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歌剧魅影》的音乐创作特征

2022-11-22 08:54孙倩文
轻音乐 2022年11期
关键词:魅影韦伯音乐剧

孙倩文

《歌剧魅影》在音乐剧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誉为“音乐剧之王”,它与《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并称为四大经典音乐剧。[1]剧中动人的故事情节、华美的舞台效果和独特的演唱技巧对当时世界的音乐形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是后来音乐剧创作的典范。这部音乐剧中既有古典歌剧元素,也有现代音乐元素,两种元素相互融合,极具个性,令人耳目一新。[2]本文将从音乐剧中的《夜之音》和《别无所求》这两部音乐作品入手,对音乐剧大师韦伯的经典作品《歌剧魅影》的音乐创作特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也希望通过对《歌剧魅影》音乐创作特征的研究,让大家了解音乐剧大师韦伯,理解这部音乐剧的具体创作手法,揭示音乐剧中的音乐审美特征,引发人们对这部音乐剧的创作特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一、音乐剧《歌剧魅影》的创作背景简介

(一)创作人生涯

音乐剧大师安德鲁·洛依德·韦伯是英国著名音乐剧作曲家、现代流派音乐剧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是音乐剧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3]韦伯1948年出生在英国伦敦的一个普通家庭,受家庭环境的影响,少年时代的韦伯对古典音乐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其幼年时期便开始了音乐创作,9岁时写成第一部音乐剧,之后进入皇家音乐学院、伦敦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以及牛津大学学习深造,与此同时也结识了其事业上的盟友和合作伙伴蒂姆莱斯。1967年韦伯与蒂姆莱斯合写了《约瑟夫和神奇彩衣》,该剧于1968年在伦敦的学校上演,不久之后在伦敦西区剧院上演,1972年在英国的电视节目播出后产生了不小的轰动;1971年,韦伯与蒂姆莱斯合写的《耶稣基督巨星》在纽约上演,这一创作使其共获得七项托尼奖,六项戏剧论坛奖,这一作品令韦伯的事业达到巅峰。[4]1976年的秋季,韦伯和莱斯再次合作,推出单曲《阿根廷,不要为我哭泣》,这首歌曲发展为以阿根廷的传奇人物贝隆夫人为题材的音乐剧《艾薇塔》,在百老汇上演,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后韦伯改编《猫》并创作音乐剧《歌与舞》,接着又与理查德合作创作了《星光快车》,获得广泛好评。而在1986年创作了《歌剧魅影》并在伦敦首演,这部音乐剧的成功演出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韦伯以他过人的天赋和独具创造性的音乐作品成为了世界级著名的音乐剧作家,也正因为这部音乐剧,笔者才有机会认识这位伟大的音乐家,并以这部音乐剧作为论文研究。

(二)音乐剧简述

音乐剧《歌剧魅影》改编自法国作家勒鲁的同名哥特式爱情小说,是音乐剧大师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部对世界音乐剧极具影响力的作品。《歌剧魅影》之所以能够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离不开其中精彩的音乐、华美的舞蹈、极致浪漫的剧情故事。[5]该音乐剧故事发生在19世纪法国巴黎的歌剧院,剧中的“幽灵”爱上了女演员克莉斯汀,而克莉斯汀却爱着剧院的经纪人拉乌尔,“幽灵”发现自己对克莉斯汀的爱已经超越了个人的占有欲,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谋杀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其中的音乐作品也由此展现。剧情感人至深,剧中的音乐作品美轮美奂,人物性格个性鲜明,情节也是曲折惊险,全剧被悬念、紧张和恐怖紧紧包围,多部音乐作品贯穿全剧,使整部音乐剧的剧情紧凑、富有特点。[6]由于音乐剧《歌剧魅影》创作的成功,使音乐剧得到了世界的关注,与此同时,此作品拿下了七项托尼奖,此外又获得了最佳音乐剧奖、七项戏剧艺术奖和三项外界评论圈奖等多个奖项。该剧的原声录音也成为英国音乐剧历史上首次名列唱片排行榜榜首的唱片,并在英国获得了黄金和白金销量,共售出超过百万张的唱片。此后,音乐剧《歌剧魅影》也成为音乐剧历史上的“音乐剧之王”。

二、音乐剧《歌剧魅影》两首经典唱段创作特征分析

音乐剧《歌剧魅影》以巴黎歌剧院发生的幽灵事件为主要内容,是一部两幕歌剧,第一幕有12首曲目,第二幕有7首曲目。音乐剧《歌剧魅影》中的音乐作品大多由古典音乐元素和现代音乐相结合,音乐随着故事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其中,《夜之音》是整个音乐剧中最具感染力的歌曲之一,描写的是孤独的魅影内心的悲凉与不安,以及对爱情的憧憬与渴望;[7]而在音乐剧中,《别无所求》的旋律反复出现,劳尔与魅影又对这首歌进行了不同演绎,表现了他们各自对克莉丝汀不同的爱。本文就从《夜之音》和《正如我所盼》这两首经典唱段来分析音乐剧《歌剧魅影》的音乐创作特征。

(一)《夜之音》的创作特征

在《歌剧魅影》中,《夜之音》选段是舞台演绎最闪光的部分,音乐特点也非常浓厚。这首经典唱段出现在音乐剧的第一幕中,主要描写的是魅影将克莉斯汀带到地宫后,独自一人在夜里的吟唱,音乐的节奏舒缓温柔,刻画了魅影孤寂与悲凉的内心,以及对爱情的憧憬和渴望。[8]这首作品是整部音乐剧中最具感染力的部分,又被称为“夜的乐章”,其朴实无华并且非常动人的旋律,让无数听众为之迷恋沉醉,也成为古典与现代音乐创作手法相互融合的典范。这首歌曲是全剧的一个高潮,从旋律、音乐结构或是调式结构中都堪称经典。旋律时而平缓时而激昂,音乐结构能够做到环环相扣,把“魅影”这个人物形象展现的矛盾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不断反复的旋律,紧紧抓住观众的激情,情不自禁地被感染,紧紧跟着音乐和剧情起起伏伏。

《夜之音》选段中旋律和歌词能够做到完美结合,旋律风格中将古典与现代相碰撞,蕴含着浪漫主义风格特点。这段音乐中主要描述了“魅影”拉着克莉斯汀一路向前,带到了他的迷宫。在“魅影”的迷宫里,“魅影”弹奏着迷人的音乐向克莉斯汀表达着爱意,次日凌晨,两人在地宫分别后,“魅影”在湖畔前用管风琴独自弹唱了这首歌曲。乐曲刚开始的部分是由一段充满抒情气氛的五声调式色彩的主题展开,旋律出现多次反复,更加表现“魅影”对女主角深深的爱意。《夜之音》的整体音乐风格和古典音乐中的摇篮曲极为相似,让人们在音乐中紧紧拥抱黑夜。在乐曲的第45小节,音乐主题出现了在第三次反复,使歌曲主题得到强化。此时伴奏织体发生了变化,将柱式和弦改为分解和弦。音乐作品在不变中力求变化,使得音乐主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使作品内容更加丰满。

从乐曲的第53小节开始出现间奏,乐曲情绪逐渐激动,把情感推向高潮,但当歌声再响起时,音乐又渐渐舒缓。乐曲的两段体结构经过反复采用,将魅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为之叹服。《夜之音》作为全剧最具感染力的作品之一,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的旋律始终是重复的,表现了“魅影”对女主角深深的爱意,使用了分解和弦,乐句流畅,用最简单的音乐语言,缓缓地在听众耳畔低徊飘荡,使听者有一种幸福甜蜜感。结尾部分把气氛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运用了柱式和弦,更加形象地诠释“魅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感受强烈的情感冲击和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为之动容。

(二)《别无所求》的创作特征

《别无所求》这段音乐是在该音乐剧第一幕中呈现的场景,是克莉丝汀与劳尔在逃避了“魅影”的追踪后,两人含情脉脉的对唱。该部分在音乐创作中将古典歌剧元素与现代音乐元素相互融合,情感极为丰富,歌曲采用能够表达浓郁感情的降D大调写成,音乐在两小节的主和弦的安静背景下,用级进和下行的四、五、六度的跳进,充分展示了男主角浓烈和跌宕起伏的感情。

从第九小节开始,音乐的创作采用了九度的大跳,使其与前面的音乐旋律形成强烈的情感对比,成功地表现出男主角对爱的渴望和期盼,让听众为之动容。两段音乐的多次反复,进一步加深了音乐主题的表现。见谱例1。

谱例1:

最后,音乐在三度重唱中结束,完美地表达了主人公拥有了彼此的爱之后的甜蜜与幸福,使人回味无穷。整首作品的创作手法简洁,运用了清晰的和声配乐,情感浓郁,自然亲切。音乐主题简洁动人,精彩地表达了发自肺腑的真挚的爱。作曲者在古典音乐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现代流派音乐的创作手法,开创了音乐创作的新境界,并且完美地表现了音乐剧人物的情感世界。作为一首极具感染力的歌曲,《别无所求》在音乐剧结尾处,众多观众会被剧情所打动,甚至动情哼唱,可见其艺术感染力。见谱例2。

谱例2:

《别无所求》这部作品用独特的创作方式描绘出克莉斯汀与拉乌尔之间最纯粹、美好的爱情,完美地展现了其对爱情的坚定,也成为后来创作爱情歌曲的典范。

三、音乐剧《歌剧魅影》的音乐创作特征对声乐演唱发展的影响

《歌剧魅影》是一部富有浓厚音乐文化底蕴的作品,其感人至深的剧情故事,华丽的舞台效果和完美的演绎使其成为音乐剧历史上最具感染力的剧作之一。通过对音乐剧《歌剧魅影》创作特点的分析,结合声乐演唱实践,音乐剧对声乐演唱发展的影响有以下几点:首先,提高声乐演唱基本功。音乐剧虽然不注重强调呼吸、共鸣、咬字等专业的演唱技巧,但在音乐剧的音乐表现上,则需要较强的声乐演唱基本功做后盾。当然,在演唱时,也需要各种发声器官的完美配合,音乐剧的演唱风格清新自然、流畅连贯,给人以自然、随心所欲的情感共鸣,若想把握这一演唱技巧,歌者的气息就应尽量保持连贯流通,注意气息支点的稳定,腔体的共鸣也要随着歌曲的情绪加以控制并适当调节强弱的处理,这就要求歌者必须锻炼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才能完美的演绎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内容。其次,增强演唱的感染力。一部完整的声乐作品能否打动欣赏者,是需要歌者来进行丰富的情感演绎。《歌剧魅影》中通俗、优美的旋律特点,就要求演唱者在处理这类作品时,要深入理解人物角色,把握好人物的情感世界,而歌者在生活中也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情感丰富才能使音乐的表现力得到充分展现。再次,提高音乐素养。作为一位演唱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音乐功底、极强的音乐表现力,还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知识和音乐素养。一个好的歌者要懂得理解作曲家的写作意境、作词者的内心情感,这就要求歌者要具备很强的音乐分析能力,熟练掌握视唱练耳、和声及曲式分析能力等,当然,还要有较强的音乐审美能力,积累各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将这些理论与演唱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诠释音乐剧中的声乐作品。

总之,《歌剧魅影》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来自韦伯的创作和歌唱者的演绎,《歌剧魅影》成功的关键不仅是依靠韦伯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和演绎理念,还要归功于表演者的演唱技巧和感情处理方式,这些因素缺一不可。而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要勇于创新,大胆灵活地使用古典音乐留下的艺术基础,要善于结合学习过的经典元素,使自己的演唱更加富有特点。只有在创作和表演两个方面的完美配合,才能使一部音乐剧成为经典,获得巨大的成功。

结 论

音乐剧《歌剧魅影》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一部音乐剧要想成为经典,不仅要在创作上有所创新,还要在表演、歌唱、舞美等方面进行突破,其中最为重要的是,韦伯以高超的艺术技巧以及演绎理念把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高雅的严肃音乐走出象牙塔,以一种更能为现代人所接受的方式进行传播,这就会让作品独具个性,而又不失内涵,并且更加易于流行传唱。在这部音乐剧创作手法的带动下,也可以将中国的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相结合,创作出具有中国风格的音乐剧作品,以此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让大家的音乐审美水平得到全面提高,使中国的传统音乐走向世界。

注释:

[1]居其宏.当代音乐的批评话语[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264.

[2]熊源伟.等到天黑纽约观剧90天[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3:72.

[3]李 露.音乐剧《歌剧魅影》的艺术魅力分析[J].牡丹,2021(18):100—101.

[4]吴皎洁.《声入人心——剧院魅影》艺术魅力论析[J].音乐生活,2020(12):29—31.

[5]王 宇.论音乐剧《歌剧魅影》中《Think of Me》的艺术表现[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0.

[6]司马勤,李正欣.劳埃德·韦伯挥之不去的魅影[J].歌剧,2020(08):48—57.

[7]徐良玉.谈音乐剧《歌剧魅影》中哥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J].中国戏剧,2020(04):88—89.

[8]吴远稳.对《歌剧魅影》中“气氛”的美学考察[J].四川戏剧,2020(01):46—49.

猜你喜欢
魅影韦伯音乐剧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WST)抵达最终目的地
太湖之畔的雅致魅影 2022款林肯冒险家Corsair
韦伯空间望远镜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
劳斯莱斯古斯特与魅影网络拓扑图
因为爱情——《剧院魅影》观后感
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开始组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