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2022-11-21 18:31黄小琴杨潇湘张重梅周西全
四川农业科技 2022年2期
关键词:菌核菌核病大部

刘 勇,张 蕾,黄小琴,杨潇湘,张重梅,周西全,游 超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成都 610066;2.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成都 610000)

目前,四川省油菜产区已陆续开始进入油菜抽薹期和现蕾期,即将进入油菜开花期,即油菜菌核病的花期集中侵染时期和关键防控时期。根据目前苗期油菜菌核病提早危害的病原学特性和“冬暖、冬湿、春雨”的冬春气候特征,各地应对高度重视2022年油菜菌核病流行风险,有效应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危害,做好油菜菌核病抽薹期的早期防控和常规花期菌核病防治。

1 2022年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预测

1.1 气候方面

从四川省油菜生育期的气候条件看,呈现两个明显有利于油菜菌核病发生的气候特征。

1.1.1 冬季 “冬暖、冬湿”气候条件利于提升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越冬基数,显著增加后期菌核病的发生流行风险。在气温方面,2021年冬季除盆周山区低于6℃,其余大部在6~9℃。与常年同期相比,平均气温除盆东北、盆南部分地方正常偏低外,其余大部正常偏高。在降水方面,2021年秋季盆地秋绵雨发生程度偏强,出现雨日多在40d以上,较常年偏多5d以上;冬季盆地大部农区维持多雨状况,雨日多在15d以上,较常年偏多3d以上。秋、冬季的降水大部农区均处于正常偏多状况,秋、冬季的降水大部农区均处于正常偏多状况。冬季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盆地区除盆北大部在70%~80%之间,其余大部均>80%。与2020年相比,2021年盆地区冬季湿度条件明显较好。综合上述分析,四川省盆地大部农区强冷冻天气日数少、雨日多、空气湿度大,呈现出“冬暖、冬湿”状况,整体天气气候环境条件利于各类主要农业作物病菌、虫卵的安全越冬,提高越冬基数。而且,盆地大部农区前期充足的降水很好地消除了冬干影响,随着后期春季气温逐步回升,将大大提升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风险。因此,有利于土壤中越冬菌核萌发形成菌丝后直接侵染油菜植株。

1.1.2 春季 春季不干,气温多变,将为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流行和反复危害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春节期间的持续阴雨天气,使得大部分油菜主产区的土壤湿度有利于油菜菌核病越冬的菌核萌发。特别是即将到来的冬季初春(2022年2月中下旬至3月上旬)降水、降温天气更会加速油菜菌核病的传播、蔓延和危害。①预计2月17~22日,四川省大部区域为低温阴雨天气,盆地大部分地方有小雨,高 海拔山区有雨夹雪或小雪,局部有中到大雪。②2月21日至3月10日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盆地大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左右。自贡、宜宾、泸州、资阳、遂宁、内江、阿坝州北部、凉山州东北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20%,省内其余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

此外,预计2022年春季(2022年3~5月)盆地西部、南部、中部、东北部,川西高原北部,凉山州中东部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20%,省内其余地区较常年同期偏少10%~20%。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左右。盆地西南部偏东地区和盆地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0.5℃左右,省内其余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

预计在4月上中旬可能出现的盆地大部地区倒春寒天气又会为油菜菌核病的进一步扩展和加重危害程度提高更为有利的气候条件。

1.2 布局方面

从四川省2021年秋季的油菜种植情况看,呈现出明显有利于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的油菜品种布局特征。

1.2.1 多个市县出现多品种布局特征,增加花期菌核病的防治难度 近年,多个县采购的油菜主栽品种超过12个,这些不同育种亲本来源和生育特性,会导致油菜呈现明显的生育期差异,无形中会拉长油菜的花期时间,为油菜菌核病花期侵染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吻合时间,也增加了花期菌核病的防治难度。

1.2.2 2021年秋季持续阴雨导致油菜多批次播种,也利于菌核病侵染 2021年9~10月,由于持续阴雨,油菜主产区无法正常按时播种,不同田块间分批、多次播种和油菜整体播种时间的推迟,会导致同一地区的相同品种生育期表现不一致,这也会拉长油菜的花期时间,为油菜菌核病侵染和流行提供有利条件。

1.3 流行方面

从当前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情况看,呈现出明显的病害早发态势与菌丝直接侵染和子囊孢子苗期、花期侵染同期呈现的菌核病大流行趋势。

1.3.1 多地在苗期出现了菌丝和子囊孢子侵染,无形中会降低传统花期菌核病防治效果 多地在2月初就出现菌核病危害,部分观察点50%的植株受害,并再次在油菜受害部位形成菌核病的新菌核,这些菌核会再次萌发菌丝侵染或通过菌核萌发形成子囊盘后,再弹射子囊孢子在花期进行侵染危害。出现这种越冬菌核直接萌发菌丝侵染危害油菜植株态势,不仅避开了常年油菜菌核病花期传统防控措施,而且后期的高湿条件会使得菌丝形成新的菌核,增加菌核病流行风险。

1.3.2 多地的子囊盘形成时期提早,会增加油菜菌核病的花期侵染数量和危害程度 从常年菌核病观察点的菌核萌发和子囊盘形成指标来看,2022年多个油菜产区的菌核萌发时间较往年提早5~10d,特别是,即将来临的2月中下旬和3月的降温降水,更会无形中拉长菌核病子囊孢子传播时期与油菜花期的吻合时间,为油菜菌核病花期子囊孢子侵染创造有利条件。尤其要引起注意的是,截止2022年2月8日,已经在部分油菜产区出现了油菜菌核病通过菌核萌发后子囊孢子直接侵染危害油菜植株的现象,表明2022年在很多地区油菜菌核病在花前就实现了子囊孢子对油菜的侵染和危害,加大了2022年油菜菌核病的防治难度。

1.3.3 2021年油菜菌核病病原越冬基数加大,会增加2022年的菌核病危害风险 从2021年油菜收获前的菌核病危害情况看,田块发病率非常高,部分产区达到100%植株发病,特别是机械化收割后的秸秆还田,更会增加当年油菜菌核病菌核数量,加大菌核病危害风险。

由于油菜菌核病花期侵染和子囊孢子田间传播需要花粉以及花瓣等营养媒介作为菌核病的传播载体,开花期时间延长就会直接增加油菜菌核病的侵染和传播时间,加重当年油菜菌核病的危害程度和产量损失。同时,由于2021年秋冬季播期相对推迟,油菜长势普遍偏弱,油菜苗自身抗逆能力较差。特别是目前四川油菜产区的气候特征和病原菌发育时期都非常有利于菌核病的侵染和发育,加之各地基本上没有花前和苗期进行油菜菌核病防治的习惯,这给全省油菜菌核病防控带来了挑战,各地必须高度重视油菜菌核病的预防和防治工作,提早进行抽薹期油菜植株和地面部分植株的菌核病防控工作,并及时根据花期和花后一段时期的雨水情况有针对性的增加油菜菌核病防治次数,有效减少油菜菌核病侵染、危害和产量损失,降低和减少油菜菌核病对我省油菜生产的影响。

2 油菜菌核病防治建议与防治技术对策

2.1 油菜菌核病常年发生严重的区域

采用全株喷雾方式在抽薹期开始菌核病防控,并及时根据当地的降水情况做好初花期、盛花期、花后7~10d等关键时期的1~3次油菜菌核病药剂防治;常年菌核病发生危害较轻的地区及时在油菜初花期、盛花期进行1~2次菌核病防治。菌核病常发区域如果无法在油菜初花期、盛花期及时完成花期防治的油菜产区,建议在油菜谢花7~10d时进行1次菌核病防治。

2.2 油菜菌核病无人机防控时期前置

建议花期采用无人机防治油菜菌核病区域,提早在油菜的蕾期进行无人机防控,选用具有治疗效果的内吸性杀菌剂并加大用水量,提高对早期菌核萌发菌丝后形成的苗期侵染植株的防治效果,同时,也能避免无人机花期菌核病化学药剂防控可能带来的蜜蜂受害。

2.3 防治时可以选用以下化学药剂

每667m2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g,或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35~50g、或25%咪鲜胺乳油80mL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g、或50%异菌脲(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异菌脲悬浮剂50~100g(mL)、或40%啶酰菌胺水分散粒剂24~36g对水30~45kg,进行油菜全株喷雾防治。

2.4 油菜苗期菌核病生物防治

油菜菌核病常发区域,可以在油菜秋冬季采用盾壳霉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土壤中的菌核病数量,降低菌核病发生流行风险。

2.5 缺硼地区

在常年花期冻害严重地区,可以结合菌核病防治,喷施磷酸二氢钾(用量100g/667m2)和速效硼(有效硼含量>20%、用量50g/667m2或0.2%硼砂)水溶液,提高油菜的抗逆性和坐果率,增加油菜产量。

2.6 霜霉病及蚜虫发生严重的田块

可同时施用嘧菌酯及啶虫脒、吡蚜酮兼治油菜霜霉病和蚜虫。

猜你喜欢
菌核菌核病大部
棚栽芹菜菌核病咋防治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应用于胃大部切除术患者康复的效果
适合于全长cDNA文库构建的猪苓菌核及菌丝体总RNA提取方法比较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茄果类蔬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气象因素对油菜品种苏油211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棘孢木霉对水稻纹枯病病原菌立枯丝核菌生物防治的研究
大部制视阈下的行政效能建设——以乌鲁木齐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
南部县油菜菌核病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