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宁县安格斯肉牛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建议

2022-11-22 00:23郭敏
中国畜禽种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代养会宁县安格斯

郭敏

(甘肃省会宁县农业农村局 730799)

安格斯牛原产于英国苏格兰东北部的阿伯丁和安格斯等郡,黑色无角,体格低矮,体质紧凑、结实。头小而方正,头额部宽而额顶突起,颈中等长,背线平直,腰部丰满,体躯呈圆筒状,四肢短而端正,体躯平滑而丰润,皮肤松软,富有弹性,被毛光亮、滋润,少数牛的腹下、脐部和乳房有白斑。安格斯牛早熟易配,12 月龄性成熟,但常在18~20 月龄初配产犊间隔短,一般在12 个月左右连产性好,极少难产。

1 会宁县发展安格斯肉牛的产业优势和面临的困境

1.1 发展安格斯肉牛产业的优势

1.1.1 产业格局初具规模

会宁县人民政府与北京雄特牧业有限公司在2018 年8 月签订了《中国西部安格斯肉牛引进繁育示范县建设合作协议》。共引进来自澳大利亚等国的安格斯种牛1.58 万头,投放到全县的22 个乡镇的1254 户农户及85 个合作社饲养,3 年来,安格斯肉牛具有耐粗饲、难产率低、抗病力强等优点逐渐得到显现,得到广大养殖户的认可,实践证明,安格斯肉牛完全适应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高山地区的环境。种牛的引进对巩固会宁县高端肉牛种质资源具有长远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对保护国家种质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农户经济效益分析,户均饲养5 头的肉牛养殖户实现每年纯收入4 万元以上。通过多年肉牛产业的发展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是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最具有潜在增长点。

1.1.2 产业定位卓有远见

会改革开放前的本地黄牛主要为役用,今天品种多样化,全部为肉用或乳肉兼用型。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会宁县顺应国内肉牛发展大趋势,率先引进安格斯种牛,打造西北干草谷物雪花牛肉品牌,实现欧美发达国家高端雪花牛肉本土化。

会宁县养牛历史悠久,群众养殖基础知识良好,品种资源丰富,境内耕地面积大,饲草资源丰富。近年来,在国家肉牛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及国家种质资源保护政策的指导下,会宁县紧抓产业发展产业机遇,以建设全省草畜强县为目标,通过一系列草畜产业奖补政策,全县草畜产业呈现出总量明显扩张、质量显著提高、效益持续增长的特点。形成“南牛北羊、小规模、大群体”的会宁肉牛发展模式。

1.1.3 防疫屏障独特安全

会宁县属于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旱少雨,空气干燥,境内梁峁丘陵沟壑纵横的地貌,并且人口聚居区的相对分散,地广人稀,交通不便,是养殖、防疫的天然屏障,加之气候干旱、紫外线照射强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减少或减缓部分动物疫病的传播速度,对传染病及普通病的防御及传播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1.2 发展安格斯肉牛存在的困境

1.2.1 政策不连贯

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结束,乡村振兴在产业支撑上没有与脱贫攻坚形成无缝对接,造成空当期,资金的不延续性及地方政府主政领导的更换对起初制定的宏伟发展目标,发展思路的改变及发展安格斯肉牛产业的政策没有连贯,导致前期不断形成的良好发展势头和群众基础逐步丢失,给新推广的安格斯肉牛养殖工作推进、扩展、壮大及形成品牌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导致会宁县与安格斯肉牛西北繁育示范县的品牌失之交臂。

1.2.2 养殖人员缺少更替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乡村养牛人口急剧下降,目前从事养牛行业的人员大多都是50~70 岁的中老年人,受传统观念影响,稍有文化基础的年轻人不愿意回乡养牛创业,认为养牛是一种社会地位低下的行业。随着这一代人退出养牛行业,人员接替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养基础母牛人员减少,基础母牛存栏下降,中大型肉牛育肥场无架子牛可选可育的现象时有发生,对肉牛产业的发展极为不利[1]。

1.2.3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混乱

随着新一轮机构改革,县级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从原来的39名到改革后的30 名,乡镇畜牧兽医站专业技术人员编制从改革前的69 名到改革后的55 名,近年来乡镇兽医站实际招考人数110 人,专业技术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与县畜牧中心双重管理,大多专业技术人员流失,约有60 名专业兽医转行,制约了会宁县畜牧业的长远发展[2]。

1.2.4 技术指导缺位

仅有的专业技术人员由于工作任务繁重,缺少在安格斯肉牛养殖技术上的指导,部分农户将国外引进的种牛当育肥牛饲养,造成严重浪费,部分农户不懂肉牛属于反刍动物,由于种种原因造成非专业农户将政府补贴的种质资源出售给县外贩子,造成会宁县种牛资源减少,给会宁县安格斯种牛增群扩繁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发展安格斯肉牛的建议

2.1 加大资金扶持力度

针对目前安格斯肉牛现状改善困难,对肉牛存栏量大,诚信经营的村集体代养合作社、农户,政府协调金融机构优先给予商业贴息贷款,同时在2021 年的肉牛项目资金中给予优先支持。

2.2 加大技术指导频次

县上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一次大整合,让享受畜牧兽医津贴的人员在一线发挥作用,真正让因缺技术没有收益的合作社通过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利用现场走访、电话回访、建立微信沟通平台、实时在线沟通探讨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让问题解决在生产中,通过到多渠道沟通的方式让代养合作社、农户真正掌握安格斯肉牛的生活习性及饲养技术。

2.3 加大监督监管力度

不断指导合作社规范化建设的过程中,特别要加大对代养合作社的检查指导频次,让代养合作社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分收入与支出都有账可查,让代养合作社规范运转、诚信经营。乡镇要继续加大力度对合作社尾欠引牛款收缴力度,坚决清除代养合作社中不诚信的法人,由司法机关按程序进行处理。同时召开村民小组会议,重新组建村集体合作社代养分红模式,并对建立之初设计的分红费用过高问题做适当调整。

2.4 加大会宁优质肉牛改良选育力度

从国外引进的1.58 万头改良繁育上万头,不但要纯繁,而且还要在改良选育上下功夫,选择优良肉牛品种如日本和牛、黑西门塔尔等进行杂交。建议县上建立安格斯核心肉牛育种场及育肥场,要求选育场种牛存栏500 头以上,将农户饲养的牛犊高价回收或补贴,建立的核心育种场选育,育肥场育肥。将国外引进的安格斯种牛的纯繁后代打造成会宁安格斯种牛,让客商来会有牛可选,真正实现“肉牛新品系”选育品牌效应。

2.5 加快高端精深分割中心建设

会宁县是全省肉牛大县,以市场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发挥资源优势,建设清真安格斯牛肉为主的多样化屠宰精深加工企业,积极推行良种扩繁培育、绿色生态养殖、畜产品精深加工、信息技术服务等一体化的“绿色生态产业链”经营模式。全县肉牛销售从以前的活畜出售变为屠宰分割加工销售,有效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可有效带动全县及周边县区养牛业的迅速发展,形成一个优势的产业群体,为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2.6 谋划万亩生态牧场暨万头安格斯肉牛繁育基地

“十三五”以来,会宁县畜牧业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肉牛产业已成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要充分认识到建设万亩生态牧场暨万头肉牛良种基地对延伸产业链条的重要性,促进肉牛育肥规模化,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县上要积极谋划项目选址、占地、规划及土地性质,配合企业完善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确保基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猜你喜欢
代养会宁县安格斯
酋长的答谢礼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浅谈会宁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管理
代养年猪赚钱新门路
安格斯和鸭子
甘肃会宁县草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会宁县亚麻籽油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回眸
24美元的“冷漠”罚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