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真实情境 触动生命体验
——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

2022-11-22 12:46束乾银
中学语文 2022年26期
关键词:荷塘月色荷塘情境

束乾银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和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主动思考习惯,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在语文学习中增强审美体验,提升学生对文章的内涵理解和审美感受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们忽视自身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加上当前教育中存在功利性色彩,对审美教育的有效推进产生极大的阻碍,因此重视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意义重大。散文阅读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有显著价值,因此加强散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极为重要。常规教学过程一般包含教学导入、分析和评价等步骤,这里以《荷塘月色》教学为例,探讨如何让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意境,提升散文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

一、《荷塘月色》教学目标

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重点要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促使学生深刻体会《荷塘月色》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教学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逐句的语言朗读、赏析,文章语段赏析,引导学生品味散文的语言美;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分析意境,分析本文特色,感受意境美;深层解读文章的精彩段落,感受文章的意蕴美。《荷塘月色》的整体教学目标,就是要促使学生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引导学生展开想像和联想的翅膀,体会朱自清笔下的月下荷塘、塘上月色与荷塘四周的美景,让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境界,通过对文章的多维、深层解读提升学生的个性化、深度解读能力,掌握《荷塘月色》的个性化解读方式。

二、学生审美能力的开发和提升

1.重视导语设计,激发审美意识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对导语的设计。优秀的导语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就像是戏剧的序幕、乐曲的前奏,良好的导语能够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之后教学活动的推进做好充足的准备。通过优美的导语,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来,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

例如,在讲解《荷塘月色》前,提出:“同学们能否背诵一些关于荷花的诗词,是否学习过关于荷花的散文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背诵出很多的荷花诗词名句,包含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李商隐的“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李白的“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等等,学生对荷花的诗词学习较为广泛,记忆深刻。基于此,教师可以导入到《荷塘月色》这一散文的学习中:“上述同学所背诵的均是古诗词,都是描写和赞美荷花的,尽管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但是容量有限。今天,我们将开始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篇散文描写了荷花、月光、草、树、小径等,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欣赏夏日荷塘月色的美,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夏日的荷,独自宁静地处于荷塘中,有碧绿优雅的罗裙、淡雅恬静的脸庞,散发着淡雅醉人的清香。教师的导语要突出荷的这些特点,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

2.创设情境,培养审美情趣

散文课堂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内心需求出发,构建出由文字而来的艺术世界,帮助他们转化文字为情境或意境。这种转化通过情感作为牵引,或创设出情境、主动探寻,或展开丰富的想象,品味意境,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的细腻。优秀的散文情意缱绻且文字隽永,学生不一定会具备顺利进入意境的审美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有意识地构建另一组语言情境,创设出类似的情境,同原文形成对照。学生对景物间的差异特点进行品读,将能够感知文字的情境美以及蕴含情感的区别。,《荷塘月色》的重点就是文章的第四段,朱自清先生的语言雅致而朦胧,把情感投射于月下的荷塘,整体上的情感较为细腻且极其丰富。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创设出“别样”的情境:“叶子出水很高,像展开的舞女的裙……清风徐徐……荷叶和花朵也有轻微的颤动……在这明朗的月色中,荷叶青翠,荷花袅娜……”仿写内容不再修饰情感的表达,强调“淡淡月光下”的朦胧情态。相较之下,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的情感和情态美等均能够较为充分地表现出来。通过教师对不同情境的创设,以便学生能够初步、自觉化地展开审美判断,促使他们参与审美体验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够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凸显出“此境”的特殊性。

展开想象,增强情感体验。在《荷塘月色》的教学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能够极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感。借助合理想象和深入揣摩理解,文字符号可以形成丰富的文学世界,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但是如若忽视蕴含于文字中的丰富信息,将难以将整体的人情、画面美深刻地挖掘出来。如《采莲赋》中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本不外显,但是揣摩品味留白的文字能够促使学生将文中美好形象想像出来,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如教师从“妖童媛女,荡舟心许”切入,让学生体会句中丰富的意蕴和情感,学生会纷纷作答:“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充分展现出留恋不舍之情;“鷁首徐回,兼传羽杯”,充分展现出情愫的滋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积极思考,作者为什么选择描写恋爱场面的诗句,之后透过美好的爱情,借助想象,得出结论:作者想把欣赏荷塘月色的喜悦之情,借助歌颂爱情的美好诗句予以完美体现。

3.参与语文活动,增强审美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脱离社会生活,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让学生有选择生地参加,这样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审美能力的培养。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教师应当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促使学生形成各不一致的审美观念,在教学中积极融入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多样化的语文活动中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实施个性化的审美培养。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包含着很多关于生活实际的想象,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层面上应该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作者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很美,缓缓地、温柔地将月光下的荷塘美景展现到学生的眼前,教师完全可以找一处荷塘,带领学生月夜前去欣赏一番,感受一番。这样,在不脱离大众观念的基础上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荷塘月色》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一步步引导学生提升审美能力。最后的教学环节就是进行教学评价,分析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情况,教学过程和方法,在赏析文章中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而其中隐性的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精心设计的导语、创设的情境、组织开展的语文活动,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审美情趣,增强审美能力。《荷塘月色》的教学实例能给我们语文教师在阅读中进行审美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

猜你喜欢
荷塘月色荷塘情境
荷塘联欢会
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荷塘月色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荷塘三记
荷塘月色
小世玉智闯荷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