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互动性景观设计

2022-11-22 14:13黄振兴宋庆庆范砚婷
艺术家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公园使用者长城

□黄振兴 宋庆庆 范砚婷

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长城文化公园的号召,本文结合不同维度的长城文化特点,探讨互动性景观在长城文化国家公园中应用的可能性与方法,对长城文化进行“向上”“向下”“平行”三个维度的解析,对互动景观的应用方式与方法进行总结,论述在长城文化中应用互动景观的要点与方法。

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杰出古建筑,是史上修建时间最长、跨度最大的文化遗产。1952 年,时任政务院副总理郭沫若先生提议“保护文物,修复长城,向游人开放”。2019 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第九次会议时讨论并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标志着我国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开始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2020 年,第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我国应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自此,建设依托长城、黄河、长征、大运河的四大国家级文化公园成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长城作为我国古代人民智慧与汗水结晶而成的世界级建筑奇迹,已成为全球无与伦比的壮丽历史文化景观。建设以长城为主题的国家文化公园有利于增强世界对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我国人民对国家的归属感与民族自信。同时,文化公园的建设也应考虑受众的多样性与文化信息的传达效率。而如何使互动景观兼具对游人的吸引与对文化的传播成为当下需要研究的重点。本文尝试探讨如何在长城文化公园中应用互动景观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宣传,期望对以后的文化公园建设提供范例。

长城文化遗产具有路线长、时间跨度大的特点,在时间与空间上均展现出线性特征,因此,很难进行全面且有效的保护和利用。根据我国国家文物局与测绘局2009 年公布的数据,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后于甘肃嘉峪关结束,共经过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属的156 个县级地区。明长城共计8851.8千米长,经过壕堑约360千米。其中,约2000 千米为依托自然天险为墙体,6259.9 千米为人工修筑墙体。保存情况较好的墙体约500 千米,保存情况一般的墙体约1100 千米,保存情况较差的墙体约1500 千米,保存情况差的墙体约1200 千米,已消失墙体长度约为2000 千米。保存较好的主要长城节点有八达岭段、居庸关段、山海关段、慕田峪段、司马台段,各段长度综合仅占全国明长城总长度的8%。

2018 发布的《长城保护与开放利用对策研究课题报告》对全国13 个省、31 个市、77 个县进行实地调研后发现共有162 处场所对长城进行了开放式利用,其中66 处为旅游景区。该报告对开放利用的景区人流量做出翔实的统计,年接待游客500 万人次以上的景区有泰山景区、八达岭长城景区;年接待游客100 万~500 万人次的景区有水关长城、嘉峪关关城景区、镇北堡西部影视城等7 处景区,年接待游客50 万~100 万人次的景区有4 处,年接待游客50 万人次以内的景区有18 处。由此可知,长城文化遗产的保护主要依靠旅游产业,这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产业保护文化、文化提升产业的良性循环。

一、长城文化解析

长城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与汗水的结晶,关于长城有关的传说与故事数不胜数,对长城的文化解读总体上有“向上”“向下”与“平行”三个方向。“向上”即将长城文化置于更加庞大的中国战争史与军事发展史中进行解读。“向下”可理解为将长城文化分解成若干细节,例如,长城的结构构成、长城的发展历史、长城在战时的应用方式等。“平行”即依托历史人物与典故与长城发生的关系进行解读。

(一)“向上”:以明长城在明代战争史中发挥的作用为例

《明史》载:“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初设辽东、宣府、大同、延绥四镇,继设宁夏、甘肃、蓟州三镇,而太原总兵治偏头,三边制府驻固原,亦称二镇,是为九边。”明代九边重镇自朱元璋起便执行“高筑墙”的修建方针,自公元1368 年(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开始修筑居庸关段长城直至公元1600 年的二百余年历史中,九边设置经多次调整,也带动了长城与军事聚落的增废、更新与演替,并最终形成了东西跨8800 千米防御带、11 个军事城镇、45 路防守的明长城九边重镇防御体系。九边体系中,宣、大、山、蓟、辽五镇起到守卫京城北大门的重任,榆、宁、固、甘四镇起到守卫西塞的作用,其中辽东镇为九边之始,也为边防与海防的交界处,在明朝末年抵御后金战役中“关—宁—锦”防线中发挥中枢连接作用。蓟镇主要守卫京城北侧以及皇陵。宣府、大同二镇构成“外边”,山西、真保二镇构成内边,借助燕山和太行山守卫京城西侧。延绥镇由于战略位置重要且无险可守,因此,耗费大量人力修筑了两道平行的长城“大边”与“二边”,用以防御游牧民族的袭扰。宁夏、固原构成保卫河西走廊东部与宁夏平原地区的内外两道防线。甘肃镇为九边的最西侧,既有军事防御功能,也有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与分化蒙古势力与西域国家外交关系的任务。

(二)“向下”:以长城预警与烽传系统为例

九边重镇为保证各城池之间的协同作战体系而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军情、政务传递系统。侦察预警系统在九边重镇中的每个镇都有不同的层次分布。其中,以蓟镇的侦察预警系统最具特色,其自北向南的层次分布为明哨—暗哨—架炮—墩堠。每个组成部分都有不同的位置关系与功能作用。其中,明哨的主要作用为传递敌军第一手动向,通常位于距长城300 公里以外的敌军腹地。暗哨的主要功能为将明哨的信息传向长城,暗哨处于明哨与长城之间,距长城线250 公里。暗哨也可应用架炮回传军情,架炮紧邻暗哨,每两个架炮距离约5 公里,设置在高地,也起到检视敌军动向的作用。墩堠为探敌预警系统的最后一环,自此开始进入烽火传递系统,墩堠将敌情沿长城横向传递通常布置方式为一里一墩,每墩五人。“色者,旗、火之类是也;声者,梆、炮之类是也。”烽火台沿边和向上级城池两个方向传播,逐台连接,遥望相视,“三墩互见、声音互闻”。由此可见,当时主要通过旗、火、烟、炮等形式对军情进行传递。

(三)“平行”:以戚继光北御鞑靼为例

公元1568 年,戚继光被调任前往训练蓟州、昌平、保定士兵。公元1573 年,鞑靼以向明朝索要赏赐遭拒为由侵犯喜峰口地区,戚继光奉命平乱并多次抵御鞑靼族入侵。公元1574 年,戚继光活捉对方统领并迫使对方投降,为边疆带来很长时间的安定。

戚继光在此期间大力发展军事设施建设,为长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山岭长城一段遵循了“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思想,在地势低矮处增高城墙,地势高耸处修筑敌楼并依靠障墙、支墙、挡马墙进行防御工事上的强化,同时修筑了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空心敌台供士兵长期驻守。

二、互动景观在长城文化公园中的应用类型

互动景观在符合景观设计的要求下,更加注重景观与使用者的互动性。互动景观在设计应用时既可辅助传统景观,增强使用者体验,也可作为独立的一部分单独组成景观序列的一部分。在辅助传统景观部分时,应着重加强使用者的参与体验,可让使用者在整个景观的设计阶段提供意见,同时,在日后的景观改进与提升中也大量加入使用者的意见。

(一)制造氛围感

该种手法对场地要求较高,通常需要不被影响的光照、声音等条件,因此多在某一密闭空间内展开。例如,由奥努维尔·埃利亚松设计并于2018年春季在红砖美术馆展出的“道隐无名”系列装置艺术,作者通过镜子反射大型景观装置营造出一个巨大“光轮”飘浮在空中的奇幻景象,抑或是通过雾气装置折射光线呈现出彩虹效果,虽然效果出众,但毕竟未做室外展出打算,因此,整个装置需要很多人员维护且抗干扰能力弱、设备昂贵。

(二)依托数字化技术

依托数字化技术的互动景观可分为主动互动式与被动互动式,主动互动式需要通过感应装置获取使用者的信息并依据信息反馈相应的结果达到互动目的,具有极强的吸引游人的功能。被动互动式则是由使用者主动参与,主动使用装置才能达成互动。例如,3R(AR、VR、MR)及其衍生技术,给使用者带来新意,达到增强游览的效果。该技术主要用于展示,即在使用者有兴趣的前提下才与之互动,使用者不主动参与时不会干扰使用者的正常游览。

(三)依托物理装置

依托物理装置的互动景观主要用于增加游戏性或对某项科学原理进行实际运作的科普,例如,张唐景观在云朵公园中应用的阿基米德取水机以及自行车式喷泉,该种装置常用于儿童活动场所,以促进儿童游戏性以及与其他人的互动。

(四)依托自然现象

该种互动景观古代就有所建造,类似北京天坛的回音壁,利用自然现象,使使用者与其进行互动,大致可归类为应用光的反射折射、应用声音、应用气味、应用触觉感受、应用温度变化等。

(五)依托社交分享需求

自媒体得到爆发式发展后,人们旅游的一个项目即拍照、拍摄与分享视频。作为一个以使用者为本的景观,应充分满足游人的需求。同时,广泛的自媒体传播也能为景区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因此,设置若干处符合当代审美的拍照场所也是增强游客参与感的好办法。

三、互动景观在长城文化公园中的应用方法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的互动景观设计应分为两部分。其一,互动景观自身应形成系统,构建一处以互动景观为主体的体验节点;其二,应运用互动景观补足其他景观的不足,强化其他景观节点的优势,为使用者的参观游览提供方便。

(一)互动景观结合“向上”层级的长城文化设计

“向上”文化层级通常需要以一个宏观的视角去看待长城的发展,应注重时间维度的变化与重要历史节点的表达。较为系统且全面的知识普及应结合景区展馆布置,在与其他历史知识互相呼应的同时,利用展馆空间为各类高新技术设施提供保护,进而扩充设计手段。

(二)互动景观结合“向下”层级的长城文化设计

“向下”层级文化的特点是文化与长城本身相关,例如,某一结构的具体应用、某一细部的具体施工方法等,该层级的互动景观应结合长城遗址进行布置,如将某一构件复现并供游人亲手体验、尝试组合等,同时也可结合“3R”技术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讲解,这样既能提高游人的兴趣,也能对长城文化进行高效传播。

(三)互动景观结合“平行”层级的长城文化设计

“平行”层级中涉及众多历史人物与典故,因此,该部分知识相对碎片化,适宜结合其他两个层级进行科普与展示。让观众清楚一段历史来龙去脉的最好方法是让他们“参与其中”,部分景区的“情景表演”是很好的展示方法。对于故事性强烈的历史典故,景区可聘请专门人员在特定时段与地点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进行科普,而相对简单的典故甚至可以让游人也参与其中。景区管理部门可以全方位地对景区服务人员、设施进行包装,使之符合历史场景,营造氛围感,这样在科普教育的同时也形成了景区特色。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中的互动景观规划设计应紧密结合与长城有关的文化,在做到增强游览体验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知识。互动景观的类型应依据具体功能进行多样化布置,单独成节点的互动景观应由多种互动设施组合布置,昂贵的互动设施应尽量依靠场馆设置,利用多种科技手段对历史遗迹以及部分有特色的构件进行科普教育,同时也应对游览场景进行深入设计,使游客获得沉浸式体验并构建景区文化。

猜你喜欢
文化公园使用者长城
设计让您在喜爱的虚拟世界中自由奔跑
积极推动江苏国家文化公园立法
浅析城市文化公园景观设计
登长城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乡村文化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我爱多姿多彩的长城
抓拍神器
长城,长城
基于场所理论的城市文化公园建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