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2022-11-19 02:00王宁霞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害虫林业监测

王宁霞

(陕西省蓝田县国有终南生态林场,陕西 蓝田 710500)

良好的林业防护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确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现有森林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升我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是,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森林出现病虫害的现象十分严重,已经涉及到多个区域,对林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有效措施,利用可持续手段对病虫害问题进行防治,从而确保林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林业病虫害的基本概述

林业病虫害分为林业病害以及林业虫害两种。其中,林业病害是指树木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组织、形态等方面出现病理性变化,进而对树木的产量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而林业虫害则是林业中较为常见的灾害,其发生原因是昆虫依附在树木身上,并长时间吸收以及汲取树木的汁液与养分,导致树木的营养成分流失,进而出现质量下降、生长迟缓等现象。

2.林业病虫害发生特点

2.1 突发性较强

森林范围较广,病虫害监控难度较大。森林中出现病虫害后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扩散,对周围树木、植物造成严重影响。如果监测和防治工作不够全面,则林业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病虫害危害风险。很多病虫害问题都具有突发性,问题发生前没有明显的征兆,很难发现和预防。我国人造林树种单一,普遍缺少对于病虫害的抵御和修复能力,所以病虫害问题发生的概率较高。

2.2 进化速度快

病虫害问题发生后,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化学防治具有生效快、效果强的特点,但如果长期采用化学药物防治病虫害,病虫害很容易产生抗药性,导致防治效果下降。所以,应该根据病虫害的发病情况合理轮换防治药物,避免防治效果受到影响。很多病毒在出现后,会与外界环境中的各项物质产生反应,进而发生变异,导致新毒株的出现,使病害治理难度增加。树木病虫害的传播性较强,所以进化速度也比较快,如果没有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治难度会不断增加,造成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

2.3 病虫种类多

由于林业树木的品种较多,且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各不相同,所以病虫害问题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同一类害虫就可以划分为多个品种,对不同的树木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以松柏类病虫害为例,主要有:

2.3.1 食叶类害虫---松毛虫。松毛虫是森林害虫中发生量大、危害面广的主要森林害虫,主要蚕食危害侧柏、油松、马尾松等松柏科植物。

2.3.2 松大蚜:以成、若虫刺吸干、枝汁液。严重发生时,松针尖端发红发干,针叶上也有黄红色斑,枯针,落针明显。

2.3.3 松线虫病。其显著特征是,被侵染的松树针叶失绿,并逐渐黄萎枯死变成红褐色,最终全株迅速枯萎死亡,但针叶可长时间内不脱落,有时直至第二年夏季才脱落。

3.林业病虫害情况出现的因素

3.1 林业天然林比例偏低

在当前经济不断增长的情况下,林业部门的总体表现为人工林面积比重不断扩大,而天然林面积占比相对减少,这意味着病虫害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大量人工林出现,天敌不足,从而造成大面积病虫害情况的出现。

3.2 农药使用不规范

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一些林业相关部门对农药的使用存在几种错误的认知观念。首先是盲目使用农药,较为单一地认为使用农药即可有效控制病虫害。其次是没有限制地使用农药。通过相关的研究可以发现,部分单位工作人员对农药残留及对森林病虫害的抗药性了解不深,其在使用中难以有效把控农药的浓度。相对来讲,这两点错误的意识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病虫害情况出现的概率,并导致林业相关部门防治病虫害的成本增加,社会为了环境和生态而支付的农药成本将大幅上升,这些情况在长期积累中会恶化,并进一步破坏林业相关部门资源。

3.3 林业病虫害治理难度高

一般来讲,林业病虫害所出现的特点为数量较大,品种较多且繁殖迅速,同时一些病虫害还存在抗药性强的特征,基于这种情况,林业病虫害一旦爆发到一定程度,就会以非常快的速度蔓延,若控制不当则会造成环境的破坏。不仅如此,一些外来的害虫有爆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长期使用杀虫剂,一些林业病害虫产生了抗药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控制林业害虫的难度,这些情况的出现,对防治林业害虫增加了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4.当前林业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

4.1 林业病虫害监测水平不高

一些地区的林区经济较为落后,导致其在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上只能投入少量的资金,而且对林业病虫害的监测、疫情分析以及预报工作的资金也投入不足,不仅如此,在没有相关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以及组织体系关注的情况下,导致林业病虫害监测水平不高,成为林业相关部门的一种常见问题。除此之外,因为没有相关的监测以及预报措施,导致不能在林业病虫害危害程度较小时进行有效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林业病虫害防治的难度,同时也会给林业相关部门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4.2 防治方法不科学

病虫害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病虫害的习性、成因不同,所以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应该根据当地林业的树木品种、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等要素进行分析,了解当地常见的病虫害种类,然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然而,一些林业管理部门并没有树立科学防控的观念意识,采用的防控方法比较单一,难以达到预计的防控效果。在杀虫方面,普遍以化学药剂杀虫为主,虽然具有良好的杀虫效果且方法简便,但没有履行定期换药的原则,使病虫害会产生抗药性,最终影响药剂使用效果。还有一些预防手段不科学,不仅没有达到理想的预防效果,还会影响周围生态环境。例如,一些杀虫药剂对其他生物也有危害,使得森林中的野生动物或益虫无法正常生长,导致生态失衡,影响森林的正常成长与发育。

4.3 对防治工作不重视

部分地区的林区经济相对落后,使得用于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投资较少,用于森林病虫害监测、疫情分析和预报的工作较少,不仅如此,在缺乏高度重视和相关组织体系对林区病虫害重视的情况下,导致病虫害监测水平不高,成为林企的一种通病。除此之外,因为没有相关的监测及预报措施,从而导致林业病虫害不能在危害程度较小时进行有效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防治林业病虫害的难度,同时也导致林业部门遭到较大的经济损失。

5.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5.1 对林业病虫害进行科学防控

5.1.1 基础防治技术。针对林业病虫害进行防治过程中,我们需要从林业生态系统内部情况出发,创造出有利于林木生长的环境,避免微生物大量繁殖。包括对林木的病叶、病枝做好清理和修剪工作,这样也能及时地遏制病原微生物传播的相关途径。在靶标害虫成虫一个爆发期,可以使用人工捉捕或者黑光灯诱捕等方式,能够大幅度降低幼虫的数量。此外,对生态系统内部的落叶做好清理工作。

5.1.2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就是有效地利用生物之间寄生取食、相互竞争关系,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具体可以分成下述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引入靶标害虫天敌,比如可以使用异色瓢虫有效地去治理松树蚜虫,利用啄木鸟可以有效地控制天牛等。二是通过喷射枯草芽袍杆菌、苏云金杆菌等农药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治病害虫以及有害病原菌。与其他方式相比,生物技术方式存在多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可以保证林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动物和植物,有着一个平衡的生态环境;二是可以保证活体微生物以及天敌能够长期地生存在林业生态系统当中,这样可以在开展病虫害防治时,达到一个持久性防治的效果。

5.1.3 科学用药技术。化学农药是当前防治林业病虫害一个最有效的武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杀灭有害生物,同时也会对森林业生态系统当中的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带来相应的影响。除此之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土壤、空气、水源。所以在防治林业病虫害过程中,应当将合理性与科学性原则加入其中,优先选择一些具备较强杀灭性、对其他动物持友好态度,并且十分容易降解的化学农药。

5.2 做好林业病虫害精准监测工作

林业生态系统当中的植物、微生物、内部动物种类十分繁多,同时其结构也十分复杂。除此之外,靶标害虫、病原微生物具备极强的隐秘性,所以在初期发生时,难以被人们所发现,如果人们使用普通调查技术去发现,那么为时已晚,导致最佳防治时间被错过,最终导致大量病虫害不断地爆发,在一定程度上给林业生态系统带来影响。为了保证林业病虫害问题得到科学的防控,那么必须将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入其中。此时需要建立完善的林业病虫害智能体系,可以将其分成下述几个方面:

5.2.1 引入病虫害智能监测系统。近几年来,各地区频繁地发生病虫害入侵现象,并且呈现出一个大幅度上升趋势,特别是具备极强破坏性的病害虫,如松毛虫、美国白蛾等,在爆发之后,因为缺少天敌,所以就会对林业系统带来极大的影响。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初期阶段就是栽培林木,并装好监测装置。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入侵病虫害做好监督工作,随后利用安装好的固定装置捕捉害虫。除此之外,也可以对诱捕到的靶标害虫做好监测工作,在发现之后,必须进行及时的防治,避免不断扩散。

5.2.2 引入林木病害智能识别系统。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是捕获林业病虫害当中的病原菌袍子,随后利用显微镜玻片所具备的自动拍摄、数据上传等功能,主动地识别林业病虫害,并且为后期诊断提供必要的依据。

5.2.3 引入气候信息实时监测系统。该系统的引用,可以对林业生态系统内部的PM值、风力、大气、温湿度、降雨量、风向、光照条件等做好监控工作。

5.2.4 通过合理的运用AI人工智能技术,及时对入侵性害虫智能监测系统、气象信息实时监测系统、林木病害智能识别系统所收集到的大量数据,做好深入的分析工作,随后针对病虫害爆发的不同阶段,做好精准化的预测,同时也能为日后病虫害防治提供必要的参考。

5.3 高度重视植物检疫以及监测预报工作

想要保护森林,那么就必须高度重视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随着当前国际林业组织相互之间不断交流,各国也开始分享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同时也会引进一些外来物种,它会随着农产品不断地入侵到我国林业当中。比如松针褐斑病、美国白蛾等,所以我们需要高度重视植物检疫工作。在种植林产品以及运输林产品过程中,必须将检疫工作落实到位,这样才能避免病虫害不断地传播。

比如,在开展监测工作中,需要将针对性的措施加入其中,从当地所具备的实际情况、气候条件等出发,做好相应的预测工作。在控制时,应当将预报作为重点,随后进行实地考察工作,了解林业病虫害情况,将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加入其中,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水平。

5.4 完善防治技术规范

以松线虫病防控为例,为了规范松材线虫病防控,在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和影响范围的情况下,减少因使用化学制剂等行为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应逐步完善松材线虫病的检疫和病虫害治理规范:

5.4.1 结合当地林业松材线虫病发生及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检疫和检测标准,规范相关技术的应用。

5.4.2 针对松材线虫病高发区域或风险指数较高的地区,制定规范化的防治预案。明确可行的物理、生物技术手段及相应的处置流程,规范化学制剂的种类及用量。

5.4.3 对于因松材线虫病而枯死的树木,应建立严谨的处理程序和监督措施,明确枯枝败叶的处理方法、外运废弃物的堆置地点及相应的消杀措施,防止松材线虫病害影响范围的扩大。

5.5 培养人才,引进技术

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中,必须要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制定明确的管理规范,杜绝不科学的防治方法。要培养专业的林业管理团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并且根据林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深入研究病虫害防治措施,创新防治技术和方法。一方面,要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改善技术人才的待遇,与高校联合培养更多专业性强、职业素养高的林业管理人才;另一方面,要加强新技术、新设备、新药物的推广与传播,全面提升病虫害防治的效果。目前,应该从被动防治逐步向主动防治的方向转发,从选苗、育苗、造林阶段就开始落实病虫害防治策略,包括优选优种、药物浸种等方法,提升树木的抗病害能力。同时也要对抚育、采伐、经营等环节进行严格地规范,采用可持续的人工营林模式,培育更多耐病品种,提升树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强混交林的建造,促进天然林造林模式的推广,使生物之间可以相互制约,形成稳定的林木生长环境。

6.结束语

在林业发展过程中,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需要对该项工作进行高度重视。因为林业病虫害的出现,会威胁到林业的发展,所以只有将有效的病虫害管理工作加入其中,才能避免林业系统受到损害,确保植物能够健康地成长下去。在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并且从林业病虫害出现的原因出发,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加入其中,保证后期林业系统更加完善,保证林业更好地发展下去。

猜你喜欢
害虫林业监测
气囊测压表在腹内压监测中的应用
浅析深基坑监测及数据分析方法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基于 WSN 的隧道健康监测研究
寓言二则
浅谈林业技术创新对林业发展影响
提高林业技术创新促进林业快速发展步伐
land produces
学习监测手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