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研究

2022-11-19 02:00唐爱芹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艺景观设计

唐爱芹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园林绿化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0)

园林绿化的规划是城市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文化心理需要,而且还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但是,当前许多园艺植物的设计和规划仍处于传统的设计模式,其设计思想和方法都比较单一,实际应用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要根据我国的生态环境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从战略角度出发,根据其自身的特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地调整和优化,从而使其在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从而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植物在园艺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1.1 利用园艺技术形成空间变化

植物栽培是园艺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一种空间结构,可以通过改变人们的观点来改变这种空间结构。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必须使用植物材料来创造一个开放和封闭的空间景观。这两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加强,使人们不会感到单调或疲惫。

1.2 通过园林营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是构成园林的主体,其自身姿态、色彩、风韵的有独特美感。如∶银杏,白杨,笔直挺拔,雄壮;而铅笔柏,却是一株挺拔的植物,单独种植,便可成为园中的主要景观。

2.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意义

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在国内已得到很好的发展,在苏州的典型建筑中可以看出,它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是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种典型,20世纪末,我国在新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出现了一条生态化的新道路。因此,在此基础上,国内的园林绿化设计既要提高自己的实际建设水平,又要把环保理念与园林绿化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达到城市绿化的目的。加强园林绿化的设计,增加绿化效果,展示高品位的园林景观,既能让人心情愉悦,又能预防沙尘暴、酸雨等自然灾害,对保护环境有很好的作用。

3.园林景观在规划设计中的特性

3.1 物种多样性

为了改善景观中生态标志的规划,有必要保证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只有满足物种多样性,才能提高景观设计的观赏能力,促进景观的自然生态环境。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不仅可以反映城市特色,而且可以提高整个城市的规划水平。因此,景观类型的多样性和景观的科学性不仅可以对环境产生全面而有益的影响,而且可以更贴近自然,符合植物学规律。

3.2 群落稳定

园艺植物景观规划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稳定性。众所周知,城市景观规划并不是同步进行的,因此其群落结构不是立即形成的,而是逐渐发展良好的。在实际的景观规划中,只有将一些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和土壤中种植较少的不可再生植物结合起来,才能保证整个植物群落的稳定性,这不仅可以带来生态循环,而且还提高了生态效益。

4.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的原则

4.1 艺术性

根据我国目前的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现状,应加强对其艺术性和科学性的思考。艺术本质上就是要确保植物具有更好的美感,在设计时,要从我国传统文化的观点,把它和植物结合起来,以体现它的价值特征。在具体的开发中,必须考虑到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在设计时要采用多种植物,同时要在建筑形式和线条上保持高度的美感。另外,在园林植物的设计中,既要注重艺术性,又要注重科学,要充分认识植物的特性,在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到与环境因素的匹配程度,并要因地制宜,即使是具有高度艺术美感的植物。

4.2 实用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文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以增强其稳定性。为了达到这种目的,必须确保生物多样性。20世纪中叶,由于缺乏对园林绿化的关注,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水土流失、沙尘暴等问题的发生。通过相关的研究发现,城市的绿化空间越小,热岛效应越大。扩大城市绿地,可以有效地减轻热岛效应,降低沙尘暴、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同时还可以缓和城市建筑的僵硬,调整居民的心理状态。而要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设计,而城市绿化既要注重美观,又要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

4.3 强调历史文化连续性原则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气候和土壤特征,从而产生不同类型的城市特色、文化延续性和园林特色。园林植物检疫必须遵循当地文化,遵循历史文化延续性的规划。不要盲目借鉴。否则,就不可能实现项目的原始目标,反而会起到相反作用。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根据地方生态环境,将民俗文化、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等因素融合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园林的特色。

4.4 生态性

在园林设计中,植物是一个具有生命的个体。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必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互,从而对周围环境起到积极的影响,比如某些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调节周围的空气,也可以抑制土壤侵蚀。因此,在进行植物景观设计时,必须考虑到植物的具体状况,并根据其具体的环境、因素,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其符合园林生态的实际需求。

5.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的流程

5.1 设计目标并分析可行性

园林绿化可以协助人类改善居住环境,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时,既要保证植物间的协调与美感,又要根据人类的实际需要,创造出更加休闲、愉悦的场所。一个好的园艺植物设计必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根据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园艺植物,运用合理的设计理念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提升艺术效果。在实际的设计和策划中,要对设计成果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5.2 完整的植物育种设置

在进行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时,植物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它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植物的设计效果。在进行选育工作时,应从植物种类、生长状况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比如行道树要具有遮荫功能,满足都市的实际条件,又要避免车辆排放,能迅速成长,树干高大,易于修剪。通常,要根据当地的树种来选择。比如在北方,可以选用落叶树种,这样既能适应北方的气候,又能满足园林的需要。

5.3 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

在建设项目设计过程中,必须确保其能有效满足实际设计需要。植物景观的建设需要很长时间,可能涉及很多工作。因此,在设计工作中,有必要对施工环节进行合理规划,以便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工作。从施工进度来看,将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施工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具体条件,确保园艺工作的进度。事实上,在施工前,规划园艺景观设计方案时也应考虑经济成本。根据具体投资情况,应进行设计工程规划,以避免意外的预算影响。如果出现问题,可以修改项目方案,以减少所涉预算问题。

6.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的策略

6.1 选择本土植物并注重生长规律

与其它城市建筑相比,园林植物的景观设计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因此在设计时,不能采用单一的方法,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当地常见的树木,保证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更好地存活和提高收益。要达到这个目标,必须要全面的了解本地的环境。不仅要选择适宜的品种,而且要选出符合要求、观赏价值高、生命力强、不易发生病虫害的园林植物品种。在此基础上,不仅能显著地提高植株的成活率,还能降低后期的养护费用。若采用外来品种,不但成本较高,而且会与当地的植物竞争,对当地的植物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不同的植物对生长习性、环境的需求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进行园艺景观设计时,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来确定植物生长状况。在实际应用前,必须对其进行细致的研究,并根据土壤、温度、湿度等因素来选择最适合的园林植物。

6.2 科学展开种植与植物配置工作

应根据生态原则,合理地运用各种植物,使其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一些园林工作者在实际的设计中,对植物的选择不是很严格,为了减少资金的投入,往往会选择单种植物,导致品种相对单一,从而影响到生态环境。在园林中,对植物的观赏性要求也很高,必须具备良好的观赏效果。在栽种的时候,要考虑到地势的不同,才能让建筑的外观更加多样化,从而提升景观的整体效果。在园林景观规划中,植物的调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工作人员要加强对其的关注,因为植物的配置会对园艺景观产生直接的影响,在此期间,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的植物类型,以达到特定的要求。比如,选用具有较大冠幅的植物,以增强其遮挡效应,使其与都市环境协调。这种方法既能满足遮挡要求,又能有效地减少噪声,并能有效地改善设计的实际效果。

6.3 植物景观时序性规划

植被景观是一种具有时间序列的景观,其时间序列包含日、年两种类型。植物景观的日变化主要体现在小空间上,年变化是植物规划的主要方面之一。植物景观布局应按时间顺序与特色规划相结合,不同季节应与不同主题相匹配。在按时间顺序进行规划时,还应注意制定适当的前瞻性计划。调整节点一般选择20年或50年。在景观设计中,为了有效地规划年表,有必要预测植物的变化和生长速度。

6.4 季相搭配

季节性变化的植物有不同的颜色和外观,景观和园林绿化景观配置要避免单调、类同和人为的感觉。遵循四季常绿、三季常花的设计原则,创造出春暖花开、白昼浓荫、秋季硕果累累、冬枯枝干的绿色景观效果,以彰显景观的精髓,通过有意识的植物景观营造的绿地中,植物可以表现出明显的肌肉特征,如桃花、迎春花、三角枫、元宝枫等花卉,创造出四季的景观变化。银白杨具有青白相间的颜色,能把握不同群体的颜色,合理地安排交换的林相。

6.5 融入历史和文化

每个区域的气候和土壤特征都不一样,这就导致了城市的文化和景观的多样性。不能盲目地引入,也不能照搬,否则不仅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还会弄巧成拙。要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遗产,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将民俗风情、传统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物等因素纳入园艺景观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鲜明的特色,便于辨认,从而避免"千城一面"的设计,从而充分反映区域文化特征。

6.6 贯彻以人为本的具体要求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设计者要意识到这是工作开展的关键,它需要为居住者提供适宜的居住环境,以适应其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在此背景下,要切实保障这种影响,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因此,在实际的设计工作中,必须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强的文化内涵,从而达到设计的目的。为了达到设计目标,工作人员要从全面性的观点,结合当地的风情和文化习俗,确保园林景观既能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又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还能将各种元素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整体景观效果。

6.7 合理增加灌木种植

从过去的规划和设计模式来看,城市的园林植物并不能很好的从总体上考虑,大多是任意的栽植。因此,在这种环境下,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的提升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工作人员在进行设计和规划时,必须运用更为开放、系统的规划理念,不断提升其实用性。根据目前的现状,分析城市绿化的需要,以提高总体的规划效果,为城市绿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城市绿地的栽植比例,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和生态效益。

6.8 注重感官体验

园林的设计应与人们的感官体验相一致,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设计人员应针对不同的地区,设计出不同的风景,使之为本地人民所接受。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有着许多的习俗,所以在设计园林的时候,设计师要对当地的习俗了如指掌,再加上一些地方的特点,给人们带来一种视觉上的享受。只有如此,才能使园林景观设计具有现实的价值与意义。

6.9 增加绿化面积

每个城市对地方绿化都有一定的要求,仅仅靠路边绿化来建设城市园林,实现综合绿化是不够的。在景观设计和规划中,对城市道路、停车场、屋顶等进行立体绿化,增加绿地面积,这不仅可以提高绿色城市景观的艺术效果,而且可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的质量。

6.10 加强后期养护

在园艺景观设计和规划中,要注重长期的效益,而后期的维护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种植的时候,要控制好密度,降低后期修剪难度;在选择植物种类时,应优先选用抗病虫害、适应力强的植物,以利于后期的维护。在实际的园艺景观工程中,植物的景观设计直接关系到园林的整体品质和环境功能,因此,设计师不仅要考虑到前期的建设,还要考虑到后期的规划,做到可持续发展。

7.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园艺景观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盲目学习西方经验,忽视中国传统设计理念;片面强调环境影响,过度移植,缺乏自然外观;模板化、缺乏创新思维等。归根结底,这是由于未能遵守设计原则。然而,自植物园林建立以来,它对社会经济、生物多样性和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生态公园的不断发展,植物景观设计已成为一门涵盖植物学、气象学、花卉学、土壤学、城市生态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因此,今后有必要对植物景观进行综合设计,并根据其总体原则进行更加客观地分析。为了创造更加生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未来的植物景观设计也必须走向生态、人文、艺术的完美融合。

猜你喜欢
园林植物园艺景观设计
张家口市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现状及措施
《环保水培园艺》教案
园艺奇葩
园艺
西北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
园林植物害虫种类及防治技术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蔡清景观设计作品
王彦军景观设计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