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2-11-19 02:00吕春梅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会泽县林地林木

吕春梅

(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者海林场,云南 会泽 654211)

退耕还林是自然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它可以对生态环境进行更合理、有效地改善,农业产业结构也能获得更科学的发展,这对于经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退耕还林工程是一项长远且艰巨的生态保护任务,它承担着水土保护、维持生态平衡、防止土地沙漠化、推进乡村改革发展等使命。伴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不断深入实施,当前已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由于退耕后林地管理工作不到位,也造成了诸多问题。因此,在推进退耕还林工程时应格外注重林地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与法律法规,对现有工作策略进行改进,同时建立起科学而全面的林业管理体系,围绕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开展行之有效的林业管理工作,实现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保护的协同、稳与长远发展。

1.会泽县基本概况

会泽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乌蒙山中段,全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地貌也以山地为主。会泽县由于出来不同地质构造的结合位置,地质构造情况较为复杂,同时由于县内崇山峻岭,海拔高差大,所以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并且具有“一山有四季,隔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这使会泽县当地的植物资源较为丰富,县内具有木本种子植物25科、186属、250余种,而当地的主要树种有华山松、云南松、云南油松、滇杨、桤木、苦刺等,经济林木则以核桃、油桐、花椒等为主。在县政府、基层干部及群众的坚持努力下,自退耕还林项目启动后,会泽县开展了大规模的联营造林、合作造林等生态工程项目,这使得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得到大幅度提升。但随着退耕还林的深入实施,使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当深入了解所辖区域,有关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的情况,并以此为依据,采取具有针对性地管理措施,这样才能为退耕还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提供助力。

2.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原则

退耕还林能有效改善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改善当地土壤条件、提高地区植物覆盖率,同时能为动植物生活提供所需场所。由此可见,退耕还林工程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作用与价值,但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也同样重要,所以在实际的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工作中,必须遵守以下原则,使林地管理工作可以顺利进行,以便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贯彻落实。第一,严格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对江河源头、交通沿线等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的区域进行优先治理,从而使植被覆盖率得到明显提升,当地生态环境也会得到明显改善。第二,必须坚守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环境、特点以及优势,选择适合的经济树种、树苗进行植树造林活动。这不仅能加快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积极拓宽农民的收入渠道。第三,坚持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进行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利用与保护,使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协调发展。

3.退耕还林后林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缺乏必要的林地管理保护意识。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并采取科学的手段进行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现阶段,会泽县当地依然有极少数的农民,没有形成正确的林地管理与保护意识,因此没有将精力投放在林地管理工作当中,甚至会放任林地的野蛮生长,进而使区域内经济林木的生长受到影响,同时由于受认知局限性的影响,部分群众对退耕还林后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缺乏正确而全面地了解,而且因为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林地管理养护培训,所以一些农民在面坚果、柚子、柠檬等经济林木树种时,无法采用科学的养护方式,导致经济林木的生长受到影响。

其次,存在人为刻意破坏的情况。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会直接影响当地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且农民对退耕还林的认识程度,也决定了后续林地管理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尽管大多数农民可以正确理解退耕还林的重要性与优势,但依旧存在个别少数农民的认知不到位,对林木进行人为的破坏。当前在贯彻退耕还林政策时,国家会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必要的补助,很多农民认为在领取到退耕还林的补助后,后续的林地管理工作都与自身无任何关系,也不再关注树苗生长,这直接导致林木成活率下降,并且会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展开产生严重影响,一些农民还会在林地放牧,使树苗被牲畜误食,进而对林地造成了人为破坏,甚至对林木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再次,可能会出现复耕问题。一些农民受传统农业意识的影响,片面地认为退耕还林只是表面工作,而种植的经济林也不会在一定时间内变现,这使一些农民失去了退耕还林的信心,甚至会在还林后的林地区域内种植粮食、蔬菜等农作物,这严重违背了退耕还林工作的最初目的,而且农作物会大量汲取林中的营养成分,这会使林木出现营养不良、无法正常生长等情况,进而使退耕还林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4.退耕还林后有效进行林地管理的对策

4.1 通过宣传等途径提高林地管理意识

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之所以会出现一些问题,是由于当地农民没有真正理解、意识到此项工作的价值与重要性,所以相关部门应做好必要的引导工作,向农民讲解退耕还林工作的重要性,以便能从思想上出发有效避免林地、苗木被人为破坏等问题的出现。第一,当地政府与林业主管部门要在退耕还林及后续林地管理工作中,起到积极的核心与引导作用,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使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与热情得到激发,并能主动参与进林地管理工作当中,这样有利于退耕还林的成果得到初步稳定。第二,要及时兑现退耕还林的各项补助,并根据农民的认知理解程度,对相关补助领取程序进行科学简化,使农民可以及时领取到相应的补助金,这样能为退耕还林与林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极大便利。第三,对农民的传统种植理念与习惯进行改变,使农民的短期经济收益得到提升。林业部门要向农民提供牲畜圈养的技术指导,借此缓和林地与畜牧养殖之间的矛盾,实现林牧的相互促进和协同发展,使退耕还林的长短收益相结合;同时,对现有的林果资源进行更充分地利用,大力度的发展农林副产品加工行业,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妥善转移,这样能有效保证退耕还林工作的顺利开展。第四,退耕还林是需要长期坚持才能取得最终效果的一项工作,所以林业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需要对退耕还林的整体工作流程进行细化,并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确保各项工作能够真正落实。第四,为进一步降低复耕现象的发生概率,落实“谁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基础政策,可采取个人承包、联户经营等多种方式,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与林地相结合,这样能保证农民主动、积极地参与林地管护工作,相应的复耕问题也能得到合理解决。

4.2 重视林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

现阶段,我国针对退耕还林以及后续的林业管理工作,已经建立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与政策,其覆盖面也在逐步的完善与拓展。但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的宣传工作不全面,导致农民对相关法律法规并不了解,这样就会对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造成阻碍,因此要重视并不断加强有关林地保护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力度。第一,林业相关部门要经常深入基层,宣传林地管理与保护的知识技巧,使农民具备良好的林地管理保护意识,并通过相关监测设备与平台,对林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详细地采集,使农民能及时掌握林地情况,借此唤醒其个人的林地保护管理意识,从而可以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林地管理工作。第二,进一步加强对林业资源破坏的惩罚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职业素质,全面威化使法律的权威性,确保法律法规可以被严格执行落实。

4.3 根据林地客观条件选择造林树种

为有效落实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客观条件,选择最为适合的树种进行种植,确保所选树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以及其他客观自然环境,以便提高林木的存活率,同时在选择林木品种的过程中,要兼顾经济效益,使当地的经济发展能得到充分调动。会泽县在进行退耕还林改造时,应严格根据当地客观条件,因地制宜的选择造林树种,例如可以根据会泽县所处的地理环境与气候特征,结合当地的农业、林木业的发展规划,并且能使区域土地的利用率得到提高,可以选择坚果、杉木、柠檬、芒果等比较珍贵的经济树种。此外,应当根据当地林业的实际发展进行还林造林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选择适合的林木,再结合具体的生态治理要求,实施植被恢复方案,兼顾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引导、鼓励以及支持当地选择具有地域特殊的和发展优势的树种,这也能使农民在退耕还林、林业管理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4.4 加大对林地管理工作的资金投入

充足的资金投入能为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保障。因此,当地政府与林业部门应当结合会泽县的实际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必要的资金经费投入,当此项经费下发后必须由专人进行管理,以便保证经费能合理地应用在林地管理工作当中。首先,当地林业相关部门可将经费用于设备的采购与养护工作当中,或是对工作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同时要对薪酬激励体系进行完善,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并投入到退耕还林与林地管理等工作当中。其次,在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对林地进行动态化监测,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与设备,根据当地的实际自然情况、树种特性等因素,对林木生长质量与数量进行动态化监测,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及时记录,这样能为林地管理工作的调整与优化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依据,从而使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更深度的融合。

4.5 制定完善的林地管理机制

第一,结果过往土地规划管理经验,对退耕还林后的林地管理计划进行完善,同时为对林地进行合理分配使用,需要构建林地使用预批制度,要求在林地使用过程中制定完善的阶段规划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执行该方案。同时,为保证林地得到更有效的管理与保护,可以借鉴国土部门的一些工作经验,对林地预审意见进行全面整理,以便能对使用方案进行及时审批,全面掌握林木规划位置的客观自然条件,并且对科学用地进行正确指导,确保林木项目能在退耕还林的大背景下顺利实施。

第二,加大对林地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当地林业主管部门需要严格履行自身的职责,重视林地的征收、占用等管理工作,对相关审批工作进行严格把握,同时为重点林业项目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合理服务,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审批,不断加强林地管理的监督力度,防止不合理的林地使用问题出现。此外,当地林业部门要与其他部门保持必要的沟通与联系,确保信息能得到及时的传递,使林地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持续性推进。

第三,对林木采伐进行科学化管理。即使退耕还林工作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林地管理工作也得到了发展,仍存在随意砍伐林木、破坏林地的问题,这导致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无法保持自身的平衡,进而使退耕还林以及之后的林业管理工作的开展受到阻碍。为对此问题进行科学而有效地解决,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各项林地管理法律、法规与制度,对林地进行全面化的管理与抚育,严禁出现乱砍滥伐林木资源的现象,使林地得到更有效地保护与管理。在对商业林区进行必要采伐时,要以采伐规范制度为基本依据,做好必要的采伐调查与规划工作,并且要对采伐全程进行监督、管理,结束采伐工作后必须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检查与验收,对于违规的砍伐行为要进行严惩,以便能起到警示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为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与精神,使可持续发展观念得到践行,就必须注重对森林资源的有效管理。退耕还林作为一项复杂化、系统化的林业生态工程,其最主要的作用是对生态资源环境进行想修复和完善,同时也能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优化,确保当地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由于林业管理工作的效果直接影响退耕还林的效果,因此必须对其力度进行加强,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合理的措施,合理解决林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从而真正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促进林业生态平衡的进一步发展,不仅能为大众带来更健康的生活环境,还有利于当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实现,而林地资源也能得到高效率的使用。

猜你喜欢
会泽县林地林木
苹果新品种“瑞香红”通过国家林木品种审定
什么是碳中和?
Summer Is Coming
林木移植的注意事项
明水县林地资源现状及动态变化浅析
浅谈明水县林地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会泽县黑颈鹤保护取得的成效与潜在威胁
会泽县中学健美操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七千人大会上的领导们
浅谈林地的特性及其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