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方法

2022-11-22 20:03沈迎雪
求知导刊 2022年28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对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如果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开展教学,会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这对学生的成长发展危害较大。对此,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教学方式,丰富课程教学内容,助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鉴于此,文章对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独立思考

小学阶段既是基础教育的科学布局阶段,也是学生思维启蒙的黄金时期。在当前的教育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小学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纪尚小,思想观念还不成熟,他们虽然对未知事物充满着探索兴趣,但是经常会在实际探索过程中碰壁。数学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要求比较高,小学生如果没有掌握适当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就会觉得数学学习很困难。学习是学生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有效途径,学生如果拥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在学习中主动出击,在学习过程中发现自主探究的乐趣;同时,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时,还会获得满足感和荣誉感,这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学生具备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能通过思考来拓展知识应用空间,打开思维的“天窗”,发现数学的魅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授课模式过于单调

素质教育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但是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仍然有不少小学数学教师将课堂教学看作任务,只是把知识机械性地传达给学生,没有形成有效的双向交流。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只是被动接受教师的安排,导致其学习兴致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二)家庭溺爱的负面影响

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日益优裕,很多学生在家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学生在生活中往往无须亲自动手处理问题。家庭溺爱会使一些学生形成不健康的成长心态,导致这部分学生自主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他们在学习中一遇到难题就会下意识地向教师求助,不利于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1]。

(三)学生存在畏学、厌学心理

如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那么学习就会成为其沉重的负担。一些学生存在厌学、畏学心理,主要原因在于数学学科的理论知识严谨缜密,数学中开放性问题较少,很多时候正确答案只有一个,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高。学生如果不适应数学学科的思维方式,就会陷入数学习题的牢笼中,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还会逐渐产生对数学的恐惧心理。还有一些学生由于自身性格的原因,不善于表达,即使能展开独立思考,也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看法,过度依赖教师,久而久之,每当他们遇到学习困难时就会产生逃避心理,学习也难以深入。

(四)教師没有重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独立思考是一种优秀的品质,是指学生遇到问题时首先自主进行研究和思考,充分调动所学知识尝试独立获取问题答案。但在当下的教学体系中,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独立思维的重要性,认为学生只要根据解题套路得出标准答案即可,所以其授课环节也是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灌输,难以在解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路;还有一些教师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教学参考依据,觉得学生成绩好就万事大吉,没有意识到开发学生独立思维的重要作用。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独立思考情境,引领学习兴趣提升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既是新形势下教学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作用,结合教学大纲,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创设轻松、快乐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充实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让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成为激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催化剂。教师可以通过恰当的提问引领学生进行高效的思考,设置合理的教学步骤,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真正实现思维创新。

例如,在学习圆柱和圆锥时,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图形的组合和拆分,以分散的视角去审视圆柱和圆锥的整体构造,并自主测算圆柱、圆锥的表面积和体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学习思路,开始对图形进行深入观察和演算,发现圆柱表面积是由两个同等大小的圆形和一个长方形组成的,进而找到测算圆柱表面积的要点。在自由探究的学习情境下,学生不仅圆满地解决了难题,还进一步提升了独立解决问题的信心。

(二)灵活组织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数学教学要注重突破创新,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推进教学形式变革,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教师要充分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成长需求,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进行灵活的思维发散。教师应该在课前、课后都做好详细的课程规划,灵活组织教学,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的学习热情持续燃烧。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时,教师可以依据教材进行趣味教学设计,提出问题:小明在家过生日,家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弟弟以及妹妹,如何将蛋糕尽可能平均地分给在场的所有人呢?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假蛋糕,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划线分配,使用不同颜色表示占比。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在无形中引领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内化知识结构[2]。

(三)强化实践运用,鼓励学生团队配合

小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好奇心强,对于未知事物充满探索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实践活动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在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组成团队相互配合,明确具体的任务分工,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彼此的长处,这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能增强学生的团队荣誉感和归属感。

例如,在讲授数量单位的知识时,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组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如测算操场的宽度、测算篮球框的高度等。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得到有效锻炼,同时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

(四)巧妙利用问题,让学生展开独立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提问环节是一个很有技术含量的环节。教师的问题如果太随意,那么对教学效果的提升没有帮助;问题如果过于复杂,超出学生的认知范畴,就很有可能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害怕面对问题。小学生年龄尚小,他们很难在一节课的学习中长时间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让他们对难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也是不切实际的。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问题设置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打开独立思考的大门,通过自己的思考寻求问题解决方案。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这一章时,教师可以把电子秤以及手工秤带到课堂上,然后隨机提问,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如果不清楚就可以到电子秤上称一称。接着,教师再拿出一些购买时需要称重的日常生活用品,向学生提问:大家家里有这些物品吗?有没有同学知道在超市购买这些物品的时候,结账前收银员要做些什么?通过一系列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不同质量的物体引出克与千克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克与千克的概念有更加直观的了解[3]。

(五)微课教学化繁为简,帮助学生攻克难点

小学数学的学习重点之一是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现象,以生活情境带动知识融入。但是一些理论知识学生之前未曾接触过也没有相关经验,因此很容易感到茫然,甚至失去持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尤其是重难点知识,更为学生的独立思考带来了困难。对此,教师应当关注微课通俗易懂的特点,利用微课教学使复杂的知识点简单化,通过形象生动的视觉、听觉冲击,让知识更加形象,使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下更好地展开独立思考。具体来说,微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课本知识的学习难度,为学生的独立思考提供方向与指引,有助于学生充分体验学习带来的满足感[4]。

比如,教师在讲解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图形拼组”一节时,便可以运用微课视频对各种图形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进行展示。每展示一个生活物品时,教师先让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再说出它是什么图形,同时让学生根据微课视频,自己动手进行图形拼组,从而使图形记忆更加深刻。这样的教学活动能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

(六)感受文化底蕴,在独立思考中感受数学魅力

数学文化可以影响学生的思维和气质,数学学科历经数千年的传承,在文化教学领域拥有重要地位,关键在于数学思想与实践生活的不断融合。在具体应用中,数学文化得到了弘扬和升华,学生在探寻数学文化的同时也会自然地进行独立思考。数学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可以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难题,在独立思考中获取知识运用途径,拓宽自己的视野,发现关于生活的无限可能,并在问题分析过程中有效培养数学核心素养,这也是数学文化魅力的体现。

例如,在学习鸡兔同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将数学文化元素与新时代多媒体技术结合。首先,教师要突出学习的趣味性,将所学知识置于数学文化背景下,为学生呈现古典数学的经典题型之鸡兔同笼:有个人买了一些鸡和兔子,他把鸡和兔关在一个笼子里,具体数量未知,但是可以看到笼子里有27个头,98只脚,问鸡和兔各有几只?问题提出后,教师可以重点介绍这类问题的发展史,让学生看看古人是如何巧妙作答的,然后再传授学生现代数学思路,通过假设法引导,帮助学生发现这类题型的答题规律。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这些案例进行独立思考,探寻答题新路径,让学生在思维的递进中探究数学知识,从而对数学文化形成更全面的理解[5]。

(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独立思维

好的学习习惯是高效学习的基础,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规范自己的言行,这样学生在反思和改进中也能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数学学科实践性较强,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知识讲解的由浅入深,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学会主动探索与思考,主动梳理知识学习脉络。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对数学问题就会形成更深入且独到的认识,会从自己的角度去寻找答案,而不是完全依赖教师,而学生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也会得到更好的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教师发挥引导作用,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6]。

结语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举措,又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必然要求。小学生思维活跃,让其学会独立思考,会使小学数学课堂变得更高效。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不断总结反思,优化教学方案,使得课堂教学能够更好地助力学生成长。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认识到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对学生保持耐心和信心,把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贯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孟宇.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J].学周刊,2021(35):49-50.

【2】肖艳婷.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33):165-166.

【3】李晔.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方法探讨[J].小学生(下旬刊),2021(12):16.

【4】秦颖.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方法[J].名师在线,2020(36):59-60.

【5】张志敏.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有效思考习惯的培养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31):123-124.

【6】陈云云.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独立思考思维习惯的路径研究[J].家长,2021(33):53-54.

作者简介:沈迎雪(1972—),女,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谈独立思考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