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 找准香葱产业健康发展的方向

2022-11-23 03:23汤燕萍徐红春何旖旎周万云柴建富
云南农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香葱生产发展

汤燕萍,徐红春,何旖旎,周万云,柴建富

(1.玉溪市红塔区农技站,云南玉溪 653100;2.玉溪市红塔区北城街道农业农村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3.玉溪市红塔区植保站,云南玉溪 653100;4.玉溪市红塔区土肥站,云南玉溪 653100;5.玉溪市红塔区研和街道农业农村中心,云南玉溪 653100)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种植分布情况

玉溪市红塔区香葱种植始于2003年,现种植种类有白葱和红葱,种植区域在海拔1600~1850 m的坝区及半山区。由于红塔区独特的气候条件非常有利于香葱的四季种植,自2013年以来,其种植面积迅速扩张,目前种植面积1800 hm2,种植户有675户,主要分布于北城、春和、大营街、研和、高仓5个街道。

(二)加工与销售情况

全区现有从事香葱清洗初加工生产企业15户,配有香葱清洗加工线70条,日可初加工产品1200 t;成品冰厂4个,日可制冰400 t;冷藏库31座,日冷藏量可达620 t。企业年加工收入达0.7亿元,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种植、初加工、销售链接模式,充分拓宽了产品市场。红塔区香葱主要以鲜品销售,主销地为广东、广西、江苏、浙江、江西、上海、贵州、重庆、西安、北京等国内市场,销售方式为本地合作社在各地建立销售网络、中间商收购贩运销售。

(三)经济效益分析

1.种植产值。按复种指数450%计算,全年累计种植香葱面积达8000 hm2以上,平均单产2.18 t,年总产量26.16万 t,平均售价3元/kg,平均亩产值2.94万元,年总产值7.9亿元。

2.就业产值。香葱产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过程带动了一大批从事栽葱、拔葱及田间作业管理的农村劳动力队伍,促进了当地群众的就业,实现了部分贫困户增收脱贫。据不完全统计,每亩香葱种植全生育期需用工25个,折合工时费2590元,全区全年种植4茬需支付劳务费2.7亿元,加上洗葱的劳务收入0.3亿元,劳务总收入可超3亿元。同时,在土地流转中,农户平均每亩耕地出租收入为2860元,每年实现地租收入0.7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二、制约香葱产业发展的因素

(一)质量安全隐患多

红塔区香葱产业单一,十余年连续种植造成土壤重茬障碍,产量低、病虫害严重、品质差等是制约当前香葱产业的主要问题。种植户盲目加大化肥农药用量来追求最大效益,造成农田和周边水源等环境受影响。近三年来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下降问题愈加突出,去年还发现红塔区生产的部分香葱出现质量安全隐患问题,引发社会和各级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高度关注。

(二)标准化生产滞后

红塔区适宜性技术的试验研究、推广应用工作滞后,尚未形成一套比较切合本地实际且成熟的香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供大面积生产应用。化肥、农药、农膜残留等相关问题缺乏科学、系统的技术监测和有效应对措施,对农田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加之红塔区农业行政综合监督执法改革工作推进滞后,多因素导致专业执法队短期内难以建成,对标“最严格的监管、最严格的处罚”要求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差距巨大,导致香葱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三)销售方式单一化

随着省内外适宜香葱种植的区域大量开发,香葱种植面积快速增大,产品的市场供应量不断增加,市场需求渐趋饱和,导致市场价格忽高忽低变化很大。在市场流通中,种植户以自产自销模式为主,市场体系和物流体系不健全,缺乏专业的批发交易市场,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产、供、销”链延伸不够,电子商务和网络销售空白,导致葱农规避市场风险能力弱,经常会出现产品滞销情况。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初加工产品顺销困难较大,高昂的市场拓展费(含成本投入、设施建设、寻找市场渠道、生产销售信息、人员工资等费用),使得企业面临极大的风险。

(四)不注重品牌建设

虽然红塔区种植的香葱在全国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但因为不注重地方品牌建设,标准不统一,没有形成影响力大、知名度高的无公害、绿色香葱品牌,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全区从事香葱产品加工的企业仅限于产品清洗、制冷及鲜品运输等初加工环节,初级产品、传统产品、低档次产品多,无精深加工企业。大面积的种植区域均缺少产品产地认证,严重制约了香葱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香葱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明确发展目标

放眼区外,将种植面积扩大到6666.67 hm2(区内、区外各占一半),把红塔区建成香葱产业的品种选育中心、技术推广中心、批发营销中心与深层次产业开发利用的先行区,力争在全省香葱市场占据50%的份额,在全国香葱市场价格变化具备一定的话语权,实现年总产值20亿元的目标(其中农民工收入可达5亿元)。

(二)突出三个环节

1.培育壮大香葱产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发展潜力较大、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香葱产业龙头企业,实行重点扶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公司化运作,形成集团大市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构建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让生产者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实施香葱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产品精深加工转化增值。在健全和完善与鲜品销售配套的商品化处理、冷藏、物流等产品初加工的基础上,开发脱水、速食品等深加工产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供应期,有效应对供大于求时产品滞销的困境,充分规避生产风险。加大产品生产经营对外开放力度,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与区域内的农业主体联合经营,扩大规模,逐步实现由分散到集中,形成整体优势。

2.建立品种选育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制定红塔区香葱种植地方标准,引进新品种、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与推广,规范种植技术,制定红塔区香葱种植地方标准,是培植引导发展健康农业产业能力的必然手段,亦是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建立品种选育中心,鼓励和扶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实施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选育,建设良种繁育基地,使品种特性得以恢复,种苗纯度、产量、品质得以提高,促进产业高标准发展。建立技术推广中心,促进企业与政府、科技部门相结合,加大适宜红塔区香葱生产的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示范,将生产环境条件、耕作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生产投入物资使用、采收及商品化处理等技术措施进行综合集成,形成一套香葱生产标准化技术体系以供大面积生产应用,为产业发展奠定技术基础。建立田间生态保护体系,实施土壤修复和改良,整合财政耕地地力保护资金,改变现金直补到户模式,探索发放土壤改良实物兑现,以项目分片实施改良土壤的新模式。

3.建设香葱产业发展交易中心。在红塔区建设以香葱产业为龙头的滇中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完善销售服务体系,实现全区及周边范围的香葱产品集中稳定销售,做到产地和销售市场相匹配,有形和无形市场相结合,形成公益性农产品市场与其他市场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农产品流通新格局。充分发挥红塔区香葱产业在云南乃至全国的示范带动作用,把红塔区建成在全国具有话语权的香葱产业发展交易中心。依托香葱产业发展交易中心,鼓励和支持发展各产业专业的营销公司和民间中介组织,培养农产品销售经纪人和营销大户,形成全方位的营销网络,不断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和空间。依托香葱产业发展交易中心,培育各类专业化、市场化服务组织,推进产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加快完善市场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依托香葱产业发展交易中心,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以跨区域公益性大市场为龙头、区域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田间市场为基础的电商交易平台,支持企业建设终端市场,拓展销售渠道。

(三)解决五个问题

1.解决好产品质量问题。绿色发展理念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革命,立足于“总部经济”,把红塔区香葱产业打造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社会化服务”的大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红塔区特有的香葱绿色精品品牌,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

2.解决好行业自律问题。成立香葱产业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职能作用。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香葱行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和有关法律。制定并执行香葱行业行规行约和各类标准,治理农残超标,做好品种更新、选育,协调香葱行业与企业之间的经营行为。对香葱行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竞争手段、经营作风进行严格监督,维护行业信誉,鼓励公平竞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要对香葱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发布结果。要研究香葱行业面临的问题,提出建议,供企业和政府参考,维护好香葱行业全体企业的共同利益。

3.解决好基础设施问题。沟、路、水、电、房等基础设施是保障香葱生产的必备条件。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抗旱防洪除涝能力,通过水库蓄水并供水、而不是大量采用井水来满足农业生产用水。实施国家农业节水行动,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建设一批重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生产管理房、农事用房及企业厂房临时用地等方面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并加强管理。

4.解决好品牌打造问题。红塔区的香葱生产以优越的气候资源、过硬的产品质量等优势,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种植户和经营企业纷纷入驻。要加大地方财政支农力度,深入推进产业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按照“三品一标”的要求,以产地环境改良、肥料施用、病虫防治、产地设施建设等为突破口实施产地和产品质量认证,健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制,重点提高基层监管能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设集生态种植、绿色生产、城市休闲观光为一体的香葱生产基地。完善市场体系建设,采取综合措施打造有影响力的红塔区香葱品牌,辐射带动全区以香葱为主的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5.解决好可持续发展问题。要明确主体责任,始终将水资源保护、土壤修复、环境治理贯穿到香葱产业的全过程。全面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防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使人民吃得放心、住得宽心、活得舒心。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推进微生物技术在生产中的试验示范及推广工作,通过施用微生物制剂、合理轮作、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及优化有机肥施用配比等措施实现产业模式生态化。开展农业绿色发展行动,对生产废弃物处理(地膜、残枝、废土等)进行资源再利用给予鼓励和扶持。以产品质量控制为目标,加强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围绕生产过程中的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控制制度,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四、调整种植结构

探索新产业替代单一的香葱产业轮作换茬。如何让土地得到休养又能提高农田效益,只能推广新兴产业轮作换茬替代单一的香葱产业,各级政府应积极引进效益更高且高产的经济作物,如可引进花卉、有机蔬菜等农作物进行轮作。集中流转土地经营权,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推动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双赢。

猜你喜欢
香葱生产发展
物联网管大棚 防寒生产两不误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阿宽的生产小组
四川省“蓝色香葱”情况调查及产品安全性风险评估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香 葱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注意注意!吸管来袭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李集香葱