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有效培养想象力的策略研究

2022-11-20 08:17☉张
小学生 2022年14期
关键词:想象力想象美术

☉张 岩

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学过程本身有着极强的情趣性,同时,在教学评价方面、表现活动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多样性和自由性,能够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非常适宜的平台,所以,在展开小学美术教育活动时,教师更应当把握好美术教育的整体方向,采用多种方式拓宽美术教育平台,带领学生展开恰当的想象训练,从而促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形成美术能力的同时,以较强的想象力进一步探究美术独有的魅力。基于此,本文针对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有效培养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价值,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提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培养价值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身心条件进行观察可以发现,学生的大脑需要外界的刺激和开发,而小学美术教育作为一系列艺术教育的根基,也是现阶段素质教育贯彻落实的关键环节。在开展小学美术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熏陶和智力上的开发,并且采用有效的方式培养学生想象力,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意义。

(一)利于发散学生思维

小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可能并不十分擅长,但是,他们的内心世界却是丰富多彩的,通过展开有效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为学生表达内心想法、展现自我提供一种途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以画笔去描绘内心世界,可以有效地将学生的内心想法和外界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情感上的共鸣,这也将成为学生创作的来源和启蒙。另外,学生的想象力本身是不存在边界的,教师有意识的引导更是为学生提供了畅想的空间,让学生尝试着自主发散思维、进行创作,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呈现出同步发展的良好状态,这也将为开发学生大脑带来有效的帮助[1]。

(二)利于拓展学生认知视野

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学生的大脑也需要得到逐步的开发,但是,考虑到小学生的生活圈受到一定限制,所以,能够接触知识和新鲜事物的范围也是比较狭窄的。教师通过合理运用美术教育这一平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借由想象力实现对学生认知力的良性推进,促使学生的认知力呈现出理想的提升状态,借由想象力引导学生探究,从艺术的角度去认识更多事物,获取更多知识,进而逐步达成拓展学生认知视野的良好教学效果。例如,在展开美术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绘画的形式,引导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各种常见的蔬菜、水果,一些不常见的植物、动物,或者是经过想象,运用涂鸦的方式去表达对事物的认知程度,从而借由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学生的认知视野,进一步升华小学美术教育的整体价值。

(三)利于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在展开美术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假如对美术这门艺术的学习并不存在兴趣,那么,学生的学习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而通过在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则可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学习空间,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想象,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方说,在学习美术知识时,学生的绘画内容通常都是自己结合学习的主题进行想象创作出来的,或者是在生活当中看到一些事物,经过大脑系统处理最终反映出来的。此时,再加上教师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强,其创作水平也就会越来越高,自然可以有效整合各种绘画素材,创作出更高质量的作品,这样也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足够的信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习惯,对美术产生更加积极的探究热情,这将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有力举措。

二、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创新和改革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的创新和改革,应当以优化学习方法为基础,并且对传统教学模式展开改进工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地运用好多种教学资源,通过整合小学美术教学资源、切实把握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且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这样才能促使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呈现出与时俱进的良好状态,也将真正满足现阶段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模式[2]。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体系内多个学科的教育理念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与传统教学观念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育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通过运用数字化的教育工具、适合学生的教育方法展开实践教学,为培育学生想象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为学生创建出了更具开放性的教学课堂,为培养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总的来说,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活动经过不断的改革获得了良好的创新成效,而这一系列教育举措也是教师在展开教育活动时培养学生想象力需要重点关注且落实的。

三、小学美术教育中想象力的有效培养策略

(一)通过艺术鉴赏展开想象

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为了满足学生对美术教育的基本需求,促使学生通过美术教育获取到更多美术知识并形成美术技能,通常情况下,会设计作品创作和作品鉴赏这两个模块进行教学,发展学生审美能力,进一步实现小学美术教育的整体发展目标。与此同时,艺术鉴赏也可以被用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教师对作品鉴赏模块进行合理的设计,带领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探究解读艺术作品的有效方式并感受艺术作品的形象,能够让学生心灵受到更加强烈的震撼。此时,学生在理解艺术作品意境和主题的过程中,也为想象力的初步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各种各样的名家作品都可以为教师所用,带领学生展开欣赏教学,从水彩、素描、油画,人物、景物,写实、印象等多种角度去展开对比分析,充分利用艺术家的创作背景展开丰富想象,对美术作品进行细化解读。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欣赏我国美术名家齐白石的作品《虾趣》《群虾》,同时,为了使学生能够感受到作品的美妙之处,教师可以配置“虾”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感知虾的生活习性,观察虾的外貌特点以及运动轨迹,以这样的形式展开鉴赏学习活动,既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对比感受到齐白石先生作品中对虾形象刻画的巧妙之处。在进行了前期铺垫之后,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在作品当中,每一只虾的活动状态是怎样的?甚至可以结合虾的运动情况想象其心理活动。这样,在经过教师的引导之后,学生会在脑海中呈现出有灵魂的虾的形象,从而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会不由感叹,齐白石先生的绘画对细节的刻画是多么的生动,对美术艺术自然也会产生一定的向往之情,这样的艺术鉴赏教学也将获得更好的成效[3]。

(二)设计实践活动培养想象

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相比于白纸黑字的课本教学,他们更喜欢美丽新鲜的自然世界,所以,在展开教学活动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也需要教师为学生展现出更加宽广的空间,而不是局限在教室内。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室外环境中接触更多奇妙的自然生物。

例如,在展开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好每一个可以设计实践活动的契机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方说,春天到了,教师可以设计“校园里的春天”这一主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里进行写生,让学生观察冬天的校园和春天的校园有哪些不同?和煦的春风带走了冬天的寒意,又为校园带来了哪些新的生机?还可引导学生观察校园中平时可能未曾留心的细节,如一朵鲜花,或者是一株小草,也可以是一棵大树,让学生去想象:在这些植物当中,春天的到来又会给它们带来哪些故事呢?此刻,学生自然会静下心来,认真感受在季节交替的过程中,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变化,这些生命又会发生哪些故事?在脑海中,学生将逐步构建起自己对春天独特的想象,以此为基础,学生再进行美术创作,自然而然地会呈现出春天的美好。除了设计这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想象力以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画展进行参观,或者是参与到一些民间艺术活动中加强学生的体验感,以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美丽,并且以此为契机进行想象,同时,这也将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

(三)搭建适合学生想象的平台

众所周知,想象是人脑当中针对已有表象进行再加工,而后生成新形象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这样理解,表象就是想象的基础、想象的材料。而对于小学生来讲,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观察能力并不是十分敏锐,比方说,处于学生周边环境内的一些细节,假如教师未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可能会完全忽视,这使得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也经常无法拥有足够的素材去进行自主创作。考虑到这样的情况自然会对学生想象力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搭建适合学生想象的平台,给学生提供观察的空间,从而借由观察中获得的表象信息为学生的想象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特点,教师对于构建想象平台的细节问题也要认真钻研,选择适合学生的方式搭建想象的平台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假如我是巨人”这部分知识内容时,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教师可以选择讲故事、看动画片等方式进行教学。比方说,学生比较熟悉的《格列佛游记》当中便有一段“小人国奇遇”的故事情节,这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这个故事来导入新课,并且,讲完故事之后再播放经典动画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学生一边观看动画片,一边要观察动画片内的人物特点,经过观察之后,学生自然而然能够发现,公主和小矮人在身高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别,并且,因为小矮人的个子比较矮一些,所以,在生活用具上也有着与正常人明显的不同,要比白雪公主的生活用具小一些,继而学会运用大、小、高、矮的对比去表现出巨人的特点。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巨人这一表象的实际特征,以此为基础,教师再次带领学生进行想象:一天,老师带领大家去郊游,走进森林深处,突然发现这里有一个小人国。那么,我们会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拥有怎样的奇妙经历呢?通过前期铺垫,此时,学生自然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始经历属于自己的“冒险旅程”。这就是借由教师搭建的平台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四)根据学科特点设计想象训练

从学生的角度来讲,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思维是不会受到任何条件所制约的,同时,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也在经历着想象力最为丰富的阶段,那么,如何能够确保学生的想象力始终保持旺盛而不至于枯竭,这一问题便需要教师进行深入探究。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教师可以结合美术学科的特点为学生设计想象训练,让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美术知识、进行想象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育活动当中,教师的有效引导能够为学生想象力的发展带来更多实质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发挥出美术教育活动自身的价值,并作用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因此,在日常的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细化探究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有效方式,通过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独特性,以有效的学习平台、想象训练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发展想象力,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感知和学习美术知识,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空间。

猜你喜欢
想象力想象美术
快乐的想象
一生
美术篇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想象力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中国美术馆百年美术收藏
台湾当代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