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渗透红色记忆的研究

2022-11-20 15:45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李佳鑫
亚太教育 2022年10期
关键词:红色历史资源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滨州中学 李佳鑫

历史为过去时间段下发生的事情,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中国近代史较为遥远和陌生。但是无论年龄大小,人的认知都是感性的,直观且生动的材料更容易被学生信服和接受。红色记忆是指在当时民不聊生的战争背景下,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形成的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发展史,如革命历史、革命文化、革命事迹、革命精神等,其更是集思想性、真实性、文化性等特点于一身,隐藏着丰富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和深刻的历史教育意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巧妙地将这些红色记忆以及文化精神等更好地融入教学设计中,以此强化历史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升学生课后对于历史作业完成情况,是摆在所有初中历史教师面前重要的课题。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教育价值

(一)增值红色精神

至暗的战争年代中,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历经革命淬炼,所传承和保留下来的珍贵的红色资源,是中华儿女艰苦奋斗的见证。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个个革命故事、一部部文学作品等,无不承载着当时中华儿女坚定不移、不屈不挠的革命信念以及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将这种伟大的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历史教学中,可以最大化帮助初中学生深刻感知革命先辈们身上崇高和令人敬佩的红色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身心行为,以榜样的力量在无形中约束自身,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接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夙愿。而今天,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趋势的日渐加深,社会呈现多元化趋势,在东西方文化以及思想的碰撞下,大量学生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和侵蚀,甚至出现崇洋媚外的心理和行为,逐渐淡化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故此将红色文化资源全面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深入了解那段艰苦卓绝的红色事迹,可以强化学生红色教育的熏陶,帮助学生在发展个性的同时建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以及“三观”。

(二)厚植家国情怀

初中历史教材中涉及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人物,学生在对国家历史了解的基础上,对于家乡的历史也会有所掌握。历史核心素养中的家国情怀,在学生核心素养中占据一定地位,红色记忆中的文化资源恰恰能够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从“家”入手,从更加亲切和熟悉的层面,引起学生对家乡的情感,再度升华至国家,并对民族文化形成全新的认知认同。帮助学生坚定政治立场,厚植家国情怀。同时,将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运用到历史课堂中,经过大量的历史分析,还可以助力学生史料实证素养的有效提升。

(三)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任何年龄段的学习者来说,兴趣都是内在最主要的学习动机,对学生起到持续学习的激励作用。红色记忆中的红色文化便是学生身边触手可及的教学资源,具备真实性、极强的感染力等。对比教材中生硬的理论知识,其更容易引发学生探究性心理,让学生与其中存在的历史事件形成情感共鸣。故此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历史课堂相互结合,更加符合初中学生由远及近、由抽象到具体的认知规律,突破现代与历史的局限,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激发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更愿意与教师互动,提升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历史课堂结合红色记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社会各界的重视及支持

红色文化渗透历史教学是系统的教育工程,并非一朝一夕即可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很容易被忽视或者放弃。从现实角度来说,纵观当下大多数学校,就红色文化的渗透结合上并没有将其中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虽然各地区的红色经典旅游等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将其作为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却相对较低。原因是相关社会教育部门在教育工作的落实上更加倾向于升学率,很多学校管理者与家长亦是如此,大多过于注重学生考试成绩,认为对于红色教育只需要口口相传即可。或者部分学生认为历史是学习中的“副科”,在总体成绩中占比较低,使得红色资源融合历史课堂能够发挥出的教育作用大打折扣。

(二)历史教师红色资源开发意识欠佳

历史教师不仅是历史知识的传授者,还应该立足于新时代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但现实是历史教师往往大多遵守教学大纲和教材进行教学,于教材编写方面无法涉足。在繁重的教学任务面前,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只能按部就班地根据教材步骤进行教学。或者当大部分历史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被固定的教学模式束缚,无法将大量精力投入红色资源教学研发活动中,也严重缺少与相关专家、学者探讨的机会,使得课程资源开发能力逐渐下降。另外还有一部分教学资源相对贫乏的农村地区中,历史教师无法立足新时代的课改标准,利用网络渠道以及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开展全新的教学模式,而大量的红色教育资源需要借助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提升真实性、提升教学效果等。

(三)实践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不均

不同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形式进行呈现,但是当下在历史课堂上针对红色文化的传播、红色资源的利用仅仅局限于理论式课堂上,大多偏向于通过固定文本的形式展现出来。虽然在课堂上借助图片、故事、视频等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存在一定效果,但是一些革命遗址、纪念馆等也通过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现,将完全三维的更有冲击性的红色文化资源禁锢在二维的图片以及文字介绍之上,使得历史课堂融合红色文化的教学形式过于局限和单一。长此以往,学生依然会产生枯燥和乏味的学习心理。初中学生心理处于发育阶段,对于形象和具象的事物更具探究心态,而实践创新类型的历史教育课堂可能在组织上较为费心费力,且无法全面保障学生外出安全等,使得学校和教师无法实现实践创新类课堂。另外,很多学校花费大量精力组织学生展开实践活动,侧重点主要集中于学生安全以及时间策划上,无法针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精心策划,使得很多学生抱着“旅游、玩乐”等心理进行参观,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四)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度较低

初中学生面临高中升学压力,将更多注意力放在如“语数外”的“主科”学习上,历史学科课后作业的完成度不尽如人意。例如,部分学生虽然能够做到完成历史课堂布置的课后作业,但是完成质量参差不齐,甚至存在大量相互抄袭、应付等情况,还有部分学生甚至忘记完成作业。另外,对于在历史课堂上留下的拓展类作业,只有寥寥部分学生会主动且独立地认真完成,而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忽视或者以蒙混过关的态度应付作业,当课上教师针对课后拓展类问题进行互动或者提问时,更多学生选择沉默。究其原因,无非有三:其一,学生没有意识到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其二,教师课堂讲述的历史知识点无法吸引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兴趣;其三,很多家长忙于工作等,导致学生课后较为散漫,而初中学生生理及心理年龄较小,自制力和执行力不足,在课后时间更多迷恋网络游戏等,历史课后作业的完成度较为低下。

三、初中历史课堂融合红色记忆的教育策略

(一)积极争取相关社会力量的支持

红色记忆中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历史课堂的开发和渗透并非历史教师一己之力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借助社会多方力量的共同支持。第一,需要教育部门的侧重和支持,在支持手段上可以从教育政策和教育资金两方面给予支持。如在教育政策方面,要求学校、教师等充分落实红色文化教育,要将红色文化资源的相关内容适当地融入历史考试当中,以引起家长以及学生的注意。而为了迎合考试,教师在课堂教学上也可以更加细致和认真,学生在学习方面自然存在必然动力。第二,要将红色课程开发与教师考核制度相联系,因为历史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中肩负着重要角色,并且其每天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学习方面的特点,可以更好拿捏资源开发和教授的切入点。而对于红色课外课程开发成绩较为显著者,学校要给予相应的鼓励,如从职称或者物质上给予相应激励,并且鼓励其他教师献计献策,为红色教育资源课程开发贡献力量。第三,在教育资金方面,要定额定量为学校下发固定活动资金,以支持学校实践创新活动的开展等。第四,从家长层面来说,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在红色资源文化的充分融合上,家长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故此学校和教师可以借助家访、家长会等方式,让家长首先意识到红色文化资源渗透教学的重要作用,形成家长认同,间接影响对该种教学方式的重视。

(二)提升历史教师红色资源课程开发意识与能力

第一,从历史教师红色资源课程开发意识入手,使教师可以深刻感知到红色资源课程开发对于助力学生学好历史、养成历史思维的重要性,使其可以认识到自身肩负的不仅仅是历史知识传播者的身份,还有历史课程资源开发者的角色。第二,提升历史教师红色资源课程开发能力。学校可以以“红色资源课程开发”为主题,组织教师培训,并邀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或者学校管理者可以就学校的名义展开各校之间的历史教师研讨会,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第三,提升部分教师的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强化教师制作课件以及资料运用的能力,促进红色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开展多样化红色文化实践课程

关于学生实践类创新课程,因为顾及学生安全等诸多因素,学生走出校门参观革命博物馆等实践创新类课程一直无法全面开展。基于该类问题,学校负责人可以和地方相关革命单位展开合作联系,是否能在其闭馆时间内为学校学生打开绿色通道,让学生单独进行实践教学。在无其他游客的打扰下,学生的思路也不会被其他事物所引导,还能直接提升学生开展实践类型红色课堂的安全性。历史教师也可以联合班主任向学生家长发起邀请,让其和学生一同前往,为学生做好学习表率,同时通过实际的红色游览和教育方式,也可相继提升部分家长对于历史学科的既有认知。

(四)巩固课堂知识布置红色作业

关于历史课后作业完成度,教师在课上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帮助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借助实践类课程方式帮助学生和家长意识到红色历史的重要性,从辅助方面帮助学生提升完成课后作业的积极性。为了更加全面地巩固课堂知识,教师在课后作业方面也可以一改既往传统方式,将固化、刻板的书写方式变成动态的情景构建方式。例如,组织课堂知识的课后情景剧模拟、演讲活动、歌唱比赛、故事会等。历史教师可以充分给予学生发挥空间,主要贴合红色知识主题,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个人表演方式或者集体表演方式,将组织管理规划等一众事宜全权交给学生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深刻演绎革命故事,感知革命精神,重温历史事件,感受红色文化,提升历史课后作业的完成度,以开放式的作业形式让学生眼中的“历史”活过来。

红色记忆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巨大的教育宝库,其蕴含的独特的教育价值应该被重视,尤其在历史学科的教育视角下,更应该将其充分渗透。但是在种种因素的限制下,历史教育融合红色资源的作用无法全面发挥出来。故此学校、历史教师应该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动员相关力量,提升自身教育能力,积极致力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合历史课程的开发和应用,共同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渗透,使得历史教育在专业知识和红色教育资源的助力下,发挥更多教育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向着综合型人才的方向前进。

猜你喜欢
红色历史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资源回收
追忆红色浪漫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