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11-21 17:34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导图双减核心

刘 丹 红

(牡丹江市铁岭镇中心校,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随着“双减”落地,教育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双减”减的是作业负担,减的是过度的校外培训。“减”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增”,是为了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学业质量、思维品质、意志品质等这些核心的素养。

“双减”之后,学生回归学校,学校应该不只思考如何提高学生在校内的学习质量,更要思考如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健康发展。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未来而教,学校发展需要升级教育质量,教师升级课堂实效,英语教师需要思考如何在英语课堂上提质增效并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主线,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英语知识框架,养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在学习中获得成长与发展,让每一次英语学习活动都更有效果、更有价值。本文就"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英语核心素养概述

2016年9月,国家正式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核心素养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六大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自主发展(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和实践参与(社会责任、实践创新)。2022年4月,国家教育部发布的《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核心素养内涵进行了解读,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小学英语核心素养中包括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

二、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英语核心素养具有深厚的内涵,在原来的小学英语教学模式中,主要将成绩当作对学生评判的指标,教学活动主要围绕着教材内容开展,忽视了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并且也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素养发展的培养,造成的结果是英语课堂的固化,学生在英语课堂上提高的是只有语言能力,无法做到发展思维,提升素养。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促进他们学习能力以及语言技能的强化,还能够从思维观念与道德品质方面促进他们“软实力”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创新意识等实现有效锻炼,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二)推动新课程教育改革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小学英语教学重要内容,按照小学英语的新课程教育改革要求,面对目前社会对高素质人才需求不断增加,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符合现阶段人才需求的标准,也对教育开展具有导向作用。按照新课程的教育改革要求,核心素养培养还需要教师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积极进行教学过程的创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这不仅能够促进小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而且还将积极推动新课程教育改革。

三、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情境创设,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要素,语言学习需要置身于主题情境之中,学生在体验和交流中使用语言、感知语言并习得语言,完成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因此,重视情境的运用和创设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教师可以借助方便可取的实物展示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知语言,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进行“stationary”相关词汇的学习中,教师就可以借助铅笔、钢笔、橡皮、格尺、文具盒、蜡笔等实物来开展看物抢答说出单词活动,让学生用实物相应的英语对各种文具进行辨别,这样能促进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快速掌握和积累。在进行“toy”话题时,教师用一只黑色塑料袋子里面装着一个玩具汽车,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当学生用手摸并猜出它是一个小汽车里,教师顺势问出这是真的小汽车吗?然后自然引出It’s a toy car.这一话题的学习。

2.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因为课堂条件原因,教师不可能将所有话题的情境直接在课堂上创设出来,这时多媒体就可以弥补这种状况的不足,将难以展示的图片或难以直接创设的情境通过多媒体带入课堂,吸引学生快速进入语境,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体验语言,快速进入语言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zoo”相关话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出动物园里各种小动物,让学生对他们认识的动物通过英语进行描述,此时学生就会主动进行“猴子” “老虎” “熊” “大象”等动物的辨别,生动逼真的动物形象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从而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3.利用游戏创设情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小学生爱说好动,自我控制力不强,保持注意力时间短,如果教师直接教授枯燥无趣的词汇语法,学生很难保持兴趣。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正好可以把语言知识运用于有趣的游戏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进行语言的学习。例如:在进行完方位介词学习后,教师就可以通过游戏来进行知识的复习、巩固和应用。在学生理解方位介词“on”后,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令,在五秒钟内站在某物上并且告诉老师站在哪,学生会很快动起来,并且说出“I’m standing on a chair/a book”等句子,学生特别喜欢在这种游戏进行语言的操练。

4.利用肢体语言创设情境,发展学生语言能力

肢体语言无声胜有声,比语言更容易让学生引起共鸣。教师在课堂上使用肢体语言教学创设情境,同样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教师想要表达的内容和记住所学习的知识点。例如,在教学问路话题时,老师可以配合直走、向左(右)拐等肢体动作说出go straight/turn left/turn right等语言,这样学生会真实地感受到问路和指路的形象感。在教学动词“跑”“跳”“游泳”“弹琴”时,教师都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创设出的情境,让学生顺势说出现在进行时的句子来描述教师所作的事情。如You’re running/jumping/swimming/playing the piano等。

(二)使用思维导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是反映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教师将思维导图使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活跃学生思维,提升注意力与记忆力,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知识点在大脑中建立起一个或气泡或树形或鱼架形的图形来,图形中将需要掌握的知识有条理地逐层次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分析和比较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思维体系,逐步发展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1.在词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

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把与教学主题相关的词汇联系起来,绘制出类似泡泡形状的思维导图。中间的泡泡里是核心词汇,周围发散的泡泡里是相应的关联词汇,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散记忆和分类记忆单词。通过类似泡泡形状的思维导图,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分层次将单词进行归类,在大脑中形成层次化的单词网格。

例如,在教学“new home ”主题时,将“new home”放在核心位置,然后向周围发散形成单独的小区,每个小区域内分别是不同的房间单词,如卧室、客厅、餐厅、书房、厨房、卫生间等。然后再在卧室这一层级的单词基础上分支出具体的东西名词。如卧室分支出床、桌子、椅子等,厨房发散出餐桌、冰箱等,客厅分支出画、花、沙发、扶手椅等等这些单词,让学生看到核心词就会想到相关的词汇。教师还可以利用绘制这个思维导图的过程来边问边画操练问句What’s in the bedroom? 学生说出答句There’s .../There’re ...in the bedroom.

2.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时,首先需要学生将整篇英语短文的内容理顺,然后根据对英语短文的理解,按照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画出流程图似的思维导图。学生看到这样的思维导图,对课文整体性认识和篇章意识感增强,文章的脉络清晰可见,这种思维导图可以直观地表达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思考。通过长期训练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们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语言概括能力以及复述课文能力都会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例如,在进行人教精通版六年级上册《Unit 4 January is the first month.》Fun Facts 教学时,这篇课文对中国和美国儿童节进行了介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篇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构建以“Children’s Day”为中心的思维导图,将Children’s Day in China 和Children’s Day in America为第一分支,然后将中、美儿童节内容对导图进行填充和完善,如Children’s Day in China分支出date,children’s activities,parents and teachers’ activities等等。如Children’s Day in America分支出 who,what,result,date,what they think.

3.在写作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

英语写作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大部分学生对于英语写作不得要领,要么无话可写,要么盲目地推砌词汇,没有章法可言。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指导学生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在写作主题基础上进行思维的拓展,对学生进行写作框架和结构的讲解,分解和弱化写作难度,让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逐步树立学生写作的信心,慢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以写作“我最喜欢的动物”为例,教师可以先展示一篇范文,通过提问的方式和学生一起梳理一下文章中出现了哪些内容。然后和学生一起对文章进行架构分析,文章包括Beginning,Body和Ending三部分。再讲解每一部分的结构:Beginning 部分包姓名、国籍和年龄;Body部分包括长相、特性、爱好、喜欢的原因和其他;Ending 部分包括一些客观事实和期望等等。这时再总结一下框架结构为接下来写文章做准备。最后教师根据以上思维导图,围绕每一要素依次示范一些例句讲解如何展开描写。教师这样进行写作指导可以让学生清晰地知道如何就某一话题进行展开思维,然后根据分支进行细节描述,使学生有话可说,有句可写,使之写出一篇内容丰富、描述顺畅的英语作文。

(三)结合教材内容,培育学生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教师在教学时首先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信息,找准中外文化衔接点,对比中西方文化背景,引导学生尊重文化差异,这样既能借鉴西方文化又能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增加文化自信。

1.通过语篇培育学生文化意识

老师指导学生通过语篇中的图画、文本等获取语言知识之外还要获取一些简单的文化知识,使学生感知、体验到文化的多样性,并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初步比较。如在学习动物时向学生介绍长颈鹿、河马等动物来自非洲;在进行阅读文章New Zealand 教学时,向学生介绍这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及风土人情和物产资源。

2.通过交流培育学生文化意识

教师指导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各个国家不同的待人接物礼仪,沟通和交流的文化差异,这些都可以培育学生文化意识。比如,欧美国家人们初次见面的礼仪可以为亲吻或者拥抱,在日韩国家初次见面的礼仪可以为鞠躬,等等。

(四)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核心素养发展的关键要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先决条件。调整学习策略,就是为了更效地学习语言和使用语言而采取的各种各样的行动或方式。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师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培养学习的积极态度,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让学生乐在其中,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2.养成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和复习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知道自己的差距和真实水平,然后再指导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鼓励学生注意倾听和大胆表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有效地英语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师指导下,通过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而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可以使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来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技能和意识并发展学生语言能力;使用思维导图培养动手和画图能力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通过结合教材内容培育学生文化意识;通过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能力。当然核心素养的培养效果,并不是利竿见影的,它可能会更多地体现于学生未来之仁、义、礼、智、信、健、美中。希望英语教师们立足课堂教学,用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同时更要放远眼光、静待花开,懂得教育是为未来而教这一道理。

猜你喜欢
导图双减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借助思维导图,助力学生“逆行”
应用思维导图 提升学生化学学习力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