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应用对策

2022-11-22 12:46张宜跃
中学语文 2022年26期
关键词:林觉民哈姆莱特郁达夫

张宜跃

生活是诱发人类思考的一个跳板,它是人类感知与体会的源头。所以,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要与生活紧密结合,学生写作要与生活贴近才能创作出优秀且让人有情感共鸣的作品。实际生活就是一个又一个故事素材,一个城镇、一个人、一处历史,这些都代表了风霜与岁月,知晓了这此,继而就有了可写的素材。

一、写作是人文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语文写作教学过程当中,过于重视写作技巧和写作的模式化范本,不真实性、虚假想象这些不切实际的内容占据了学生的写作思维,这是高中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通过生活化作文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当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那么相应地,他们的思想情感也会得到升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体验、思考和感悟生活,并将这些感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他们的写作水平自会逐步提高。

针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哈姆莱特》(节选)写出一篇读后感,老师可以做如下指导:“在教学生涯中无数次阅读和理解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他虽然在戏剧里被创造,但是他活在了生活里,哈姆莱特是典型人文主义的代表。老师觉得他是一个很矛盾的人,作品中的旁白就是这个人物的表达方式。哈姆莱特用他自己的方式演绎着他自己。其实,我们也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演绎着自己,比如歌手用音乐表达自我、老师要用粉笔去表达自我、而画家要用画板去表达自我等一系列的职业、人物,每一个社会中的人都有一个身份用来表达自我。所以同学们在写作之前要弄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写作,你想要通过写作塑造或者说想要表达出一个怎样的人物,这些都是你们需要思考和弄清楚的问题。”莎士比亚在这部作品中极力展示和表现人文主义,哈姆莱特这个人物极具悲剧特色,他从开始的单纯善良、完美主义者,最后看清社会的现实和黑暗之后就变得极端和偏激。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这些文章中的背景对学生讲解,老师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深层次内涵,并且从中学会感悟人文层面上的内容,让学生厚植人文主义情怀。

二、课堂教学生活化

老师要以生活形式去代替枯燥沉闷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经历中书写故事,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写作氛围和环境。这种环境对激发学生的写作能力有极大的好处,因为只有当一个笔者是感同身受的,他才能写出细节和真实,而细节和真实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如老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讲述一件自己真实的故事,以“我的黄金时代”命名,老师可以讲自己大学时期的故事,叙述大学生活中的趣事和对自己人生有转折意义的故事,然后串联成一篇文章。一个真实贴近生活的作文素材,远比老师的空洞讲述、死板的写作技巧强得多。比如老师可以用《与妻书》一文进行举例。这是林觉民写给妻子的一封绝笔信,林觉民在文中表达了对妻子的愧疚之意,也表达出了对于妻子深深的不舍之情,他选择了国家大义,牺牲了自我。其中还有林觉民在信中未写完的,让妻子与世人去领会其中的更深层次的含义,他希望用自己的牺牲换来国家的进步。整篇文章真情实感、笔触委婉且有力,读完整个信件之后让人深深动容,极具感染力和共情力。这就是林觉民以生活为大背景所创作出来的文章。老师可以通过对这篇文章与生活的结合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那份真情,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写作总会和政治、新闻时事联系,老师可让学生对一个新闻实事进行分析和总结,针对社会新闻热点进行写作,可以在课堂上抛出一个热点话题和同学们一起讨论。例如最近讨论热度最高的“吉林感染者激增”“冬残奥运会上的中国式浪漫”“考研国家线为何普遍大幅上涨”等等话题,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件。奥运会,中国作为东道主,我们都深感骄傲;考研是每一个大学学子都会去关注的问题,这则新闻看完之后,感想是什么,都可以让学生讨论或者写出来。学生如果可以针对一个热点进行热烈讨论的话,那么他一定可以把他内心所想的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一篇有感而发、贴合生活的文章。写作是具有开放性和可发散性的,高中写作课程生活化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感而发、能够真心讨论一个问题。只有让学生产生共情并在这种纯粹又自然的“生活氛围”当中渲染,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才能够勾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这也是高中生活化写作的目的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让学生能够自由地抒发真实情感,往往比刻板的模板写作更加能走进别人的心,也更加能够打动别人。

三、延伸阅读贴近生活

大部分高中学生成天都只顾着埋头于数理化的题海之中。他们根本就没有多余的时间去阅读中外经典的名著。如果高中学生仅仅只是靠语文课本中的阅读量进行写作,这是远远不够的。当一个学生的阅读面狭窄,只停留在教材课文的阅读和初中的写作水平的话,他们看问题就不会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没有营养、语言空洞、内容无趣且没有情感。此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关注生活,提高阅读、写作的能力。学生在生活化的写作初期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表述不清的状况,就必须要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和阅读量。因为高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还比较浅薄,所以老师要不定期组织学生阅读。最好每周都指定一个阅读日进行,好好利用起学校的图书资源,开展与阅读有关的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开拓视野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储备量变得丰富起来,同时老师也要让学生明白优秀范文也是作者在体会过生活后加工出来的产物。只有学生的脑子里有内容作支撑,才能下笔如有神、结构清楚明了、逻辑缜密严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积攒起丰富的阅读量,并且在阅读的基础上得到感悟,让学生感悟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老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写读后感开始练起,就比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这是郁达夫于1934 年8 月创作的一篇散文,郁达夫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通过这篇文章抒情感怀对国家动荡的无奈,他最初的愿景就是简单的赏秋而已。但是他不得不奔波,为了国家大义而奔波。他只是单纯地想要一片净土,也从侧面表达出来作者的悲怆之情。其中深刻蕴含和表达了郁达夫的个人主观感情的“秋”,这个“秋”代指了很多方面。散文是有个性的,在某种程度上,散文是作者的乌龟壳,那里保护了每一个作者的心碎和难捱。这篇文章的面世不仅和郁达夫的身世、性格有关,也和整个动荡的时代大背景有关。老师还要引导学生随时记录下自己看完文章之后的感受,这样学生日后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就不会茫然和抓瞎,还能以此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共情能力,才能够写出让人共情的作品。课堂绝不仅仅只在教室里,社会和生活是一个更大的课堂,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的理解和学习,并将这种感受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生活的细节之处皆是学问,高中生活化的写作教学是为了让学生产生理解和共情,但是应试教育的作文题目也是要与政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了解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和懂得观察、理解生活。当高中学生对生活化的作文写作可以如鱼得水时,这就说明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模式是巧妙且正确的。只有当学生对于写作充满情感与兴趣时,才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思维活跃起来,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的灵感,这样学生才能写出共情的优秀文章。

猜你喜欢
林觉民哈姆莱特郁达夫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一封《与妻书》,千古家国情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林觉民:不负家国却负卿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参考答案
贵人
从《故都的秋》看郁达夫与北京的关系
《郁达夫手稿:〈她是一个弱女子〉》
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