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与施工研究

2022-11-19 02:00张书军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景观规划风景园林园林景观

张书军

(安徽山湖生态建设有限公司,安徽 六安 237000)

在我国风景园林建设规模、数量不断扩张的背景下,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植物景观无法再使用传统的规划设计、施工方式,需要在全面整合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施工要点的前提下,这对工作流程进行调整,以此整体提高风景园林规划、施工的质量。本文通过研究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施工要点,为今后植物景观的规划设计、施工工作优化提供参考。

1.风景园林中得到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价值

1.1 促进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协调

国内的风景园林建设中出现的普遍问题就是植物同质化,具体的表现就是植物位置规划较为单一、植物搭配缺乏协调性,导致风景园林中的绿地、河流、道路等组成要素出现了明显的雷同现象。风景园林内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不断优化,使得相关人员能够结合风景园林所处的位置以及自然环境特征,将不同植物的局部特征和整体特征进行科学设计,强调不同植被类型和景观类型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出现风景园林景观建设的重复现象,同时也能够有效缓解人们对风景园林欣赏产生的审美疲劳。

1.2 建设园林中的稳定植物生态景观

在我国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系统总体结构变得越发复杂,功能也逐渐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但城市生态系统在自我调节能力和稳定性方面却有着明显的劣势。风景园林中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保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最终推动人与城市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风景园林的生态植物景观通常都包括了树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等,因为不同植物在生长速度、体积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不同的植被生态系统之间能够相互进行协调。光照、土壤、水分、湿度、温度都会对城市生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设计人员可以综合考虑当地气候特征选择本地的自然植物资源,借此组成完善的风景园林植物景观生态系统,并在保障符合人们审美习惯的前提下,建设风景园林中稳定性相对较强的生态植物景观。

2.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施工的具体要点

2.1 与自然理念全面融合

设计人员在针对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进行规划设计工作时,需要保证植物景观和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始终维持协调一致。设计人员需要全面发挥各种景观植被在环境绿化方面的作用,降低人为干预对植被外形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在提高风景园林价值的同时,为人们建设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同时,设计人员需要全方位利用植物固有的自然性特征,向城市居民展示植被生态系统的持久生命力,以各种新颖的角度和理念进行风景园林内部生态环境的绿化设计,便在减少环境污染的同时,帮助城市居民在参观风景园林时有效缓解生活压力。

2.2 人性原则

风景园林景观中植物景观的植物基本构成和设计需要始终坚持人在植物景观环境中的主导地位,实现人,植物生态二者的和谐统一。有关古典花园中阙类植物的设计,最终是为了针对阙类植物进行不同的设计和搭配,确保人们能够在参观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审美享受。这类植物景观的设计需要对夏天遮阳和冬天防风等因素进行考虑,尽量避免种植多刺植物,防止居民在参观游览的过程中出现皮肤划伤等现象。同时,风景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尽可能减少大规模的绿化带种植频率和面积,确保人们活动可以拥有足够的空间。与高大的乔木相比,灌木植物生长数量相对较多,生长速度较为缓慢,在种植前可以在种植育苗区域土壤中混入有机肥料,使用穴孔浇水和地面浇水的方法,保障灌木的生长形状始终控制在设计最大高度以下。

2.3 协调原则

植物的适当选择能够有效的改善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确保风景园林能够为人们呈现出独特的景观特色。设计人员在植物景观设计工作中,需要关注植物搭配的和谐,并保证植物景观和整个风景园林景观的主题始终保持一致。简单而言,协调性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中的要求体现在植物彼此之间的协调以及植物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景观规划设计工作需要从长远性的视角出发,避免今后风景园林发展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风险园林能够和周边环境保持和谐发展的状态。

3.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要点分析

3.1 前期的资料收集及实地勘察

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必须依赖前期的资料收集和实地勘查,在掌握已有数据和环境指标的前提下,由设计人员科学选择植物类型,并进行搭配。资料收集的内容发哪位包括城市地方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园林所属地区的植被分布以及目标区域的气象、土壤、水温等基本状况。在现场调研工作实施的过程中,需要着重针对如下几方面的信息内容进行搜集:

3.1.1 现成的植物植被资源。现存的植物资源对于风景园林中的植物景观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现存各种高大树木的利用,能够建立独特的风景园林景观风貌。相关人员在针对场地内现存植物资源进行调查的过程中,需要针对植物的种类、高度、冠型。等数据进行观测和收集,以此对树木所处的生长阶段和剩余寿命进行评估,并评价现成树木资源对于病虫害的敏感程度以及养护工作的各种需求,确保遗留下来的植物资源能够在植物景观总体规划设计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1.2 地形因素。在风景园林景观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地形从某种程度上将会直接影响到植物的栽种种类和分布。设计人员需要对场地内与植物景观关联较为紧密的地形坡度、坡向以及是否存在明显斗破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进行搜集。

3.1.3 土壤因素。设计人员需要深入目标区域对土壤类型进行了解,具体包括了土壤的PH值、EC值及微量元素的含量,这将直接影响到后续植物类型的选择以及养护工作。第四,水文因素。相关人员需要对目标区域内的场地水源位置、总体容量、水源的流动方向、流域面积及最高水位等水文因素进行调查,以此为后续的植物种类选择提供支持。

3.2 植物景观的概念规划

3.2.1 植物景观的空间规划设计。在现代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植物景观占比相对较重。通常而言,风景园林景观70%以上的陆地面积都用于绿化方面,在这种要求下,植物景观的空间布局结构,对于整个风景园林项目建设的质量将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植物景观的概念和详细规划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将宏观层面的尺度植被空间疏密分布以及序列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其中的空间疏密主要是指风景园林地表植被的覆盖密度,可以分为密林、疏林和疏林草地三种。植物景观的空间规划也是植物景观能够有效表达意境的主要方式。在我国现代园林规划尺度逐渐增大的情况下,风景园林的功能模块也在逐渐扩张,植物景观的规划内容也可以进一步进行丰富和细化。

3.2.2 特色规划。这一规划内容是植物景观内容得以丰富的关键所在,也是体现风景园林场地特色的有效方法,需要规划设计人员在了解风景园林场地功能定位的前提下,结合已有的各项数据分析,在不同的地段选择针对性的植物景观形成规划方案,从而建立特色的植物景观分区,确定其中需要栽种基调树种。

3.2.3 植物景观的时序和色彩规划。植物景观的时序变化是与其他要素景观存在明显区别的重要环节,具体包括了日变化和年变化,植物景观的日变化主要体现在小范围空间内。在植物景观的概念和详细规划工作中,植物时序的年变化规划才是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具体包括了季节变化以及近景和远景的规划。设计人员需要在园林空间中将不同的植物季节景观进行统筹安排,以此来强化园林景观的持续性。同时植物景观的季节规划需要和特色分区有效结合,保证特色分区能够和不同植物的季节变化一一对应。植物景观的远景规划通常需要以20年和50年作为调整节点,结合预期的植物生长速度和变化速度,提出当下植物规划的建议。色彩是人们在植物景观欣赏过程中最为直接性敏感的内容,不仅能够丰富整个植物景观的层次,同时也能够引发人们的情感变化。设计人员的植物景观色彩设计需要从宏观层面结合不同的分区确定植物的色彩基调和布局结构。

3.2.4 植物景观的树种规划。设计人员在植物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树种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植被的抗逆性、生态功能和美学特征,抗逆性具体包括植物的耐寒性、耐旱性、抗污染和抗病虫害能力,生态功能主要是指植物在移植栽种之后对于当地自然环境的保护能力以及免受破坏的功能,具体可以分为碳氧平衡、蒸腾吸热、减菌降噪、涵养水源等方面,美学特性具体可以包括植物的外在观赏价值和内在的文化特征。树种的规划需要完全符合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需求,并在提高植物多样性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用目标区域已有的乡土植物,将基调树种和骨干树种的种类给出明确的规定,合理的配置快长树与慢长树,常绿食物和落叶植物之间的比例。

3.3 施工方案的合理规划设计

有关植物景观施工方面的规划设计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3.3.1 空间设计。设计人员需要将之前已经确定的植物景观特色分区作为基础,通过对功能和视线进行分析,立足于规划层面的空间关系进行细化,最终形成大小规模存在差异的密林区、疏林区以及草地的位置和范围。

3.3.2 植物材料的合理选择。设计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植物景观单元选择主要的植物材料,具体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地被、藤本及水生植物等,并且设计人员需要对组成不同群落的基调植物种类,骨干树种和不同植物之间的比例给出明确的规定。

3.3.3 平面设计。主要是指植物全部在风景园林景观构成空间方面的平面布局,可以客观地反映植物群落之间的空间组织以及植物在水平方向上的疏密关系变化。作为平面设计重要工作内容的林缘线设计,实际上是树木树梢以及花木边缘树冠垂直投影和地面产生的连接线,这也是植物空间划分的重要方法,可以在空间的大小、景深、透视线开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4.风景园林植物景观规划的施工要点

4.1 地形的合理整理

施工人员需要在正式施工之前,对于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全方位排查,结合设计人员的方案、意图,在明确施工场地地形地貌特点的前提下,处理在坡度、平整度方面不符合要求的地形。同时施工人员需要认真落实测量放线工作,以此维护施工技术的准确性。

4.2 各种植被栽种施工要点

乔木、灌木、地被和草皮作为风景园林景观植物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各自的生长习性和环境要求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针对不同植物的特点合理施工。乔木和灌木在植物景观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综合考虑生长适应性、经济性、运输距离等多种因素,并且需要在强化运输管理工作的前提下,认真落实树种的现场检查工作,结合设计人员给出的施工设计图纸和方案,合理的优化施工流程,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职务的栽种。草皮铺种作为园林植物景观路面铺装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施工人员需要全面考虑路面铺装和主要景观的结构,保障草皮的铺装与风景园林的整体设计主题完全契合。施工人员在保障路面保障水平质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施工技术以及流程,进一步提高草皮铺装的效率和质量。

4.3 植物的养护及后续的场地清理

在完成每一项植物景观施工工作之后,相关人员需要对施工场地及时进行清理,避免因为施工场地各种材料混乱分布影响到后续施工任务的落实。在开始下一道施工工序之前,施工人员同样需要检查场地的清理工作结果,确保施工场地不存在任何的杂物和障碍物。对于存在场地要求的植物景观施工项目,需要使用场地平整和冲刷等措施,为后续的项目施工提供便利。在完成植物景观施工工作之后,需要由监理部门组织其他参与工程建设的单位共同进行工程质量验收,并形成完整的档案为后续的植物养护工作提供支持。风景园林景观的养护管理部门需要综合考虑其中选择的乔木、灌木种类以及当地的气候变化、主要的病虫害类型,组织相关人员在不同时间节点分别开展植物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多项工作。

5.总结

植物景观作为风景园林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规划设计以及施工的合理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风景园林景观的整体美观程度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设计人员需要结合前期资料搜集和现场勘查结果,分别从植物的空间规划、种类规划、时序规划、色彩规划等方面入手,形成完善的植物景观规划以及施工方案。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落实施工前的地形平整工作,并分别针对乔木、灌木、草皮等不同植被的特性开展针对性的施工工作。相关部门需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落实修剪和病虫害防治等养护工作,进一步提高风景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和施工质量。

猜你喜欢
景观规划风景园林园林景观
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乡土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乡土植物在工业风景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园林景观设计与公共建筑规划的融合分析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地域文化元素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地域特征的风景园林设计
园林景观的设计要点及问题
浅谈小城镇建设中的景观规划设计
新农村建筑空间景观规划设计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