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红松大苗移栽技术

2022-11-19 02:00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大苗红松树体

赵 辉 于 颖

(1.吉林省通化县国有林总场,吉林 通化 134100; 2.吉林省通化县森林资源行政案件稽查大队,吉林 通化 134100)

红松主要产于我国东北地区,树体最高生长高度能够达到50m以上,同时具有很强的耐寒特性,木材材质坚硬,且抗腐蚀,广泛应用于建筑材料。红松种子还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当前,伴随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绿化造林方面对于红松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保护红松资源的重要性,长时间的大量开发和利用,致使红松资源量逐年减少。

1.红松的形态特征

红松又名朝鲜松、红果松、果松等,属于松科松属裸子植物,树体生长高大。幼龄红松树生长有红褐色,皮沟相对较浅,近乎平滑,开裂如鳞状,内皮如同驼色,有红褐色的裂缝,大树树干以上部分多分杈。区分心边材,边材颜色为在黄白的驼色,多见青皮;心材为带肉红的黄褐色,因此被称为红松。红松枝干平展,树冠如圆锥状,冬芽为卵形、红褐色,叶片6~11cm长,5针一束,叶直而粗硬,有三个中生树脂道,球果如卵状,9~13cm长,径 6~8cm,成熟球果表现为黄褐色,种子相对较大,1.2~1.6cm,无翅,倒卵三角形。子叶13~16 枚。6月份开花,翌年9~10月份球果成熟。

2.红松的生态习性

红松属于喜光性的树种,幼苗期稍微喜荫,伴随树龄的逐步增长,光照需求量越来越大。在温暖凉爽、土壤pH值5. 5-6. 5的山坡区域上生长良好,根相对较浅,有较强的耐寒性,在微酸性肥沃的砂壤土当中长势迅速。天然红松在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环境下,35年左右结实,人工红松林一般25年左右开始结实,运用大苗营造的红松林,由于有着较大的营养吸收范围,通常在18年左右便能结实。

3.红松的用途及分布

红松木材材质具有很强的耐腐蚀性,并含有松脂,用途较为广泛。叶片当中维生素C含量较高,同时树皮是生产烤胶的重要材料。在我国红松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同时朝鲜、日本以及俄国也有分布。红松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树种类型。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地区红松林是主要的顶级群落,不仅生态作用突出,同时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新中国经济建设发展初期,为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曾大量砍伐红松林,致使红松林面积不断减少。为此,提高红松林营建水平,对恢复与改善当地红松林顶级群落,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

4.红松大苗移栽遇到的困难

红松大苗移栽复杂程度相对较高,导致移栽工作开展过程当中面临很多困难,必须要认真查找原因,并做出及时改正。就当前而言,红松大苗移栽主要面临的困难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移栽技术亟待提升

红松大苗移栽工作开展过程当中,离不开移栽技术的支撑。为此,在移栽时应当对红松生长习性充分了解与掌握,并考虑到红松自身生长规律进行科学移栽,这样才能为提高红松大苗移栽成活率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红松大苗移栽技术比较复杂,目前所用的移栽技术还比较落后,致使红松大苗移栽之后,成活率不高,生长状况不良情况时有发生,严重阻碍红松营造林工作的高效开展。

4.2 不重视病虫害防治

通过科学并从防治手段,能够最大程度确保红松健康生长,有效确保苗木移栽成活率。然而当前红松大苗移栽时,由于没有充分重视到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导致苗木完成移栽之后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对红松苗木健康生长构成巨大威胁,引发苗木出现死亡。为此,在移栽红松大苗,应当运用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来最大程度控制和减少病虫害造成的不利影响。

4.3 不重视树体管理

科学地加强红松树体管理,对于控制苗木顶端优势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能增加侧枝量,这对有效确保红松移栽成活率,促进红松健康生长是非常有利的。然而当前大苗移栽以及改造之后忽视树体管理,虽然有的也进行了相应的树体管理,但技术手段专业性不足,缺乏科学性,致使红松苗木移栽之后发育较为迟缓,引发各种疾病,阻碍树体健康生长。

5.红松大苗移植技术

5.1 科学选择立地条件

在移栽红松大苗时,为了有效确保移栽成活率,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必须要科学选择立地条件,首选肥沃、土层深厚、石砾较少的阴坡与半阴坡中幼龄林,选择采伐迹地、综合抚育的天然更新幼龄林为最佳。这类立地条件苗木通常叶片浓绿,长势良好,移栽之后成活率相对较高。倘若选择碱性土壤条件,在红松大苗移栽之前需要科学合理的实施整地工作,把地块当中的石灰土壤垃圾石块进行翻运,并运用硫酸亚铁处理备用土壤,为红松大苗移栽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有效确保红松移栽存活率。

5.2 品种选择

通过分析研究相关数据不难发现,红松作为松属植物,自身适应能力非常强,所以在绿化造林过程当中应用较为普遍。红松大苗移栽和小苗移栽相比存活率不是很高,极大的增加了资源浪费,而且也不利于社会的整体发展。所以为了更好的提高红松大苗移栽成活率,必须要重视科学选择移栽品种。首选无机械性损伤、无病虫害、健壮、主侧枝生长良好、规格一致的优良树种,合理修剪枝干上的生长不良枝条以及死枝等,为有效确保绿化存活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5.3 科学选择苗圃地

选择苗圃地的优劣,红松移栽苗的长势及其成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应当首选地势较为平坦、具有较好灌溉条件、肥沃、光照良好、土层深厚、通风良好的沙壤土。

5.4 具体方法

5.4.1 移栽时间

红松大苗移栽四季均可,然而为了根本层面保证红松大苗移栽存活率,通常可选择秋季9~10月份以及春季4~5月份进行移栽。因为秋季进行移栽苗木已经基本停止生长,此时移栽成活率相对较高。早春时节树液尚未流动与发芽生长,移栽之后受损组织可以快速愈合,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新稍旺盛生长期不宜进行移栽,因为这时树体生长需要大量的养分供应,移栽过程当中损伤根系,会引发树体失水,导致树梢灼伤,影响成活率。

5.4.2 移栽苗采挖

移栽苗采挖过程当中,首先应标明苗木原生长方位,认真清除分布于苗木下部腐殖质层、枯枝落叶层3~5cm,应当保证起苗时土坨完整性,通常选择含石砾少、土层深厚、肥沃土壤中的大苗红松,如果应用山地苗圃地的苗木,起苗过程当中应当将大石块清除,避免苗木土坨出现偏球或者散球。从移栽实践层面进行分析,有效确保土陀完整性,才能有效提高移栽成活率。同时,土球越大苗木生长越为旺盛。所以在起苗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红松生长现状来对土球大小进行确定。实际操作时,应选择普陀外围向下进行20 cm直挖,然后斜向内侧等下挖,确保土由上到下呈现陀螺形状,如果下挖过程当中碰到超过1cm大小的根应当将其切断,剪根过程当中也应当充分考虑土坨大小合理修剪,不可铲刨,以免引发散坨裂根。并且起苗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运用扳、推等形式将苗木根系拉断,以免造成苗木根系损伤,影响苗木存活率。

5.4.3 捆绑土坨

起运苗木时,合理捆绑能够有效确保土坨完整性,避免植株本身出现失水,影响植株适应性存活率,当开挖苗木土坨到坨螺状底部时,安排人员运用支杆将树干顶好,缓慢倾斜,其他人员铲断土壤和土坨底部连接部位,并运用草绳缠绕土坨。于红松苗木根茎部位运用草绳进行缠绕并打结,保留绳头30cm,之后和树干外侧方向垂直,均匀地缠绕土陀周围,每缠一圈之后,于根茎部位折90度再次缠圈,根据土坨大小反复的缠绕5~9圈,在对土坨水平滚动,缠绕4~6圈,在苗木根茎部位对绳头进行打结。捆绑土坨的密度根据土坨体积以及土坨密度进行确定,捆绑过程当中必须要确保捆绑物和土坨紧密贴合,绑紧。

5.4.4 运输

装车过程当中需要根据秩序进行排列,加强树体保护,保护好侧枝,避免对土坨造成损伤,运用草原或者蓬布进行遮盖,倘若苗木运输距离较长,通过药剂对苗木进行处理,通过生理层面控制苗木失水。如可以运用磷酸二氢钾或者硼酸等,有效减少苗木蒸腾作用,提高苗木自身抗旱性。

5.4.5 归圃定植

苗木运送到移栽地之后需要及时进行移栽,根据设计提前挖好移栽坑,去除包装的草绳,把苗木扶正之后,回填土并踏实,保证回填土的紧密性。移栽深度应当合理控制,确保土上面和栽植地相平行,树坑填平之后,周围设置围堰,便于浇水。

定植过程当中,应当对起苗定植时间有效缩短,苗木定植时还应当确保和原来生长方位相同,保证土球和土壤紧密结合,充分踏实。并运用三脚架对红松苗木主干进行固定,以免人为因素或者大风因素造成晃动。充分考虑红松苗木树形及其高度确定株行距。土球放稳,将包装拆除,倘若土球发生松散,腰绳下部不予拆除,解开上部取出,支稳树木之后,便可将木箱上板与蒲包全面去除,坑内回填土到1/3处,将四面相板拆除,逐层回填土并夯实。

5.4.6 移植苗管理

红松大苗移栽之后,必须要充分重视养护管理,特别是移栽之后头一年,应当做好全面的养护管理工作,为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奠定坚实的基础。

5.4.6.1 整形修剪

修剪过程当中要确保剪口平滑,有效缩小截面,对于2cm直径大小枝条进行修剪过程当中,应当运用防腐剂对剪口进行涂抹。移栽之前通常不必进行修剪,完成定植后,可把移栽过程当中发生折断的枝条剪去,并剪去轮生枝、重叠枝以及过密枝与病虫枝,修剪过程中还应当保留2cm左右的木橛,剪口运用防腐剂进行涂抹。修剪过程当中,对小的枝条合理保留,促进发芽与展叶,当苗木移栽成活之后,在对树形逐步进行培养。

5.4.6.2 移栽作业

5.4.6.2.1 在提前开挖好树坑当中缓慢掉入红松苗木,同时一并放入土坨与草绳,之后回填表土,保证红松稳定之后,再将细土回填其中,充分踏实。

5.4.6.2.2 为防止土球出现架空情况,增加土壤通透性,移栽时可将竹筒塑料管埋设于树盘周围,确保根部良好的透气性与透水性。

5.4.6.3 浇水

红松生长过程当中对于土壤含水量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含水量不宜过多,也不能太少,所以在移栽管理工作当中,应当充分检测土壤水分,根据土壤水分含量科学浇水,有效保证土壤水分适宜性,为苗木健康生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红松大苗移栽之后,需要进行浇水,水量较为充足可浇三遍水,第一次浇水应当合理控制水量,保证水流慢慢灌入,使土层逐步下沉,保证苗木根系充分吸收水分,提高树体自身含水量,避免苗木出现生理失水,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完成移栽之后三天内进行第二次浇灌,七天左右浇第三遍水,浇水量必须要充足,浇水过程当中还应当及时填土堵漏。遭遇炎热干燥天气,还应当加强叶面喷水,降雨较多时需要及时排涝,避免树堰当中出现积水。冬季由于土壤上冻开裂,或者春季大风天导致土壤开裂,应当用土回填裂缝,并踏实,保护好根系。冬季结合天气条件合理浇水,入冬之前浇一次越冬水。采挖苗木时也应当合理浇水,确保采挖过程当中土球不松散,这对提高苗木移栽成活率很大的促进作用。

5.4.6.4 树干的固定

通过红松大苗移栽实践发现,为了有效确保红松大苗移栽成活率,加强精心管理意义重大。苗木移栽之后,需要运用有效的措施合理支撑,通常运用竹竿或者木棍作为支撑材料,并结合树体高度确定支撑长度,选择树干1/3或者1/2部位作为支撑位置行支撑。同时季节因素会影响红松管理效益,所以工作人员可运用树冠遮阴形式,提高高温季节管理水平,也可在树干上缠绕草绳,包裹保温以免低温寒风造成的侵袭。

5.4.7 清除枯死苗木

将枯死苗木及时清除,全面焚烧,有效控制和减少病虫害,为苗木生长创造有利条件。

5.4.8 施肥

红松不同生长期在营养物质方面有着不同需求,所以为了确保红松大苗健康生长,应当做到合理施肥,也可运用打吊瓶形式为树体增加营养液。具体施肥时,需要严格遵循适期、合理、科学的原则,以免土壤发生板结,科学控制氮肥应用量,多施加一些复合肥,结合苗木自身生长情况,土壤肥力条件科学施肥,通常每年进行2~3次追肥,春夏秋每个季节各进行一次施肥。

5.4.9 松土、除草

松土非常重要的管理内容,结合具体情况每年实施2~3次松土除草工作,苗木采花销售之前这段时间不可进行松土,以免起苗过程当中导致土坨过于松散,影响苗木移栽成活率。

5.4.10 病虫害防治

红松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但为了保证红松苗木健康生长,红松大苗移栽之后,也应当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目前红松虫害主要有松梢螟、红蜘蛛、松毛虫等,具体防治时,应当联合应用化学、物理、生物等防治措施,有效控制和减少带来的危害。

6.结语

总之,为了有效保证红松大苗移栽成活率,严格按照中大苗移栽技术规范科学操作,并做好各项管理,提高苗木移栽之后养护水平才是取得最终移植成功的关键。

猜你喜欢
大苗红松树体
绕口令
母亲“送礼”
苹果树大苗移栽要“十改”
不同砧木对沃柑树体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你会砍哪棵树
蓝莓栽培过程中的简易修剪方法
苹果发生冻害怎样补救
爱是世间始终你好
浅析杨树造林技术要点
澳洲坚果树体生物量的数学估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