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2022-11-19 16:24赵凤娟段代祥赵自国邹美玲
现代农村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污染生态

赵凤娟 段代祥 赵自国 邹美玲

(1滨州学院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 山东 滨州 256603;2山东省黄河三角洲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 滨州 256600)

立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深入推进该区乡村振兴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因而需要以农业经济学、环境生物学和污染生态学等学科理论为依据,实地调查和分析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内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产生的生态保护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方案和应对措施,以推动该区生态保护高效绿色发展。

1 黄河三角洲地区乡村振兴存在的生态保护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许多农村存在道路、水利、教体文卫等基础建设和配套设施欠账较多的问题,普遍建设标准低,年久失修,且发展不均衡,与乡村振兴要求相比有很大差距。

1.2 化肥农药使用不合理造成的面源污染。不同化肥使用结构的合理性将直接影响面源污染程度。不合理的结构,可能导致基本农田发生土壤污染,还可能引起当地水体发生有机污染,并导致富营养化,严重的亦可造成地下水污染,对当地农村居民和其它禽畜的健康构成威胁。

1.3 乡镇企业不合理发展造成的工业污染。乡镇企业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格局。但是其一般规模较小、资金投入有限、技术更新滞后,很难实现对环境污染的高效防治,不仅自然资源利用率相对较低,往往伴随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此外,一些污染大中型企业迁建于各地乡镇,导致农村工业污染防治效果更加难以有效保障。

1.4 环保及监管制度体系不完善。很长一段时间,该区环保工作的重心在城市,对农村关注度相对较低,这就导致了农村环保和监管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村民的环保意识也相对淡薄,不利于污染防控。

1.5 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标准质量不平衡。国家项目建设或有上级财政投资的,基础条件好,项目建设标准质量高;基础条件差,没有上级财政投资的,动员启动迟缓、力度小,项目建设标准质量差。

1.6 生态项目整合难落实。水利工程、农业开发、土地治理、环境整治等项目,缺乏整合统一规划,各自为战,多头推进,立项条件、建设内容、标准要求不统一,导致符合条件的地片任务重,地方难承担,立项不同步,实施不同步。

1.7 生态保护项目管护不到位。重建轻管的现象比较普遍,项目(特别是公益性项目)建成后,产权、管理权和使用权不明晰,很多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管护作用,效果不理想。

2 黄河三角洲地区实现生态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2.1 强化科学规划引领。总结近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生态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科学制定符合该区实际的中长期乡村生态环境振兴规划,以科学合理的规划指导乡村生态振兴。在规划中,要精准掌握本地生态环境容量,为制定乡村产业布局提供科学依据,把好乡村产业和重大项目的生态环境准入关,使乡村所有的生活、生产、经济发展均在生态环境容量可控范围内进行。要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2.2 以生态突出问题为导向,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在乡村生态振兴过程中,要改变以往各自作战、分头并进的局面,将所有涉及到乡村生态建设的各部门具体项目、农业工作做成综合工程,实现由“数量观”向“质量观”提升,打造精品生态工程。结合污染防治攻坚战,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着力加强各类污染问题综合治理,突出农村水污染、土壤污染综合整治和化肥农药污染专项治理。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合理利用环境容量,加强工业污染治理。

2.3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进生态小流域建设。推动工业园区集中化,农业优势品种集中化,土地规模经营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推广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产业化、农用化学物质使用合理化,推广农业病虫害、鼠害、草害等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推行农业清洁生产方式。

以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为抓手,整合各方面资源,将水土流失防治、水资源保护、污染防治、生态农业园建设等结合到一起,着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不同地域特色和不同类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和探寻治理对策方面[1~3],亟需进行相关具体建设技术、评价指标的理论探索及具体实践经验的分享。

2.4 加大乡村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推进乡村生态旅游。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红线,推动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可结合特色资源,推动乡村生态旅游发展[4]。开展乡村绿化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以河长制、湖长制推进河道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建立健全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5]。

2.5 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途径和办法,切实解决建设资金匮乏难题。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上级扶持政策,争取更多资金和项目,并统筹整合。积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工商资本、经营大户等投向乡村生态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

2.6 强化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培育生态文化。该区各级政府部门须加大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到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活动中来[6],切实提高全民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能力。有条件的乡镇可以探究组织“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家庭”等系列生态、绿色创建工作。通过群众广泛参与,增强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提高乡村环境质量,逐步培育乡村生态文化。

猜你喜欢
黄河三角洲污染生态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黄河三角洲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氮的差异研究
生态视阈下的黄河三角洲未利用地开发与保护
你是污染链的第一环吗
洗手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