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统领下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研究

2022-11-22 14:33阚晓霞
关键词:多边形分数素养

阚晓霞

(胶州市九龙镇九龙小学 山东青岛 266300)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具有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分析观念和运算能力等作用,但是前提是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积极引导,合理运用整体式的教学模式。为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从难度梯度设置入手,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动力。同时,借助探索式的学习塑造学生数学意识,提升核心素养,以达到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中的分析观念和运算能力等目的。基于此,本文以小学数学为例,对核心概念统领下的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改进策略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难度梯度设置,循序渐进地提升教学效率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单元之间的各课程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并且没有合理地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前部分的教学任务是较为困难的,而后部分的教学任务是十分简单的现象。此类情况的出现,最大的不利就是使学生难以循序渐进地掌握重难点知识。尤其是对于小学学生而言,学生本身需要完成的作业体量并不是特别大,所以需要教师在课堂中运用典型例题开展教学,使学生在后续的学习中便可以十分顺畅而不用进行大量的刷题。鉴于此,教师应该科学设计难度梯度,根据单元内知识点的难易程度,科学安排教学任务,让学生能够更加顺利的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脉络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难度梯度有效调整教学顺序,将单元中各部分的知识融合起来,就可以的让学生逐步实现对重难点知识的突破。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进行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后进行分数乘法的教学,因为对于分数乘法的教学,只需要学生学会在乘法的过程中约分就能够合理地使用,也就是说,学生只需要运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分数的大小不变这一性质,就可以很好的学会分数乘法。但是对于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学生还必须要学会分数的另一条性质,即:只有同分母的分数才能进行相加减。也许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符合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路线,但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梯度,借助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既能够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正常理解,又能够逐步提升难度,加强学生对于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合理地设置难度梯度不仅仅可以体现在不同课时的教学层面,在对于不同学生的教学层面,也可以采用难度梯度设置,对学生实现因材施教[1]。

二、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动力

小学数学是一项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兴趣引导的科目。因为对于天性爱玩的学生来说,只有能够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在后续学习中的动力。同时正应了那一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具有侧重性地培养学生数学兴趣。鉴于此,为了有效地增强课堂学习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应该借助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利用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角度掌握整个单元的结构框架,从而能够切实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质量,在数学学习方面形成更加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有助于顺利开展课堂教学,为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打好基础。而单元整体教学的模式可以以主题方式来进行教学,将设计的主题活动穿插到单元的教学过程中,使其充满趣味性。同时主题活动的开展又能够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如此一来,便能吸引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快乐中收获知识。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手工作品中的多边形”为主题设置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熟悉多边形的形状和基本知识。教师可以设置制作“纸房子”的教学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关于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五边形等基本知识,然后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纸房子部分的制作。在学生学习完三角形后,让学生制作房子的三角形房顶。当学生学习完多边形中的四边形,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制作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窗以及房底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让学生构建完成纸房子的各个部分,然后再进行相应的组装。最重要的是,教师可以在这个主题活动中设置相关的奖励,比如给予纸房子制作最精良的学生一定的奖励,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的兴趣。只有学生学习好相关知识才能够在制作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所以这样的主题活动也确保了活动的知识性。即该活动不仅仅具有游戏性质,也有教学性质[2]。

三、前后设置疑问,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始终抱有好奇心,而积极地探索相关知识是一个十分良好的学习状态。正如学生推荐书目《十万个为什么》中所体现的思想一样,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有一定兴趣,尽量能够自行地进行一定的探索和了解。试想一名对于数学始终保持一定的好奇心,能够自行探索数学知识的学生,和一名只能够在教师的督促下进行学习的学生,谁的学习效率会更高一些?显然是前者的学习效率较好。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自主进行相应的探究呢?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疑问,激发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生活中的多边形——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设置疑问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进行探索的动力。例如,教师可以在原有的计算三角形面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四边形可以沿对角线分割成两个三角形。可以通过计算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进而得出四边形的面积。在进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可以拓展到多边形的计算,告诉学生多边形可以拆解成多个三角形,通过计算三角形面积之和的方式来计算多边形的面积,据此可以设置疑问,让学生去探究多边形的面积。除此之外,有时还可以为后续的学习进行一定的铺垫。例如,在学习了多边形的面积计算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圆的面积来计算扇形的面积,并且观察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有何相同点和差异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除了在课后进行探索式的引导以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设计疑问,引导学生沿着教师设置的课堂典例进行自主的探究。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的《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一)》和《关注污染——分数的加减法(二)》这两个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只有同分母的分数才能进行相加减以及分数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后分数的大小不变。教师教导学生这两条性质之后则可以写一个典例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索,运用讨论等方式来进行解题方法的研究,自主学习通分的计算方法。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下,更容易培养出学生较强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中相关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保持数学学习的好奇心。

四、塑造数学意识,提升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学生计算能力和计算方法的提升,还有一个关键点在于学生数学意识的树立。具体是指数学层面逻辑的严谨性、进行独立思考探究的能力、创新性学习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其核心素养为教学导向,使其养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勤思考、爱钻研的好习惯。所以说,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起点也在于数学意识的培养,只有改变一些不严谨的观念,改变不善于努力思考的习惯,改变守旧的思考方式,才能够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出符合新课改中核心要求的小学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数学知识可以在课堂上或者是作业中进行体现,而数学观念的形成是较为困难的,需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那么,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感染学生,使学生塑造数学意识呢?单元整体的教学模式可以为其提供一定的帮助[3]。

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渗透数学层面逻辑严谨性的时候,可以运用前后关联的单元知识进行前后知识的相互印证,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是能够明白由来和原理的,并不是盲目地套用公式进行计算。例如,教师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完美图形——圆》这一单元的教学时,首先可以教导学生利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圆的面积,利用圆的周长公式来计算圆的周长。但是在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运用拓展教学为学生讲解圆的面积公式和圆的周长公式的由来和背后的故事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导学生一个个公式、运算方法的背后,让学生知道数学解题不仅仅是公式的盲目运用。例如,教师可以讲述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运用弧度制来解扇形的面积进而推广到解圆的面积等等。作为小学学生而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或许并不能获得十分多的知识,但教师通过这个过程中向学生传递了一种数学思想。例如,教师在进行学生独立思考的数学意识塑造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上述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该教学模式下,应该要求学生通过独立的思考来进行探索,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五、课后回顾反思,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回顾反思在小学六年级快要进行小考的时期是尤为重要的,因为学生必须通过复习小学学习过程中的相关知识,以此来取得更好的小考成绩。但实际上,课后复习和课后回顾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小考的备考上,在学生平常的学习过程中也是格外重要的。特别是以单元整体模式为教学方式的教学理念下,一个单元的知识点往往是有联系的,学生必须学会以一个单元为复习范围进行一定的复习,才能够将一整个单元中的知识融会贯通,同时方便学生将本单元知识点与其他单元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设置合理的课后回顾反思方式,以此来提升数学教学效率[4]。

例如在进行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运用合理的课后回顾反思提升教学效率。比如,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进行提问:请问同学们在进行分数的加减的过程中,通分的这一过程是怎么样找到公分母的呢?通过这样的合理引导,让学生进行回顾反思。同时,教师引入这一课时的教学知识即因数和倍数,然后告诉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其实已经了解了这一课时的相关内容,因为在寻找公分母的过程中,学生寻找到的数字就是分母的倍数。为了更好地了解相关的知识,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联动之前的知识进行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7倍数游戏:从1开始轮流报数,但逢尾数是7或者7的倍数,则不能报数,要喊“过”。如果犯规则要“惩罚”,结束惩罚后,由受惩罚者开始报数,可以进行任意报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熟悉背熟相关知识,同时在熟悉背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教导倍数和因数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联系。所以运用单元整体模式进行教学,在回顾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更好地熟悉之前所学的知识[5]。

结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同等重要地提升教学效率,甚至在某些层面是更重要的。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侧重于核心素养培养。而只有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引导,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单元整体化的教学模式给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方案。为此,教师需要从难度梯度设置,教学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动力、前后设置疑问探索式的学习、塑造数学意识,提升核心素养、课后回顾反思,提高教学效率五个方面入手,积极提升学生的能力和观念,对学生进行综合培养,使学生成为综合性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多边形分数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多边形内外角问题的巧解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
有关多边形边数问题的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