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模式

2022-11-19 02:00刘海燕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高产小麦土壤

刘海燕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接山镇人民政府,山东 泰安 271500)

随着中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于小麦等主要作物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小麦作为中国大面积种植的主要作物之一,如何提升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也成为了中国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目标。然而,随着小麦种类的增多,传统单一的种植技术与种植理念已经无法满足小麦高质、高产的需求,因此只有通过对高产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合理应用,才能真正降低小麦的病虫害情况,提升小麦的产量与品质,进而推动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发展与提升。

1.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重要性

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业发展措施。它不仅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在我国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背景下,对粮食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了。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作物品要求的提升以及人们对于健康食品意识增强等原因使得农民们不再满足于传统农产品生产模式而追求高产、优质产品的供给与销售。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产量及效益就要加强小麦绿色栽培技术。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必须要走、最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一步,它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还能促进粮食增收。由于人们对绿色低碳经济理念认识不足,以及缺乏相关技术及规范制度不完善,导致许多农户无法进行绿色生产和发展农业活动;另一方面因为没有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栽培方式与管理体系而造成很多高风险问题,严重影响着小麦产量及其品质。

2.小麦绿色种植技术要点

2.1 品种选择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种植户可选择的小麦品种越来越多,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小麦种植的多样性,但同时也为种植户的品种选择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因此想要实现小麦的高产,就需要做好品种选择工作。一方面,种植户要结合种植地的环境条件进行选种,保证小麦品种可以适应种植环境,提高种植水准。例如,山东省为温带季风气候,平均温度偏低,因此在进行小麦品种选择时,就要尽可能选用植株叶片较小的小麦品种,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另一方面,也要做好种子质量的检查,要尽可能选择完整、饱满的小麦种子,同时也要尽可能选择发生病虫害发生概率较小的种子,为后续的小麦种植工作充分创造条件,在源头上提高小麦种植的质量。在品种选择阶段,种植人员要注意品种的合理性及种子的实际质量,做好小麦种植的准备工作,进而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2 土地管理

选地是播种前的重要环节,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选地和整地应坚持以下原则。第一,要选择平整、土壤深厚以及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地,保证小麦高产和稳产。第二,在前茬收获之后要及时整地,控制好整地的深度,保证土壤的疏松性和透气性,土壤不能板结。第三,发现大块土要及时打碎,保证土渣细小。科学平整土地能够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消灭土壤中的杂草,提高土壤的保水保墒能力,提高土壤的抗旱能力,为小麦根系生长营造健康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在整地过程中可以施入有机肥料。为了确保小麦高产和稳产,应改变传统粗放的施肥方式,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种植之前采土样,制定施肥标准,搭配好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比例。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施足底肥,除了使用氮肥、磷肥和钾肥外,应配合施用五氧化二磷、硫酸锌、硫酸锰等。在施肥之后要配合整地工作,为小麦生长奠定基础。

2.3 科学合理的小麦播种技术

在小麦的播种阶段开始严格地筛查种子是为小麦产量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的步骤。由于小麦的种类不同,质量与产量也就相应不同,因此如果能保证在选种阶段种子活力强、颗粒饱满,那么在种植后小麦的产量也会得到保证。因此,可以严格地控制和筛选小麦种子,保证小麦的存活率,然后采用精细化播种技术在单位种植面积内尽可能种植较少的小麦,保证土壤养分充足,这样才能提高小麦的产量与质量,保证每个小麦获得较高的养分与光照,提高小麦的生长活力。另外,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投入农业机械用于小麦播种效率也会提升,并且机械播种与人工播种相比更加精准、稳定,因此采用机械播种也可以提升小麦的产量。

2.4 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小麦种植密度的合理控制关系到小麦长势情况,因此,需要农户根据种植规模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一般来说,小麦种植密度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播种量、播种方式、播种深度等,确定合适的播种量是密度控制的关键,如果播种量过多就会导致小麦生长过于密集,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降低,不利于小麦植株正常生长,后期也会出现通风性差、抗倒伏能力低等问题,很可能会出现减产。当前小麦播种方式有条播、撒播等,采用机械化播种形式,要对播种量进行合理控制,根据田间地块面积,精准确定播种量,并对播种的行距和间距进行合理设置。同时,还要根据土地土壤的肥力状况,确定合理的播种深度,保证小麦种子正常发芽,舞阳县气候温暖湿润,可以以浅播形式为主。在小麦发芽成苗后,要根据成活情况,及时进行间苗和补苗,从幼苗阶段控制好生长密度。

2.5 做好施肥管理

施肥是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在小麦种植期间依照小麦的实际情况应当做好施肥管理工作,合理的调控不同肥料的类型与用量,依照小麦的品种与化肥的养分进行选择对比,尽可能提高土壤的养分以供小麦的生长需求。与此同时,在不同气候条件中,小麦所需的肥料不同,为了保障底肥充足,小麦也就需要长期稳定的生长营养供应,在降水多的时候土壤的营养会流失,所以要增加土壤养分。只有做好合理的施肥规划,形成施肥管理,才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保障小麦的健康与营养,实现产量提升的目标。

2.6 适时化控

适时化控的意思就是采用化学调控的方式,对小麦生长期间的形态和质量进行人工调节。其小麦的生长调节剂的实施标准应当符合GB/T8321。长势较旺的小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小麦都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小麦的生长情况,因此,在小麦的拔节期,要采用化学药品对其进行生长调控。可采取喷施矮壮素的方式开展,其用量为200~250g,并兑25~30kg的水,调制成喷雾喷施。亦可以采取每亩用50%矮壮素水剂150g,兑15kg的水进行喷施。

2.7 做好冬水浇灌工作

结合土壤墒情和小麦生长情况选择适合的时间浇灌冬水。在浇水的过程中,要结合土壤墒情控制好浇水量。如果土壤中的含水量比较低,不能选择大水漫灌的方式,要采取滴灌的方式。及时检查是否缺苗,发现缺苗应适当早浇水。如果苗壮可以适当晚浇水,提高浇水的效果。完成浇水工作之后结合土壤墒情划锄,可以提高土壤的疏松度,提高保水保墒的能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发育,保证小麦健康成长。科学浇冬水能够在春季有效利用水资源,避免土壤裂缝,对培育壮苗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浇冬水能够消灭土壤中的害虫,减少害虫寄生,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力,促进有机肥料分解,为提高土壤肥力奠定基础。

2.8 小麦病虫害防治

小麦生长中一旦遇到病虫害会严重影响长势,导致出现减产等问题。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需要加强防治病虫害。种植人员可以采用喷洒药剂的方式进行病虫害防治,比如当前常用的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井冈霉素A(选用高含量制剂)、多抗霉素、木霉菌等。首先应做到适期防治,小麦白粉病重发年份,种植人员应坚持尽早预防的原则,再白粉病发病初期单独防治。一般在3~4月份,在防治纹枯病时,也应兼顾防治白粉病。间隔7~10d后,再主治白粉病,兼顾防治纹枯病,根据两种病害特点,综合确定首次用药时间。其次应采用药剂治理,在播种前,种植人员便应使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6%戊唑醇悬浮剂拌种,有效控制苗期白粉病,减少越冬菌种数量。除了使用药物拌种,还应准确把握白粉病的高发时期,合理采用药物治理。进入抽穗期后,也应强化药物防治,小麦扬花早期便应进行第1次药物防治,遇到连续下雨天时,也可以在抽穗期喷洒药物,首次药物预防后,应在5~7d后开始第2次喷施。一般白粉病前期会重发下部叶片,因此应在植株中下部叶片喷洒药液,兑水量保持在50kg/667m2。最后应保证轮换用药,延缓抗药性,提高防治效果。尤其应轮换使用三唑类药剂与甲氧基丙烯醇类杀菌剂,其中三唑类杀菌剂包括12.5%烯唑醇、15%三唑酮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物包括5%系烯肟菌胺、30%醚菌酯等。或者也可以混合使用36%甲基硫菌灵等其他杀菌剂。

2.9 收割保存

小麦的收割和保存技术也能影响其最终质量和产量,因此需要注意收割保存阶段的工作实施,为小麦种植做好收尾工作。一方面,要做好收割时机的选择。一般来说,收割小麦的最佳时机为蜡熟期,该时期早于完全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小麦的颗粒更加饱满,也更加便于保存;但在选择收割时期时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的环境条件和小麦长势来决定收割时间。另一方面,要做好小麦储存工作,最大程度地保障小麦的种植成果。不同品种小麦的储存要求往往是不同的,因此如有某地同时种植多品种小麦,在进行储存工作时就要做好分类工作,对不同品种的小麦采用不同的储存方法,最大程度保障小麦的质量。要充分做好小麦种植工作收尾阶段的工作,使小麦的高产栽培工作有始有终。

3.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模式

3.1 拓展宣传渠道

通过加大种植技术宣传可以提高种植户的种植水平,有助于粮食产量、质量的提升,有助于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在宣传时推广人员可以采取多种宣传方式,通过进入农村、田间、建立技术交流群等方式,将宣传的范围扩大,保证种植户能够种植高产、优质的小麦品种,让种植户对绿色高产小麦种子的优点和种植条件提高重视,加大种植面积的扩大,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绿色种植技术,加大农用肥的使用力度。

3.2 加强农机农艺技术推广,达成小麦高产高效目标

小麦栽培管理需要处理好“育种、耕种、播种、收获、烘干、秸秆处理”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面对如此浩大的工作量,以及农田管理时间的紧迫性要求,需要实现全程技术化,量化和落实到各个环节中。为了满足这一目标,需要促进农艺和农机的有机结合、相互作用,利用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实现栽培、育种、植保、农机等学科交叉合作,以农机为载体,完善小麦栽培管理相关基础配套措施。同时,现阶段需要加强在耕作整地作业、秸秆还田方面进行高质量处理,解决播种机排种、施肥精量调控、小麦全生育期水肥一体化和植保机械化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小麦高效生产管理的机械化水平。

3.3 构建绿色示范基地

让种植户参观绿色示范基地有助于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助于刺激种植户积极学习先进的栽培技术,帮助种植户了解实地情况。为此,要加强绿色示范基地的建设和宣传。可以在村里组织专家讲座,让种植户对小麦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进而全面提高小麦产量、质量。

3.4 加强农户对社会支持

农户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因此,在开展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农户的支持。首先,要积极引导农民转变传统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生态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观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所必须遵循坚持正确方向与科学理论相结合等原则。其次,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度并使其充分理解其中重要作用,从而使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得到广泛推广的意愿增强。政府要重视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加大资金和技术上支持,建立健全农户培训体系。在农民中普及先进种植绿色高产栽培知识。让他们了解到发展低碳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以及增强社会责任感等都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最后,还要做好政策落实工作与监督检查相结合来保障农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切实做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资源利用合理化、节约化和保护环境相统一的基本要求。

4.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麦在中国人民的饮食中无处不在,所以提高小麦的产量、降低小麦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保障其质量与安全性就成为了中国小麦种植与小麦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传统的小麦种植过程中,由于农民的种植技术与种植水平较低,在应对动态变化的病虫害情况时对于防治手段及农药的应用不合理。因此,只有针对多元化的小麦品种与实际区域情况相结合,合理科学地应用小麦高产与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而真正推动小麦高产高质。

猜你喜欢
高产小麦土壤
冬春小麦科学防治死苗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临清市平菇绿色高产栽培技术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我国科学家发现水稻高产基因
春季调饲料 蛋鸡可高产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土壤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