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研究

2022-11-19 02:00邱宇彤金检生吕燕君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灰霉病草莓叶片

邱宇彤 金检生 周 莉 翁 淼 吕燕君

(1.3.4.5.浙江玲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湖州 313000;2.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浙江 湖州 313000)

草莓种植具有繁殖容易、结果期长、经济效益高等特征,同时草莓本身对环境具有极强的适应力,在全球多个国家中广泛种植。从我国草莓种植产业来看,其在我国的分布极为广泛,北方从黑龙江一直到广东地区,东部从上海一直到新疆地区,都可以进行草莓的种植。

从当前我国草莓种植情况来看,当前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40万亩,同时年产量也达到了240万吨,产值大约在350亿元左右。当前我国草莓品种大部分都是从日本进行引进,相应的品种生态单一,同时各个地区在生态环境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性,然而因为草莓品种的单一,不仅会引发生产成本增高的问题,且整体质量也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从大部分地区的草莓种植来看,大部分地区都是采用无性繁殖模式,并未专门开展提纯复壮处理,整体栽培时间相对较为漫长,导致草莓品种还存在较为严重种性退化问题。正是因为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我国草莓生产成本增高,同时效益又会降低,甚至呈现为逐年降低的态势,特别是在露地育苗的情况下,草莓幼苗表现出来的质量退化情况更为严重,当前主要存在花芽分化不一致、抗病性降低、畸形果发生率高等各种问题。

1.草莓育苗技术研究

1.1 草莓母株选择

草莓秧苗的培养目标主要是追求优质、抗逆性强,这就要求草莓母株选择休眠期短、花芽分化早的母株。具体来说,草莓母株需要选择新茎直径0.8~1.0cm之间、没有开花结果、3叶1心、生长点开始发芽分化、没有病虫害问题的匍匐茎子苗,同时还需要兼顾耐运输、品质优良、采收时间、座果率、生长势头等。结合上述要求,一代或者二代种苗作为扩繁生长秧苗、脱毒原种苗是最佳选择,保障最终的秧苗能够兼顾抗逆性,保障后期的产量。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草莓母株的挖掘,需要全面保障根系的完整性。

1.2 选地与整地

1.2.1 选地

对于繁殖圃的设置,需要尽可能满足有机质丰富、通透性好、土质疏松、光照充足、地势平坦、排灌便捷的土地,同时确定该土地没有进行过马铃薯、草莓、番茄的种植,防止因为重茬发生病虫害问题。

1.2.2 整地方案

在进行整地以前,按照每667㎡给予10kg硫酸钾复合肥+40kg过磷酸钙+2000kg有机肥的标准进行释放,并增加一些预防土传病害、地下害虫的药物,如螨必杀、万灵水等。在进行犁地处理的过程中,通常将深度控制为30cm,接着针对土地进行整平靶碎,设置为宽度大约1.5m的洼地,最终设置为深20cm、宽40cm的种植沟。

1.3 母株定植

在进行母株定植之前,需要针对根系进行浸泡消毒,等到完全晾干之后才能够栽植。各地定植时间存在差异性,需要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气候、温度进行定植。移栽应当按照宽洼双行错位种植的方式,保障母株的心茎位置与地面保持平行的状态。一般来说,每667㎡土地的母株数量需要控制在900~1000株以内。为有效保障母株移植的成功率,定植之后需要及时浇透水处理。

1.4 育苗管理

1.4.1 匍匐茎管理

等到草莓开始抽匍匐茎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赤霉素的喷洒,标准为50mg/L,单株剂量大约1mL。匍匐茎顺利抽生之后,需要密切关注生长势头,保障匍匐茎蔓能够顺利在洼田上生长。

1.4.2 压蔓

等到匍匐茎顺利长出展开子苗的情况下,采用泥土实施压蔓处理,以此来促进子苗进行顺利扎根。

1.5 水肥管理

1.5.1 水分管理

母株定植进程中需要密切留意土壤湿度情况。一般来说,定植之后每间隔一两天连续进行3次浇水,保障移栽的母株能够顺利成活。如果田间的持水量在75%以下,则需要及时进行浇水处理,以此来促进母株苗尽可能多发匍匐茎,同时保障匍匐茎顺利扎根。

1.5.2 施肥

整个育苗期的施肥都需要坚持少施勤施的基本原则。在高温阶段、育苗后期尽可能不施氮肥。等到母株成活的情况下,每667㎡施加4kg氮磷钾复合肥或者0.2%尿素,每间隔15d再进行1次施肥。等到植株进入到旺盛生长的初期,施肥的则需要间隔10~15d左右,这个阶段可以持续施加2次尿素150kg/hm²。当存在大量匍匐茎的情况下,需要停止施氮肥,可以选择0.3%磷酸二氢钾,保障秧苗可以顺利成长,花芽能够进行顺利的分化。

2.草莓病虫害防治

2.1 草莓病虫害类型

2.1.1 草莓病害

2.1.1.1 根腐病

所谓根腐病,指的是发生在草莓根部位置的土传病害。根腐病的田间情况如下:在最初的发病阶段,草莓细小侧根或者新生根位置产生浅褐色的病斑现象,然后逐步转变为暗褐色。根腐病的不断加重,根系会开始逐步坏死,地上部分表现为外叶出现发黄、变褐现象,之后病株存在萎蔫缺水现象,最终出现枯黄死亡。

2.1.1.2 炭疽病

炭疽病集中发生在育苗阶段、定植的初期,尤其是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当中,疾病的发展速度非常快。炭疽病发生位置集中在果实、花、根茎、匍匐茎、叶柄、叶片。

2.1.1.3 白粉病

白粉病的发生主要会对草莓叶柄、叶片、花梗、花朵、果实等位置造成危害,受害位置存在白色的粉状物,通常在忽干忽湿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白粉病。

2.1.1.4 灰霉病

灰霉病会对草莓叶片、花、果实造成危害。叶片大部分是从叶缘位置开始,逐步向内呈现为V形病斑状态;花期的灰霉病,表现为快速枯萎的状态;果实阶段的灰霉病,主要表现为草莓果实存在灰白色的霉层。

2.1.2 草莓虫害

2.1.2.1 蚜虫

蚜虫通常会集中在草莓的幼蕾、嫩叶、老叶等位置,引发叶片卷缩、生长点畸形等状态,导致草莓的正常发育受到影响。此外,因为蚜虫分泌蜜露,会导致叶片、果实遭受污染,导致草莓最终品质降低。

2.1.2.2 蓟马

蓟马若虫、成虫通常集中在草莓花内及幼嫩位置,会对花瓣、花蕾、幼果等造成危害,导致授粉不良、果实畸形问题。

2.1.2.3 红蜘蛛

对草莓造成危害的红蜘蛛主要为二斑叶螨,在初期的被害叶片呈现为黄色小斑点,接着逐步进行扩大,叶片呈现为皱缩卷曲状态。等到危害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叶背存在细丝网,叶片大量脱落、植株存在矮化现象。

2.1.2.4 粉虱

粉虱主要集中在草莓叶片背面,引发叶片变黄、褪色、萎蔫,植株也会呈现为生长弱小状态,最终影响草莓质量。

2.2 防治措施

2.2.1 定植缓苗期预防方案

2.2.1.1 定植前预防

正如上文所述,在定植前需要针对秧苗进行沾根处理,按照每667㎡的标准进行计算,具体选择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g+1.8%阿维菌素乳油15mL+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10mL,通过兑水15kg之后进行沾根处理,以此来针对常见病虫害进行预防。

2.2.1.2 缓苗期预防

等到定植7~10d以后,按照每667㎡的标准进行计算,具体可以选择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35mL+25%咪鲜胺乳油30mL+25%甲霜霉威可湿性粉剂100g,通过兑水之后进行灌溉或者灌根处理。

2.2.1.3 农业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草莓育苗苗圃的选择来说,首先需要保障草莓育苗苗圃尽可能远离草莓的生产区,不能直接采用草莓连作田作为育苗圃,尽可能减少前期草莓种植过程中产生的病源传染问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前期种植水稻的田块用作育苗苗圃,但茄科蔬菜、前茬种植瓜果的区域作为育苗苗圃。苗圃需要尽可能规避低洼地,由于低洼地非常容易面临积水问题,排水不畅会导致田块长时间保持高湿的情况,倘若湿度过高,会导致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最佳选择应当为轻黏土或者中壤土的水田地,土壤颗粒的孔隙度合适,能够有效促进田块进行排水、保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灌溉的次数,也能够有效降低土传病害的发生率。

育苗期间,及时清理植株老叶、病叶、花苞、发病的匍匐茎和植株,并集中烧毁,每次植株清理后及时喷药保护,防止病虫害顺着伤口感染植株。

2.2.2 开花前防治方案

草莓开花前的防治措施,主要是选择高效、低残留、低毒的药物进行虫害的预防。对于白粉病的预防,按照每667㎡的标准进行计算,采用25%咪鲜胺乳油20mL或者25%嘧菌酯悬浮剂10g进行兑水之后进行喷施。对于红蜘蛛的预防,主要是选择螺螨酯悬浮剂进行预防用药。如果已经发生红蜘蛛虫害,可以选择丁氟螨酯悬浮剂或者联苯肼酯悬浮剂进行喷施。对于蚜虫的预防,选择吡虫啉水分散粒剂或者烯啶虫胺水剂进行喷施。蚜虫病害的处理,选择噻虫嗪水分散粒剂或者啶虫脒乳油进行喷施。

2.2.3 开花结果期防治方案

2.2.3.1 农业防治措施

首先,加强温度、水肥管理,及时针对病虫叶、匍匐茎、多余侧芽进行处理,第一时间进行疏花疏果。

2.2.3.2 物理防治措施

主要是采用色板开展监测工作,通过蓝板、黄板的悬挂,针对粉虱、蚜虫的监测,每个大棚需要悬挂2张蓝板、4张黄板。从外,2—4 月草莓结果后期,温度和湿度逐渐上升,容易引发草莓灰霉病。降低湿度至 50%以下,提高棚内温度,连续2~3 d闷棚2 h后通风降温,可以控制草莓灰霉病。通过采用上述物理防治措施,在具有理想防治效果的同时,并不会对草莓种植产生负面影响,整体效果较为理想。

2.2.3.3 蜜蜂授粉

等到植株开花程度达到25%的情况下,置入蜂箱进行辅助授粉处理。在置入蜂箱的前7~10d,选择化学药剂针对大棚进行全面的清洁。通过蜂箱的使用,能够有效避免灰霉病的出现。

2.2.3.4 硫磺器熏蒸处理

通常按照667㎡悬挂8~10个的硫磺器标准进行熏蒸,每间隔1m进行1个硫磺器的悬挂,时间集中为10月底至11月初。等到草莓进入到盛花阶段,熏棚的频率为每间隔1d熏棚处理,持续进行3d的熏蒸,每天持续4h,从而有效避免白粉病菌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扩散。进入到果实膨大期,可以整夜进行熏蒸处理。

2.2.3.5 补光灯

进入到11月下旬,选择补光灯实施补光处理,每日选择在早晚进行补光,进入到草莓开花结果阶段,每日光照需要持续12~15h左右。

2.2.3.6 生物防治

进入到草莓开花结果阶段,尽可能选择生物农药来进行病虫害的预防。病虫害本身对颜色存在趋向性,色板防控技术正是利用这种趋向性,基于色板来针对病虫害进行捕杀。在使用蜂箱之后需要及时增加网罩,避免蜜蜂死亡。此外,还可以在1.5m的高度进行频振式杀虫灯的安装,针对蛾类害虫进行预防。此外,性诱剂作为当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生态防控技术,具体是通过雌性昆虫性外激素的应用,通过针对性的加工,生产类似的激素,然后与捕虫器进行结合,吸引并捕捉雄性昆虫,通过单方面捕捉雄性昆虫,导致昆虫发生性别失衡的问题,抑制昆虫的繁殖。

2.2.3.7 化学防治

因为管理措施不当或者遭遇低温连阴天气的情况下,应当选择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农药开展局部防治措施。对于灰霉病的防治,每667m2采用唑醚氟酰胺或氟菌肟菌酯或酰菌胺进行喷施。对于蚜虫粉虱、红蜘蛛等各种病虫害的化学防治,使用药物与开花期的化学药物完全相同。

3.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经济收入的不断提升,水果行业也在这个过程中快速发展,草莓种植所具有的优势无疑能够有效迎合水果行业动态,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这就需要广大草莓种植户引起高度重视,充分结合草莓种植特性、地区实际情况,全面加强草莓种植育苗技术的应用,科学合理地开展草莓育苗管理,充分结合草莓种植常见病虫害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通过农业防治措施、物理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措施的合理应用,切实保障草莓的产量与质量。

猜你喜欢
灰霉病草莓叶片
基于改进Mask R-CNN模型的植物叶片分割方法
我国10 MW风电机组叶片长度创世界纪录
我的植物朋友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与防治
草莓
如何防治草莓灰霉病
如何防治番茄灰霉病
蔬菜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