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2 22:50李宁
求知导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初中信息技术应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如何全面创新信息技术课堂的教法运用,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水准,已经成为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讨论的热门话题,而任务驱动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具有较为积极的作用。本文将结合笔者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经验,就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应用原则和应用策略三个基本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广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有效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和思路启发。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应用;研究

作者简介:李宁(1980—),女,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教师进修学校。

所谓任务驱动法是指在具体的知识讲解和教授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以契合教学主题的任务为依托,积极地进行任务展示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任务探索和解决的一种具体教学模式。合理、科学、有效地将任务驱动法引入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之中,可以进一步降低教学的难度系数,有效地带动学生参与教学以及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师要对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积极地联合其他优秀的教师同行,从各个环节入手,全面地探索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以更好地发挥该教学模式的特色和优势,不断地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模块。

一、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其一,降低理解难度。从以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单纯地进行理论内容的教授,而信息技术学科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导致不少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学习中产生了畏难情绪。积极地引入任务驱动法,让课堂的知识讲解通过具体的任务来进行,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理解知识的难度,同时通过任务的学习和探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效益更好[1]。

其二,带动学生参与。从以往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组织和实施情况来看,不少教师教法运用陈旧化、教学流程设计固定化,使得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不高。积极地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有效地转变师生角色,将以往被动灌输式的教学转变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主动开展讨论学习,从而进一步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人翁地位,让每个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挑大梁、当主角,激发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参与热情和活力。

其三,提升教学效益。从以往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来看,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和漏洞,导致课堂的知识讲解低效,技能教授效益不高,也影响到学生最终的学习效果。积极地引入任务驱动法,可以有效转变教学组织形式,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最大限度地调动课堂教学中的积极因素,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对相应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的学习之中,进而实现更为高质量和高效益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总体效能的不断跃升[2]。

其四,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从以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成绩提升而忽视能力培养,这使得学生的信息综合素养得不到有效提升。积极地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可以让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进一步转变教学理念,并有效地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积极地开展互动交流、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交流交往能力、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还可以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不同学生的更好发展。

二、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其一,树立服务学生成长的理念。在借助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应当将应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服务学生成长和提高上,积极地围绕促进学生更好发展、促进学生学科素养培养来研究和探索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有效应用的对策和方法,真正地发挥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价值和优势,让每个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中获得提高、获得成长,这也是引入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根本目的[3]。

其二,要以教学效益提高为评价标准。在借助任务驱动法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将是否有益于教学效益的提高、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高质量达成作为任务驱动法应用效益评价的重要标准,积极地将提高教学总体质量作为应用任务驱动法的重要方向指引。任务驱动法是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和促进教学效益提升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为了应用而应用。

三、任务驱动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教学理念,深化教法认知

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真正在任务型教学中提高个人学习能力,教师就要主动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其中包括教学理念的不断创新。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观念下,学生多是被动地吸收知识,教师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这不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点滴做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散思维,组织学生深入学习信息技术课程,在任务驱动过程中不断让學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自己,锻炼自己的创造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4]。

调查研究发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信息技术教师已逐渐开始运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如在“电子表格数据处理”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分段任务驱动的方法,为学生安排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即预习阶段、学习阶段和总结复习阶段。教师将教学计划进行分段,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这种安排任务的方式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在具体任务安排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例如,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自己之前没有接触过电子表格,在学习如何创建表格、计算数值、美化表格、数据分析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不知道如何操作。此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小的任务作为驱动,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并加以科学的引导,耐心鼓励学生,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总结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主动询问各个小组的学生:如何利用电子表格来统计我们班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把生活中和学生密切相关的元素引入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任务

在开展任务教学之前,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谨慎地选择具体的任务主题,只有任务主题选择合理、科学与有效,才能让学生在高起点进行具体任务的研究和学习。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地选择对应的任务驱动主题,为后续任务驱动法的高质量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任务的选择要紧扣教学主题。所选择的任务要契合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主题,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较强的相关性,同时要有效地涵盖该节课的具体教学内容,凸显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例如,在学习“浏览信息”时,教师可以选择以下任务:探索如何通过网址访问因特网、探索如何收藏网址和整理收藏夹、掌握设置默认主页的方法等,让学生借助任务开展探索。另一方面,任务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所设计的任务要能够指引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方向,启发学生思维。此外,学习任务的选择和设计还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以让学生从更为宽广的视角对任务进行解读和研究,进而深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学习和理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5]。

(三)把握学生特点,形象展示任务

如何更加有效地进行任务展示,是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实施中需要考虑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只有任务展示形象化、具体化和趣味化,才能进一步地激发学生的任务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结合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情况和该阶段学生的基本认知特点,合理地引入信息技术,以进行更加形象和趣味化的任务展示,为学生的有效讨论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学习“创建演示文稿——班级介绍”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为学生具体呈现关于班级介绍主题的演示文稿的制作过程,并借助多媒体图片分步展示演示文稿创建的基本流程,进而让形象化和具体化的展示激发学生的任务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对该节课的教学主题有一个初步的感知。之后,教师则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来形象和具体地为学生呈现任务,如了解演示文稿制作的意义,探索演示文稿制作的方法,研究演示文稿修改的方法,等等,让趣味化和形象化的展示激发学生的任务学习欲望。

(四)凸显学生作用,合作讨论任务

学生对任务的研究和讨论是任务驱动教学的核心所在,只有让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对具体任务的讨论和研究之中,充分凸显学生在任务驱动学习中的主体性作用,才能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让每个学生在讨论研究中更加深入地对任务进行学习和理解,进而为后续的任务解决奠定基础。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重视任务的讨论环节,并积极地给予学生合理的讨论引导,进一步破解学生的讨论瓶颈,从而促进学生有效地开展任务驱动讨论。

例如,在学习“信息检索”时,教师可以按照一定的原则,如特质互补或者性格互补等,将学生科学地进行小组划分,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出小组长。教师则为学生展现任务,如讨论信息检索的意义、探索常用的搜索引擎有哪些、讨论如何借助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搜集等,让学生分小组就上述任务进行开放式讨论,并在讨论中结合教材对任务的完成策略和方法进行分享。教师要积极地给予学生鼓励,同时要积极地帮助学生破解讨论瓶颈,如当某个小组在完成某一个小任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较大的分歧时,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其指引。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地维持课堂秩序,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保证任务学习的有效实施。

(五)分组展示成果,有效完成任务

当学生的任务讨论结束之后,还需要结合讨论结果,有效地进行分组成果的展示。信息技术教师要积极地结合实际的情况,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分组任务展示,并积极地给予不同小组科学合理的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从而更好地推进任务驱动教学,巩固不同小组的课堂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了“图文混排”模块任务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成果展示。如可以让学生选派出代表,就具体的学习任务、任务的完成思路、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和困惑、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最终的任务成果等内容,进行细致的展示和讲解,并在该过程中倡导学生开展跨小组交流和互动,一起分享学习经验,积极地结合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跨组讨论具体的解决对策。教师则要根据不同小组和学生的表现,积极地给予任务学习评价,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再一次对任务的解决思路进行讲解和阐述,以进一步梳理任务设计意义和完成的方法,实现有效任务教学实施。

(六)转变评价方式,注重多元评价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部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较为单一。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接受教师的单一评价,那么学生对自己学习状况的认知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对信息技术学习本应表现出的积极性将受到一定程度的打击。对此,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如师生之间互相打分、互相评价、互相提出意见等,教师可以结合师生相互评价,综合自己观察的情况,多层次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能够使学生获得较好的任务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充分理解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合理引入任务驱动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同时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積极全面地探索有效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对策和方法,进一步解决任务驱动法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在具体的任务驱动教学实践中结合教学内容,精心选择任务;把握学生特点,形象展示任务;凸显学生作用,合作讨论任务;分层展示成果,有效完成任务。教师要更好地把握任务驱动法有效应用的基本规律和有效对策,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入满满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陶晓霞.巧设任务,驱动学习:初中信息技术任务驱动法探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10):49-51.

邵文丽,李文胜.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106-107.

顾晓骅.基于任务驱动的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学),2020(8):9-10.

王建永.运用任务驱动法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J].山西教育(教学),2019(12):64.

张重阳.探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创新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1):6.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初中信息技术应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