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 静待花开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

2022-11-22 17:27
好家长 2022年4期
关键词:共育家园行为习惯

文 倪 云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五大领域肩负的行为习惯培养目标,为幼儿园养成教育指明了方向。目前,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主要由幼儿园负责,家长对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不太重视,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幼儿园是幼儿启蒙教育的起点,而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因此,幼儿园要不断深化家园合作,将其渗透到五大领域教学中,聚焦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引导家长参与园本养成教育,开辟信息化家园合作渠道,开发个性化家园共育课程,家园携手为幼儿打造一片健康成长的蓝天。

一、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现状

(一)部分教师忽视养成教育

很多教师把教学精力放在五大领域教学中,关注幼儿智力开发,忽略了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教师在教学中会强调课堂纪律,要求幼儿坐在座位上,教学重点在语言、数学、阅读和美工等方面,对幼儿坐姿、课堂发言习惯和用餐习惯等关注较少,没有针对幼儿身心发育特点开展养成教育,没有及时纠正幼儿的一些不良学习、生活和语言等习惯。

(二)部分幼儿不良行为习惯多

幼儿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王子”,衣、食、住、行等全部由家长包办。不少幼儿生活于被溺爱的氛围中,存在娇生惯养、性格霸道、不懂分享等坏习惯,不配合教师的教学管理。例如,我班有一位“小霸王”淘淘,他的父母都是公司高管,经常出差。他随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非常宠爱他,导致他养成了蛮不讲理的性格。只要教师、同伴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在班上又哭又闹,让大家头疼不已。

(三)部分家长培养意识不强

由于工作繁忙、育儿知识缺乏等原因,家长只重视幼儿在幼儿园学到哪些知识,很少关注幼儿的行为习惯。例如,乐乐的家长希望幼儿“赢在起跑线上”,给幼儿报了英语班、书法班和编程班,把幼儿的离园时间安排得很满,幼儿变得越来越沉默,很少和他人交流。但是,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幼儿在社交能力、语言表达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四)家园之间缺乏有效合作

虽然很多幼儿园都在积极推进家园共育,但多是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运动会、亲子作业等方式进行。一方面,家长不了解幼儿在园内的生活、学习和社交表现;另一方面,教师不了解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影响了家园共育质量。

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营造成长氛围

对幼儿来说,家庭和幼儿园是对他们成长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场所。但是,很多家长都忽略了幼儿的行为习惯。家园共育可以督促家长重视幼儿日常生活、礼仪和劳动习惯培养,为幼儿营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教师可以定期布置行为习惯亲子作业,指导家长带领幼儿一起做家务、整理玩具、户外运动,培养幼儿爱护物品、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二)有利于转变家长观念

很多家长想学习育儿知识,虽然想改变幼儿爱发脾气、任性、自私、自理能力差等不良习惯,但是苦于没有学习渠道。家园共育为家长学习科学育儿知识,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提供了新的渠道。幼儿园要把行为习惯培养融入园本课程中,为家长系统性讲解良好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语言习惯等培养方式。

(三)有利于纠正不良习惯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工作,需要幼儿园、家长通力合作。幼儿园要积极开辟家园共育新渠道,指导家长开展幼儿行为习惯教育。例如,教师督促家长关注幼儿饮食习惯,让家长运用激励和游戏方式纠正幼儿挑食、爱剩饭的坏习惯;鼓励家长适当放手,让幼儿独立穿衣吃饭、整理玩具。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策略

(一)开展文明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指南》中明确了幼儿园社会领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善的好习惯;语言领域下的教育要求则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引导幼师使用礼貌用语与他人进行交流,培养幼儿文明交往的好习惯。我以《指南》中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目标为核心,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例如,乐乐是班级里的“调皮鬼”,每天早上都匆忙地“踩着点”跑进班级,很少和家长道别、和教师打招呼,偶尔还会在幼儿园门口和父母发脾气。针对乐乐这种情况,我编写了小短剧,模拟幼儿与爸爸妈妈道谢、主动与他人打招呼等场景,并让乐乐和我一起站在幼儿园门口,迎接小伙伴,让他学习其他幼儿和爸爸妈妈告别、和教师打招呼的方式。慢慢地,乐乐不再迟到了,还主动和爸爸妈妈道别,和教师打招呼。

(二)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不少幼儿挑食、剩饭,喜欢吃零食,不爱吃蔬菜。针对这一不良饮食习惯,我班开设了有机小农场,带领幼儿种植黄瓜、油菜、西红柿和生菜等蔬菜,让幼儿体验翻地、播种、浇水、除草和施肥等劳动,培养幼儿珍惜粮食、爱吃蔬菜的好习惯。幼儿非常珍惜亲手种植的蔬菜,这些蔬菜被端上餐桌后引起了他们“争抢”,剩饭也越来越少。我还让幼儿把自己种植的蔬菜带回家,并布置亲子烹饪作业。劳动教育可以让幼儿体验种植的辛苦,明白食物的来之不易。

(三)开展自律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辰辰是我班的活跃分子,活泼好动的他,坐着的时候扭来扭去、经常拉着同桌说悄悄话、户外活动不听教师引导等。为了培养辰辰的自律意识,我安排他做班级纪律委员,在全班幼儿面前给他戴上了纪律委员胸章。同时,我将他的“工作”视频发给家长,让家长在家中“同步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辰辰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不仅自己做到了遵规守纪,还会监督其他幼儿,显著增强了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

(四)提升生活技能,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指南》中提出了生活领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目标,其重点是提升幼儿生活技能。针对小班、中班和大班幼儿特点,我开发了分层良好行为习惯园本课程,让家长用拍视频的方式记录幼儿生活,督促家长重视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例如,我教育刚入园的小班幼儿学会独立吃饭、漱口洗手,提醒幼儿不要把玩具和其他用品放入口中,集体活动时不打闹、不推搡其他幼儿;中班幼儿从生活技能入手,我教育幼儿学会独立穿衣、独立洗脸刷牙,能够自己整理书包,熟记父母的电话和家庭地址,不吃陌生人的食物、不理会陌生人的搭讪;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从培养责任感入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劳动。

猜你喜欢
共育家园行为习惯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农村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皋兰县石洞小学为例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梦中家园
多动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策略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温馨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