所以必须关注基层党建。

2.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治理的困境

2.1 人才流失,乡村空心化

城乡二元结构影响下城乡差距愈发明显,在实施促进农民增收的城乡人口流动和就业政策后,我国人口流动长期保持向城市的单向流动,即青壮年劳动力、年轻学生和技术能手都流向城市,而剩下的留守儿童、老人就成为了农村常住人口。这种单向度人口流动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流动人口的收入水平,但长此以往也导致了农村地区优质劳动力流失,造成农村空心化。

乡村振兴也需要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技术人才、民营企业家、广大农民、优秀的乡风文明传承人。但是当前乡村发展环境相对滞后,无论是公共服务设施还是经济发展都难以与城市相比,城市发展吸引着这些人才向城市涌去。近年来,国家对促进农民返乡创业的政策进行了大量扶持,乡村产业经济得到进一步提升,也吸引了大批企业家和青年学子返乡投资和建设,但关注的重点都是致富的经济发展之上。而相比乡风文明建设、教育资源、医疗资源等方面,人才流失矛盾依然突出,尤其是缺乏高层次人才指导和推进农村基层治理的有利条件。

2.2 基层自治落地施行成效不佳

基层群众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村民自治是体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村民们通过集中协商和联合决策,自愿自觉地参与到村级内部和公共事务过程中,其中包括村民干部的选举、村民事务的执行、干部工作的管理和监督等内容。然而这种基层群众自治模式目前面临许多现实困境,造成实际实施成效不佳。

乡村空心化现象出现,造成优质人才大量流失,农村地区整体教育素质水平和管理经验水平较低。而基层群众自治依赖于群众自主管理能力,当前人才流失导致自治制度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缺乏知识、经验、方法和战略谋划。如果缺乏宏观眼光和战略谋划的基层党组织领导干部把控自治的方向,很容易造成基层群众自治出现效用低下甚至无效的问题,这都没有真正实现自治最优效果,反而滋生一些不良事件发生。在农村基层自治的民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彰显,容易造成一些干部专权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干扰合法的民主自治真正的实现,使得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这样造成农村基层治理条件越来越艰难。城乡差异加之乡村基层自治有待提升,最终乡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

2.3 基层德治、法治能力有待提升

乡村要实现有效治理的前提是农民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平和遵纪守法意识,不断提高村民职业技能素养。但乡村德治任务尚未完成,部分农村仍然存在不良观念,如高价嫁娶、赌博、封建迷信等想法仍然存在,尚未完全消除。

基层群众法治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村民法治意识淡薄。为了谋取某些利益就容易形成以村为基地的非法势力组织,出现“村霸”。甚至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立场信仰不坚定,出现非法占有国家农业扶贫资金,非法谋取个人私利,非法转让土地等问题,不仅破坏了乡村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严重损害了人民正当利益,也让乡村治理工作规范性大打折扣。许多村民文化水平有限,是非辨别能力较低,容易被一些打着宗教幌子不法分子所骗,导致金钱物质损失,甚至被一些极端观念所欺骗,导致个人精神出现问题更是比比皆是,严重影响个人及家庭的健康生活。除此之外,传统封建迷信陋习仍未彻底消除,也阻碍了乡风文明现代化转化和发展。

3.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路径

3.1 坚持党的领导,坚定基层治理政治信仰

乡村振兴,党建是方向保证,党建是基层治理的先导和方向。因此,农村党组织建设必须坚持党领导一切,坚定基层治理政治信仰,从根本上遵守中国共产党的农村工作规则,不断加强党对农业、农村、农民的领导,以党的领导核心为核心,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是统筹一切乡村基层治理工作的根本前提。

农村党组织必须团结统一,达成共识,深刻认识到基层治理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最后阶段。如何使党中央决策落实到位,如何保证执行有效,是基层党组织始终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重要环节。因此必须落实基层党员领导干部职责,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纠正基层党组织存在的软弱和松懈问题,提高党员和干部的党性意识和政治意识,强化党组织纪律管理。坚持红线思维不可碰,以党的领导为主要标准来作为履行党员义务和责任,以党的领导来作为村干部履行职责的责任。新时代做好新疆农村工作,尤其是南疆地区,关键是做好群众工作,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真心实意解决基层的困难事和群众的烦心事。借助援疆政策,积极助力发展特色产业和人才培养与引进,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切实带领和引导当地干部群众铺就一条致富之路,努力在帕米尔高原上绘就一幅对口援疆的新画卷。

3.2 率先示范,打造基层治理示范基地

要依托乡村基层治理的实际开展情况和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水平,以基层党组织牵线带头,建立党建引领的乡村基层治理率先示范区,打造乡村治理标杆,为其他地区乡村治理体系的发展提供示范借鉴。在基层治理示范基地建设中,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领导放在第一位,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法治和德治、自治、乡风文明、教育突出与数字村等有效农村治理工作的中心领导和组织力量。村干部要积极作为,率先带领全村振兴乡村,各级政府要通过智库引进、交流学习等方式创新干部队伍,不断开拓新的工作方法,充分学习基层治理的先进经验、作用到乡村治理示范基地建设中,从示范基地到示范区,再到有效的乡村治理立体示范体系,不断拓宽乡村基层治理工作范围。新疆南疆地区的村干部应积极践行焦裕禄精神和最美巾帼奋斗者布茹玛汗.毛勒朵,真正发挥村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学习他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学习他的勤勉尽责、主动作为、干净干事、善作善为;学习“冬古拉玛妈妈”50余载在祖国最西边的边境线上巡边守边,每日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攀爬峭壁,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执着,感动中国。

3.3 夯实基层党组织力量

基层党组织要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增强自身能力本领。加强党的组织力量,必须从人才建设、物质保障、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入手。首先要重视党员干部的培养,基层党员干部教育应采取教育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优化现有党员干部的结构布局。开展基层党员干部“批评和自我批评”“三会一课”等主题活动,加强党员干部“四史”教育,贯彻实事求是的精神品质是基层党员干部的原则所在。乡村党组织的党员干部要在基层治理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党性思维和正确政治信仰,表现出良好的党性和自觉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抵制任何腐朽思想的影响,倡导文明新乡风,自觉做到清正廉明,率先带头抵制不良风俗。促进新疆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攀比、不奢靡等,为各族村民树立新乡风模范。对于一些思想落后的干部要坚持救人教育原则,从严和厚爱相结合,做到对症下药,彻底根治问题,让他们重新认识党员干部的初衷使命,了解当前形势是否存在偏差,如何纠正。

对于基层党员干部管理要做到张弛有度,不仅可以强化党的规章制度、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底线思维,还可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真正践行为群众服务的宗旨,党员干部要多做好事、多做实事,积极创新乡村治理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基层治理工作积极性。党建也要做好深化改革工作,抓住基层党员干部专业化改革的机遇,不断保障和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干部薪资和政治待遇,稳定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情绪,为乡村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为乡村留住人才。通过思想教育、活动组织、晋升等途径不断完善和加强农村人才管理体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保证优秀人才留得住、干得好、有前途。才能吸引更多人才,实现基层治理水平提升。除此之外也要做好基层民主和地方自治的领导、监督工作。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只要符合群众利益的就坚决干,只要不符合群众利益的就坚决改。对能办的事项,要马上办,往好里办,把政策法律法规给群众解答清楚、解释到位,待条件成熟后立即办。

4.结束语

总的来说,有效基层治理是全面振兴农村的基础,振兴乡村结果,而基层治理就是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当前,我国基层党的建设方向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农村党建引领振兴乡村,促进农村产业经济的发展、乡村人才培养和农村自治、法治和道德的有机整体。有效基层治理是实现全面振兴农村的主要途径,构建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需要党的全面领导即准确有力的主心骨,领导方式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手段和载体,使各项工作遵循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原则。因此研究指导党的建设视角下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显得尤为必要。

猜你喜欢
党员干部党组织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村党组织委员会候选人预备人选的推荐与确定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基层在线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