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游泳训练的技巧与技能训练方法

2022-11-22 17:55王宇昌
当代体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身体素质游泳技能

王宇昌

(长治医学院 山西长治 046000)

游泳运动既能够增强大学生关节灵活度,强健体魄,又能够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力,增强自信心。同时,学会游泳技能,还能够让大学生拥有一项救命的生存技能。因此,高校开设游泳课程是非常必要的,目前高校游泳课虽然很受大学生的欢迎,但是课程的教学效果却并不明显。很多大学生对游泳的认知尚浅,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技能锻炼方式等不是很了解,这就需要体育教师为他们提供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以便他们可以从游泳训练中得到身心素质的提升。该文从高校游泳教学的难点入手,重点分析了游泳训练的技巧和技能训练方法,以便促进高校游泳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大学生更快地掌握游泳的技能。

1 大学生游泳训练的难点

1.1 普遍缺乏理论知识

目前,多数大学生在进行游泳训练的过程中,较为重视动作技能的掌握,对于游泳理论方面的知识较为忽视,知之甚少,这就导致了他们对游泳项目的认知不够,最终影响到训练的效果。首先,如果大学生不具备游泳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不能够很好地应对水的浮力、阻力和压力等,也就无法很好地掌握游泳的技能。其次,如果大学生在游泳训练中不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救技能,就会导致恐惧心理的出现,进而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效果。再次,如果大学生不具备游泳相关的理论知识,就会增强内心对水的恐惧心理。因为游泳项目需要大学生在水中进行训练,需要他们不断地进行身体姿势的调整以适应训练的要求,这就导致了一旦出现突发的状况(如呛水或溺水等情况),就会让他们产生逃避的想法,最终以逃课的形式终止游泳训练。最后,如果大学生不具备游泳相关的理论知识,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就往往会出现无法理解教师所示范动作的情况,这对他们游泳技能的掌握和发挥有很大阻碍[1]。

1.2 身体素质参差不齐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近些年普遍有所下降,这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和学生个人等因素,而学生个人因素最为关键。游泳项目对体能的消耗较大,部分大学生由于较少参加锻炼而身体素质较差,难以承担游泳训练的负荷量而出现放弃的想法。除此之外,大学生个体在身体素质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这就出现一部分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完成游泳训练,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很难完成训练,以致出现恐惧被动的心理。比如,在高校游泳项目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蛙泳、仰泳等技能,而部分学生却还处于不敢下水的状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自身的身体素质差异所决定的,这也对游泳课程的进度安排和教学效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1.3 教学手段方式较落后

高校游泳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还受到教学场地设施条件、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等影响。首先,部分高校领导层对游泳课程在提升大学生身心素质方面的重要性方面并没有足够的认知,这就使得学校在游泳场地设施器材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而游泳课程硬件设施的齐备程度又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质量。尤其是游泳训练必不可少的救生器材,更是课程教学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其次,高校游泳课程设置的时间相对较短,部分游泳教师是由其他项目的体育教师兼任的,这在专业度方面还有待提升。同时,高校游泳教学的内容、手段和方式还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2]。一是高校游泳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并未真正在训练中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新思想。二是高校游泳教师在教学中并未能够针对学生个体身体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差异性,进行分层次的教学,而仅仅是采用传统的大众化教学方式。三是高校游泳教师侧重对动作技能的考核,这就导致了学生普遍对游泳竞技性较为看重,而忽视了自身的素质能力情况,从而在训练中易于受到挫折并产生畏难放弃的心理。

2 大学生游泳训练的技巧分析

2.1 竞技与健身相结合,不断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

随着高校课程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全面素养能力提升已经成为游泳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所以游泳教师需要改变旧有的教育教学思想,在教学中积极运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进行教学内容和手段方式的创新和变革。首先,高校体育教师在游泳教学中要从健身和竞技两个层面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重点在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激发学生训练的积极性和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游泳教学中,只有学生兴趣被激发出来,才能逐渐地通过学习掌握相关的游泳技能,实现身体素质和游泳技能水平的提升。而随着大学生游泳技能的不断提升,他们对参加游泳训练的兴趣和积极性也随之不断提升,这对于他们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其次,高校游泳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游泳比赛,通过这种竞技形式,对学生的游泳技能水平进行测评,同时增强游泳训练的趣味性,对学生集体荣誉感、团队协作能力等也有提升的作用。最后,高校游泳教师在训练中要注重采取积极的手段以消解学生的恐惧心理。一是要对游泳课的理论和实践内容进行合理的分配,在教学中善于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好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3],从而降低大学生学习游泳的畏难心理。二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安排,要繁简得当、难易适度,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抓住大学生初学游泳时的好奇心理,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互动环节,让他们感觉到有趣味,消解部分抵触的情绪,逐渐建立起自信心,最终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三是确保游泳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到位,配备一定数量的救生员和齐全的急救器材等,同时在训练开始时向学生讲解清楚基本的救生常识和救生器材的使用方法,必要时让部分有恐惧心理的学生戴上游泳圈、浮板等。四是游泳教师自身要具备较强的预见性,并且具备较强的救生技能,在必要时能够给予学生及时的救助,这样就让大学生在进行游泳训练的过程中能够放下心来,大胆地进行游泳技能的学习。

2.2 科学运用教学方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平衡

一方面,高校游泳教学中各种教学方式的科学和灵活运用,将有助于游泳训练效果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游泳教师可以采用讲解法、演示法和讲演结合的方法。在进行游泳理论知识传授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演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相关的游泳知识。在进行游泳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基础和教学进度安排,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手段,以确保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素质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游泳技能训练初期,教师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语言的专业性,以便大学生对游泳的认知不产生偏颇,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还可以利用真人演示法来达到教学效果。同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还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进行游泳技巧、动作的分解展示。在进行游泳技能训练中后期,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身体负荷增强对其心理的影响,在训练中注重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和成就感的获得。一是要不断对训练的方式方法进行完善创新,将训练和游戏结合起来,提升训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心态。二是要在训练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体育文化精神的培育,让“终身体育”思想深入人心,从而令大学生在训练过程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热情。此外,高校游泳教学应当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平衡安排,要让游泳技能的训练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大学生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游泳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游泳理论知识,然后再对他们的游泳技能进行训练和提升,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大学生克服恐惧的心理。不过,如果一味地讲理论,或者是一味地进行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并不好,所以建议教师讲理论和实践安排到一节课当中,前半节课讲理论,后半节课安排游泳训练,这样短时间内学生就可以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用实践来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学的效果[4]。除此之外,游泳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注重训练的科学性和持续性,以及对学生游泳持续兴趣的培养和保持。

2.3 优化教学手段方法,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为了有效地提升游泳训练的质量,高校游泳教师还需要在教学手段方法创新变革和科学合理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尝试。第一,高校游泳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水平对他们进行分层次的教学,以确保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够在游泳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全面能力素养。第二,高校游泳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和自救能力的训练,要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到游泳运动对他们身心发展的益处,以及时刻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第三,高校游泳教师需要具备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疏导,根据他们不同的畏难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排解方法,最终促使大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游泳训练。第四,高校游泳教师要始终秉持“全面发展”的理念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同时注重多元智能理论的运用,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出科学合理且能够对大学生全面能力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评价体系。比如,在对大学生进行评价时,不仅对其游泳技术技能掌握情况作出评价,还要对其情感态度、能力发展等内容作出评价,并且要注重阶段性评价方式的应用,以此来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5,6]。除此之外,还要注重多种评价形式的应用,如自评、互评等,以确保评价体系的公正合理性。

3 大学生游泳技能的训练方法

3.1 动态分层教学法

分层次教学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制定培养目标、方案和评价标准,让他们得到各自层次的最高发展。游泳训练的动态分层教学法,指的是在同一个游泳课程教学班级内部,游泳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游泳基础等,对他们进行分组并设定组别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训练完成情况,及时进行组别的动态调整,最终让各层次的学生均有所得。动态分层教学法在高校游泳教学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素质,还可以促进他们对游泳动作技术的掌握,从而有效地提升游泳课的教学效果。游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原则和“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思想的应用,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教学目标、内容和考核评价标准,帮助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泳训练,从中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在教学实践中,建议将动态分层次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实现教学优势的互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具体来讲,在游泳教学中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游泳教师首先要按照学生的游泳基础和身体条件,将他们分为若干组别,要注意每组学生的情况要差别不大,然后根据不同的组别,设定教学目标、选择讲授内容,以及进行教学进度的安排和考核评价指标的设定。第二阶段,游泳教师首先根据学生在第一阶段的表现,对学生进行动态重新分组,每组内按照学生的考核成绩进行三级分层,然后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每组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课后作业均相同,最后告知学生,期末成绩将按照小组平均成绩进行综合打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形成良好的组内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有效地强化了教学的效果。

3.2 微视频合作教学法

微视频合作教学法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视频技术,采用合作培训的方式,提升传统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微视频合作教学法主张教师和学生共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微视频制作技术,并且通过微视频的下载观看,让学生直观地发现自身的不足,以此促进他们纠正错误的技术动作。智能手机时下已成为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交流、拍摄工具,特别是防水袋的出现,打破了手机不能进行水下拍摄的限制,为水下游泳视频的拍摄提供了可能。同时,智能手机拍摄后,可以即时地利用信息交流软件,实现视频的上传和下载,这也为高校游泳的微视频合作教学法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在游泳教学中采用微视频合作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强化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合作,从而有效地提升游泳训练的效果;二是教师可以实时地了解到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游泳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教学内容和手段方式的调整;三是教师可以对学生上传的游泳训练视频进行错误动作技术的指正,并且不受课堂时间的限制,这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拓展,更有利于学生碎片化时间的有效利用;四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后时间,到校游泳馆进行自行水下游泳技能掌握情况的拍摄,并将此作为课后视频打卡作业,这样可以有效地督促大学生进行游泳训练,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

3.3 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指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对运动员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让机体在不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反复训练的方法。在游泳训练中,采用间歇训练法进行往返游泳训练时,每一次练习后,就让练习者按照严格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休息,之后在机体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下一次练习。在高校游泳训练中,运用间歇训练法可以有效地提升身体的有氧供能能力,提高大学生专项身体素质能力,并且对游泳技术和比赛成绩的提升都极有帮助。在大学生游泳教学实践中,如果要充分地发挥出间歇训练法的功效,首先,要以游泳专项身体素质的提升和专项技术能力的发展为训练目标,根据实际需求设计出不同的间歇训练方案。间歇训练方案一般包括目标、内容、手段和评价等内容,需要考虑到训练环节中的各个影响因素,并且要有针对性、形式趋于多样化、内容趋于丰富化和趣味化,要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游泳基础和适应能力,尽量让所设计出的间歇训练方案和阶段性的游泳训练目标相一致。其次,在训练形式的选择上,间歇训练法要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严格按照规定的间歇时间进行,在大学生呼吸和体力尚未完全恢复的状态下进行继续训练,这样,虽然他们的身体反应比较大,但更容易让他们适应水上的环境。最后,大学生游泳训练中采用间歇训练法,还需要注意采用积极的休息方式,如安排组间放松游等,运动的强度主要根据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技术水平来确定,一般在比赛成绩的80%左右。

4 结语

大学生游泳训练,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教师能够认识到游泳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和技术水平,进行合理的教学手段方式的选择。在训练过程中,游泳教师还需要利用相关的教学技巧和训练方法,确保大学生处于相对稳定的学习状态中,最终实现游泳技能的掌握和全面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身体素质游泳技能
针对性身体素质训练在标准舞技术中的应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锻炼
新发现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拼技能,享丰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画唇技能轻松
小鲜肉不可不知的生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