饺子的“ 悄悄话”

2022-11-20 22:17
作文中学版 2022年6期
关键词:皮儿饺子皮悄悄话

张 叶

儿子爱吃我妈包的饺子。但苦于聚少离多,我只好将老妈调饺子馅儿的步骤记下来,照葫芦画瓢地包给儿子吃,但他总是摇摇头说:“不是姥姥的味道。”我笑他矫情:同样的猪肉芹菜和葱姜蒜,怎么就比不上姥姥包的呢?儿子只说:“反正不一样,这是饺子跟我说的‘悄悄话’。”

我不服气,将母亲包饺子的细节想了又想,还是不知道我包的饺子和我妈包的有什么区别。直到春节时回去,我将和面剁馅儿的活儿都揽过来,不无得意地跟母亲说:“老妈您就歇着吧,我干活快!”我三下五除二,在盆里将面和好,上桌揉成“长蛇”,切段,压扁,擀皮儿。爸妈就坐在我身边帮忙。老妈包了一个饺子就打断了我:“别擀了,把面再揉一会儿。”我不解,她举着包好的饺子说:“你看你擀的饺子皮,包出来的饺子疙疙瘩瘩不平展,是揉面没揉到火候,不筋道,一会儿下锅容易破,还不好吃。”说着,她将擀好的皮儿重新揉到一起,横揉竖揉,足足又揉了七八分钟。我正忖度这样机械重复的动作有没有“价值”,母亲将重新擀好的皮儿递给我。我托在手里,果然柔韧润滑,任凭放再多的馅儿,捏成什么花样,也不会鼓包破皮。饺子出锅后,果然香浓味醇,饺子皮散发出新麦特有的面香。我突然想起我姥姥烙千层饼时,也是这般将一团面揉了又揉的。

原来,饺子的“悄悄话”就是做事的细节——舍得付出时间,用“心”去做一件事,揉进了“心”的事物是有记号的。

如此推论,凡事都是有“悄悄话”的。这“悄悄话”其实是一个将事情做好、做细的密码,稍嫌烦琐费事,便达不到最好的效果。

记得大学的一节写作课上,老师拿着A同学的一篇在我们看来无可挑剔的习作,开门见山地说:“你这篇文章没有用心。”在大家惊讶的目光下,老师又说:“你看你总共写了五段,每段都引用了名人名言或名人典故,但是基本没有你自己的话,看不到你的情感,一看就是各种摘抄‘借鉴’的罗列,而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我们恍然大悟:怪不得A同学的文章虽然词句“完美”,文风严肃端正,我们却经常读着觉得索然无味,原来是缺少了“真情实感”。那种“某某说过”,而后略作点评的写法,稍不留神就会成为“名人名言”搬运工。瞧,写作的“悄悄话”无声地留在了字里行间。

中国人讲究“慢工出细活”,原来这“慢”大有学问。

猜你喜欢
皮儿饺子皮悄悄话
饺子皮巧变葱油饼
于无声中听见 于无形中看见
切一切
饺子皮巧变葱油饼
寻秋记
饺子皮巧变葱油饼
爱吐皮儿的爸爸
百变饺子皮
“练”和“炼”的悄悄话
悄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