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业4.0 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研究

2022-11-22 20:10李敏昕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设置院校职业

李敏昕

(集美大学 福建厦门 361021)

一、研究的意义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之间的重要衔接口,为了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对高职学校健康发展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

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优良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众多技术型人才,同时也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闽南地区作为福建最发达的经济区域,具有非常优越的地理位置,对于高职院校的设置以及其专业设置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如今闽南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闽南地区人才、经济的发展,同时提高闽南地区高职院校的核心优势并对当前职业教育产生影响。

二、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

(一)高职院校分布状况

根据福建省教育厅公布的闽南地区(厦门、泉州、漳州)高职院校数据资料显示,截至2021 年,闽南地区民办和公办高职院校共有26 所,占福建省高职院校的52%。其中:泉州市公立高职学校7 所、私立高职学校5 所,合计12 所,占福建省高职院校的24%;厦门市公立高职学院2 所、私立高职学院7 所,合计9 所,占福建省高职院校的18%;漳州市公立高职学校3 所、私立高职学校2 所,合计5 所,占福建省高职院校的10%。由此可见,泉州高职院校最多,漳州市高职院校最少。

(二)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

1.按学科层次分类

截至2021 年,闽南地区共有高职院校26 所。从学科特性出发,形成了以综合、理工为主,艺术类、医药类、师范类、财经类为辅的布局。其中:综合类院校13 所,占总数的50%;理工类院校7 所,约占总数的27%;艺术类、医药类、师范类、财经类院校分别为2 所、2 所、1 所、1 所,总计约占总数的23%。

2.按三次产业分类

2021 年闽南地区高职院校春季和秋季招生计划人数总计79401 人,其中:泉州市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人数34320 人,约占总人数的43%;厦门市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人数26213 人,约占总人数的33%;漳州市高职院校招生计划人数18868 人,约占总人数的24%。从招生规模来看,闽南地区高职院文化艺术大类、财经商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电子与信息大类、医药卫生大类,占据闽南地区前5 位,分别计划招生为11310 人、10285 人、8013 人、4427 人和4083 人;公共服务与管理大类、生物与化工大类、资源环境与安全大类、轻工纺织大类占后4 位,分别计划招生453 人、448 人、334 人和35 人。由各专业大类计划招生得知,第一与第二产业开设数量少,主要侧重于面向第三产业,这同时与闽南地区侧重于第三产业的发展分不开。

3.按行业分类

按照我国标准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2019)》中的二十个大门类,同时结合2021 年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情况,招生规模排在前面的专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大门类:教育业,金融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

三、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

(一)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决定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大量研究表明,地方高职院校的教育发展一般都要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两年时间,区域经济发展才是首位的。当国民经济发生加快成长的态势,对人力资源需求量又趋旺,劳动力紧缺时,这一信号就会迅速反映到职业教育系统,从而促使高等教育系统对这一信号迅速做出反应,从而使得职业教育的规模扩大更加迅速。[1]根据2020 年GDP 数据显示,泉州GDP 位于福建省第一,厦门位于第三位,漳州位于第四位。泉州作为经济发展大市,不仅在高职院校数量上而且在开设专业数量上,都处于闽南地区第一位。为适应泉州市经济发展,泉州市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前三为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厦门市作为闽南地区第二大经济来源,为推进厦门高新技术发展,其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前三为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漳州市作为闽南地区第三大经济来源,为推进其工业发展,其高职院校开设专业前三为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

(二)产业结构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除表现在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提高以外,还表现为三种产业结构间的配比关系的变化,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促使专业结构的调整[。1]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以产业结构为依据进行规划,同时使得专业对接产业。[2]2020 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占比第二产业位于第一位,约占57.17%;第三产业占比第二位,约占40.60%;第一产业占比最少,约占2.23%。厦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占比第三产业位于第一位,约占60.08%;第二产业占比第二位,约占39.47%;第一产业占比最少,约占0.45%。漳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占比第三产业位于第一位,约占83.93%;第一产业占比第二位,约占9.31%;第二产业占比最少,约占6.77%。由此得知闽南地区第三产业占比最大,第二产业占比次之,第一产业占比最少。根据闽南地区高职院校各专业大类计划招生得知,第一与第二产业开设数量少,主要侧重于面向第三产业,这和闽南地区产业结构现状也是分不开的。

(三)人才需求结构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员为目标、以职业健康发展为目的。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对口人才培养机会,其在教学方面要求始终与行业需求一致。[2]高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上,区域人才需求对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发展具有决定作用,因此,专业设置要与人才需求相适应。因此,由于闽南地区侧重于第三产业的发展,所以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上也就更加侧重于发展与第三产业对应的专业,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人才,例如财经与商贸类人才、电子与信息类人才等,为闽南地区培养专业对口的人才,方便日后在闽南就业。

(四)生源状况

在现代社会,学校在大规模扩招之前,以高招或降分录取学生的现象非常少。不过,近年来由于院校招生规模的急剧增长,处于高考招生最末批次的普通高职学校降分录取学生的现象也日益普遍。[3]这种现象导致很多高职院校都未能完成招生计划。生源对职业院校的发展有着较大影响,如果没有充足的生源,学校开设专业则缺乏意义。[4]因此,生源数量少的专业会导致这个专业的停开。闽南地区以厦门为例,厦门高职院校2021 年与2020 年相比,撤销的专业为消防工程技术、移动应用开发、通信技术、针灸推拿、卫生信息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助产、医学美容技术、口腔医学技术、眼视光技术等。这些专业中大多数都是只有一个学校开设的,且生源不足,所以才被撤销。因此,生源状况对专业设置也有一定的影响。

四、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

通过对闽南地区高职院校分布情况、专业设置情况、学生来源情况以及影响闽南地区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的调查、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当前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还是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区域性适用专业设置偏少、专业设置结构不尽合理、个别专业规模过小、专业替换频繁四个方面。

(一)区域性适用专业设置偏少

职业性与区域性,是中国高等技术职业学校的基本属性。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所需的高等技术人才,同时围绕区域经济要求设置与之相适应的专业。[5]闽南地区位于福建省经济GDP 前列,其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的适配性不够。泉州市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机电一体化技术、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但是这与泉州市努力培育石油化工业、电子信息业、旅游业三大主导产业不相适应。厦门市高职院校开设专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软件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但是近几年厦门为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推进高新技术发展,软件技术类专业可设置多一点。漳州市高职院校开设专业要集中在电子商务、艺术设计、建筑工程技术,与漳州市推动工业发展的适配性不够。由此我们可发现,闽南地区高职教学的社会经济功用与社会功用相对较弱,产业与行业、企业与职业教学间没有良性交流、互利共存的运行机制,并出现了一定的脱节现象。[6]

(二)专业设置结构不尽合理

为适应产业结构的发展,同时根据闽南地区高职院校各专业大类计划招生得知,闽南地区高职院校设置了很多第三产业类的专业,总体上符合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但从目前情况来看,专业设置构成的比例不太合理,问题集中体现在第一产业比重过低。[6]即使对于漳州市这样的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的城市,其第一产业比重也是相当低,更别说厦门、泉州这样的经济GDP 发展大市,其高职院校农口专业更是少之又少,许多高职院校不愿意开办农业类课程,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闽南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闽南地区专业设置结构还不是很合理,需要增加一些第一产业的专业,使专业设置结构合理化。

(三)个别专业规模过小

目前,高职学校对专业设置的随意化、盲目化意识较强。不顾及学生的职业需求,不顾及学校生源的现状,不顾及社会企业的办学条件,不顾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就盲目攀比地争取或承办了一些“热门”专业,有的学校甚至根本不进行专家论证就开始设置招生,最终造成了招生总量不足,形成不了一定规模效果。[6]从闽南地区的招生情况来看,2021 年高职院校招生数不超过40 人的专业点为25 个,分别为船舶工程技术、数字化染整技术、纺织材料与应用、现代纺织技术、智慧景区开发与管理、应用英语、心理健康教育、应用俄语、康复工程技术、电梯工程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工艺美术品设计、体育保健与康复、现代家政服务与管理、飞机机载设备装配调试技术、机场运行服务与管理、电气自动化技术、体育艺术表演、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工业设计、印刷媒体技术、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小学语文教育、食品贮运与营销。甚至有个别专业招生人数不超过10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资源浪费,同时无法形成规模效益。

(四)专业替换频繁

高职院校经常性地更换学科与专业,由此造成学科专业设置期限过短,甚至有的学校仅招了一个学期的在校生,也就不得不被迫停办,严重违反职业教学规则,导致大量的教学资源浪费。闽南地区以厦门市为例,2019 年高职院校招生的专业点为110 个;2020 年停办了10 个,新上了11 个,共计111 个。2020 年高职院校招生的专业点为111 个;2021 年停办了20 个,新上了27 个,共计126 个。由此可见,厦门高职院校专业替换频率是很高的。

五、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于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截至2021 年,闽南地区高职学校共开设393 个专业,基本覆盖了闽南地区经济各领域,不仅推动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批技术人才。由此我们得知,专业的合理设置有利于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对于专业目录的设置进行了两次调整,删除了108 种落后的专业,升级和增加专业1007 种,更新幅度超过70%。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原则上应该专业对应产业、行业以及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需突出职业和高等教育的属性。

结语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和市场经济之间的重要衔接口,为了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必须要充分考虑社会、经济效益等各方面因素。专业设置是否合理,与高职院校生存发展息息相关,对于高职院校健康发展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闽南地区高职院校的分布、专业设置的分类以及闽南地区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同时在对闽南地区26 所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调查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并总结了当前闽南地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进而分析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对于职业教育的影响。但是由于个人能力有限,导致部分数据不可得,从而研究分析不够深入,今后将继续完善有关方面的研究,做更加深入的调查分析。

猜你喜欢
设置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栏目设置一览表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