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区域指导水平,促专业成长

2022-11-21 06:44尼丽云,张蕾,王明珠
教育 2022年35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

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创建于1997 年,建园已有25 年历史。长期以来,幼儿园深入贯彻“规程”“纲要”和“指南”,以“幼儿快乐”“教师成长”“家长满意”为办学宗旨,在“高效管理、优质团队、办人民满意的幼儿园”目标的引领下,落实“让幼儿快乐成长”“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园理念。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如何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成为我国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区域游戏活动更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也是了解孩子的途径之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和积累、修正和表达自己的经验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识及社会性等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那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主动游戏呢?对此,北京育新实验幼儿园从区域游戏的组织与实施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活动。

◎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开展的活动,具有游戏性和教育性的特点,能够充分体现幼儿的游戏主体性。良好的区域活动能够给幼儿提供一个发挥自我、展示自我的空间和舞台,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经验的同时,发展各方面能力。

教师是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的指导在幼儿与区域材料的互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影响着区域活动的效果。因此,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发展目标,确定并积极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区域和相应的环境布置。

基于此,我首先为每一个区域都创设了适宜、独立的空间。例如,我班的建构区和表演区都为开放空间,目的是让幼儿有较大的发挥余地;数学区、阅读区则为相对封闭的空间,为的是让幼儿能静下心来操作、阅读;科学区域的设置,则因活动而异,科学活动有些易受干扰需要创设较为封闭的空间,有些则需要较宽敞、灵活、通透的空间,甚至需要到室外进行……此外,关系密切的区域我们会按照要求布置在一起,主动和主静的区域则会分隔开来。

其次,基于对各个区域功能的充分了解和认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已有经验、活动兴趣与现有水平提供材料,以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并能够与幼儿的发展目标相适应;将区域游戏与主题游戏相结合,使两者互为融合,相互联系;注重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幼儿在游戏结束后将使用到的物品整齐摆放好,养成及时整理活动材料,并归类摆放整齐的良好习惯;在区域活动后对幼儿进行有效评价,这样有利于改进和提高幼儿日后参与区域活动的能力和效果。

不仅如此,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需要教师进行适时的介入和引导。对此,教师要先认真观察幼儿的游戏行为,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实际水平、实际需求和兴趣点的基础上,给予适时、正确的指导,以保证指导的针对性、准确性,从而充分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区域活动,为幼儿创设更加适宜的物质环境,提供更加丰富的区域活动材料,以此促进幼儿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点燃幼儿创新的火花,激励幼儿参与的愿望,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相应的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力求让每项活动成为幼儿发展的契机,让幼儿园成为幼儿游戏的乐园。

总之,优化教育环境、促进区域活动立体化,充分落实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作为教师,我们则要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区域游戏环境,使幼儿真正成为区域游戏的主人,使区域活动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文/尼丽云)

◎ 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数学区域活动是我园根据《纲要》中提出的数学领域目标和班级幼儿的数学发展水平创设的,它是通过有目的地投放数学活动材料,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进行操作与探索,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区域。其活动目标和层次要求相对数学集体教学来说更为宽泛、更加长远,以培养幼儿喜欢数学的情感、态度,引导幼儿初步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提高探索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

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的特点凸显了直接感知、亲身体验的认知规律,对幼儿学习数学有重要意义。因此,数学活动材料应具有明确的目标线索及层次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使幼儿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基于此,我园数学区为幼儿提供大量具体、可操作的材料,将抽象知识具体化,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直观认识和学习兴趣。

纵向层次性策略

教师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应体现年龄梯度,照顾不同年龄幼儿的能力差异和发展需要。当然,根据幼儿的年龄所预设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在活动中还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调整,以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同一区域,不同内容 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兴趣需要,教师在设置区域游戏内容时应把幼儿的发展目标蕴含其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活动、投放材料,使区域游戏材料的教育功能与幼儿的发展目标相对应。因此,教师应思考各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对幼儿的发展价值,并把分阶段发展目标体现在各年龄班区域活动中,以适应幼儿的发展需求。

同一内容,不同难度 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较大的差异,他们在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动作发展、情感体验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所以,教师在投放区域游戏材料时应注意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既不能脱离幼儿的原有水平,也不能缺乏挑战性。即使是同一活动内容,教师也应考虑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以适应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横向层次性策略

材料投放的纵向层次性照顾到了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能力差异与发展需要。然而,在同一年龄段中,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也存在着差异。如果忽视这种差异就会使有的幼儿“吃不了”,有的幼儿“吃不饱”。因此,教师投放材料时应注意横向层次性,在同一年龄段投放不同难度要求的材料,既满足一般水平幼儿的发展要求,又照顾到那些能力较强和较弱的幼儿的发展需要,使他们都能在区域游戏中探索与自己能力兴趣相适应的材料。这样,缺乏自信的幼儿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展较快的幼儿也能不断看到前进的方向。

在游戏中,幼儿的能力、兴趣往往会随着游戏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对材料的利用情况及兴趣倾向,及时对材料进行调整,使材料投放呈现动态性,体现同一年龄段幼儿材料投放的层次性。一是删减。如果一种材料的操作要求对幼儿来说已经不具有挑战性或是幼儿对这种材料已失去兴趣,教师就应考虑删减一部分材料,让幼儿保持新鲜感,面对新的挑战。二是添加。当原有材料已不能满足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但材料本身尚有开发、利用的空间时,教师可以策略性地添加新材料,提高操作要求,使原有材料产生新的玩法,引发幼儿新的探索活动,重新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三是组合。当幼儿对一组材料非常熟悉而失去兴趣时,如果把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材料组合在一起,幼儿就有可能创造新的游戏情景,出现新的活动内容。

区域游戏的材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为保证区域活动深入地开展,在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追随幼儿活动的过程,对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调整有助于幼儿探索的材料及内容,不断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幼儿本身就是环境中一个最大的动态因子,不断补充更新材料,才可以满足和保持他们渴望活动与操作的兴趣。

实施层次性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幼儿。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区域游戏活动内容。材料投放后,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据此对材料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区域游戏材料的重要作用。

理论到实践总是有一段路程要走,那就是将理论层面的普遍规律、表现特征与幼儿实际生活相联系,与幼儿实际思维水平相联系。幼儿教师都知道,学前期的幼儿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幼儿的概念水平发展必须依赖于对实物、对图片的实际操作。幼儿教师还必须知道: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用游戏精神去设计和投放材料。但是光有理论是不行的,我们必须通过教师的亲身实践,有效观察,将理论表述转化为幼儿的具体行为表现,在行为中分析幼儿现在“处于什么位置”“用哪些有效的材料与活动支持幼儿达到下一个位置”,在数学区材料投放中如此审视适宜性和游戏性,在其他课程活动中也应如此。

(文/张蕾)

◎ 开展角色表演区角活动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能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自主操作、自主活动的空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可以获得更多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的机会。角色表演区域是幼儿园区域中的一个,目的是以幼儿为主体,使他们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理解并初步体验不同角色的信息,从而促进发展。为此,我园高度重视区域中角色扮演活动的开展,使其成为幼儿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并积极在组织和开展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有益经验,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确定适宜的主题

角色表演区活动的主题选择要贴近幼儿生活,以便幼儿更积极地投入角色扮演。例如,九月新生入园时,在表演区创设“娃娃家”主题活动;十月国庆长假后,在表演区创设“我是小导游”活动;十一月丰收的季节,在角色区创设“水果店”等。

协商分配角色

在角色表演活动中,对幼儿最重要的就是得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由于活动主题内容不同,涉及角色也不同,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角色分配上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小班幼儿在这个环节上容易出现争端,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分配;中大班的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可以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通过协商、轮流猜拳等方式进行角色的分配。

提供充足的道具

针对小班幼儿,角色扮演区域所提供的道具应具有趣味性强、色彩鲜艳等特点,以便于幼儿装扮自己。同时,考虑到小班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尚不均衡,提供的表演服装一定要便于脱穿、合体、结实,避免幼儿在更换服装上遇到更多的困难。此外,由于小班幼儿从众心理较强,针对同一个角色应多准备一些道具,保证幼儿扮演时的需要。

随着幼儿年龄增长,中大班幼儿在角色表演活动中的责任更加明确。他们在表演前会就如何打扮自己进行讨论,然后再通过各种途径准备和获取所需道具。

适时介入指导

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时机地随意提供帮助。教师应该持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选择介入的时机是相当重要的。例如,在角色扮演区开展的“小医院”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医生这一角色缺少相关的认知和经验,角色扮演时仅限于给发烧、咳嗽的人看病或者给病人打针、吃药、测量体温。对此,教师组织幼儿展开讨论,提出“我们平时除了咳嗽发烧,还会生什么病?”“除了打针吃药,还有别的治病方法吗?”“生病时常吃的药是什么名字?”等问题,帮助幼儿丰富了经验,拓展了思维,提高了表演水平。

重视总结分享

角色表演活动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幼儿进行分享和交流活动,请参加区域活动的幼儿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激发其他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例如,在“开餐厅”区域活动后,扮演厨师的幼儿分享怎么制作美味的菜肴,扮演服务员的幼儿介绍如何提供优质的服务等。

总之,角色扮演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区角活动,是极具特色和创意的。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来感知社会,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交往,反映出对社会的印象。我们利用以上的方法开设角色表演活动,通过不同的主题,更好的支持、帮助幼儿在该区域中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文/王明珠)

◎ 支持幼儿在建构区域中的深度学习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能够帮助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通过操作和游戏活动获得建构经验。幼儿在建构区中的深度学习是指幼儿在与周边环境的互动中,通过自己特有的学习方式,积极地探索周围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学习积累新的知识经验,并将这些知识经验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迁移运用到新的环境中去,以发展其高阶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学习。

认真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

要促进幼儿在建构区中的深度学习,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观察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从而发现和挖掘幼儿深度学习的价值。

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 关注幼儿的认知水平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前提,只有充分了解幼儿的原有认知经验才能更好地激发幼儿的深度学习。

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幼儿能够初步具备一定的独立建造能力,掌握一定的搭建技巧,但往往会在搭建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关注幼儿的困惑,帮助他们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教师作为观察者和支持者,要仔细观察幼儿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在幼儿遇到困惑时不要直接告诉他们应该怎样去做,而是先问一问幼儿“为什么会这样”,给幼儿充分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时间,引导他们结合原有经验试着解决问题。例如,在“多层餐厅”的搭建活动中,潇潇和依依在搭第三层时总是出现倒塌事件,这时我并没有直接告诉她们应该怎样做,而是引导她们先观察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她们反复又试了两次发现最下层的地基四周的着力点不对称,在搭到更高层时一不小心就会倒。于是,她们换了材料和方法来搭地基,最终成功了。随后,教师引导幼儿在了解了整齐对称、平衡的构造方法后,尝试整体布局,选择使用适合的辅助材料进行搭建,如在餐厅中搭建相呼应的前门和后门,在餐厅周边搭建交错的立交桥和通往餐厅两边的公路以及路边的花草等。

做好记录便于幼儿交流分享

在搭建活动中,教师应积极为幼儿提供与同伴进行协商、合作与分享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会以多种方式记录自己的搭建过程和成果。例如,在每次建构区活动中,引导幼儿自主分工合作,选择一名幼儿使用相机、摄像机或绘画的方式进行记录活动过程。

在分享交流环节,先请一名幼儿以讲述的方式分享搭建作品,在讲述前教师会抛给幼儿一些问题,包括“在搭建前你们是怎样分工的?”“你们搭建的是什么建筑物?”“搭建时用了哪些材料,为什么选择这种材料?”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以照片或视频的形式展示幼儿的搭建过程,这样能够让幼儿更直观地看到自己在搭建时的表现,同时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激发深度学习的兴趣。

延伸成果推动幼儿生成新活动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丰富多样的材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更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基于幼儿已有的在室内建构区的搭建经验,我们将活动延伸到了室外,为幼儿提供更宽阔的场地和更便于搭建的大型建构材料。为了实现以下发展目标:幼儿能够正确使用不同的建构材料拼搭;能熟练运用中心点支撑的技能,在掌握基本建构方法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建构内容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综合搭建;有创造意识,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想象搭建,我们在户外搭建中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穿过、转向联结、斜式联结、平式联结和交叉联结等建构技能搭建出有一定主题和情节发展的、结构复杂、装饰精巧的建筑群,如搭建各种冬奥会比赛项目场景,并在搭建好的场景中进行游戏。

实践证明,延伸成果能够推动幼儿生成新的活动,不仅促进了幼儿活动情节的发展,而且助推了幼儿的深度学习。幼儿通过再思考、再实践获得成功的体验,充分发挥了活动分享梳理经验、提升探究能力的作用。

总之,建构区域活动是一个融入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的活动,不论内容、过程,还是评价,都应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大胆、主动地参与其中,提高幼儿在活动中发挥积极性、自主性。通过直观呈现、开放式拓展与延伸思维,幼儿在建构区深度学习中不断得到发展。

(文/白雪莉)

◎ 美工区材料投放及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区域活动能够给予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使幼儿自觉、自主、自动、自由而快乐地学习,对他们健康个性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其中,美工区活动不仅能发挥美术教育特有的功能,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美术基本元素和造型规律,还能让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在美术活动中获得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能力,从而保护幼儿对艺术活动的信心和兴趣。

细化分区,提供多样丰富的材料

针对幼儿在年龄、能力及兴趣等方面的差异,为了尽可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可以将美工区细化为手工区、绘画区、拓印区等,再根据各区域的特性配备形式多样、数量充足的材料。但幼儿的注意力具有不稳定性,如果提供的活动材料过多或目的不明确,也容易让幼儿分心,不能专注地进行活动。对此,教师首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主要任务及幼儿之间的差异拟定各区域具体目标。在此基础上,紧扣美工区区域目标提供活动材料,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以达到教育目的。各班美工区是教师依据不同年龄班幼儿发展需要和教育目标来设定的,在这里除了要配备幼儿常用的美术材料和工具,还有结合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审美和创造需要提供的支持性材料,以支持幼儿作品表现内容的丰富、细腻和独特。

除了区域活动材料的提供要紧扣目标外,我园教师也有意识地将美工区域游戏与班级当下的主题活动有机结合,将主题活动中含艺术领域目标的内容延伸到区域内,尽可能为幼儿提供与其他活动目标相联系的操作材料,将教育目标延伸到区域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更广泛的经验和创作体验。例如,在“有趣的交通工具”主题活动中,教师就在美工区为幼儿投放了各种车辆的图片、车模,还提供了大量的废旧纸盒、圆轮等废旧材料,以及黄泥、彩泥等,以开办“车展”的方式,激发幼儿积极进入美工区开展活动的兴趣,进行平面绘画、粘贴和立体制作,使他们在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得以延伸,并运用美术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已获得的经验。

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给予不同指导

针对不同发展水平和需要的幼儿,要给予不同层次、不同策略的支持与帮助。例如,针对认知水平有限、动手能力较差、出现困惑的幼儿,教师要适当降低要求,提出建议;针对不认识操作材料、操作中出现错误的幼儿,教师应引导其重新认识材料,探索最佳的操作方法;针对认知水平较高、能熟练操作但兴趣不浓的幼儿应及时提高要求……

首先,作为指导者,教师在深入观察、指导幼儿美工区活动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对幼儿常规习惯的培养。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但仍然要遵守活动常规,这直接影响区域游戏活动的质量。在美工区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可大致分为对材料的指导、对过程的指导和对画作品的评价。在这三类指导中,教师要始终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熟悉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观察者,不但要关注幼儿做了什么,更要了解幼儿是怎样做的,保证观察要有目的性和连贯性,以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是否喜欢,是否能促进幼儿的发展,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及方法等,并随时发现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满足幼儿的需要。

其次,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幼儿的美工区活动中。幼儿在活动中得到的及时反馈(包括人的反应和物的反应)越多,探索行为就越积极,好奇心和主动性就会越来越强,获得的新经验就会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只提供一些材料,没有和幼儿交往,对幼儿不做出反应,就会降低幼儿探索的积极性。为了带动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教师需要对幼儿有所引导,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从而促使幼儿活动水平不断提高,获取更好的教育效果。

此外,有效指导区域游戏化的美术活动,尊重幼儿个体的创造性非常重要。美国哲学家莫里斯认为:“如果人的潜力和人的差别得到尊重,自我创造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教师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只有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给予他们较大的自由度,才能更好地挖掘他们的创造力。

(文/颜伟)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