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英语教学中加强人文精神培养的初步探讨

2022-11-22 04:06何香仪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初中英语

王 皓,何香仪

众所周知,英语课程极具人文性,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学科已经不单单是一门工具性的课程,其语言的人文性变得更加重要。但是在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等原因,增强人文精神培养还没有得到广泛关注。本文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这一问题予以初步探讨。

一、人文精神培养的教学现状及改革的急迫性

作为人文学科的英语,不只担负语言技能学习的任务,同时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息息相关,初中英语教学同样如此。

古罗马著名哲学家西塞罗指出,人文是指“人和人性的培养或心灵的教养,即教育能使人的人性和人的潜能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人成为有人性的人,真正的人。”一般认为,所谓“人文精神”,不外乎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即对于对人本身尊严和价值的追求与关切,主要表现为对人类历史披沙沥金得以流传的各种文化遗产的极度珍惜,并看重人类文化精神对新人全面发展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属于人文精神的最基本内涵,是尊重精神的价值;人文教育的最主要作用就是建立人生的价值取向。因而,在新时代背景下谈人文精神培养,其主要内涵是鼓励、倡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融通。在语言技能学习的同时培养人文精神,可以使学生站在更高的历史文化背景上俯瞰自己的学业,加强对眼下文化现象的理解,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促使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追求,是离不开人文教育的。而现在初中学生最急需的,恰是对自己世界观最后的确立打下广阔的人文基础,借助于人文教育使自己迅速成长。现有人文教育的专门课程,是不足以满足人文素质培养需求的,满足需求的任务应该由所有课程共同担当。因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必须大力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加强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不可偏废,这是教育的本质决定的。初中英语教学同样需要兼顾两者,这是因为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提高对年龄偏小的初中生更有助于其心灵和人格的完善。英语课程不仅拥有第二语言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工具性功能,同时也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特质,它的内容能够展现出强烈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等教育因素。因而,也担负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人文性”功能,更是践行“立德树人”教育的最佳领地。因为语言和文化是不能分开的,语言的基本要素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质。

英语教学逐渐从单纯的知识教育转变为知识和人文教育并举,这是一个十分明显的趋向。而人文素质教育能充分发挥语言的教化作用和育人作用,它既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道德水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通过人文素质培养,激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向往,使他们能够对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有深层次的洞见和思考,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三观”。

“人格主体性”是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讲的是语言和人格的不可分割性。语言的学习并非只是对文本字面意义的简单解读,更重要的是要对其中所蕴含着的情感、品格、价值取向等人文精神的挖掘和理解。我们教给学生的不单是发音、语法等语言常识,更要通过语言的学习来扩大知识面,帮助学生去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和人生百态。培养能够面向全球的人,应该是英语教学的高端目标。因而,片面和过度强调英语工具性从而轻视其人文精神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与当今的时代精神相背离的。

目前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缺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初中英语的教学长期服从“中考”的指挥棒,使得英语的教与学基本停留在分析语法现象和语言点的层面上。其实,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同时也可看作是文化教学,在教学实践中二者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融为一体。跨文化意识的形成是相当必要的,必须进行充分的文化引导,才能逐步培养起英语语感,进而体悟英语思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课堂上注重语言知识点和语法、单词等基础教学内容,这本身并没有问题。但要想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素养,只单纯地进行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显然是不够的。教师要树立渗透文化意识,对于涉及英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相关问题,应该争取系统性地讲好讲透。

往深一点说,我们的英语教育还缺乏对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初中时期开始,就要了解和学习西方的思辨传统,逐渐培养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以期在未来养成外语思维的能力。在西方国家的外语教学实践中,对思维方式的培养已成为非常重要的教育和教学理念,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即已广泛实施。思辨能力亦指批判性思维,从根本上来说是指“辨明或判断是非的能力”。在当代文化背景下,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思辨能力的培养,遗憾的是在我国尚未得到必要的重视。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通过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载体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高洁的人格和气质、训练他们灵动的思维力和辨别力是非常必要和急迫的。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现代人文素质和价值判断力的新人,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总之,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缺失是有目共睹的,和西方国家先进的教育理念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为了基础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我们必须迎头赶上。

二、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人文精神的培养

对于如何将人文精神培养有效渗透并贯穿始终于初中英语学科教育中,笔者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在阅读教学中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现行教材文本中蕴藏着大量的人文精神内容,重在我们如何去发掘和解读。而且,人文性教育不仅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涵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这样,在实际教学中不仅要对课文的人文内容深入分析,而且教学方法上也要灵活,通过一定的方式,比如课文的阅读和朗诵来加大情感的投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润物无声的渗透,使得学生能在阅读中加深体验和感悟。

具体做法有两个要点:一是应当挖掘出来隐含在文本语言外壳下的人文精神内核。一般来说,课文外在的显性的人文意义是容易理解和把握的,而其隐藏在语言内部的深层人文含义是需要透过表面认真体悟才能感受出来的。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文化修养和认知能力,能够准确无误地找到文本中人文精神的主要内容和本质,并在启发性教学过程中灌输给学生。二是要为学生多元理解文本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提供一个空间。因为任何课文都可能被做出不同角度的理解,作为阅读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必须要预设出学生阅读课文时可能产生的多方面的人文感悟,能够及时正确地加以引导。

以新目标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4 为例,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规则。英语教师不仅仅要教授学生谈论规则的语言知识,更应该以语言为载体,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在Section B 的阅读文本中,一封是Molly 写给Dr.Know 的求助信,她并不理解自己生活中的家规和校规,所以很不开心。这很符合当下青少年的心理,很容易让学生在阅读的同时找到共鸣。对于英语教师而言,这也是一次教育学生理解规则的契机。在讲授第一封求助信时,教师可以先和学生进行Free talk:“Do you have the same or similar experience?How do you feel about the rules?”这一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又给学生创造了可以吐露心声的机会。之后,教师表达自己的想法,“Although rules are strict,I think they can help us become better and make progress.Let’s see Dr.Know’s reply to Molly.”借此启发学生关于规则意义的思考,并自然过渡到第二封信。第二封信中的内容和我们的预期是一致的,教材内容的安排也是意在教育学生接受规则,遵守规则,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那么作为英语教师就更有责任和义务挖掘出教材的人文精神元素,把育人和语言知识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

新目标英语教材七年级上册Unit3 SectionB 的阅读文本是一篇题目为Crossing the river to school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在中国一个偏远的山区,人们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建筑桥梁,便在山谷中水流湍急的河流两端拉起铁索,依靠滑铁索过河,尤其是每天上学放学路过这里的孩子们,也要通过这种方式过河。在学习了这篇文章后,教师在教学环节中加入小组活动,任务内容是表达和讨论自己的所思所感。有的学生读后很惊讶,更对山区孩子们的不易表示同情,反思自己从前没有珍惜便利发达的城市生活和学习环境,立志要更加努力学习;有的学生对文章最后一部分的“建桥的愿望”深有感触,表示相信当地政府会竭尽全力解决这一问题,也希望在未来,自己学有所成,为家乡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教师对每个小组呈现出来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感悟都给予及时且正向地评价和引导,以帮助学生获取到教材文本内部的深层的人文含义与思考。

(二)重视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如何唤醒学生的人文意识?情感体验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在外语教学中更是举足轻重。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采用诵读引发、研读体味等多种教学方法,努力创设情境,营造情感气氛,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人文氛围中,引导和调动他们的人文积累,进而用心品味,最终获得人文精神的感染和熏陶。先贤朱熹《童蒙须知》说:“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论语十则》)这里说的是阅读的积极作用,尤其出声诵读文本的必要性。钱理群先生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朗诵的过程中,内化于文本中固有的情感因素会无形地被激发出来,甚至冲破阅读者的认知领域,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所带来的顿悟,就是难得的认识飞跃,亦即人文精神的提高。所以说,指导学生在朗诵课文的过程中加大情感的投入,也是感悟人文精神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深入挖掘教材人文内涵,重视点拨和引导,提升学生人文感悟。这是指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之下,使学生对课文浅层次的理解感悟上升为完整深刻接受的教学过程,目的在于提升和养成其人文精神。这里的要点首先是教师对教材的挖掘和深层把握,不能仅仅停留在课文的表层,要将其中蕴含的人文因素充分认识和揭示出来。仅帮助学生学会英语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所谓教学和育人相结合,就是要将教材中蕴藏的人生哲理、生活情趣、人格追求等人文情怀和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其次是重视点拨和正确引导,这些人文因素一般不是正面的说教,不是干巴巴的理论,而是深蕴于教材故事和情节中的精神层面的东西。教师必须善于将学生对文本的浅层体验通过点拨引导提高到深层的人文阶梯。

新目标英语教材九年级第4 单元Section A 3a From shy girl to pop star 阅读材料后的读后活动3c是旨在提升和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案例之一。此读后活动的内容是采访问答的Pair work,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Candy 及他人人生经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明白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学校的“六星人才”培养要求和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推选出生活中的“Candy”——改变并不断进步的学生个体,学生以小组讨论、问答的合作学习方式对其进行“采访”。在此过程中,学生由课内Candy 的故事拓展到其身边同学的成长经历,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能力,激励学生能够通过新旧对比,学会关注他人的进步和关心他人,领悟人生的转折和把握命运的方法。

(四)构筑交流平台,倾注人文关怀。教学中注重和加强人文精神的培育,不单指教学内容和思想的深化,也体现在教学进程的所有环节中。以构建师生交流平台为起点,加强师生对话以倾注人文关怀,有助于激发学生课堂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心理,进而圆满达到教学目的。

新目标英语教材七年级第5单元的Section B的2b 课文中,我们了解到由于象牙的商业诱惑,一些唯利是图者肆意捕杀大象而导致这一物种濒临灭绝;在九年级英语教材第13 单元中,我们了解到人类为了鱼翅而捕杀鲨鱼,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这些内容的安排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语言学习的材料,材料的选取也兼顾并侧重文本内容的人文性。那么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处理这些文本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性危机,提高忧患意识,提升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在教学环节上,可以安排小组合作的方式探讨保护动物,拯救濒临灭绝动物的方式。以用英语录制公益广告、制作海报等方式呼吁全人类保护动物,保持人与自然的平衡。教师可以选择主题相关的语言难易程度适中的英文公益广告播放给学生,以启迪学生思路;在制作海报时,教师指导学生选择关键性词语和句子……学生在完成这些任务的过程中,不仅学会了运用刚刚学到的语言,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思想认识。

(五)注重将英语文化导入授课过程。教师对英语文化有客观全面的认知是一个前提,而且这种了解必须超出一知半解的表象认知,应该对该文化的起源、演进、特质及历史和现实影响等重要问题都有较全面的认识。这样,教师对导入的英语文化才能够有所去取,不至于产生误导作用。语言习得培养文化是语言的内容,而语言则是这一文化的表达形式。为使文化内容得以更好地表达,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牢记“跨语言交际、跨文化交流”的教学初衷。所谓文化意识素养,不仅要求了解国外一般文化现象,还应了解特殊语境中反映的内在文化含义以及蕴藏其中的科学思维范式。

导入英语文化,还应注重英语格言、谚语的学习和使用。这些格言、谚语来自日常生活,是普通民众生活经验的积累,往往言简意赅,哲理深透。在英语教学中多选取一些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强化英语文化因素可取事半功倍之效。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通过网络与学生隔屏相见,但是我们依然可以通过网络授课传递我们对学生心理上的安抚和行动上的指导。在每节课前和学生分享一个句子,这对学生多方面了解英语文化很有好处。

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人文知识的逐渐积累和不断内化的结晶。作为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教师,理应将独特的语言文化关怀送给每个学生,让人文精神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融语言、文化及人文精神为一体的语言教学,正是我们英语教师努力的目标和时代要求的方向。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初中英语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初中英语教学中微课的运用
如何在高中历史学习中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一种文化的自信
人文社科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