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林栽培要点与林业可持续发展分析

2022-11-19 02:00李贵波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16期
关键词:经济林树木栽培

李贵波 李 睿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园林和林业局,湖北 武汉 430400)

林业建设与林业保护能够为人们生产生活提供重要的资源,同时,能够对环境压力起到一定缓解作用,具有良好的净化空气功能。尤其是针对于经济林而言,同样能够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在大力扶持林业发展的建设过程当中,需要积极重视经济林栽培要点,全面完善技术以及维护工作,确保经济林始终处于良好发展状态。全面推进适合种植地的经济林栽培技术,确保以良好的经济林栽培效果促使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

1.经济林栽培意义

经济林主要是以获得树木材料或其他产品作为经济目的进行建设的林业类型。经济林的建设能够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充足自然资源,对于社会经济前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并为人民大众提供更多便利条件。经济林的栽培能够促使人类社会获得直接的经济效益与间接社会效益。在利用林业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扩展生态绿化的基础之上,能够利用其培育成果获得经济方面的长足发展,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影响作用。

2.经济林栽培要点

2.1 树木品类选择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相对较大,丰富的气候类型促使我国各个地区发展经济林时的具体数目种类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经济林的树木种类选择要求,考虑到种植区域的地理环境因素,需要结合光照温度、湿度以及土壤等众多条件影响科学合理、因地制宜选择数目种类。数目种类差异则导致其分布范围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例如,我国亚热带以及温带气候地区常见广泛分布板栗树木作为经济林的主要选择。而不同树种在种植栽培过程当中,对于周围气候环境以及植物条件要求存在一定差异性。

天山木核桃作为经济林树木种类中的其中一种,在种植栽培过程当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有关树木种植的相应条件,种植地选择要求更加科学合理,符合该经济林种类的生长需求。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林树木种类在长期经营培育以及人工栽培利用之下,促使大多数经济林作物够适应差异性的气候环境以及生态条件。但即使在这样的灵活性栽培可能性之下,跨区引种进行经济林培育时,同样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则要求栽培经济林之前能够做好区域栽培试验,确保树种通过试验符合当地生长环境,能够正常生长。避免出现病虫害等其他影响树木质量的问题才能够做好后续的全范围经济林栽培工作。

2.2 苗木种植

在经济林栽培过程当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确保所选择的苗木适宜当地气候环境以及土壤条件,从而才能够促使后续经济林健康生长。而在苗木种植过程当中,需要根据种植地实际环境,科学合理选择种植技术,确保经济林丰产增收。无论是自育苗或是调运苗木,在新建经济林园区时,需要尽可能确保苗木其品种良好。结合以往经济林栽培中的实际成果进行研究,其中最佳应用到嫁接苗。这样的嫁接苗木不仅能够利用原砧木的优势抗性,同时,也能够形成更加优良的嫁接苗品类,全面提高经济林苗木自身的抗逆性效果。

2.3 品种配置

栽培经济林时有关树木品种的配置同样具有相对较高的要求,以水果树木经济林栽培为例,为了避免水果集中上市,从而需要延长水果收获时间。根据不同种类的果树苗木种植情况做出合理种植计划,形成错峰种植效果,包括早期、中期以及后期等不同阶段配置不同树木种植品种。且需要解决经济林树木雌雄开花以及自花不育等问题,为其进行人工授粉,确保经济林种植品种呈现出合理配置效果。

2.4 整形修剪

针对经济林而言,在栽培过程当中,为了能够保证良好的生产稳定性,则要求当前经济林种植地的整体数目结构呈现出相对稳定状态。需要适当修剪树木形状,确保经济林树木枝叶面积扩大,促使树木之间形成合理光照效果。充分利用光能,提高资源利用率,集中养分促使经济林树木健康生长,提高林业质量与产量。当经济林树木栽种完成后,处于幼树期阶段时进行整形修剪,需要开展典型标准工作,包括自然形态修剪树篱以及树干形状修剪等。针对于经济林当中所涉及到的水果类以及木材类树木,其枝干相对较为粗壮,因此,可确保其处于自然形态生长,不需过多进行人工修剪。

在整形修剪时,需要根据当前树木的实际生长状况进行合理修剪,减除树木过密的寄生枝,促使树与树之间以及树木自身的枝干之间距离合理。而其他形式的树木生长环境,则要求处于干燥状态下进行修剪,确保林间湿度处于合理范围值,避免过于潮湿,导致林间大量微生物繁殖造成病虫害问题。与此同时,也需要对经济林树木树枝进行科学捆绑以及拖动,从而对空间结构起到一定调节作用,确保树木当前处于合理性结构状态。在修剪树木枝条时,需要经过科学设计,根据既定形状开展修剪工作。要求每年对经济林树木进行整体修剪后的生长枝以及果实枝之间具有协调生长关系。大多数的情况下,经济林栽培中的修剪处理环节主要在于休眠时间以及生长季节进行。

2.5 水肥管理

栽培经济林需要经过四个不同阶段,包括树木萌芽期、开花期、结果期以及休眠期。而施肥管理一般情况下则是经济林栽培过程当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一阶段当中,树木往往处于旺盛生长状态,因此,需要及时补充大量的有机物以及水源,为其生长提供必要养分,与此同时要求做好施肥管理,确保能够为经济林树木生长提供必要的养料作物。实施水资源管理时,经济林栽培需要以干旱可灌溉,泛滥可排出的原则进行控制。确保经济林栽培地的林间水量相对较为良好,需要确保当前栽培地土壤中含水量能够达到60%。动态监测土壤水分,如何发现当前土壤干旱层超出5cm范围,则需及时进行大量水源浇灌。而经济林栽培地的土壤制备要求全面剔除水敏感树木种类,确保当前土壤排水条件良好,能够为后续大面积种植经济林树木提供良好基础条件保障。 经济林栽培中的施肥管理要求,主要应用到有机肥,尽可能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并且精准掌握施肥动态时机。经济林建设过程当中进行施肥前,需要对有机肥进行发酵,并确保土壤中基肥含量充足。播种前全面进行整地处理,并结合经济林树木的实际种植品类,制定完善管理目标。施肥时一般情况下以秋冬季节为主,需要在树木周围土壤挖掘施肥沟。施肥管理的主要控制内容则表现为时间点因素。具体来讲,在经济林栽培过程当中,施肥分为三个关键时间点。第一次施肥时,需要在经济林树木开花前及时进行施肥,确保树木在关键成长阶段能够获取充足养分,正常开花结果。在这一阶段所适用的肥料一般情况下则为氮磷钾相配合的混合肥料。

第二次施肥,则为树木花落后,需要为下一阶段果实生长提供充足肥料。由于果实生长的肥料量消耗相对较多,因此在这一阶段当中,施肥量则关乎到果实生长数量以及脱落度,尽可能的快速施肥能够全面提高经济林果实产量。而最后的施肥阶段,则是在果实自身几近成熟的生产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当前果实生长状况,科学合理添加化学肥料,以氮磷肥为主体进行施肥。在果实成熟后,将逐渐削弱整体生长势态,此时,树木随时间推移逐渐进入到休眠期,因此氮肥施肥以及水源灌溉等需要逐渐减少,并以钾肥进行代替,从而促使树木抗性得到提升。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为了确保经济林树木健康生长的关键性栽培环节,在经济林生长建设过程当中,需要综合环境保护以及绿色安全等需求要素使用科学防治方法。防治寄生虫以及树木疾病等,需要以森林管理作为基础手段,并结合生物防治、物理治疗等相应方法,尽可能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确保经济林在正常生长的基础上,有效降低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样也是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的关键所在。如若必须使用化学品对经济林进行病虫害防治,则需要根据当前树木果实成熟度注意化学品使用配比。而种植树木时同样也能够对病虫害起到提前防治作用,对种植密度进行科学合理分布,并做好冬季树木枝叶修剪,全面切除虫类寄生枝叶或是患病相邻枝叶等。在防治病虫害的过程当中,利用生物防治技术,以鸟类全面控制害虫,或是利用病虫害的电热敏感性,以物理方式消除病害,促使经济树木健康生长。

2.7 复合型经营

复合型经营是经济林培育过程当中的特殊栽培形式,主要以多种树木种类混交栽培,形成混交林的建设模式。确保当前林业环境当中有关树木群落结构呈现出更加稳定的状态,从而促使树木品种之间形成相互作用的互补结构。例如,喜光灌木以及耐阴树种的合理搭配种植,形成树木与灌木的复合培育组合。

举例而言,则在我国南方常见以针叶树种以及阔叶树种混合栽种的模式培育经济林。而在这一过程当中,由于混交林的复合经营特性,则要求每一树木苗木栽种距离,需要控制在40cm左右,避免影响林间通风以及光线照射。与此同时,也可以充分利用林下一米高左右的空间进行畜牧饲养,能够有效借助生物手段防治病虫害并消除杂草。同时,也能够促使畜牧动物粪便作为经济林的天然养料成分稳定土壤结构,提供优质肥料元素。

3.以经济林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

3.1 促进经济林主导发展

林业资源作为我国绿色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到社会整体生态环境发展,而结合我国全面推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要求同步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而作为林业当中的基础产业形式,经济林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则要求有关林业管理部门能够在经济林栽培等方面全面发挥科学技术优势,确保有关研究团队能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计划。积极引进先进培育技术,确保能够因地制宜,根据我国不同地区的实际环境条件以及地理特征等,科学合理进行经济林培育。确保以规范栽培手段,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经济林产业,全面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同样也能够有效扩大林业覆盖面积。是我国促进经济发展与平衡生态环境的良好保障手段。

3.2 提升林业投资力度

需要各地区根据现阶段的林业发展状况,做好全面科学规划管理,结合现有林业制度对林地使用权以及所有权等问题,做好明确划分。区别经济林与公益林之间的差异性,由于林木建设种类的不同,所导致对社会产生的效益存在一定区别。要求以差异性的管理机制以及政策举措对林业环境实施科学管控。经济林作为林业发展建设过程当中的主要产业形势,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绿色发展的同时,对于我国社会经济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需要有关政府部门及林业部门能够全面推进经济林的发展建设,提高投资力度促使经济林覆盖面积不断扩大。

以市场方式管理经济林,结合现有市场机制并广泛吸纳社会可利用资金,从而扩张经济林建设规模。要求政府部门能够以自主经营或是自负盈亏的方式,全面提高经济林的社会生态效益,并对林业资源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以更加灵活多变的投资经营方式建设多元化经营主体,充分挖掘经济林产业经营潜力,从而全面提高林业经济活力。强化多元主体广泛投资,能够全面促进经济林发展建设具有良好资金基础。引进更加先进的科研培育技术全面改善经济林发展现状,形成更加规范化、科学化的建设成效,改善林业资源使用状况,提高林木成色,确保林业实现可持续建设发展。

3.3 强化林业选育、规划以及建设

以经济林培育全面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要求能够对现阶段的经济林形成更加科学的选育规划。在经济林栽培过程当中,需要根据以往我国发展经济林建设的主要特征作为基础,包括粮油、木本、鲜果以及干果等经济林种类,需要根据实际发展需求对品种进行科学合理选择。要求因地制宜,结合不同地区区间差异,明确种植条件,确保所选用的苗木种类符合当地种植环境,培育高产苗木。并选择先进种植技术,加强苗期管理,确保经济林产量能够在科学规划建设之下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面扩张经济林建设面积,实现绿色生态规划。与此同时,也需要全面改善经济林种植基础条件,按照规模种类适地要求等,坚持改建结合,以立地条件为原则,采取恰当措施,不断探索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从而确保当前森林资源覆盖率提升的同时,为我国社会经济提供良好资源保障。

3.4 全面提升经济林造林水平

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以经济林为基础,需要确保当前经济林造林水平有所提升,才能够提高经济林产量,为林业整体生态环境提供良好基础保障。因此,在培育经济林的过程当中,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首先来讲,根据经济林培育第相应土壤条件,对培育环境做出改造。则需要根据相应种植树木品种,调整土壤厚度、湿润度、肥沃度、疏松度以及土壤酸碱度等,尽可能以良好的土壤基础条件,满足种植需求。确保经济林种植土壤水分充足,肥料养分良好,并且光照条件同样符合经济林生长需求。

其次来讲,经济林的实际种植密度需要根据立地条件以及经营方式进行科学选择。不同树木品种,其所需的生长空间存在一定差异性。需要有关林业部门在培育经济林的过程当中,对有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促使其能够了解多种不同林木种类其必要的栽培条件。要求以良好的土地准备条件作为种植基础,缓坡或平地开展经济林培育时,可应用到条形或整体整地方式,做好土地平整处理。如若种植环境土地坡度相对较大,则适宜应用到洞穴式或条形整地方法,并且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做出对应调整,而并非一成不变的照搬生硬理论。

4.结束语

经济林作为我国发展经济、保护环境的主要产业,对于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则要求有关林业部门能够对经济林培育进行重点关注,全面提高培育水平,确保符合种植环境,形成科学规划,着重培育具有特色的经济林。确保经济林需有良好产业效益以及质量表现,能够为林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卓越力量。

猜你喜欢
经济林树木栽培
冬春大棚草莓栽培管理技术
经济林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树木之最
浅谈生态环境建设中经济林发展现状和趋势
山西开全国先河 将立法促经济林发展
草莓的立体栽培
树木之最
浅析经济林中生物灾害的防治问题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