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课外活动,助推少先队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2022-11-20 04:54刘晓庆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
教书育人 2022年5期
关键词:少先队员课外活动少先队

刘晓庆 (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第三实验小学)

一、小学少先队劳动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少年儿童中独生子女居多,“非劳化”情况十分普遍,谈及劳动,少先队员观念淡薄。尤其与法国的日均劳动0.6小时和韩国的日均劳动时间0.7小时相比,我国儿童日均劳动时间0.2小时与他们相差太大。加上现阶段,学校劳动教育的过程和效果均不尽如人意,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立足实际进一步完善指导。

第一,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欠佳。在学校中,不同区域的劳动教育引导程度不一。部分地区有着良好的经济条件,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会积极融入有助于少先队员成长的劳动资源,并配置软硬件设置,为劳动教育奠基;而乡村学校的劳动教育则可能会受到辅导员观念和专业性的影响,导致教育过程化、程序化严重。同时,无论是经济较好的环境还是乡村学校,均对劳动教育重视程度不够,这将影响着劳动教育的有效性。

第二,劳动教育脱离实际。在少先队中开展劳动教育,辅导员多倾向于采取师生双边活动开展,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素养。但是在实践引导中,具体引导和预设结果之间却存在一定的偏差。虽然辅导员能够结合劳动教育的技能、知识、习惯等方面进行引导,但是,在带领少先队员动手操作中却受限于专业劳动辅导员缺乏、劳动实践场地不足等情况,割裂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链接,严重影响着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

第三,劳动教育任务简单。当前,在少年劳动任务中,辅导员选择形式单一的、简单的劳动形式较多,对于一些复杂性的劳动引导分析不够。尤其是在学校社会化之后,对少先队员的劳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引导模式朝着劳动周、感恩日、大扫除、垃圾大清理等方式呈现,这直接导致劳动教育的创造性和技术性相对欠缺,影响着少先队员劳动综合素养的提高。

面对小学少先队劳动教育的不良现状,认识到课外活动引导的必要性并积极开拓课外活动进行精准化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二、开拓课外活动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劳动素养是影响一个人谋生的手段,也是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媒介,是创造人类壮丽事业的有效素养。在实践引导不理想的现阶段,积极开拓劳动课堂,以课外活动视角分析帮助少先队员找到劳动的乐趣,对少先队员而言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身体正处于发展时期的儿童,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得到身心锻炼,继而促进大脑发育;另一方面,在课外活动中,参与劳动教育的少先队员可以锻炼意志,加深对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的认识,并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尤其是在组织少先队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参与劳动探究之后,少先队员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在小学少先队中开拓课外活动对少先队员劳动素养的培养很有必要。

三、开拓课外活动开展劳动教育提质的策略

开拓课外活动,可以将劳动教育任务从简单走向复杂,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明确的劳动教育要求之下,将更利于充分发挥学校的优势,将日常引导与课堂拓展巧妙结合起来,继而实现高质量的教学引导。那么,应该如何开拓课外活动促进劳动教育提质增效呢?

(一)做好劳动准备,夯实教学之基

在教学中,充分的准备是保证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基础。打好基础,劳动教育就有了源泉,也就有了教学基础。尤其是在开拓课外活动之后,辅导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需求,从制度、辅导员选择、课程设置等方面做好相关准备,从而在立足多方面筹备中保证劳动教育的有效性。首先,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通过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统筹各项劳动教育功能分析探索,找出适合少先队员成长的劳动教育引导途径,并明确劳动教育的内容、时间、任务和开展途径,搭建起问责机制,从而在保证少先队员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开展劳动教育。其次,要提高劳动教育辅导员的基本素质。实践中可以融入线上培训、科学指导、线下实践探究等多种途径,培养出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辅导员。最后,结合课外活动构建,立足当地环境、少先队员劳动教育需求和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分析,搭建劳动基地,并做好课程设置。如可以在校外设置承包地、与企业合作、实践探访等,通过事先做好课堂教学沟通。当辅导员在课外活动中确定具体主题之后,结合实际从以上方面做出准备,从而为后续劳动活动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寻访劳动者,学习劳动人民

在劳动教育中,寻访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以劳动者的实际行动和实践经验为劳动教育素材,带领少先队员在了解、分析、认识劳动者的先进事迹中,了解劳动人民的辛苦,并在结合典型事迹分析中激发少先队员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感情。例如,辅导员可以以网络为基础,组织少先队员走进社会,参与“我的榜样”活动。首先,需要发动少先队员从周边寻找一些值得学习的劳动榜样,并借助采访、介绍、交流感悟、报告等多种形式,将自己找到的劳动者榜样的事迹记录下来。其次,带领少先队员一起寻访劳动者,并从劳动者的光荣事迹中感悟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喜欢劳动的特质,并结合其先进事迹感染少先队员,帮助他们在感悟真实的劳动者的实际中收获成长。

(三)开拓责任田,提高劳动能力

在学校周边,打造一个以责任田为主题的劳动基地,组织少先队员在其中种植蔬菜、水果等,并在辅导员等老师的带领下,在责任田中劳动,是帮助少先队员在学习中掌握劳动技巧,并在动手劳动中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参与实践中,少先队员的动手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显著提升。例如,在清明前后,辅导员可以遵循“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的谚语,与少先队员一同在责任田中埋下希望的种子。在开始种植之前,需要先为少先队员讲解劳作的基本步骤,并借助信息技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生动呈现具体的动作。然后,在此基础上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劳作。同时,结合阶段性的引导,带领少先队员体验种植、浇水、除草、观察、收获等过程,让少先队员在劳动之中,获得满足。最后,辅导员结合少先队员在每一个阶段中的表现分析反思,将会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升劳动能力,收获成长。

(四)融入家务劳动,学做生活主人

家庭是对少先队员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课堂之一。如果辅导员在引导中结合家庭中的家务劳动组织少先队员自主分析积极探讨,将有助于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在辅导员的科学引导下,学做生活的主人。例如,辅导员可以组织少先队员从自我服务开始,学会穿衣、洗衣服、收拾屋子等,等少先队员基本具备这些技能之后,再组织他们为父母洗衣、做饭、整理家务。少先队员在参与劳动的过程中,乐在其中。最后,辅导员再结合少先队员的行动分析,在学校中组织少先队打扫班级和校园,从而确保学校的整洁。通过结合家务劳动组织少先队员参与实践,以提高劳动技能;再结合日常生活分析,让少先队员将掌握的劳动技能带入学校,可以帮助少先队员掌握更多生活的本领,继而达到做生活主人的良好目标。

(五)组织公益服务,公益助力前行

公益服务是不以报酬作为基础的活动,也是组织课外活动的科学方法。在劳动教育中,巧借社会系列公益服务,带领少先队员为邻里、学校周边、自然村等进行公益服务,从而在活动中让少先队员懂得如何关心、照顾他人,并在结合实际情况思考和探索中,了解公益服务的力量,并开始主动以自己的能力参与公益活动中。例如,辅导员可以带领高年级的少先队员一同走出学校,走进图书馆,为馆内修补图书。在完成这一公益活动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帮助少先队员认识到保护书籍的重要意义,还可以在他们自主参与这一公益活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并在充满成就感的氛围中收获成长,主动参与公益服务。

总之,在小学少先队教学中,辅导员需要紧跟时代发展需求,明确现阶段少先队员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意义,并探索出开拓课外活动进行劳动教育引导的有效策略。在辅导员的科学引导和少先队员的积极参与中,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课外活动对学生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让劳动教育浸润少先队员的心灵,助推少先队员良好品质的形成。

猜你喜欢
少先队员课外活动少先队
锻造少先队品牌特色 谱写少先队工作新篇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近期各地少先队活动集锦
大学生课外活动调查
加入少先队
关于学生课外活动的类型及其作用分析
我爱“少先队员证”
淘气包马小跳
星你星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