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短视频背景音乐的使用分析

2022-11-22 00:30麻跃强
传媒评论 2022年8期
关键词:背景音乐受众情绪

文_麻跃强

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背景音乐广泛使用于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不少新闻节目最终能获得认可、取得成功,背景音乐发挥了巨大作用。短视频的快速发展,更让背景音乐成为打造流量爆款的“利器”。

背景音乐的使用特征

相较于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制作,主流媒体在进行短视频生产时,对背景音乐的使用呈现出新的特点。

1、音乐的不间断:注意力唤醒与深度卷入

“信息是否能够发生作用,最终取决于它是否被注意到。”在短视频生产传播过程中,大篇幅、不间断的背景音乐,成为主流媒体调动受众参与热情、丰富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

背景音乐除了悦耳,更重要的是能构建起特定的场域情境,通过旋律、节奏、歌词等的变化,将受众深度卷入信息传播之中,激发观看欲望。背景音乐带来了极致的听觉体验,消弭着真实与虚拟的边界,为受众创造出多维的沉浸体验环境。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曲调的高低……一系列要素跟随画面不断转换,向受众展示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即使是没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也会在音乐所打造的浸入式环境中,“感同身受”地体味短视频所蕴含的情绪和意义。

相对应地,背景音乐也为编辑提供着短视频的剪辑思路。一段节奏鲜明的音乐,往往可以带动新闻叙事,让画面和音响更恰当地融合,从而更好地揭示主题。

2、节奏的强力:情绪设置与情感扩散

高分贝的音量、强劲的节奏,用背景音乐寻求情感共鸣和价值认同,是主流媒体做强短视频传播的逻辑必然。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认为,传播的一大用途,就是指导,即通过新闻活动,对受众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一定的方向性指点、引导作用。一方面,网络的高速发展,受众媒介素养的快速提升,对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媒体“探照灯”“照到哪里、人们就关注到哪里”的盛景不再,主流媒体亟需寻找新的途径实现对社会的指导。另一方面,短视频深度介入社会现象和社会事务之中,在带来新的线上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各种情绪的传播提供了新场域。

首先,背景音乐是情绪唤醒的重要手段。人们在浏览短视频的过程中,还没来得及理解画面中的人或事,就被或激昂或低沉的背景音乐刺激,某种情感基调作为先导信息率先产生作用,构成人们的认知图式,后续信息被不断整合、同化到这一图式中去,从而影响着人们对全部内容的判断。

背景音乐在激发个体情感的同时,还会对特定情绪震荡放大,使其在传播过程中趋向更强烈。主流媒体在使用背景音乐时,往往截取节奏感最强的部分带动受众观看时的情绪。在群体性信息接收中,背景音乐与评论、点赞、转发等形式相互作用,形成“情绪的螺旋”,促使人们把自己的情绪与主导性情绪相比较,那些模糊的、微弱的,甚至与大多数人不甚相同的情绪被调整、感染。

3、与画面的高效配合:加强叙事与升华主题

不论是有唱词的歌曲,还是单纯靠乐器击打而成的所谓“纯音乐”,主流媒体都可以运用背景音乐在短视频产品中加强叙事,并对主题进行一定程度的升华。

2020年4月8日,武汉解除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而被迫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管控,央视在当天推出短视频《武汉如约而至》。开头缓慢沉重的背景音乐,配着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大面积消杀的场景,瞬间把观众带入到疫情之初的恐惧、焦虑之中。随着背景音乐节奏的加快,各地物资有力支援、方舱医院加快建设,防疫形势不断好转。结尾处一首《平凡的一天》画龙点睛,鲜花开放春光正好,行人悠闲烟火气息渐浓,正如歌中所唱“这是最平凡的一天啊,你也想念吗”的一样,生活恢复往常,让人感到温暖满足。

背景音乐对短视频画面叙事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它不仅巧妙地反映着短视频中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情感,让画面叙事的情感更加立体、更加饱满,而且,它还可以与短视频中的人或事相互关联,对后续发展进行预示,给观众以内容期待。

背景音乐的使用误区

在短视频从粗放式增长向专业化、精致化制作的发展过程中,主流媒体对背景音乐的使用也存在不少问题。

1、认识不足

不少主流媒体依然秉持传统思维进行新媒体新闻实践,认为短视频的制作只需关注画面内容即可,无论是前期的素材拍摄,还是后期的剪辑特效都无比用心,但在背景音乐的选用上不以为意,觉得无关紧要,认为只要随意选用当下比较热门的音乐,就可以满足用户的视听需求。这种错误认识没有考虑音乐本身的表现力,严重影响了短视频叙事质量的提升。

2、过度使用

部分主流媒体过度依赖情感化叙事,“无音乐、不视频”,不论什么题材,不管什么主题,只要是短视频产品,就一定配上背景音乐,甚至在明显不适宜的情况下“满堂灌”,从头配到尾,导致背景音乐“喧宾夺主”,影响观众对短视频内容的理解。此外,在新闻事实未完全搞清楚的情况下,主流媒体为“抢发”“先发”而使用带有明显情感色彩的音乐影响受众的判断,违反了新闻的准确性、客观性原则,加剧了社会的焦虑和舆论的浮躁,严重削弱了新闻媒体的权威性。

3、模式化同质化严重

主流媒体短视频的背景音乐,主要取材于市场上已有的音乐作品。一方面,有统计显示,尽管背景音乐有民谣、流行、爵士等几十种门类,但主流媒体偏爱激昂的类型,致使出现同质化的呈现形式;另一方面,专业人才的缺乏、编辑的职业素养不高,导致后期出现模式化剪辑趋势,不同内容重复使用同种类型甚至同首音乐的情况多有发生,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厌倦抗拒,影响了传播效果。

背景音乐的使用建议

首先要转变观念。背景音乐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它在短视频制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甚至体现着媒介机构的新闻品位。2021年腾讯音乐娱乐盛典公布的年度十大热歌,短视频歌曲包揽了全部席位。热歌能否代表华语乐坛有待商榷,但短视频音乐走进大众视野、成为内容传播利器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做好短视频传播,壮大主流声音,就要摒弃传统电视思维,遵守短视频传播规律,在背景音乐的选用上投入更多精力。

其次,要提升从业人员的音乐素养、专业素质。短视频对媒介生产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编辑不仅要熟悉最新的剪辑软件,掌握流行的剪辑技能,更要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用更专业的表达促进画面与音乐的有机结合,达到和谐共振的效果。

猜你喜欢
背景音乐受众情绪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背景音乐经济学
受众需求视野下对电台编辑工作的优化措施探究
背景音乐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背景音乐
情绪认同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