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作业监测助力守护粮食安全

2022-11-22 11:13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农机质量与监督 2022年1期
关键词:机械化农机装备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 陈 燕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党的十八大以来,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技术基础,在粮食生产和保障粮食安全方面始终坚守在第一线。

一、农机作业监测发展概况

农机作业监测是综合物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图像识别技术、遥感技术、卫星定位技术以及无线通讯技术,采取软硬件结合方式,通过安装在农机上的作业监测设备采集和传送作业数据,实现对农机作业状态和作业数据的监测。随着我国农业生产、农机装备与数字技术加快融合,农机制造水平稳步提升,农机装备总量持续增长,农机作业监测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一是从环境监测向作业监测发展。农机作业监测,起源于对农机装备作业环境的监测,如粮食烘干机内的温度和湿度监控系统,通过监测环境信息,调整烘干机作业功率,保障粮食烘干效果。当前,农机作业监测从早期简单的环境监测,发展到农业生产主要环节的作业监控,如植保机械作业监测设备,能够收集作业状态、作业面积和流量,拍摄作业图像,准备分析农药的喷撒量和喷撒均匀度,指导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农机作业监测已能覆盖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六个环节。

二是从设施农业向大田农业发展。农机作业监测,早期主要应用于设施农业等利润较高的生产领域,如温室大棚的灌溉系统,可以定期监测大棚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和土壤含水量,计算最适宜的灌水量,调整灌溉系统作业时间和水流速度。如今,随着物联网技术在农机装备的应用,不仅在大田作物生产中成功实现了农机作业监控,而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如应用较多的深松作业监测,能够自动监测深松机作业的位置、面积和深松深度。

二、农机作业监测对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

经过“十三五”发展和提升,我国农业生产进入了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农机作业质量关系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决定着农产品产量、质量和安全,而通过农机作业监测数据,就可以科学判断农机作业质量。由此可见,开展农机作业监测对保障粮食安全的意义十分重大。

一是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生产。《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发〔2019〕1号)提出,要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实施农业标准化提升行动、农产品认证登记发展计划和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生产基地创建工程,促进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流程标准化。全面推进农业全程标准化生产,就离不开农机标准化作业,大力发展自动驾驶、辅助驾驶技术,通过农机作业监测,对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实现标准化生产作业。

二是加快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发〔2019〕1号)提出,要加快农业绿色发展,全面加强产地环境保护与治理,科学使用农业投入品,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行动。开展农机作业监测的意义正在于此,可以科学监测并有效控制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量;保护东北黑土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果菜茶有机肥撒施、农作物秸秆收集利用、废旧农膜回收等,都需要智能、绿色、高效农机装备的支撑。同时,农机作业监测,也是收集作业数据、统计实施情况、评价实施效果的有效手段。

三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国家质量兴农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农发〔2019〕1号)提出,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定全国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形成以国家为龙头、省为骨干、地市为基础、县乡为补充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这同样需要开展农机作业监测,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对相关机械化作业环节同步监控,有利于扩大监测范围,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完整性,消除监管盲点。

四是助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明确提出,要推进“互联网+农机作业”,加快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监测、维修诊断、远程调度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提高农机作业质量与效率。实施农机作业监测,是智能农机、数字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上应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应用、助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

三、工作建议

开展农机作业监测,也是进一步转变政府公共管理服务方式、提升效率的集中体现,为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切实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新方法、新手段,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发力。

一是明确监测要求。针对农机深松整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试点、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和保护性耕作等由中央财政资金进行作业补贴的项目,可将是否配备农机作业监测设备作为发放作业补贴的前提条件,明确提出申领作业补贴需要提供农机作业监测设备采集相关作业数据的工作要求,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高作业补贴工作的准确性和技术水平,为相关试点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鼓励各地利用地方财政资金,先行先试。

二是开展专项试点。围绕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全面机械化所需关键环节农机装备,在“菜篮子”大县、畜牧大县和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开展农机作业监测专项试点,优先在500个全国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示范县、120个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500个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500个以上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和300个国家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地选择试点地,安装全程全面机械化农机作业监测设备,采集农机作业有关数据。建立必要的数据中心,进行数据接收、处理、分析及储存。

三是推进标准制定。当前,除部分高端农机装备统一配置外,农机作业监测设备既可由购买人选配,在农机装备出厂前安装,也可在购买后根据实际需要再行安装。现行农业机械推广鉴定大纲,并未涵盖这两种安装方式涉及的农机作业监测设备。建议针对不同农机装备实际,加快推进推广鉴定大纲和相关技术标准制定工作,建立农机作业监测标准体系,推进农机作业监测设备的推广应用。

开展农机作业监测,可以实现农业投入品精准投放、生产过程精准控制、农产品全程可追溯和全环节精益化管理,实现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资源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农机作业监测的实施,将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智能化、信息化,助力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将越走越稳健、越走越宽广。Θ

猜你喜欢
机械化农机装备
智慧农机护航小辣椒种出新花样
哪些装备为太空之旅护航
王小虎:“土”专家与“新”农机的不解之缘
这些精锐与装备驰援泸定
轻简小农机解决设施蔬菜大问题
力促农业机械化 迈进农业“高质量”——聚焦《“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
港警新装备
Inventors and Inventions
农机购置补贴的绩效分析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