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劳动意识培养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2022-11-21 17:23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南化实验小学董静
家长 2022年16期
关键词:劳动意识技能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南化实验小学 董静

以往的劳动教育活动强调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忽视了精神层面的教育。劳动意识是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学习劳动理论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意识,其代表着认同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劳动精神,是对劳动教育工作的积极回应。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劳动意识的培养工作,要从实践活动入手,不仅要帮助学生正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功能,而且要牢牢把握情感、理论等元素,促使学生在思想的角度上接受劳动,为学生参与劳动活动、形成劳动热情创造良好的条件,促使学生形成勤俭、奉献的美好品质,实现劳育、德育的有机结合。本文立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思考如何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一、理论教育先行,正视劳动

综合实践活动以实践教学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开发、培养,并没有设计理论教学版块。这就导致实践活动与劳动意识的培养工作之间出现矛盾:在落实劳动意识培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以实践活动为主要教学引导对象,重视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展,但并不会强调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理论教学的缺席,导致劳动教育的培养工作无法提上日程。教师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必须正视理论教学的引导作用,让小学生理解劳动意识的重要意义。

以三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我与动物做朋友”的教学为例,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结合有关话题为学生设计问题:“如何与动物做朋友?”学生从朋友的互相关怀、互相帮助入手,提出要关爱动物、帮助动物,并产生实践欲望。借助理论教学,教师要求有条件的、在农村地区居住的学生利用节假日时间开展学习活动,思考“如何与动物做朋友”,让学生对动物、农耕牲畜进行观察,完成驱虫、动物投喂、剃毛等任务。在综合实践活动后,学生给出活动结果:为驴、马等动物提供“帮助”后,这些动物能更好地帮助家长完成劳动任务,帮助动物等于帮助我们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让理论引导学生参与劳动,进而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为劳动意识的后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感受劳动精神,传承文化

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劳动精神一直存在于中华儿女的血脉中。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黄金时期,十分渴求文化知识。如果能在文化教育活动中加入劳动元素,也能快速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围绕劳动、实践、精神文明三大主题设计劳动意识培养计划,激发学生的内在劳动情感,使其形成认知劳动、理解劳动的良好素质。

以三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好玩的石头”的教学为例,教师可要求学生在生活中主动搜集石头,利用石头创作作品。结合石头坚硬、不变形、可拼搭的特点,学生会尝试利用石头来代替积木,搭建城堡、高墙,甚至绘制图画。在“玩石头”的过程中,个人的灵感被发挥出来,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得到乐趣。教师针对学生的综合实践结果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将自己的劳动过程复述出来,对创作有关作品的技巧、灵感进行分析整理。在学生分享经验之后,可导入中国传统文化,将“玩石头”转化为“玩建筑”,给出角楼、高塔、城墙等对象,帮助学生感知石头的不同变化特点,促使学生理解劳动的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伟大的古典建筑吸引,感受到了先民们在劳动中的创意,并形成继续进行劳动、创作作品的欲望。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看见自己的不足,再借助我国的素材开展劳动教学,能调动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形成向往劳动的心理,主动尝试利用劳动创造美。

三、定期开展实践,热爱劳动

劳动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劳动实践活动的支持。对小学生来说,劳动是帮助其掌握劳动技能,获得情感满足的重要实践活动,要想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必须先改变学生对劳动活动的观点和看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劳动教学工作中,完成劳动教育任务。一些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只注重劳动理论的传输,忽视了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之间的客观关系,导致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甚至对综合实践活动产生了抵触情绪。结合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学习能力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产生劳动意识的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课外知识,丰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

以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粮食知多少”的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设计劳动任务:要求学生种植一棵蔬菜,对蔬菜的成长过程进行记录,将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学任务与劳动活动结合起来。这一过程中,学生要独立完成选种、播种、松土、浇水、驱虫等任务,但由于任务量小,身体上的劳累并不明显。这一任务中,要让学生在心理层面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在蔬菜开花结果后,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喜悦,也会主动进行思考:“当种植的蔬菜量增加时,自己是否能完成劳动任务?”从而对劳动的辛苦、劳动活动的技术要求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教师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选择劳动实践计划,定期引导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能力。

四、相互学习经验,形成技能

在培养小学生的劳动意识的过程中,不难发现,相关教学活动存在较为明显的短视性特点:学生的劳动意识仅存在于劳动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旦脱离了教学课堂,学生就不愿意主动参与劳动。劳动技能缺失、劳动实践不足导致学生无法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只能感受到身体上的疲累,从而抵触综合实践活动,导致劳动意识迟迟无法萌芽。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将劳动故事、劳动经验转化为劳动技能,让劳动技能伴随学生终身发展,这能为劳动意识培养的落实提供进一步的保障。

以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教学为例,教师鼓励学生分享“春节时的故事”,将春节期间的劳动故事在班级内分享出来。学生结合贴对联、贴窗花、大扫除等活动开展互动,详细描述了自己参与的相关劳动活动,并对劳动技能进行了整理、论述,如“如何熬制浆糊”“如何清洗衣物”等。对部分学缺乏劳动经验的学生来说,该类学生的劳动故事是新奇的,其更容易激发后者的劳动热情。在随后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求学生围绕“春节劳动”这一话题选择劳动方向,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劳动小组,开展针对性的劳动技能学习工作。之后,学生一直渴望得到展示劳动技能的机会。正是借助劳动技能的引导,学生才能产生劳动欲望,在劳动的过程中积极表达个人的智慧与灵感。

五、总结劳动成果,记录劳动

劳动成果能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荣誉感,促使其正视当前的综合实践活动,在肯定自身的劳动成果的同时,形成出色的劳动意识。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教学中,对学生所取得的劳动成果,教师应该尝试将其记录下来,在后续的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分享,依靠记录、积累,为学生提供参考,完成劳动教学任务。

以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可爱的家乡”的教学为例,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文明特点开展劳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掌握多元化劳动技能,结合编织草帽、制作农具等活动开展综合性劳动教育活动,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育价值引入现实生活中,对学生发起针对性、多元化的教育指导工作。对学生完成制作的相关作品,可尝试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展示,将实体材料保存下来,或借助美术、习作等手法加深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记忆。在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教学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整理劳动经验:对学到了什么、创作了什么、喜欢什么等话题进行反思,依靠切实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劳动创造美好的回忆。积极总结劳动成果,感受劳动中的乐趣,为学生劳动意识的萌芽提供良好的环境。

六、参与集体劳动,提高素质

在尝试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过程中,要重视小学生的成长特点:其对单调的理论授课没有好感,当教师将劳动意识教育与游戏、活动、竞争等要素结合起来时,小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就会被开发出来,进而主动参与劳动活动,并逐步提高自身的劳动意识。结合这一特点,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面向集体开展劳动活动,在劳动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让劳动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以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饮料与生活”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要求每个小组给出相应的饮料制作计划,要求学生搜集原材料、借助工具制作果汁。在这一过程中,小组内的成员人尽其职,发挥自己的长处对饮料的制作方法进行补充。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果蔬的搜集、榨汁机的操作等实操任务,一些学生则对饮料的制作要求、营养成分进行归纳,得出不同的劳动结果。在这一过程中,负责“搜集资料”的学生看似没有参与劳动活动,但要注意的是,劳动并不是完全依靠体力运动完成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共同构成了劳动的基本概念。教师要学会帮助学生各施所长,随后针对学生的表现开展劳动意识的培养工作,使其学会尊重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承认其他人在劳动活动中作出的成绩。借助集体劳动让学生互相观察、互相学习,能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激发学生的劳动意识。

七、借助日常生活,渗透劳动

劳动是人们赖以生存、服务社会的基本行为,更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教育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劳动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教师应当在思想上启发学生,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劳动”“劳动的意义是什么”,从而使学生拥有热爱劳动和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思想意识。

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农民的好帮手——农具”该课内容为例,首先,老师将农具的不同功能作为讲解中心,带领学生了解农民的劳动日常,意在让学生认识到粮食来之不易;其次,让学生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与劳动相关的行为,意在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最后,教师要通过有效引导,将学生的思维从课本上转移到实际生活中:“如果没有人付出劳动,我们就无法享用美味的饭菜,如果没有人付出劳动,我们就不能坐在敞亮的教室,如果没有人付出劳动,我们就没有便捷的交通工具。请大家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与劳动息息相关呢?”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实现劳动教育理念的渗透:“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更细致地说明了劳动的重要性,无论是食堂的叔叔阿姨还是清扫街道的爷爷奶奶,他们都是光荣的劳动者。为了表达我们对光荣劳动者的尊重,在食堂的叔叔阿姨给我们盛饭后,我们应该真诚地说一句‘谢谢’,在看到干净整洁的街道环境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因此,我们一定要热爱环境,不乱扔垃圾。”教师借助日常生活渗透劳动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意识。

八、家校合作共育,践行劳动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予了家庭教育崭新的意识形态,在现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大多数学生都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生活能力。一是由于家中父母会负责好一切家务;二是由于家中老人将所有的关注都放在学生身上,学生除了学习和玩耍,并不需负担家务。教师应当与家长达成共识,让家长认识到教育与劳动是密不可分的,避免学生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生活习惯。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活动实践作业相结合,一方面,这能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教育意识和观念,使家校达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教师要保证活动实践作业符合学生的个人能力,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安排不同的家庭劳动实践任务。

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餐桌上的变化”内容为例,首先,教师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年代餐桌上的变化,为学生带来生动的国家发展越来越好的学习感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其次,教师将餐桌礼仪作为教学切入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如不挑食,不在吃饭时大笑,不能只挑自己喜欢吃的菜等,教师让学生想一想“长辈为自己做了美味的晚餐,作为回报,自己力所能及可以帮助长辈做什么?在实践过程中长辈拒绝自己帮忙,自己应该怎么做?”;最后,教师为学生布置劳动实践作业,让学生就“自己在餐桌上的劳动行为”为主题写一篇100字的小作文。教师将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不仅能突出劳动教育价值,还能革新家长的教育观念,改善家长的教育认知,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九、结语

总之,教师要想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的同时开展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就要让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活动、劳动技能体现出来,借助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开展对学生的技能训练。抓住劳动意识的有关内容落实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技能教育,在训练学生的相关劳动技能的同时强调劳动的现实意义,加速劳动意识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结合,为后续教学工作的落实创造条件。

猜你喜欢
劳动意识技能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古贤们的环保意识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热爱劳动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